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皇岛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肖凤利
近年来,秦皇岛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不懈追求,坚持改革创新,扩增优质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均衡师资配置,解决发展瓶颈,促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义务教育是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最核心内容,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和诉求紧密相关。我市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大战略工程并列入政府年度工作报告重点落实。党政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推动全市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性举措,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教育工作,做到顶层部署明确方向。各县区党委、政府依法履行主体责任,细节谋划狠抓落实,强化教育经费投入、资源优化配置、师资均衡配备、提升教育质量的全方位保障,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基本消除,人民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
回应人民群众“学有优教”的热切期盼,聚焦“城镇挤”“乡村弱”的突出问题,通过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提质工程、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和能力提升项目的双擎驱动,通过规划优化新建一批、资源整合一批、改扩建一批等措施,拓展城区人口密集区域的办学空间,改善薄弱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巩固消除大班额成果,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区域、校际间差距明显缩小。近三年,共新改扩建中小学23 所,总投资近14 亿元,建筑面积超过23 万平方米,增加学位1.7 万个。
将集团化办学作为扩大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重要举措,以最快速度、高起点地实现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双赢。采取市级统筹推进、县区组织开展、龙头校为主管理的实施方式,探索出“组建名校教育集团”“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委托名校管理新建校”等模式。目前,已组建22 个教育集团(办学共同体、联合校等),海港区和青龙满族自治县实现跨县区学校合作。集团内搭建跨校备研、主题教研平台,建立品牌引领、干部交流、教师互派、走教帮扶等制度,促使新优质学校快速成长。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助力教育质量提升,市教育局与北京市房山区教委签订教育合作框架协议,围绕课程教学改革、评价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密切合作。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之源和人才支撑。市教育局与编制部门协同配合,于2021 年对各县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进行了统筹调整,有效缓解教师编制结构矛盾。近三年,通过公开招聘、特岗教师、公费师范生培养等方式,补充1791 名专任教师。搭建多样化师资培训平台,每年培训乡村教师1.2 万余人,占参训教师40%以上。在实施教师“县管校聘”基础上,逐年开展教师、校长交流轮岗,仅2023 年就交流1893 人。实施“三区”人才支教计划和“银龄讲学计划”,近三年选派111 名退休专家和骨干教师到青龙满族自治县乡村学校支教。自2021 年起,组织全市1579 名骨干教师开展“牵手乡村教育”送教下乡活动,组织名师工作室开展集中定点送教、长期帮扶学校等活动,累计送课近4000 节。
在“双减”基础上,重点实施“育人为中心”教学模式构建、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行动,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指导、教学质量动态监测。抓好学校作业设计,通过学科主题观摩、专题研讨交流、作业设计展评等活动,提升教师作业设计水平。持续开展课后服务,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在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求学生全覆盖的基础上,通过丰富课程资源、拓展服务渠道等措施提升服务质量。通过数字化赋能教育质量提升,依托“互联网+”教育开展“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建立15 个联校网教共同体、覆盖165 所学校,提高农村及薄弱学校教师专业素养。建设全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以信息化应用推动学生评价改革。
义务教育锁定“高质量发展”目标,重在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坚持以德为先,将革命文化、传统文化、生态文明、本土文化、生命健康、法治教育、国防教育、研学教育等融入德育工作,与高校合作成立“秦皇岛市大中小学一体化研究中心”。坚持“以体为重”,通过课程帮助学生养成健身意识和锻炼习惯,通过重点项目带动学生运动兴趣,通过竞赛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打造“一校一品”特色发展格局,推出“体育选项走班制”“体育趣味课课练”等一系列体育教学模式,形成校园足球、冰雪、帆船、轮滑等省内有影响力的体育特色品牌。坚持以美为贵,丰富美育实践活动,市、县、校三级常态化举办艺术展演、校园文化活动,各学校开设书法、合唱、舞蹈、篆刻、手工艺等艺术社团,全市首届学生合唱活动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媒体报道。坚持以劳为基,遵循“典型引路—片区实验—全面铺开”的思路,确定劳动教育实施重点,各学校充分挖掘本土自然和社会资源,开发了葡萄酒酿造、工艺品制作、长城环境保护等特色劳动实践课程。
坚持义务教育阶段“一个都不能少”的底线目标,在确保适龄儿童零失学辍学的基础上,将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平等入学、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作为招生工作重心。各县区制订随迁子女入学实施细则并对外公布,随迁子女直接到居住地对应的公办学校报名入学,学位不能满足需求的由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调剂到周边其他公办学校,实现了凡是有公办就读需求的随迁子女均能在公办学校入学。建立了“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教学校为支撑、送教上门为补充”的多元化残疾儿童教育模式,确保凡是有受教育能力的学生均能按需入学。坚持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三融合”,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和中小学校结对共建,实施“校企联动”残疾学生职业教育,通过“体育运动+康复训练”,发掘残疾儿童潜能。
今后,我们要将“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转化为秦皇岛教育的自觉行动,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强化系统思维,探索创新举措,努力开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局面,为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