董建军,男,中共党员,安徽省阜阳市人,中学老师,工作闲暇之余,喜欢外出旅游,赋诗作文。截止目前(从 2018 年夏起)所写的古体诗和游记散文的字数共计突破十万字。
杜甫草堂(随感)
作者 - 董建军
浣花溪畔一茅屋, 诗圣避难寄身处。长安宫殿已云散, 风残却能屹千秋。
西江月 · 黄洋界(随感)
作者 - 董建军
眼帘奇峰异景,耳边鼓角争鸣。哨口炮台今犹在,似见伟人身影。一生为国为民,井冈创业艰辛。鸿篇大义众星拱,开创不世之功。
2 0 2 4 年 1 月 1 日
扒红芋(随笔)
作者 - 董建军
在我年少之时,家里很穷,从父母那里要点零花钱非常难。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也像哥哥姐姐一样,开始自力更生、艰苦创收,“扒红芋”就是创收的一种重要手段。
秋高气爽之时,我和同村的小伙伴在大哥哥的带领下,拿着钢铲,挎着小框,来到已被大人们犁过的红芋地里,我們各自找好位置,划定势力范围,然后开始扒地。可能你认为我们在做无用功,其实非然,在耕牛犁过的地里,残余的红芋还真不少,幸运的话,一上午可以扒一小筐,里面不乏有个大的。我把扒到红芋运到家,自己动手修成片,撒在家旁边的田地里进行晾晒,干燥后收装成袋,由家人拉倒镇上去卖,然后他们把卖红芋片的钱一文不少地交给我,这就是我那时所谓的“私房钱”。平时我可以用它买一些学习用品或一些好吃的点心。如果收成好的话,钱攒多了也可以给自己添一、两件新衣服。
由于这笔钱是自己用劳动汗水挣来的,故使用起来异常珍惜,这种状况一直保持到我上初中。
现在回头想想,我和我伙伴的童年,生活条件是很艰苦,但我们过得很有意义,我们懂得用稚嫩的双手去创造财富,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是痛且快乐的一代。
2 0 2 4 年 4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