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吉庆
青岛西海岸,大珠山下,古镇口湾畔,有一道亮丽的风景——家家户户国旗红。
渔村红了,港湾红了。
农历新春佳节,沿着三沙路南行,这里的渔村家家户户五星红旗迎风招展;连心渔港千面国旗猎猎作响。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扑面而来,一种由衷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家家户户国旗红”的壮观风景下,是渔民的家国情怀,是老百姓的心声,是发自内心的坚贞信仰。
从前,沿海一带的渔民流传着这样一个古老习俗,每到出海时,渔民们都会在渔船的桅杆上拉起一块红布,祈求风调雨顺,鱼虾满仓。也成了他们祈求庇护的精神寄托。而远在岸上的家人,也会在自家房顶插上竹竿,绑上红布,盼望亲人平安归来。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从东方吹来,渔家真正实现了鱼虾满舱、生活富裕。
如今,渔民们将船上和家里挂着的红布,换成了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这一景象很快在海边蔓延,成了家家户户挂国旗的新的习俗。在宅科村,每当渔船捕鱼归来,“连心渔港”刹那间万竿红旗随风飘舞,成了红色的海洋。
这一壮观景观,吸引了很多外地人好奇的目光,当问起缘由,这里的渔民会异口同声地告诉你:国旗是我们渔民的底气,国旗在,信心在,无论走到哪里,无论离家多远,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祖国都是我们强大的靠山。
从最初精神寄托的古老习俗,到如今家家国旗红的崭新气象,从迷信色彩到对国旗的崇拜和信仰,没有动员,没有号召,国旗成了渔民们心中的保护神。渔民们知道,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幸福的人民。
家家户户国旗红的风景下,是古镇口人人爱国强军的家国情怀,是古镇人永远跟党走的坚贞信念。
在这里,赓续红色基因,爱党爱国,强军固防已经成为人们的传统理念。
2023年9月,在青岛首所全国红军小学——西海岸新区红军小学一年一度的开学典礼上,第一项议程就是面向鲜艳的五星红旗宣誓,继承老红军精神,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努力奋斗。
建校之初,在教学设施简陋、教学条件落后的关键时候,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夫人齐心奶奶为新区红军小学赠送了5台电脑,以此表达老红军、老革命家对红军小学的关爱与厚望,从此该小学踏上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实现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征程。
在老一辈革命家的殷殷厚望中,红军小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持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办学理念,创建以传承红军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校园处处乐见红色元素、处处彰显红色文化,从校门口的红军旗幟,到教学楼内的红色展厅,无论是教室内还是操场外,整个学校充满着红色主题文化:红色堡垒杨家山里、泊里镇邱家庄英勇的丁家三姐弟……这些家门口的英雄事迹展示在学校教学楼内,成为了红军小学孩子们学习的最好榜样。他们能清晰地描述出红军长征的路线图,对红军长征的感人故事更是如数家珍。在平日的课堂上,学校从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理念出发,设置很多与红色教育相关的特色课程,编印《红星闪闪》等国防教育校本教材,获评青岛市中小学优秀校本德育课程。2012年以来,先后有5名同学荣获“全国红军小学优秀学生”“全国红军小学优秀少先队员”,两个班级被评为全国红军小学“恩来班”和“雷锋班”,学校先后荣获“青岛市国防教育基地”“青岛市主体教育示范基地”等近20项荣誉称号。
如今,已经从红军小学先后走出50多名军娃、海娃,正在茁壮成长为真正的红军精神传人。
像这样红色彰显、军味十足的学校在西海岸新区并不少见,同时,为推进国防教育体系化建设,新区将军民融合纳入全区中小学生地校课程,编印乡土文化读本《我的家乡》(融合篇),以生动的图文事例帮助新区师生准确理解军民融合战略意义,构筑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蓝图,爱国强军的种子深深扎根在孩子们心中。
一位老将军亲临青岛古镇口考察,为这里的国防教育生动实践和丰富成果所深深感染,认为这里已初步形成具有古镇口特色的军民融合文化现象。他总结说,这种文化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锻造于中国革命战争,成熟于军民融合伟大实践,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价值取向是爱国、爱军、爱民,核心是军政军民一盘棋,思想支点是尚武精神、爱民情怀、民本思想、家国情怀,厚植了新时代国防文化和融合创新文化。
时下,走在古镇口海军公园,时而能听到一首《最美的海湾是军港》新民谣。其歌词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来吧,朋友,相约古镇口,
迎着朝阳,看琅那俊秀。
大珠山,灵山湾,
如火的杜鹃为青春红透。
最美的海湾是军港,
最美的风光环绕着营房。
贴心的呵护天天在路上,
军民融合鱼水情意长。
来吧,朋友,相约古镇口,
不怕巨浪,博击在潮头。
大海蓝,扬风帆,
腾飞的激情与初心相守。
最美的海湾是军港,
最新的科技用在练兵场。
温暖的关怀永远记心上,
军民融合颂歌献给党。”
这首新民谣,生动诠释了“家家户户国旗红”风景的深远意蕴。
(责任编辑:吴维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