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伟
《奔跑的青春》是一部颇具思辨色彩的少年成长小说。作者封文慧以意识流动过程的方法建构篇章,透过大量心理活动和心理描写,抵达人物隐秘的心灵深处,揭示出王木朵、赵楠、江雅然等初中学生找寻自我、探究人生的心路历程,真实地书写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困惑、突破和欢欣。
儿童成长小说是最具有感性心理学质感的文体。作家如果掌握了走进儿童的深层生命世界,洞察儿童隐秘的心理动态的能力,那就意味着拥有了儿童小说创作的重要艺术能力。由此可見,封文慧是一位对少年儿童隐秘心理世界有着深邃洞察力的作家。
小说以几名初中体育特长生要不要为了加分,继续参加学校的长跑训练为切入点,表面上是纠结要不要继续跑,其实是指向少年人在成长路上都会遇到的最迷茫、最无奈无助、最急需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在以分数论英雄,“百题赛”“结对共进”等应试教育方式的沉重压力下,我们看到了当今校园里的孩子们活得并不快乐。为了加分,程果暮遇到比赛就会紧张得变形、失态;赵楠脑子里想的,是如何改变连收作业本也被人遗忘的“不好不坏”的学生形象;成绩虽好,但颇有文艺范的江雅然,更是在不断挣扎,希望摆脱枯燥的跑道,像同学张子龙那样,拥有一个张扬自我、放飞自我的平台。
于是,奔跑的青春变成了青春的选择,更引发一系列关于成长的深层思考。
我们说,最好的教育是人的自我教育。现代意义的教育,并不只是知识的灌输,而是让孩子从认识自己开始,到打开与他人的联系,成为一段激发好奇心、完善人格、培养自主能力的内心旅程。
其实,“学霸”王木朵、何阳也好,“不好不坏”的赵楠也罢,他们都是极有个性的,分数只是他们人生的一小部分。人有着无限的可能性,成长中的孩子们必须认识那个最真实的自己,那个最独特的自己,那个最自信的自己。
跑与不跑?我的事情我作主,还是万般无奈地接受家长、老师主观、粗暴设计的成长路径?作者针对不同人的不同心理活动,从不同的切入点展开心理描写,在抽丝剥茧中,向我们展现青少年成长中的诸多启示。
关于成长的选择,小说并没有仅仅指向孩子们,还指向了家长和老师。
我们一直呼吁,把儿童的世界还给孩子。诚然,当下的儿童教育一直以来都受制于“强制性”和“成人性”的教条,想的都是如何拿到高分成为“学霸”,而不顾及孩子自由的天性,忽视了如何让孩子快乐。
当然,无为而治,放任孩子自由选择同样不可取。在孩子没有足够见识和能力的时候,他们身边确实必须要有引路人。实验学校的孩子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不但有学校不强制跑步的开明新政策,还有一位大姐姐式的陈迟老师。作为过来人,陈迟老师表面上是严厉的,却没有喋喋不休的说教,也没有简单粗暴的责罚,而是始终尽力守护着孩子的天性,理解、尊重和信赖他们。陈迟老师身体力行,引导孩子学会思考,并让孩子们知道,成长就是一个逐渐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过程,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既要有学业和技术的提升,也要有真善美的濡染,同时不断锤炼坚韧不拔的意志,培养优良的品质,才能从容地应对未来人生道路上更多的挑战。
作者通过这几位中学生的故事,力图告诉孩子们,更告诉所有的成人们:是孩子们在选择世界,而不是世界在选择孩子。又或者说:世界上根本没有正确的选择,我们只不过是要努力奋斗,使当初的选择变得正确。成长路上,重在过程,不在结果。这也就是作者在小说结束时写到的:“开始跑吧,就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