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牙周炎中牙体种植修复治疗的有效性

2024-04-25 07:29孟子莹
吉林医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牙槽骨牙体性反应

孟子莹

(安徽省濉溪县医院口腔科,安徽 淮北 235100)

慢性牙周炎属于临床常见慢性疾病之一[1],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尤其对患者口腔环境、牙齿健康、牙周健康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根据相关医疗研究报道显示国内牙周炎的发病率约为70%~85%,发病群体超过6千万。相关医疗研究还指出[2],年龄≥35岁者慢性牙周炎的发病率会显著提升,并且治疗难度也会显著增加。慢性牙周炎以口臭、牙周袋、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牙周溢脓等为主要症状,并且对患者咀嚼能力、口腔菌群环境、牙齿营养供给情况均具有非常显著的负面影响,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式不正确会导致牙龈萎缩、牙膜炎性反应、牙槽骨萎缩、牙骨质弱化、牙齿掉落等严重问题,患者甚至无法以常规方式进行牙齿修复和种植。因此,临床对慢性牙周炎的治疗以“早发现早治疗”为核心原则[3]。当前对于慢性牙周炎的治疗主要采用全身治疗、牙周局部治疗、牙齿种植修复治疗等方式,每种治疗方式各有其优势和不足,但牙齿种植修复治疗是当前使用范围最广、使用效果最好、患者认可度较高的一种治疗方式,牙齿种植修复治疗除了能够对牙周炎性反应做出有效的干预、控制和治疗,而且还能够根据患者的诉求进行牙齿修复和美容,在保证口腔内部良好的菌群环境、口腔内部组织状态、牙齿的咀嚼功能的基础上,还能够有效修复患者的牙齿和口腔、嘴部周围组织的缺陷,保证患者嘴部和牙齿的美观状态,满足患者对牙齿及嘴部美观的需求。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2022年3月安徽省濉溪县医院收治的35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期接受牙体种植但牙周健康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21~62岁,平均(36.19±3.22)岁。观察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20~60岁,平均(35.42±3.17)岁。本次入选本研究的患者均已获得知情权,并且本次研究已经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①本次入选研究患者均符合《口腔诊疗中牙周检查评估规范》中的判定标准[4];②患者伴有探查出血、牙龈出血等问题;③患者伴有真性牙周袋;④经过X线诊断可以看到牙槽骨存在明显吸收问题;⑤患者的牙列存在缺损现象,患者伴有单颗牙齿缺损问题。

1.2.2排除标准:①患者伴有严重心脑、肝肾等脏器疾病;②患者的意识不清楚,不能正常交流沟通,无法遵照医嘱执行命令;③患者伴有血液疾病;④患者身体耐受性较差,身体无法承受牙体种植修复术带来的痛感。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清洁与治疗。

1.3.2观察组:观察组采用牙体种植修复治疗手段,治疗前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治疗相关事宜,包括患者的病情状态、治疗方案、治疗预后、治疗准备等。并帮助患者进行治疗准备,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疑惑解答,保证患者在治疗前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情绪状态和生理状态。患者在做牙体种植修复治疗前3个月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当患者牙周探诊深度(PD)数值<5 mm,菌斑指数(PLI)<原值20%,探诊出血指数(BOP)<原值25%,开展牙体种植修复治疗。方法:使用X线诊断、锥形束CT诊断对患者病情进行确诊,并由至少两名医生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采用常规翻瓣手术进行牙体种植修复,麻醉方式为局部浸润性麻醉,先拔除目标牙齿,并妥善处理目标牙齿的牙周膜、牙窝中的残余、肉芽组织,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对目标牙齿移除后的牙窝进行冲洗,为后续治疗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对目标牙损失处牙颈的深度和宽度数值进行测量,并对目标牙的牙根长度进行测量,并以此为参数确定牙齿种植体的长度数值、直径数值,制作牙体,并进一步确定具体的牙齿种植修复治疗计划。牙齿种植窝制作方法,于腭侧骨壁三分之一位置,平行于唇侧骨壁进行牙齿种植窝的制作,在确定好牙齿种植的具体数值以及状态后,将待种植的牙体进行种植窝嵌入操作,并对牙齿种植窝创面进行缝合。在牙体种植修复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和术后治疗对策,患者需要连续5 d口服抗生素,使用复方氯己定进行含漱,2次/d,连续使用1 w。对患者创口恢复和愈合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医生需要根据患者创口具体的愈合情况确定拆线时间,在患者拆线后的6个月进行牙冠修复治疗,牙冠修复进行种植牙负载观察和治疗。

1.4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观察两组患者的种植效果、牙周健康状况、牙槽骨吸收情况等指标。①种植效果:观察患者牙体种植1年后对种植效果进行评价,采用 X线检查患者牙体种植情况、骨组织完全结合情况,观察植体周围是否存在缝隙、脓液、红肿等问题,查看牙体种植的稳定性,如果稳定性好表示种植成功,如果稳定性不佳表示种植失败。②牙周健康状况:观察患者1年后牙体种植情况,包括: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BI)、龈沟液(PISF)、种植体牙袋深度(PPD),比较两组患者的牙周健康情况。第一,mBI:观察患者的牙龈边缘、牙龈乳头外观,1分表示基本正常;2分表示有轻微炎性反应,使用探查针检查后轻微出血;3分表示有明显炎性反应,伴有水肿、颜色改变现象,探查后存在明显出血现象,但是没有溢出牙龈沟;4分表示有严重炎性反应,颜色改变、肿胀明显,探查后明显出血,并且溢出牙龈沟;5分表示伴有严重炎性反应,牙龈肿胀显著,自动出血。第二,PISF[5]:观察患者沟内上皮由牙龈结缔组织肿深入牙龈沟内液体量。第三,PPD[6]:使用探针测量患者牙周袋深度。③牙槽骨吸收情况:观察患者牙体种植1年后牙槽骨吸收情况,正常牙槽骨顶端到釉牙骨质边界的距离为1~2 mm[7],如果>2 mm表示骨吸收;当牙槽骨吸收<牙根颈的1/3,表示患者为一度骨吸收;当牙槽骨吸收>1/3,但是<2/3,表示患者为二度骨吸收;当牙槽骨吸收>牙根颈2/3,达到根尖区,表示患者为三度骨吸收。

1.5统计学分析:选择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种植修复失败2例(5.71%),对照组则有6例(17.14%),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χ2=3.992,P<0.05);同时,对照组种植修复成功29例(82.86%),观察组有33例(94.29%),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4,P<0.05)。

2.2两组牙周健康状况比较:观察组mBI、PISF、PPD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牙周健康状况比较

2.3两组1年后牙槽骨吸收情况比较:观察组牙槽骨吸收情况为(0.58±0.17)分,对照组牙槽骨吸收情况为(1.49±0.31)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7,P<0.05)。

3 讨论

慢性牙周炎是临床常发性、高发性牙齿疾病[8],致病因素较为复杂,主要的风险因素包括菌斑、牙结石、创伤性咬合、食物嵌塞、修复体不良等,慢性牙周炎的主要病症为口臭、牙齿松动、牙龈出血等。研究报道指出,慢性牙周炎不仅对患者口腔环境以及牙齿健康和功能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患者心血管、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等都会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和相关疾病,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9]。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负载时间1年其种植修复的成功率约为90%,而健康群体的牙齿种植修复成功率约为95%,说明慢性牙周炎患者可以进行牙齿种植修复治疗,并且具有较高的有效性[10]。而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发病病程越短、牙周健康程度越好其牙齿种植修复治疗的成功率和有效性越高[11],特别是短期的修复治疗效果与健康群体差异不大。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对于慢性牙周炎患者要早发现早治疗,并且及早、及时给予牙齿种植修复治疗。在慢性牙周炎牙列损伤或缺损治疗前要对患者牙周健康情况和环境进行观察和干预[12],对牙周组织、血流状态、菌群状态、口腔状态等进行确定后,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慢性牙周炎治疗和干预,当患者病情保持稳定或趋于稳定之后再开展牙齿种植修复治疗。特别是对于慢性牙周炎患者牙体种植修复治疗的关键因素包括牙周微生物情况、牙周组织健康情况、微生物对种植牙体的侵袭情况等,种植前和种植后患者的牙周状态越健康、良好,牙体种植修复治疗的效果越好,种植体能够保持的时间越长,甚至与健康群体的牙齿种植修复治疗效果和保持时间相同。所以当前在临床慢性牙周炎的治疗和牙齿修复是同时进行的,并且可以获得更好的牙周炎治疗干预效果。使用牙体种植修复治疗发生牙槽骨吸收可能是因为慢性牙周炎患者牙体支持组织存在炎性反应,通过与牙菌斑、牙结石互相作用,导致牙龈萎缩、红肿,发生牙槽骨吸收问题。

使用牙体种植修复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后续应继续做好牙周保健工作,有助于促进牙周健康,从而使牙体种植修复获得良好治疗效果[13]。牙槽骨吸收指的是牙齿智齿功能减弱、丧失,通常表现为凹坑状吸收、水平型吸收、垂直型吸收。造成牙槽骨吸收的原因很多,主要为牙周炎、根尖炎,炎性因子聚集在一起对牙槽骨造成损害,从而使其发生病理性改变,发生牙槽骨吸收状况,所以不进行妥善治疗,会造成嘴巴干瘪、脸型改变等状况,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本研究与牟伟伟[14]研究报道一致。说明采用牙体种植修复术,虽然具有较高的种植成功率,但是由于患者慢性牙周炎,牙周存在一定的健康问题与骨吸收问题,这些问题都与慢性牙周炎存在直接关联。所以,使用牙体种植修复术之前一定要对患者的慢性牙周炎进行有效治疗,对患者的口腔问题做好有效控制,从而减少病情对手术结果造成的影响。在牙体种植修复术后,应做好牙齿保健工作,保护牙周健康,降低骨吸收程度。通过对慢性牙周炎患者提供合理的临床指导,可以为牙齿修复治疗提供良好依据,不仅可以促进患者咀嚼功能的康复,而且还能有效增强患者牙齿整体美观度。

综上,在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牙体种植是常用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牙体与健康牙周近期种植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的牙周健康,优化患者的口腔状况,有助于增强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牙槽骨牙体性反应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动态载荷与静态载荷三维有限元分析法的比较
应用龈壁提升术修复牙体缺损的研究进展
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Biodentine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预成玻璃纤维桩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修复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微创拔除后牙槽骨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