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民间音乐文化的时代价值与发展策略

2024-04-25 04:36孙广涛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民间音乐文化

孙广涛

(阜阳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安徽阜阳 236041)

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发展历史悠久,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在攻坚脱贫目标实现后,乡村振兴战略将得到全面地推进与实施。在新的历史定位与条件下,传统乡村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乡村文明的复兴与重构,将获得新的机遇。但乡村振兴不仅是物质生活的大幅提升,还体现着乡村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基于此,作为乡村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民间音乐文化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将获得新的发展方向。 在推进民间音乐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了解民间音乐文化的时代价值,认识其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现实意义,进而为我国乡村社会的健康发展、乡村音乐文化的传承奠定基础。

1 乡村振兴、文化振兴与民间音乐文化的逻辑关联

1.1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是拥有经济、社会、自然等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文化、生态、生活、生产等多种功能,与城镇共生共存、互进互促,共同构建了人类发展的基本空间。 从实现路径出发,乡村振兴战略主要涵盖城乡融合路线、共同富裕路线、质量兴农路线、绿色发展路线、文化兴盛路线、乡村善治路线、特色减贫路线七条路线,涵盖组织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五个方面。其中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与基本内容,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1.2 乡村文化振兴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加强公共文化建设与思想品德建设, 深入发掘优秀农耕文化中的道德规范、人文精神、思想观念,可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1]。 在“产业兴旺”层面。 乡村社会拥有诸如古宅文化、戏曲文化、雕刻文化、美食文化等文化资源, 能帮助人们打造一个全新的文化产业,进而推进乡村产业发展。 在“生态宜居”层面。 乡村文化中的尊重自然、顺应天道等文化思想, 能够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抓手。在“乡风文明”层面。乡村文化中的友爱相邻、孝敬父母、尊师重道等思想是构建和谐风气的文化基础。在“治理有效”层面。乡村文化中“自我规制”与“自我反省”等理念,是乡村德治与乡民自治的重要支撑。 在“生活富裕”层面。乡村文化中的勤劳致富、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等理念是农村居民创造幸福生活, 实现增收的精神保障。

1.3 民间音乐文化

音乐文化是在人类社会活动中所积累而成的音乐观念、音乐行为,并得到人民群众共同认可的文化形态。民间音乐文化则指由底层民众集体创作的自娱和自发的通俗文化,是立足于农民生活、生产等具体背景,所创造出来的,用以娱乐民众自我的乡村文化样态。 在中华文化发展中,不同民族都拥有内涵丰富、样式繁多、历史悠久的民间音乐,但民间音乐并不是独立的、纯粹的音乐形式,而是聚合各民族审美、道德、信仰、语言、生活、人文于一体的文化价值体系,它是乡村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发挥乡村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本功能。一方面乡村振兴可以为民间音乐的发展提供媒介;另一方面民间音乐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精神支持。

2 乡村振兴视域下民间音乐文化的时代价值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铸魂”工程[2]。对政治、经济来讲,文化是社会发展的精神产物,传统文化能够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认知活动、实践活动,从而推进人的健康、全面、自由地发展。民间音乐文化是乡村文化的重要内容,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丰富人的精神内涵、提升人的生活品质,对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彰显着鲜明的时代意义[3]。

2.1 为人才振兴提供精神“凝聚力”

现阶段, 民间音乐文化中的很多项目已经被纳入到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如苗族飞歌、侗族大歌、蒙古长调等国家级和世界级非遗项目。他们不仅蕴含着一个拥有共同历史、地域、语言、经济生活的民族所体现出的共同心理素养,并且闪烁着该民族的精神品质与思想内涵, 以强劲的向心力,吸引着人民群众团结在一起。 它们共同承载着各民族的文化精神与历史记忆,维系着人民群众的独特品性与审美诉求, 使其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不同环节中。 而从人才振兴的角度出发, 民间音乐文化是乡愁记忆的载体,是乡土情怀的媒介,是乡村游子回乡创业、就业的契机,可以为我国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提供保障。

2.2 为乡村治理提供文化“规范力”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过程中,重新发掘并审视民间音乐的内涵与价值,可以为我们推进乡村善治提供抓手。我国民间音乐以及在其基础上形成的戏曲、曲艺、民歌等,不仅拥有鲜明的娱乐功能,还蕴含着教化与礼制等作用。乡村“社会风气的形成”“社会秩序的稳定”“社会道德的维系”都与民间音乐的礼俗功能、教化功能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4]。因此,民间音乐是对民间文化的提炼与浓缩,可以凭借民间音乐文化渗透到乡村生活的不同过程中,进而影响着人民的思维理念与行为方式,使其成为实现乡村善治目标的重要抓手。 相关政府部门也可以将核心价值观、主流意识形态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以音乐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营造优良乡风,提高乡村治理质量的过程中,为乡村居民获得思想与精神上的提升。 如对传统民间音乐进行加工和改造,使其适应社会与时代发展需要。

2.3 为共同富裕提供资源“供给力”

共同富裕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终极目标。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破解三农问题,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举措,同时也是巩固攻坚脱贫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5]。在共同富裕的引领下,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以农村农业现代化为抓手,实现农民物质生活富裕; 还需要以乡村文化建设为契机,实现精神生活富裕。 民间音乐文化是乡村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拥有自供、自娱的特征,可以在传承乡村传统文化、 营造社会风气的前提下,丰富乡村居民的精神世界,使其精神生活得以充实。譬如东北二人转自由洒脱、轻松随意、幽默风趣,观众与表演者的互动环节能够给人以发自内心的快乐。 同样,我国其它地区的民间音乐文化也拥有丰富的娱乐功能,可以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 也为人们提供了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滋养, 让人民以饱满的精神, 投入到乡村经济、文化、政治、生态的建设中。

3 乡村振兴视域下民间音乐文化发展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是构建美丽中国的有效举措,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是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前提条件, 是健全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选择。[6]推动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政府部门“凭借”其凝聚功能、规范功能及娱乐功能, 推进各项建设工作的开展。但在此过程中,我们有必要明确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问题。

3.1 丧失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土壤

民间音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其必要的生存土壤。 然而在经济全球化视域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频繁来往, 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乡村生活、生产环境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导致民间音乐文化赖以为生的土壤,日渐消失。譬如《贺郎歌》《哭嫁歌》《酒歌》, 随着苗族传统婚嫁习俗的改变,开始逐渐消亡。此外,从现代传承的角度出发, 即便我们对传统文化生态进行保持与维系,但缺乏现代化传承的土壤或环境,也会导致民间音乐文化得不到有力的传承。例如音乐文化活动及相关文化产业的缺少,都会造成民间音乐文化传播局限于特定的区域内。

3.2 缺乏对民间音乐文化的创新

文化主要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精神产品与精神生产能力,以及能够被传播与传承的科学技术、艺术文化、行为规范、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当社会生态发生改变后,文化也便发生了变化。我国社会生态环境发生了深刻地转变,需要全新的,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民间音乐文化。 但在音乐文化传承中,人们更注重尊重音乐文化的原汁原味,缺乏对民间音乐文化的创新和改造,使民间音乐文化难以从乡村振兴的角度规范人、引领人。此外,由于缺乏对民间音乐文化的创新,还容易导致音乐文化很难契合大众审美,进而限制了音乐文化的传播维度,不利于音乐文化的价值彰显与功能发挥。

3.3 难以对音乐传承人进行有效培育

在上世纪50 年代, 我国曾有一批专业工作者到乡村采风,并将民间音乐带到城市和院校的艺术舞台上进行表演。这些做法对推动民间音乐的现代化发展, 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但现阶段,由于传承者与学习者缺乏乡村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对音乐作品的认识与理解也出现了极大的偏差,使民间音乐缺失了原有的特色和韵味。 这在某种层面上,使乡村文化所拥有的思想凝聚功能不断被弱化,难以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与贯彻落实。而在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中,一些传承人的社会地位不高、福利待遇难以得到保障,使“音乐接班人”难以自主地、积极地担负起传承民间音乐文化的重任,不利于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乡村文化的振兴。

4 乡村振兴视域下民间音乐文化发展策略

4.1 打造民间音乐发展生态

首先是保护民间音乐的乡村生态。民间音乐的生存土壤与条件在“乡村”,其发展应立足自身的乡村特质,营造出积极的文化环境。 因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发源于乡村居民的生产与生活中,如果原有乡村生态遭到破坏或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会导致民族民间音乐失去“生存的土壤”。 因此,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当地政府部门应明确乡村音乐文化形成的机理,积极保护并传承乡村民俗活动、节庆活动及传统习俗,使民间音乐拥有传承、发扬的条件。 譬如部分乡村音乐被广泛应用在传统节庆活动中,相关政府部门就需要保留这些节庆及习俗。 其次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地方政府部门应打造一批拥有音乐文化元素的文化长廊、文化广场、居民建筑,将音乐文化元素渗透到乡村建设的不同环节中, 为乡村民间音乐的现代化传承提供物质保障。 最后是发展音乐文化产业。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本内容与主要目标,产业融合是实现乡村经济建设的必由之路。 我国各民族节日庆典、 音乐文化都是开发音乐旅游、文化旅游的主要场域,将民俗音乐文化与舞台表演融合起来, 构建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 能够为乡村音乐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4.2 促进民间音乐文化的创新

民间音乐文化源于乡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是以传统乡村文化为基础的文化形态, 发挥着凝聚、规范、娱乐等基本功能。然而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 为了更好地推进音乐文化的传承,实现音乐赋能乡村振兴,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加强音乐文化研究。 我们应联合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文化部门及当地政府等,组织专门研究团队,加强对民间音乐文化的研究阐释、 资源发掘,明确民间音乐文化的内涵与机制,提升“文化再造”的实效性。其次是赋予时代精神。结合民族精神、时代特色及乡村振兴理念,赋予民间音乐以时代元素,创造出既拥有乡村特色与传统底蕴,又有民族精神和时代气息的音乐作品。 简而言之,就是在传统民间音乐作品的基础上, 融入绿色经济、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团结奋斗等理念,创作出贴合乡村居民生活的,体现乡土特色的“音乐经典”。最后是契合现代审美。在时代精神的赋予下,民间音乐文化将成为乡村振兴理念、社会主义思想、共产主义理想传承的载体。 但要想真正发挥民间音乐的时代价值,还需要我们加入一些当代元素,使其适应现代人的审美,从而扩大民间音乐文化的影响力。

4.3 培养民间音乐的“接班人”

为了改变传统民间艺术家青黄不接的现状,我们要培养音乐文化接班人。有了新生力量的支持,民间音乐艺术才能得到发展、创新和传承。一方面,政府部门应结合民间音乐文化所拥有的时代价值,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农耕文化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基本任务来完成。通过政府的介入,有目的、有秩序、有组织地培育一批新生力量来保护和传承民间音乐文化。 另一方面,我国政府部门应在引进优秀音乐人才与扶持乡村音乐人、音乐教师及乡村精英的基础上,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使音乐人才培养与培育,契合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如提高学生的文化责任感与认同感,鼓励其积极参与民间音乐创作活动等。 此外在音乐文化接班人的培养中,政府部门还应树立榜样,提高民间音乐人的福利待遇,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到音乐文化的创作中。譬如邀请民间音乐人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工作,或者提高宣传力度,使其在音乐品牌建设中,彰显价值。

民族音乐文化与乡村居民的“生存活动”与“生命存在”紧密相关,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凝聚、行为规范及娱乐价值,对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时代价值。 因此,要想更全面、有效、充分地发挥民间音乐文化的作用,相关部门应大力提高民间音乐文化的生命活力, 使其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下持续发力, 为我国构建美丽乡村、和谐乡村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民间音乐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音乐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