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蚌埠学院硅基新材料创新平台为例

2024-04-25 09:16张丽园葛金龙周开胜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蚌埠工科安徽省

张丽园,葛金龙,周开胜

(蚌埠学院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安徽省硅基新材料工程实验室,安徽 蚌埠 233030)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的实施,“新工科”人才培养成为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1].围绕“新工科”建设,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创新实践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然而,各高校在工程化教育改革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尤其是高等教育体系中占主体部分,而资源相对匮乏的地方高校普遍存在创新师资人才短缺、协同办学机制缺失、传统教育模式难以实现“新工科”人才培养、创新实践活动与企业实际需要脱节等问题[3].如何破解上述问题,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工科”人才已成为地方高校亟待解决的难题.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具有技术研发、技术转移、资源共享、孵化企业等功能,是同地方企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更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增强学生专业知识理解和认知、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创新平台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构建与地方产业发展高度契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对“新工科”人才培养和地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蚌埠学院硅基新材料创新平台建设为例,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和创新平台实际,从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创新团队、实践基地等方面加强创新平台的内涵建设,促进新工科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对接,为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提供实践经验.

1 充分利用校内外优势资源,搭建硅基新材料创新平台

“十三五”期间,作为安徽省五大发展战略的千亿元支柱产业基地之一,蚌埠市着力打造玻璃新材料、电子信息为代表的硅基新材料产业,拥有蚌埠玻璃设计院、凯盛集团、中航三鑫等规上企业60余家,成为产业链日趋完善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蚌埠学院在充分调研蚌埠及周边地区硅基新材料产业现状及其对“新工科”人才迫切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物理等优势专业,积极与蚌埠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凯盛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构建硅基新材料创新平台.目前硅基新材料创新平台拥有安徽省院士工作站、安徽省硅基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硅基新材料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硅基新材料工程实验室、功能粉体材料蚌埠市实验室,建设面积为3000 m2,总投入约2500万元,为“新工科”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和创新实践条件.

2 发挥创新平台基地作用,培养与地方产业高度契合的新工科人才

以创新平台为依托,以项目、学科竞赛为抓手,深入开展新工科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前期工作中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挑战杯大赛、互联网+大赛等,并先后获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0余项,获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华东赛区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安徽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化学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获安徽省大学生“挑战杯”大赛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获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安徽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1项等等,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培养与地方产业高度契合的新工科人才,充分发挥创新平台优势和作用,与地方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是关键[6].近年来,围绕企业工程技术需求,先后与企业签订“产学研”项目80余项,横向合作经费400余万元.通过引导学生参与企业迫切需要的工程技术课题,激发了学生创新实践的兴趣,在创新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为地方产业输送高度契合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创新实践活动有效的提升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以与创新平台最为相关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安全工程3个本科专业为例,根据蚌埠学院2019~2021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19年就业率分别为:95.45%、95.24%、90.91%;2020年就业率分别为:79.63%、84.00%、90.00%,其中升学率为(含出国出境):27.78%、20.00%、42.00%;2021年就业率分别为:83.02%、84.02%、87.27%,其中升学率为(含出国出境):20.75%、36.00%、16.36%.从就业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受到企事业单位、硕士研究生招生高校及科研院所等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尤其是2020年以来,在受到新冠疫情持续影响,相关产业受到较大冲击情况下,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3 加强创新平台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

“新工科”人才培养需要一支教学水平高、创新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结合“双师双能型”师资培养规划和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蚌埠学院硅基新材料创新平台通过专业人才引进、特聘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知名企业家、教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还通过委派教师访学研修、学历提升、挂职锻炼、定期走访企业等多种方式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从而加强教师队伍服务地方产业的能力和水平.前期工作中,硅基新材料创新平台先后开展“教授、博士企业行”近百余人次,委派4名教师到蚌埠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和企业挂职锻炼,聘请和引进知名企业家、教授、博士10余人.目前硅基新材料创新平台拥有各类技术人才共4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22人,具有博士学位34人.师资队伍建设为“新工科”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硅基新材料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技术支撑.

4 深化科研团队建设,凝练平台特色,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以服务地方产业为目标,探析科研团队建设对地方高校具有重要意义[5].蚌埠学院硅基新材料创新平台按照“学科专业+研发方向”的团队建设思路,进行多学科多专业交叉融合,引导教师深入开展科研团队建设.目前创新平台根据教师的学科专业和研发方向主要分为3个科研团队:硅基粉体材料团队、硅基光电功能材料团队和硅碳复合材料团队.自硅基新材料创新团队组建以来,获各类国家级、省级项目26项(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重大专项项目、安徽省重点研发项目、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等);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一区论文12篇,二区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3项;取得14项科研成果(其中省级科研成果2项);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并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服务地方企业近80家,先后帮助企业解决了硅基粉体材料制备、电池级磷酸铁的制备、高性能色谱填料的制备及应用、石墨烯功能涂料等诸多技术问题.科研团队建设极大地提升了创新平台服务地方企业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也为今后创新平台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进一步凝练特色,深化创新团队建设,以特色鲜明的创新团队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5 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发挥硅基新材料创新平台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进而推进“产教融合”教育教学新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将企业参与高等教育落到实处,是促进新工科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对接的具体要求,也是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近年来,科技创新服务地方产业的同时,加强了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也极大地提高了双方在专业人才培养上的共识,先后与安徽鑫民玻璃制品有限公司、中航三鑫太阳能光电玻璃有限公司、蚌埠格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蚌埠中实化学技术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方向的契合度,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到所实习的企业参加工作,并迅速成为业务骨干,为新工科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示范作用.

6 结 语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平台应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和作用,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融合,为地方产业培养高度契合“新工科”人才.蚌埠学院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和硅基新材料创新平台实际,从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团队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促进创新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对接,为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提供实践经验.

猜你喜欢
蚌埠工科安徽省
成长相册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对话蚌埠:药品采购究竟咋啦?
蚌埠药采是非热议
蚌埠药采事件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