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胜
本文通过阐述玉米抗旱栽培技术和节水滴灌技术,提出了玉米高产抗旱栽培的技术要领,为当地玉米生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农业产业的不断调整和玉米市场价格的持续上涨,玉米的种植面积正在迅速扩大,逐步向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转变,为种植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然而,玉米生长过程中对环境因素的敏感度较高,尤其易受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因此,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积极推广和应用抗旱减灾栽培技术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不仅能有效应对旱情,还能显著降低水资源的浪费,这与我国倡导的可持续农业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对于推动我国玉米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这一举措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玉米栽培现状
1、玉米栽培的制约因素
在我国农业版图中,玉米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种植面积之广已使我国跻身世界前列。除了满足国内日常需求外,玉米还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出口海外。据统计,玉米在我国的粮食总产量中占比高达30.2%。尽管如此,我国在玉米生产的智能化和集约化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这限制了玉米附加值的提升。当前,玉米加工主要集中在淀粉、玉米油等传统产品上,缺乏在其他产业领域的拓展。为了打破这一局面,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玉米发酵等先进技术,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玉米生产方式,以提升其经济效益。然而,我国玉米产业化进程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加工环节与生产环节之间存在严重脱节,导致产业链难以形成,阻碍了玉米产业化的发展。其次,我国的玉米管理整体呈现出粗放式的特点,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这使得玉米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諸如种子培育不良、加工能力弱、技术水平低下、玉米籽粒品质不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2、玉米的生长特性
玉米的根系非常发达,因此它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同时,玉米的叶片形状扁平且较宽,这使得水分在其表面的蒸发量相对较大。为了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在其各个生长阶段中,我们都需要确保有充足的水分供应。然而,过多的水分会导致土壤中氧气含量下降,对玉米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在玉米的发芽和幼苗阶段,我们必须严格控制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这是因为过多的水分会导致种子和幼芽腐烂,从而严重影响玉米的出苗率和幼苗的生长。在玉米的其他生长阶段,我们也应该根据当地的降水情况来制定合理的灌溉和排水方案。这样可以确保玉米在生长过程中既不会因缺水而生长受阻,也不会因水分过多而引发各种病害,从而保证玉米的健康生长。
3、干旱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①关于植株高度和叶面积的变化。根据田间实验数据,干旱条件下玉米植株的平均高度仅为94cm,相比之下,在土壤湿度适中的环境中,玉米植株高度能达到202.6cm。在玉米生长的拔节和大喇叭口阶段,干旱对单株叶面积的影响并不显著;然而,一旦玉米进入开花期并遭遇干旱,其叶片就会出现卷曲、变黄甚至干枯的现象。②关于干物质积累的变化。干旱对玉米干物质的积累产生了显著影响。田间研究显示,在干旱条件下,玉米单株的干物质积累量仅为39.8g,而在土壤湿度适宜的情况下,这一数值能达到227.9g。此外,长时间的干旱对玉米植株的干重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③关于雌雄性分化发育的变化。如果在玉米的穗期出现干旱,那么雌穗的分化就会受到影响,雄穗会变小,空秆率也会增加。同时,干旱还会影响玉米花蕊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过程。④关于玉米产量的变化。在玉米的各个生长阶段,干旱都会导致玉米减产。尤其是当穗期和花粒期遭遇干旱天气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最为严重。干旱会导致玉米器官发育不良,穗粒数量减少,灌浆速度降低,灌浆周期缩短,千粒重下降,从而严重影响玉米的最终产量。
二、玉米抗旱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在考虑种植地区气候条件的基础上,精心挑选适宜的玉米品种至关重要。务必确保所选种子已通过国家及省级审定,并完成引种备案,同时其质量必须严格达到国家规定的各项标准。对于干旱频发地区,应优先选取那些具有出色抗旱性、耐旱性、耐密植特性以及强大抗倒伏能力的优质玉米品种。研究表明,在抵御干旱方面,早熟品种通常表现得更为优越。此外,从植株的生长特点来看,根系发达、深入土壤以及叶片狭小的玉米品种在抗旱性能上更具优势。因此,种植户应综合考虑当地的实际环境条件,合理选择最符合需求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
2、选地与整地
要实现玉米的高产,首先需精心挑选并妥善处理种植地块。理想的玉米种植地应具备疏松的土质、深厚的土层、丰富的有机质以及良好的蓄水能力。鉴于玉米根系发达,对水分和养分需求量大但又不耐涝的特点,种植户可考虑选择先前种植过大豆或马铃薯的地块进行玉米种植。地块选定后,随即进入整地阶段,这一过程包括翻地、耙地及起垄等操作。若未在秋季进行整地,则需确保在早春及时完成。整地过程中,种植户应特别注意深耕、土块粉碎以及土壤镇压等环节,以确保土壤达到最佳种植状态。
3、玉米播种技术
玉米的产量深受每一个种植环节的直接影响。在栽培过程中,种子所处的环境条件极为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在播种时精确控制播种量,以保证玉米幼苗的生长能够达到预期的高产标准。同时,种植密度的确定也应综合考虑土壤条件和管理水平。对于生长周期较短的早熟玉米,更应通过科学的种植密度调控来提高种植效益。在实际播种过程中,应确保同一块田地的垄距、覆土厚度和种子大小都保持统一标准,例如,设定种植宽度为50cm,并利用机械设备进行精确点播。这些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保障种子的正常生长,从而为玉米的高产栽培打下坚实基础。
4、种植管理
①查验覆盖膜。播种工作完成后,应细心观察覆盖膜是否有破损或漏洞,一旦发现应立即用土壤进行封闭,以防地膜内部水分无谓丧失。②实施苗情调控。作为抗旱和土壤保湿的关键手段,苗情调控在基础土壤湿度充足的情况下尤为重要。它可以有效地调控苗期土壤的水分状况,防止秧苗地上部分过度生长,进而促进根部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通过苗情调控,苗期养分得以有效积累,地上植株生长健壮而不至于徒长,地下根部则更加发达。此外,苗情调控还能提升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强化叶片的保水保肥功能,从而增强植株的抗旱能力。③土壤耕作松土。玉米出苗后,应及时进行中耕作业,耕作深度控制在20~30cm之间。这样可以打破犁底层,为根部生长发育创造有利条件。④玉米植株管理。在发现无效分蘖后,务必及时将其去除,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对根部和叶片造成损伤,以减少养分的无谓消耗,确保果穗能够获得充足的养分供应。⑤清除杂草。杂草会与玉米植株竞争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对玉米的生长发育构成不利影响。因此,通过中耕除草作业可以有效地增强玉米的抗旱能力。在玉米的不同生长阶段,应选择适宜的化学药剂进行除草。例如,在玉米1~3叶期,可以使用40%莠去津悬浮剂进行防治,用药量为1500ml/hm2,兑水后喷洒即可获得显著的防治效果。⑥施肥措施。田间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肥不仅具有增肥作用,同时还能有效地蓄水和保墒,进而提升玉米的抗旱能力。在播种过程中,可以选择充分腐熟的土杂肥、牛栏肥或人粪尿肥等有机肥料。这些有机肥能够保持土壤中的水分,为玉米提供持续的抗旱保障。
5、强化病虫害防治
为实现玉米的丰产,务必尽量减轻病虫害给玉米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常见的病害中,大斑病和玉米锈病是较为常见的。大斑病能够使玉米产量锐减近40%,病斑会显现在玉米根茎上,这时可考虑喷洒60%多菌灵700~1000倍液来进行有效防治。而玉米锈病则表现为植株上出现锈色的病斑,对此,可喷洒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来防治。虫害对玉米产量的威胁同样不可小觑。我们可以选择生物、化学或物理方法来控制和杀灭害虫及其虫卵。生物防治方面,可以利用生物链的关系来诱杀特定害虫。化学防治上,施用50%奥美特乳油是一种有效的选择。针对玉米螟虫,甲维盐药剂能够发挥良好的防治作用;而黏虫则可通过喷洒30%双水剂500倍液来灭杀,通常喷洒约4次即可彻底清除。物理防治技术在虫害控制中也非常重要。例如,设置黄灯能够吸引并集中捕杀具有趋光性的害虫;利用蓝色粘板则能有效诱杀蓟马。在某些地区,20%吡虫啉药剂已被证实对杀灭蓟马具有显著效果。对于金针虫,可以采用25%辛硫磷微胶囊拌种或使用辛硫酸乳油来进行防治。
三、玉米抗旱措施
1、秸秆覆盖法
使用秸秆覆盖法作为栽培玉米的一种手段,其操作步骤如下:农户选定种植区域后,首要任务是将秸秆铺设在选定的地块上,这样做有助于玉米吸收所需的水分。特别是在那些降水量偏低的地区,秸秆覆盖法显得尤为适用,因为它既能够锁住土壤中的水分,又能为土壤增添肥力。為了实现这一目标,农户通常会借助粉粹机来将秸秆粉碎,随后将这些被粉碎的秸秆均匀地散布在田地上。这样做的一个显著效果是,它能够显著降低土壤中水分的蒸发速度,从而为玉米的生长和发育营造出一个更加理想的环境。
2、抗旱坑穴法
在冬季土地临冻前,对种植地进行深耕翻土,随后在预定的种植位置开挖坑穴并施入肥料,完成后进行覆盖封埋。填埋时,务必确保坑穴顶部土壤被紧密压实,使其形成一个略高于周边的土丘。通过抗旱坑穴法栽培玉米,能有效锁住土壤中的水分,确保玉米植株能够充分吸收到土壤中的养分。为了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农户还可以在坑穴中适量添加雨雪水。此外,农户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规范,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有效控制,从而防止坑穴坍塌等问题的发生。
3、培养种子抗旱能力
在选定玉米品种后,农户可以实施一系列抗旱处理来强化玉米种子的耐旱性。一种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干湿交替训练种子。具体步骤包括:首先将玉米种子浸入温度维持在20℃~25℃的水中,持续48小时,随后将种子取出并晾干。这种方式有助于提升玉米种子对抗干旱条件的能力。除此之外,农户还可以采用药剂浸泡法来增强种子的抗旱性,即把玉米种子放入已经兑水稀释的氯化钙溶液中进行浸泡。经过这样的处理后,玉米种子的根系发育会更为迅速,植株的含水量也会相应提升。这意味着即使在干旱条件下,玉米幼苗的存活率也会显著提高,进而有望使玉米产量增加10%。
4、集雨节灌技术
为了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并增加玉米的产量,我国众多干旱地区已经开始构建蓄水池,这些设施能够有效地蓄积雨水,以备后续的农田灌溉之需。然而,仍有一些地方未能充分利用这些珍贵的水资源,导致大量的降雨被浪费,进而使得玉米在生长周期中无法获得必要的水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农户们可以着手建设蓄水池,以此来收集和利用雨水资源。在建设过程中,应确保蓄水池的水位高于灌溉面,并固定好池底的出水管。完成插件与锚固管的连接后,便可利用重力的作用实现人工灌溉,从而及时为玉米补充水分。此外,农户们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借助提灌站为蓄水池补充水源,以确保土壤的湿润度。一旦发现玉米田出现干旱迹象,应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在土壤耕作时,深耕深翻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要做好田地的灌溉工作,以保持土壤的湿度。这样,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能确保玉米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在玉米生长的后期阶段,对水分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因此,农户们需要调整灌溉方式,加强田间管理,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灌溉,以确保玉米能够健康地生长至成熟。
四、玉米节水灌溉技术
1、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作为现今玉米灌溉领域中的关键节水灌溉手段,其操作原理在于凭借专用设备将水源直接引导至田间地头,并通过喷射装置将水流分散至空中,形成细微的水滴。该技术不仅确保了灌溉的均匀性,还展现了高度的机械化水平,特别适合于透水性强的土壤类型。通过应用喷灌技术,我们可以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劳动力的减少以及适应性的提升,从而有效强化玉米作物的抗旱性能。然而,喷灌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风力较大的环境下。强风会导致水分迅速蒸发,进而降低灌溉效果。因此,在遇到大风天气时,我们应当暂停灌溉操作,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膜下滴灌技术
膜下滴灌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玉米抗旱栽培技术,融合了地膜覆盖、高效节水灌溉以及机械化种植等多个关键环节,展现出广阔的应用潜力。在实施地膜覆盖时,不仅单纯铺设地膜,还将之与精密的滴灌管道系统相结合。根据玉米生长的实际需要,有策略地布置滴灌带,通常采取隔行铺设的方式,即每隔一行玉米便设置一条滴灌带,并将其与主输水管道紧密连接,从而确保整个灌溉系统的高效运作。膜下滴灌技术的显著优势在于其多重节约效果:不仅显著减少了水资源和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而且还通过地膜的保温和调温功能,为玉米生长创造了一个更加稳定的土壤环境。这些综合措施最终促进了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双重提升,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3、微喷灌技术
微喷灌技术具有出色的环境适应性,能显著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益。该技术实现了机械与自动化的融合,降低了对人工的依赖,有效应对了因城市化推进而引发的农村劳动力减少的挑战。在玉米的大垄双行种植模式中,微喷灌技术的运用可节省25%~40%的劳作时间与人力。其输水管道通常埋设地下,不占用额外的耕地,进而提升了7%~10%的土地使用效率。此外,微喷灌技术能依据土壤特性灵活调整灌溉量和强度,保护土壤结构,避免深层渗漏,降低对土壤的不良影响。与地面灌溉相比,该技术可节约30%~50%的水量,尤其适合保水能力较弱的田地应用。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我们需要积极采纳并应用前沿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这包括强化田间的管理,以及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治,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负面因素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此外,农户还需着重提升玉米的抗旱性能,采取多种抗旱手段综合应用,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确保玉米作物能够获得充足的水分供应。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有望实现玉米的真正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