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装的五代机:歼-20

2024-04-24 08:32
兴趣阅读·少年号角 2024年4期
关键词:舵面吸波仰角

在1997年美国战斗机F-22“猛禽”首飞的同年,歼-20正式立项,到2017年3月9日,中央电视台报道第五代战斗机歼-20已正式进入空军序列,前后历经20年。歼 -20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的集成创新,是优选各种成熟技术、根据性能要求进行取舍的产物,是中国航空在各个领域全面技术提升的结果。2021年9月28日,又传出了好消息:歼-20换装国产发动机在第十三届中国航展首次对外公开亮相。拥有“中国心”的歼 -20必将担负起维护国家主权、守卫国土安全和领土完整的使命。

与之前我国大多数的战机不同,歼-20的机身呈现出如丝绢般细腻光滑表面,深蓝灰色(不同的光照和角度下视觉看到的颜色有差别)的隐身涂料遮掩下,机身的铆钉、开口和边缘几乎看不到。因极致的外形和表面,歼-20被网友们称为“黑丝带”,说明我国第五代战机的制造工艺和隐身涂层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除了使用隐身涂装材料,歼-20还使用了特殊碳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和多晶金属纤维吸波材料,既能达到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的吸波效果,也有较强的电损耗吸收性能,比传统的金属超细粉末吸波材料轻50%以上。即便如此,歼-20优先考虑的是迎风面隐身,这是因为歼-20在定位中更多的是防御而非侵袭,更注重战机在对抗过程中的反侦测能力,不被敌机雷达锁定。实战表明,战斗机最大的威胁方向是机头左右正负30度的位置,所以歼-20在设计上大量将正对面的雷达波反射至其他威胁较小的方向,而为了保证气动性能结构简单可靠、性价比高,尾部等位置并没有过多的隐身措施。

歼-20的总体气动设计偏向于米高扬设计局的一个理念——超音速超机动能力,气动布局为鸭式布局。同时,歼-20采用了双腹鳍设计,一方面,在超音速飞行时能够增强航向的稳定性,避免由于稳定性的急剧减弱而造成飞机失控;另一方面,在大仰角机动飞行时,下部的气流还保持稳定,这时腹鳍不仅能够提供足够强的航向稳定性,防止机头向一边侧滑而进入尾旋,而且可控的安定面可以使飛机在失速仰角状态下仍保持机动能力。再加上歼-20已经有很先进很成熟的电控系统可以应用,大量的电子和数字控制舵面就是为了在失速仰角能够有效地控制飞机,实现真正的大仰角机动,而如此庞杂的过程在气动舵面是不可想象的。正是这些积累的飞控技术才弥补了鸭式布局在操控稳定性上的缺陷,独特的布局极大地改善了飞机的气动特性。

如今的歼-20身心合一、内外兼修、神形兼备,成为我国完全意义上的自主知识产权隐身战斗机。

猜你喜欢
舵面吸波仰角
基于舵面振荡激励试飞的飞机动特性识别与修正
基于拔销器锁定的飞行器气动控制面解锁控制方法
基于吸波硅橡胶的双极化吸/透频率选择结构
多壁碳纳米管对Si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吸波性能影响
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仰角、俯角问题
一种折叠舵面设计及分析
一种折叠舵面设计及分析
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计算GNSS系统卫星仰角
CoFe2O4/空心微球复合体的制备与吸波性能
多舵面飞机电力作动系统协调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