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 王一珺
2021年,甘肃省设施农业耕整地机械化面积88.8万亩,种植机械化面积18.7万亩,采运机械化面积5.69万亩,灌溉施肥机械化面积89.1万亩,环境调控机械化60.4万亩,优质、高效、环保的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在设施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卷帘机、微耕机、CO2施肥机、水肥一体化设备、开沟施肥机及无人植保机等,初步建立了适应于不同生态环境、全年生产的设施种植技术装备体系。随着一些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设施种植效益也逐步提高,其平均效益是传统栽培的3倍以上,尤其是日光温室平均年产值在5万元以上,效益非常喜人。
1.设施标准化建造技术。设施农业基础设施主要指各类大中小拱棚、日光温室、大型连栋温室和智能温室等,目前甘肃省温室还是以大中小拱棚等简易类型为主,日光温室占全部温室的40%左右,大部分是在2015年前后建造的,随后发展为相对规范化的甘肃Ⅳ型日光温室。目前,戈壁设施农业等新型日光温室也占有一定比例。
2.生产作业机械化技术。耕整地施肥机械化技术应用比较普遍,尤其以河西五市州的戈壁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其中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90%、60%和25%,机械化植保水平可达到47%。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已经广泛应用。
3.环境调控机械化技术。目前,甘肃电动卷帘机保有量达80万台以上,极大地减轻了温室人工卷放帘的劳动强度,钢构架型日光温室电动卷帘机使用率达到80%以上。少数寒冷地区冬季采用温室内加温设备,主要是燃煤式热风炉。CO2增施机、臭氧消毒机技术基本成熟,在甘肃已推广应用20多年。遮阳网、补光灯设备简易,价格低廉,应用广泛。湿帘降温、强制通风装置、物联网控制等技术在大型连栋温室、智能温室中有所应用,大多数日光温室主要通过卷帘进行通风降温。
4.其他辅助机械化技术。主要包括虫害防治、声波助长育苗、嫁接和轨道运输等。杀虫灯、吸虫板等设施装备简单小巧,安装使用方便,杀虫效果跟种植作物品种等关系密切,各地都有应用。声波助长仪、机械化穴盘育苗及钵盘育苗设备、高效机械化制钵机、半自动、全自动嫁接机和轨道运输装置等设施装备应用较少,仅在少数农业科技示范园、连栋温室和智能化温室中有配套应用。
1.温室建造标准化程度低。温室由农户自行建造,基础设施配套也不完善,在设施农业生产中,旱不能灌、涝不能排、道路不便、通不上电等问题依然存在,温室标准化程度低,不能发挥规模化生产优势,对机械化作业装备的配套应用也有较大影响。
2.部分生产环节机械化程度低。由于作业机具和配套设施尚不完善,缺乏高新技术和成套装备,基础设施中中小拱棚占有比例大,现有机械也存在着适应性差、作业质量差的缺点,作物种植(移栽、直播)、收获等关键环节主要靠人工作业,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
3.设施内环境控制有偏差。目前,甘肃省温室内的环境条件监控,仍然以依靠生产者的经验、感觉或一些简单的工具为主,如温湿度计、C02浓度测试计等。虽然能粗略地测试一些环境参数,但这些参数的控制完全靠人工进行。高标准及现代化温室中所用的各种传感器及相应的整套设备实际应用也比较少。
一是做好新技术推广应用。按照“建造标准化、配制规范化、品种专用化、生产机械化、作业精准化”的发展要求,今后应积极采取各种政策和技术措施,筛选符合不同地区要求的技术装备,进行加快推广应用,同时引进急需的新技术新机具,积极试验示范。
二是加强宣传和技术培训。一要采用专题、专项的讲座、现场演示和操作等形式,对从业技术人员进行短期培训和不定期培训,加快知识更新,提高基层技术人员服务能力;二要通过抓试验示范区建设,形成可看、可学、可复制的样板,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使农民接受、应用新技术新机具,不断提高设施生产机械化水平。
三是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各级农机化推广部门应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搞好管理、技术指导和推广应用工作。应认真做好设施农业的设施机械和技术引进、试验研究、示范推广、人员培训和信息服务,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项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