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鹏
(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国土资源勘查中心,河北石家庄 050000)
如今,水文水资源环境问题已经得到高度重视,特别是洪涝灾害、水资源污染等,会对人类生存环境以及生态系统造成威胁,因此,迫切需要研究水文水资源保护措施,这样才能达到“提前预防、针对保护”的目标。
第一,水文监测有待提升。依托先进技术与设备可以有效监测水文水资源,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保护措施。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部分地区水文水资源监测技术与设备还不够先进,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还未得到深入应用,也就会影响到监测效率与质量。此外,滴灌、喷灌、渗灌等先进的节水技术由于环境影响也难以发挥实际价值。第二,节水制度有待完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水资源造成了或多或少的浪费、破坏,文章对不同流域水资源的污染情况进行了大致统计(见表1)[1]。
表1 不同流域水文水资源污染情况
水资源减少,节水制度应运而生,相应地增加了节水技术的研究力度,目的是减少浪费,并能够严格控制用水总量。但节水制度不够完善,民众节约意识未能形成,浪费行为依然存在,也就会增加保护难度。第三,管理力度有待提升。若要取得水文水资源环境保护成效,则需要结合水资源分布、用水需求等情况,科学调配水资源,尤其是洪涝灾害发生时,需要通过水文水资源管理将影响与损失降到最低。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防治力度不足、污染类型比较多;同时,信息化建设推进缓慢,也就无法发挥水文水资源管理的作用。
现阶段,很多地方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防洪抗灾预备方案,由于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民众生活方式不断转变,一些预备方案将无法发挥实际作用,甚至有些方案已经无法满足防洪抗灾的实际需求,这就需要快速完善方案。第一,从实际情况入手,对现有方案进行优化,保障方案的执行性、有效性,当遇到洪涝灾害时,才能发挥方案价值。第二,构建生态型防洪工程,该工程不仅集安全功能、工程功能、生态护坡功能等于一身,而言沿江沿河两岸均具有环境保护功能,可以达到稳固堤岸、阻挡洪水、保持水土的目的。建设生态型防洪工程时,需要兼顾社会功能与自然功能,不仅需要考虑民众亲水需求,还要将河畔植被、堤防、河道、水等充分结合,发挥自然地形地貌的作用,构建生物、植被、水、人等互惠共存的河流生态系统。第三,提升水文水资源环境综合治理力度,严格控制污染源,特别是要加快河道生态治理,让植物群落、河岸植被等能够快速恢复;同时,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扩大环境容量、生态调水等保护措施,可以让水体自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此外,对水文水资源环境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修复生态区与河道形态、建设生态湿地等保护措施,不仅能够加强环境治理,而且该治理模式能够集景观、环境、人文、生态、防洪等于一身[2]。
对于水文水资源而言,洪涝灾害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包括国土资源勘查中心在内的水文水资源管理部门,应该不断强化防灾减灾意识,做好洪水险情监测工作。第一,加强先进技术的应用。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推进深化水文水资源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方面的应用,让信息平台拥有更加完善的功能,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防治。同时,在洪涝灾害期间,可以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支持,能够将影响与损失降到最低。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形成完善的数据库,并通过相关技术对历年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预判洪涝灾害,从而提前防治。第二,构建水文预警体系。利用各种先进技术与设备,覆盖水利、地质、气象等领域,从信息宣传平台化、预报机制完善化、设施智能化等方面入手,构建并完善水文预警体系,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构建相应的指标,一旦实际情况超过指标,系统就会预警,相关人员能够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若要充分保护水文水资源环境,那么就必须对排水管网系统进行完善。具体应该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科学设计排水管网。通多调查发现,部分地方的管道存在着设施老旧、破坏严重以及排水压力增大等情况,这就需要进行改造与升级,确保排水管网运行效率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同时,需要对整个排水管网系统加大监控力度,重点监测管道运行参数、状况,可以有效防止水环境污染、漫灌等情况。此外,建议各个地方能够组织相关人员定期排查排水管网系统,重点排查开关阀门、管道接口等,对所有检查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可为后续维护、运行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为了能够从根源上加大保护力度,那么需要重视洪涝灾害、水资源破坏等问题,加大水文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其中需要对污染问题引起高度重视,不仅要对各大流域生态环境加大监测力度,而且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对应的治理与修复措施。同时,应该不断完善节水制度,并向民众宣传节水用水、保护水资源等相关知识,尽量调动民众的参与积极性,例如,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短视频等进行宣传;同时,可以与民众进行互动,听取他们的建议与意见,对当前保护措施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更好的呈现[3]。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水文水资源相关问题也日益凸显,将会对社会环境、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能够减少影响程度,需要加大水文水资源环境保护力度,具体可以从完善防洪方案;不断强化防灾减灾意识,加强先进技术的应用;完善排水管网系统;加大水文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等方面入手,让水污染、水资源浪费、洪涝灾害等问题得到有效改善,从而促进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协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