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军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迅速将人工智能技术从专業领域扩展到通用领域。作为一项可与电力、蒸汽机、计算机、互联网相提并论的通用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不亚于电力的发明,它将引发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当前,创新已经成为驱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要使命。中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为此,教师应积极拥抱生成式人工智能所代表的创新文化,主动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展教育教学创新,为学生创造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培养他们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关键能力。
生成式人工智能具备强大的语言能力,能够理解人类语言并生成符合特定要求的文本、图像,甚至视频内容。深度学习技术使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模拟人类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为教育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要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创新的赋能,教师需要实现以下转变。
首先,更新教育观念。生成式人工智能不仅可以帮助教师高效地完成一些烦琐的重复性工作,还可以帮助教师制订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评分标准,生成个性化、适应性教学内容,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需要认识到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积极了解新技术,并将其融入教学,探索创新性实践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尝试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让他们运用这些工具进行创作和表达,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其次,提升数智素养。2023年初,教育部颁布了《教师数字素养》标准,旨在为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提供指导。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化智能化素养(简称“数智素养”)成了关键素养。教师可通过培训、自主学习等方式掌握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和应用技巧,熟练使用相关工具,提高自身技术水平。教师只有提升了自身的数智素养,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如怎样使用提示词获得可用内容、如何辨别问题答案来源和真假、合理认识内容中的问题与偏见、如何检查内容的准确性与偏差、如何将生成的内容整合到自己的学习任务或问题解决中。
再次,创新教学方式。教师与教育技术、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专家可建立合作机制,将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结合,探索更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有趣实用的学习场景,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最后,关注个性化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可有效弥补标准化班级授课制难以兼顾学生个性化需求的不足,因此为学生创造个性化和人性化学习体验是该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的核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将生成式人工智能视为个人智能导师。这位智能导师不仅能够通过提供高频次的反馈以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还可以通过提供元认知指导来帮助学生开展个人反思和自我调节,甚至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解释学习内容来促进个人认知的逐步提升。
总之,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机会。教师需要深入理解这一技术原理,提升数智素养,合理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动个性化教学和创新文化的形成。同时,我们应认识到它作为技术工具并不能解决教育教学的所有问题,因此,我们不能过分依赖人工智能,而是要重视人的主导作用,平衡人工智能的价值和风险,积极开展创新实践。
(作者系江南大学教授,江苏“互联网+教育”研究基地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