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2024-04-26 12:35简冠群董小红杨忠海
财会月刊·上半月 2024年4期
关键词:PSR模型黄河流域

简冠群 董小红 杨忠海

【摘要】推动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发展, 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推动流域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立足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领及资源依赖型企业特征, 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涵盖环境(E)、 社会责任(S)、 公司治理(G)三维度的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评价体系, 并对其进行有效性检验。进一步地, 利用构建的ESG评价体系对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表现进行多层次评价。结果表明: 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整体表现欠佳, 其发展受到环境表现与公司治理的掣肘; 下游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表现具有模范带头作用, 中游有待提高, 上游企业与中下游相比差距较大; 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表现空间分异特征显著, 各省份ESG表现各有千秋, 总体呈现出由西向东阶梯状上升的空间特征。基于研究结论, 本文从绿色发展水平、 企业数字化能力、 ESG治理体系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以期提高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水平并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评价体系;PSR模型

【中图分类号】 F2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4)07-0043-8

一、 引言

环境、 社会和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 & Governance,ESG)是2004年由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GC)为解决社会、 环境及经济共生问题提出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理念, 该理念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 为资本市场投资者衡量企业长期投资价值提出了新的依据。此后, ESG逐渐成为企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引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这一论述为我国高质量发展与ESG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当前, 针对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表现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紧迫性和时代性。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仅为全国的2.7%, 面临生态环境脆弱、 水资源短缺等诸多问题。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明确提出流域内企业要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重点开展各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2022年《黄河保护法》颁布, 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提升到法制高度。从碳源角度来看, 黄河流域作为矿产资源富集区, 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初级加工为基本生产方式, 依靠资源的消耗来实现企业的增长并以资源占有优势为核心竞争力的资源依赖型企业占比较高, 煤化工企业占全国的80%, 高耗能、 高耗水、 高排污问题突出, 碳排放量巨大。在此背景下, 如何推动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可持续发展是践行“两山”理念、 破解经济协调发展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矛盾面临的突出难题。因此, 研究黄河流域整体层面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表现, 探析提升流域内资源依赖型企业ESG水平的有效路径, 有助于推动资源依赖型企业可持续发展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ESG理念在引导企业信息披露、 配合政府监督管理和引导投资者合理投资方面具有重要导向作用。ESG评价作为ESG建设的关键环节, 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遗憾的是, 虽然国外已经有机构设计了多维度的评价体系, 但目前国际上还未形成统一的ESG评价体系。国内商道融绿、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简称“中财大绿金院”)等指数公司虽然也相继探索建立了ESG评价体系, 试图推动ESG理念的本土传播和发展, 但这些评价体系在指标选择、 方法运用、 权重确定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缺乏对黄河流域区域发展要求及资源依赖型企业特性的深入考量。与此同时, 我国学者也利用现有ESG框架指引的评级结果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但聚焦于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评价的探索近乎空白。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资源开发基地, 流域内资源依赖型企业矿业生产活动诱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彼此矛盾的典型代表。

针对以上现实与理论研究瓶颈, 同时为了响应国家“双碳”目标以及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 本文聚焦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 综合衡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关键点与资源依赖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压力, 构建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评价体系。具体地, 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构建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体系, 在进行有效性检验后, 运用该评价体系对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表现进行多层次测度。与以往研究相比, 本文可能的贡献在于: 第一, 运用PSR模型构建准则层指标, 反映了生态环境、 社会发展与管理决策三者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的关系, 贴合ESG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内涵; 第二, 采用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组合确定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评价指标权重, 避免了单独使用主观或客观赋值法存在的局限性; 第三, 首次分析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表现的空间分布格局, 这对于各省区资源依赖型企业提高ESG水平及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 文献综述

证券市场上ESG投资策略的广泛运用推动了ESG评价的产生。当前, 国内外不同机构针对ESG的三个维度设计了较为详细和多维度度量的评级体系。ESG评级和ESG指数率先在国际评级公司、 指数公司中发展起来。目前, 国际主流的ESG评级机构主要包括: 明晟(MSCI)、 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 富时罗素(FTSE)、 穆迪(Moody's)、 路孚特(Refinitiv)等。就国内而言, 自2018年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明确ESG基本框架后, 诸多机构的ESG评价体系应运而生, 我國主要的ESG评级机构有: 商道融绿、 华证指数、 商道纵横、 中财大绿金院等。

上述国内外专业机构设定的评价体系与评价结果为学者开展理论研究与实务投资衡量提供了重要依据。一方面, 学者们对ESG的研究多数建立在一些知名第三方ESG报告和评级机构评级结果的基础上。国外学者多以汤森路透评价体系为基础展开研究, 探析企业规模对企业ESG得分的影响(Drempetic,2020)、 企业可持续性绩效指标与ESG得分的关系(Rajesh,2020)等。而国内学者更多的是以商道融绿ESG评级数据为基础展开研究, 探明ESG评级对企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胡洁等,2023)、 ESG评级与审计收费的关系(晓芳等,2021)。另一方面, 由于各评级机构在可持续性研究主题方面各有侧重, 而ESG研究必须选择与应用评级特定情境一致的评级(Widyawati,2020)。鉴于此, 越来越多的学者立足于自行构建的ESG评价体系展开研究。在借鉴国内外既有评级体系的基础上, 结合“双碳”背景(钱依森等,2023)、 新发展理念(苏畅和陈承,2022)、 高质量发展(张小溪和马宗明,2022)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及行业特色, 分析ESG实践的特点和发展新动向, 构建ESG评价体系并展开研究, 相继为重污染制造业企业(苏畅和陈承,2022)、 大型建筑企业(侯雨凝和于跃奇,2022)、 大型发电上市公司(袁家海和郭宇,2018)、 速递业(陈智等,2022)、 饲料行业(沈志刚和杨图南,2022)等行业探索设计了各具特色的ESG评价体系, 体现了ESG发展在中国情景下与时俱进的本质要求。

总体来看, 国外ESG评价体系发展程度较高, 国内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评价体系主要面向部分行业或领域的A股上市公司。在研究尺度上, 现有研究仍停留在行业整体或企业整体ESG评价层面, 而聚焦于局部区域特色行业ESG的相关研究相对匮乏。值得注意的是, 虽然有研究立足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展开中国特色化探索, 但从国家战略背景进一步细化到区域发展要求的ESG研究仍是现有研究的一大缺口, 基于区域特色行业的ESG研究更是近乎空白。区域发展战略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 使ESG理念的覆盖广度和实施精度不断提升。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对企业ESG发展提出了新的实践要领与细化要求, 而资源依赖型企业ESG发展更具挑战性和紧迫性, 但现有ESG评价体系无法准确反映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发展状态。因此, 构建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评价体系, 探究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发展现状已然成为学界和业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三、 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评价体系构建

(一) 指标选取原则

1. 针对性原则。本文基于国内外主流机构ESG评价体系, 结合资源依赖型企业的发展特点及黄河流域的区域特色, 构建适用于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的ESG评价体系, 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指标进行合理赋值。

2. 可量化原则。ESG评价指标涵盖定量与定性信息, 但定性分析针对性不强, 缺乏数据说服力。要保证ESG评价的客观性和针对性, 最基本的是把握好指标的可量化性, 因此本文对评价体系选取范围内的定性指标数据均进行了量化处理。

3. 真实性原则。本文使用的所有ESG相关数据均来源于企业披露的ESG报告、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及企业年报。此外, 本文进一步结合新浪财经、 东方财富网等各大财经网站发布的相关分析数据, 不断完善ESG评价指标数据的完整性。

(二) 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根据国内外现有ESG评价体系的基本做法, 将目标层的评价指标分为环境(E)、 社会责任(S)和公司治理(G), 具体来说: 一是环境方面。黄河流域用水结构和方式不合理,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 远超一般流域生态警戒线的40%, 节水治理是重点问题。与此同时, 流域内资源依赖型企业高耗能、 高污染特征显著, 对黄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水环境造成较大威胁。因此, 本文构建的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评价体系在环境方面重点关注企业水资源消耗与污染、 流域内生态恢复两大关键问题。二是社会责任方面。黄河流域青海、 宁夏、 甘肃等省区是我国乡村振兴及共同富裕工作开展的“主战场”。同时, 黄河贯穿东西, 是补齐流域区域发展短板、 加强东西部协作的关键纽带。流域内企业参与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是新时代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重要维度。三是公司治理方面。资源依赖型企业中国有企业占比高达82.35%, 党建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 流域内资源依赖型企业党建及反腐倡廉工作是衡量公司治理情况的关键。

考虑到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发展的迫切性及各项企业活动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性, 第二层的准则层采用压力、 状态、 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 PSR)模型进行归纳提炼(如图1所示), 其中: 压力指标重点考虑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的“三废”排放; 状态指标重点考虑企业目前的资源消耗和能源结构; 响应指标则是指企业采取何种行动来预防、 减轻和恢复企业活动对外界产生的负面影响与破坏。具体来说, 将使用PSR模型提炼的准则层的指标分为三类, 即: 环境压力、 环境状态和环境响应, 社会压力、 社会状态和社会响应, 以及治理压力、 治理状态和治理响应。

指标层是反映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表现的代理指标。结合国外发布的GIR、 ESG体系文件及自然资源部制定的《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 共遴选50个评价因子, 构成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评价体系, 如表1A部所示。

(三) 评价方法及步骤

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表现测度属于多指标综合评价问题。首先, 本文根据PSR模型分层构建ESG目标层; 然后, 分别使用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计算各项指标的主客观权重, 采用綜合指数法将两种权重组合, 最终确定各项指标的综合权重。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使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

(1) 专家意见咨询。为保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本文立足代表性和权威性、 学术专家与管理专家相结合的原则, 邀请20位领域专家, 采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获得的数据确定最终指标权重, 专家基本构成情况见表2。

(2) 结果可靠性分析。专家咨询结果的可靠性会直接影响研究结论的准确性、 有效性、 科学性, 主要通过专家积极系数、 专家权威程度、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等指标进行衡量。共发放两轮问卷, 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5%和100%, 说明专家对本文的研究具有极高的积极性。专家权威程度一般由专家自身学术水平与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两个因素决定, 根据专家自评对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评价指标体系的熟悉程度, 对指标很熟悉的有72.5%, 比较熟悉的有27.5%。由表2可知, 本文的咨询专家具有较高的学术权威性且对研究问题的熟悉程度较高。此外, 目标层、 准则层、 指标层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723、 0.668、 0.541, 说明专家咨询意见的协调性较好, 结果可取, 专家意见具有一定信度。

(3) 指标权重确定。依照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 针对每一个层次构建判断矩阵, 基于专家给出的判断矩阵, 计算出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特征向量, 最终得出权重(ωj1)。测算结果显示, 本文构建的比较判断矩阵CR<0.1, 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如表3所示), 说明权重无逻辑性错误。

2. 熵权法确定权重。首先, 运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或归一化处理。由于构建的指标量纲不同, 本文区分了正向、 负向指标并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 计算熵值与差异性系数。最后, 基于熵值计算指标权重(ωj2)。

3. 计算综合权重。层析分析法是主观赋权方法, 而熵权法是客观赋权方法, 二者各有利弊。在一些评价研究中, 两种方法同时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Fu和Li,2014)。为了同时减少专家判断的主观偏差和数据不完整或数据质量差所产生的客观偏差, 本文运用综合指数法将以上计算得出的权重ωj1与ωj2进行组合, 得到综合权重(ωj), 如式(1)所示:

ωj=αωj1+(1-α)ωj2 (1)

其中, α为主观权重的系数, 0≤α≤1, 参考林正奎(2012)、 戴桂林等(2017)的研究, 将系数α的值定为0.5。最终确定的指标综合权重见表1B部。

4. 综合评价模型。综合评价模型如式(2)所示:

[E=i=1nωipxi] (2)

其中, E为最终得分, ωi为综合权重, p(xi)为表1中指标层各指标的得分。

四、 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评价体系有效性检验

为验证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评价体系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本文分别用实证检验与案例检视两种方式对其有效性进行检验。

(一) 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评价体系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有效的评价体系必须具有较好的区分及预测能力, 若评价结果能够对ESG表现水平不同的公司进行准确的区分或预测, 就表明该评价体系是有效的。囿于相关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尚未完善, 各企业ESG表现的实际水平难以准确估量。而创新作为企业保持行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存在周期长、 风险高的特点, 企业ESG表现的提升能够使企业更好地获取创新所需要的资源。

从企业的环境表现来看, 环境信息披露与企业创新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且在重污染行业企业中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占华和后梦婷,2021)。企業通过履行社会责任积累社会资本, 进而促进企业创新。同时, 有效的公司治理也会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秦兴俊和王柏杰,2018)。就ESG表现而言, ESG表现较好的企业创新水平更高(李井林等,2021; 方先明和胡丁,2023)。为验证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评价体系的信息量和准确性, 本文将探讨ESG得分与企业创新水平之间的关系, 若ESG得分与企业创新水平相吻合, 则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评价体系对实践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由于本文构建的评价体系聚焦于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 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 避免异质性差异, 以A股上市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为研究样本, 对上文构建的评价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参考方先明和那晋领(2020)、 陈德球等(2021)的做法, 以企业授权专利数(包括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与外观设计专利)测度企业创新水平。

通过相关分析(见表4)可以发现, 企业的授权专利数与其ESG得分显著正相关, Pearson相关系数为0.778(P<0.01),  说明企业ESG得分越高, 创新水平也越高。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5)来看, 创新水平不同的企业其ESG得分存在统计上的显著差异。以上相关分析与方差分析结果说明, 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得分与其创新水平存在统计上的相关性。

为缓解由于遗漏变量、 双向因果等造成的内生性问题, 本文采用工具变量的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由于前期ESG表现的提升能为后期的发展与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选取滞后一期的ESG得分(L1.ESG)作为工具变量, 表6列出了使用工具变量法所得的估计值。第一阶段回归中, L1.ESG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 与上文对工具变量的假定具有一致性; 第二阶段回归结果显示, ESG 的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 即良好的ESG表现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创新水平, 验证了结论的稳健性。

以上相关检验可以证明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得分与其创新水平存在统计上的相关性, 说明本文构建的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评价体系具有较好的预测和判别能力, 评价体系有效性得到验证。

(二) 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评价体系有效性的案例检视

选取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具有代表性的资源依赖型企业, 分别采用国外路孚特ESG评价体系、 国内秩鼎ESG评价体系及本文构建的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ESG评价体系, 对所选企业ESG表现进行评价。

由表7可以看出, 在不同的评价体系下, 所选案例企业的ESG评价排名出现显著差异, 具体分析如下:

从上游企业来看, 在本文构建的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评价体系下, 宝丰能源的ESG评价排名和路孚特与秩鼎评级相比有较大差异。这主要是因为宝丰能源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积极响应国家和黄河流域重大战略号召。而天齐锂业废水排放量由2021年的32万吨增加到2022年的39万吨。因此, 宝丰能源在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评价体系下表现良好, 而天齐锂业ESG表现欠佳。

从中游企业来看, 包钢股份在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评价体系下的排名有所提升。这是因为包钢股份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积极推进绿色环保厂区建设, 截至2022年底厂区绿化覆盖率已达到 48.8%。而美锦能源废弃物排放量较高且资源利用效率低, 2020 ~ 2022年二氧化碳及颗粒物排放量与同期相比逐年上升, 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带来一定压力, 故其ESG评价排名相对落后。

从下游企业来看, 洛阳钼业环境保护行动多在非洲、 南美洲等地开展, 对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投入力度较小。洛阳钼业2022年总耗水密度为2.629立方米/吨处理量, 高于行业平均总耗水密度2.108立方米/吨处理量。而山东黄金ESG实践模式为流域内资源依赖型企业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树立了优秀典范。

综上, 国内外现有ESG评价体系无法准确衡量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表现。国内ESG评价体系虽考虑到国情政策, 但缺乏对资源依赖型企业专项数据及黄河流域区域环境特色的考量。相较之下, 本文融入资源依赖型企业行业特色及黄河流域区域特征的ESG评价体系对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具有更强的适用性与针对性。

五、 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评价体系应用

本文以黄河流域九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资源依赖型企业为研究对象, 根据表3中构建的ESG评价体系, 利用2022年九省区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相关数据, 对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的ESG表现进行综合测度。

(一) 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表现综合分析

由表8可知, 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整体ESG表现评分不高, 说明其ESG发展处于较低水平。这可能是因为黄河流域整体经济发展不够充分, 并且在全国总体产能过剩、 流域环境约束加强的背景下, 资源依赖型企业自身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很难为ESG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从构成要素来看, 环境评分仅为0.508, 说明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环境表现欠佳, 存在较大改进空间, 这可能是资源依赖型企业长期以来过度开采, 整体高耗能、 高污染所致。社会责任评分为0.513, 可见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是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表现水平提高的主要发力点。这主要是因为流域内部分省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任务仍然艰巨繁重, 为流域内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发力平台。公司治理评分为0.512, 可见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公司治理水平不高。由于受到科技含量和发展水平低的掣肘, 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充满挑战; 此外, 资源依赖型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低及公司治理体系不完善也是导致其治理水平处于低位的关键因素。

综上, 在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发展中, 环境责任是其不容忽视的主要短板; 同时, 在当前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的压力下, 资源依赖型企业面临安全风险、 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在内的诸多威胁, 公司治理也是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亟需进一步关注的议题。

(二) 上、 中、 下游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表现比较

为进一步分析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表现, 本文将黄河流域沿线地区分为上、 中、 下游三大区域, 其中青海、四川、甘肃、宁夏为上游区域, 内蒙古、 陕西、山西为中游区域, 河南、 山东为下游区域。从表9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来看, 黄河流域上、 中、 下游资源依赖型企业环境、 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得分存在统计上的显著差异(P<0.05)。三大区域的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表现位次分明, 整体呈现下游高位领先、 中游居中、 上游落后的态势。其中, 黄河流域下游地区河南、 山东两省分别是ESG发展中高水平和高水平区, 居于领先地位, 与黄河流域整体经济发展特征相吻合。

从表10的结果可以看出, 下游地区ESG综合得分为0.629, 中、 上游分別为0.459和0.443。下游地区资源依赖型企业环境、 社会责任及公司治理三项评分均处于领先地位, 其在环境和公司治理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 得分分别为0.632和0.662。中游资源依赖型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表现良好, 但环境表现是其发展短板, 评分仅为0.441, 高聚集度与高能耗密度是致使其环境表现不佳的主导因素。上游地区ESG整体表现较差, 但其环境表现评分略高于中游地区。

根据表11的结果, 从PSR模型具体层面来看, 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响应指标得分较低。企业未来应进一步加强预防、 减轻和恢复行动, 以缓解资源依赖型企业活动对外界产生的负面影响和破坏。在环境责任方面, 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环境压力得分较高, 但以资源消耗和能源结构为主的环境状态表现不佳, 可见资源短缺与利用粗放是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普遍面临的双重困境。在社会责任方面, 社会压力得分较高, 企业对员工从事资源开采工作的安全性保障责任较为重视, 但进一步响应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国家发展战略的社会响应措施有待加强。在公司治理方面, 响应指标得分较低, 这可能是资源依赖型企业多层次的控股结构加剧了公司治理的复杂性所致, 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党建治理, 积极承担ESG责任, 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和治理水平。

(三) 九省区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表现比较

为了深入探析黄河流域内各省区资源依赖型企业之间ESG表现的差异, 本文对黄河流域九省区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表现及其构成要素展开进一步分析。如表12所示, 九省区资源依赖型企业ESG综合评分差异较大, 其中山东资源依赖型企业ESG综合评分最高, 青海ESG资源依赖型企业ESG综合评分最低, 但其在环境方面表现尚可。整体来看, 黄河流域各省份资源依赖型企业ESG发展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差异特征, 从黄河上游源头西部至下游入海口东部, 呈现“由西向东”阶梯上升的空间分布格局, 与黄河流域各省区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特征相吻合。

从构成要素来看, 上游四省区中宁夏ESG综合表现突出, 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得分高于其他三省区, 这主要是因为宁夏资源依赖型企业帮扶投入远高于其他三省区。其中, 以宝丰能源为代表的企业研发与创新能力较强, 在资本市场表现良好, 培育了强劲的竞争与发展能力。青海资源依赖型企业ESG综合评分最低, 但其在环境方面的表现相对于甘肃、 宁夏来说较好。四川资源依赖型企业良好的环境表现对ESG综合评分的贡献较大。甘肃资源依赖型企业ESG综合评分不高, 公司治理是阻碍其ESG综合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 未来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及创新能力。

中游三省资源依赖型企业环境表现整体欠佳, 就内蒙古与陕西而言, 社会责任履行对其资源依赖型企业ESG综合评分提升的贡献较大, 主要是因为以内蒙古包钢股份和陕西金钼股份为代表的资源依赖型企业在安全生产及扶贫方面投入较多, 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山西资源依赖型企业公司治理制度健全且治理效果良好, 但资源依赖型企业数量较多, 在长期开采下对环境造成了较大威胁, 后续应加大生态保护投入, 重视资源开发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

下游地区中, 山东资源依赖型企业ESG综合评分高于河南, 两省区资源依赖型企业在环境、 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方面的评分均较高。但是, 两省区在社会责任履行方面差异较大, 山东资源依赖型企业在安全生产及乡村振兴领域表现突出。同时, 山东资源型企业突出科技引领创新, 资源综合效率远高于其他省区, 未来应重视公司治理, 进一步提升信息披露质量。河南资源依赖型企业环境表现较好, 但由于部分企业ESG管理体系欠缺、 科技研发力度不大, 致使ESG综合评分低于山东, 未来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助力“智慧矿山”建设, 提升资源依赖型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绿色发展能力。

六、 结论、 建议与展望

本文以黄河流域九个省区的资源依赖型企业为研究样本, 采用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以及综合指数法对其ESG综合表现进行多维度评价, 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 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整体ESG表现不佳, 环境表现与公司治理是制约其ESG发展的两大短板, 生态保护及资源高效利用是全流域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 第二, 黄河流域上、 中、 下游三大区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表现位次分明, 呈现下游大幅领先、 中游居中、 上游落后的态势; 第三, 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 呈现由西向东阶梯状上升的空间特征。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 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如图2所示。

第一, 应加大生态保护力度, 提高资源依赖型企业绿色发展水平。环境可持续性是ESG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鉴于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占比较高, 而自然生态具有特殊性、 脆弱性, 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必须走绿色发展道路, 加大自然生态的保护力度。具体而言: 上、 中游资源依赖型企业应转变粗放型发展模式, 加大开采、 生产工艺的绿色化改造,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提升生产流程和资源开发利用的无污化、 少污化程度; 下游资源依赖型企业要提升专业化、 多样化水平, 整合流域内部的创新资源, 构造内循环价值链。同时, 流域内企业采取生态补偿等措施协同发展, 下游企业发挥示范作用, 实现流域内资源依赖型企业从“浅绿色”到“深绿色”的过渡, 进而引领全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融入ESG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第二, 应把握数字化机遇, 科学、 适度发挥数字化助力ESG发展的关键能力。打造“全生命周期安全绿色智慧非煤矿山”, 最终实现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由“高危生产”转为“本质安全”, 由“规模产量”转向“效益提升”, 由“劳动密集”迈向“技术创新”。上游资源依赖型企业从流程管理数字化开始, 提升生产效率, 进而推进整体管理体系的数字化; 中游企业应通过培育“智慧矿山”示范基地, 向绿色化、 智慧化迈进; 下游龙头企业应充分调动自身资源, 以自身数字化能力撬动资源依赖型企业ESG向高端化发展。流域内资源依赖型企业合力走出一条质量高、 效益好、 结构优、 优勢充分释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促进企业向形态更先进、 分工更优化、 结构更完善的新发展阶段迈进。

第三, 应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完善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治理体系。ESG信息披露是企业非财务风险管控能力的外在表现, 对资本市场投资者来说, ESG信息是衡量企业长期投资价值的重要依据。一方面, 黄河流域上游资源依赖型企业中开展ESG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少, 且信息披露质量整体相对较低。在国内外资本市场同力强化ESG信息披露、 推动能源低碳化转型的背景下, 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应根据相关政策、 制度和指引, 加强公司治理, 进一步提高ESG信息披露质量。另一方面, 中、 下游部分资源依赖型企业尚未将ESG管理提升到制度层面, 缺乏完善的ESG管理制度, 难以为ESG发展提供有效指引和保障。因此, 资源依赖型企业要不断完善与创新ESG管理体系, 降低企业潜在的信息与经营风险, 为自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由于信息披露有限, 本文尚未对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表现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 后续研究可从这方面入手, 探索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的动态变化过程, 为提升资源依赖型企业ESG综合表现、 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借鉴。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陈德球,孙颖,王丹.关系网络嵌入、联合创业投资与企业创新效率[ J].经济研究,2021(11):67 ~ 83.

陈智,冯慧,杨金凤等.快递业ESG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以顺丰控股为例[ J].财会月刊,2022(12):120 ~ 127.

戴桂林,林春宇,付秀梅等.中国海洋药用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评价——基于熵权-层次分析法[ J].资源科学,2017(11):2176 ~ 2185.

方先明,胡丁.企业ESG表现与创新——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J].经济研究,2023(2):91 ~ 106.

方先明,那晋领.创业板上市公司绿色创新溢酬研究[ J].经济研究,2020(10):106 ~ 123.

侯雨凝,于跃奇.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大型建筑企业ESG绩效评价研究[ J].建筑经济,2022(S2):372 ~ 376.

胡洁,于宪荣,韩一鸣.ESG评级能否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基于多时点双重差分法的验证[ 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3(7):90 ~ 111.

李井林,阳镇,陈劲等.ESG促进企业绩效的机制研究——基于企业创新的视角[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1(9):71 ~ 89.

林正奎.基于熵权-AHP组合的城市保险业社会责任评价研究[ J].科研管理,2012(3):142 ~ 147+160.

钱依森,桑晶,卢琬莹等.ESG研究进展及其在“雙碳”目标下的新机遇[ J].中国环境管理,2023(1):36 ~ 47.

秦兴俊,王柏杰.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J].财经问题研究,2018(7):86 ~ 93.

沈志刚,杨图南.“双碳”背景下饲料行业企业ESG体系研究[ J].科技和产业,2022(12):63 ~ 67.

苏畅,陈承.新发展理念下上市公司ESG评价体系研究——以重污染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 J].财会月刊,2022(6):155 ~ 160.

晓芳,兰凤云,施雯等.上市公司的ESG评级会影响审计收费吗?——基于 ESG 评级事件的准自然实验[ J].审计研究,2021(3):41 ~ 50.

袁家海,郭宇.中国大型发电上市公司ESG评价体系开发与分值研究[ J].中国环境管理,2018(5):50 ~ 58.

占华,后梦婷.环境信息披露如何影响企业创新——基于双重差分的检验[ J].当代经济科学,2021(4):53 ~ 64.

张小溪,马宗明.双碳目标下ESG与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基于ESG“101”框架的实证分析[ 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101 ~ 122.

Widyawati L.. Measurement Concerns and Agreement of Environmental Social Governance Ratings[ J].Accounting and Finance,2020(61):1589 ~ 1623.

(责任编辑·校对: 陈晶  刘钰莹)

【基金项目】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22QN025);甘肃省研究生“创新之星”项目(项目编号:2023CXZX-785);甘肃政法大学校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GZF2022XZD05)

【作者单位】1.甘肃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兰州 730070;2.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哈尔滨 150006。董小红为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PSR模型黄河流域
生态环境部启动新一年度黄河流域“清废行动”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题征稿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陕西担当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城镇化进程中齐齐哈尔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基于PSR模型的生态农业激励机制建设研究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
基于PSR模型的城乡交错带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全域统筹下沿海城市环境绩效评价指标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