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对水稻产业的影响及病虫害防治研究

2024-04-24 08:14关博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10期
关键词:秧苗害虫病虫害

关博

水稻在我国的种植范围很广,近年农业部门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从目前水稻栽培现状综合分析,还有部分种植户没有掌握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种植水稻的时候,出现种子处理不当、秧田准备不充分和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等现象。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结构正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人们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开始重视作物的经济效益,渔业、牧业与创汇农业的规模持续扩大。由此可见,对于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一、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对水稻产业的影响

1、符合绿色种植理念

水稻是我国农业经济的核心要素,亦是我国民众的主要粮食来源。然而,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公众对水稻的品质标准也随之提高。如何生产出更多、更优质且安全的水稻,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为满足社会对高品质水稻的需求,绿色高產栽培技术应运而生。此技术独特之处在于其绿色、无污染特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对生态的负面影响。采用此技术种植的水稻,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更优。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实际上是一种多方面的整合技术,涵盖了精选良种、科学施肥、合理密植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此技术的普及不仅能提升水稻的产量与品质,还能减少环境污染,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使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我们需要加大技术推广力度,使更多的农户掌握此技术。

2、为水稻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水稻的生长和产量受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影响,因此,为了获得高产量和质量的水稻,需要采取一些关键措施。首先,品种的选择至关重要。不同的水稻品种适应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因此,在种植前需要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品种,以确保最佳的生长和产量。其次,农民应该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水资源情况,进行合理的种植。这可以节省水资源和化肥的使用,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科学应用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也是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关键。这些技术包括优良的品种选育、适宜的灌溉和施肥、合理的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这些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水稻产量,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改变传统的水稻种植模式,积极推广绿色栽培技术

农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而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农户缺乏科学的方法,田间管理效果不明显,导致传统的水稻栽培方式增加了生产成本,不利于土地资源的规模化利用,限制了水稻产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利用绿色栽培技术可以提高水稻种植效率。这种技术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产量和品质。通过合理施肥、控制病虫害、调整种植结构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种植效率。为了实现水稻种植模式转型升级,需要推动水稻产业健康发展。这需要科研单位、企业和农户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对水稻产业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科研单位应该加强技术研发,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水稻种植效率和品质。农户应该积极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水平和素质。总之,绿色栽培技术是提高水稻种植效率的重要手段,实现水稻种植模式转型升级,推动水稻产业健康发展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只有科研单位、企业和农户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1、选择优良品种和种子处理

选择优良品种无疑是确保水稻高产和稳产的核心要素。种植人员在进行品种选择时,应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在选种之前,种植人员需要对当地的气候特征、土壤环境和种植地环境等进行全面了解,以确保所选品种的适应性。优良的品种应具备高发芽率和生长健壮的特性,同时能够抵抗病虫害,实现丰产。通过合理的品种选择,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选择种子之后还要做好种子处理工作,一是晾晒种子。晒种是播种之前的重要环节,能够提高种子的抗病能力。通常情况下,种植人员选择在自然环境下晾晒种子,最好选择太阳光照射充足的晴天晾晒,可以提高水稻种子的活性,促进种子成熟。此外,多次晾晒能够提高种子表皮的通透性,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够起到杀菌作用,晒种1~2天即可。在晾晒过程中要翻动种子,保证种子均匀受热,增强其抗病能力。二是浸泡种子。在浸种前剔除质量不佳的种子,能够提高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利用药剂浸泡种子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生概率,提高种子的成活率。可以选择咪鲜胺和三环唑等药物浸泡种子,能够有效预防恶苗病和条纹叶枯病等。在种植之前要做好种子发芽率的测试工作,将种子放在温水中,浸泡适当时间后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如果发芽率在80%以上,可以播种。

2、适时播种

在进行抛秧盘大棚育苗时,首要步骤是确保秧盘的覆盖。为了保护秧苗并促进其生长,需要在上部覆盖2~3层物品。尽量提前开展,可以获得更多有效积温。通常在3月~4月上旬播种。在育秧前,应当对土壤进行培育。必须具备较高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会选用菜园土或山地腐殖土作为育秧床土。将猪粪经过发酵均匀铺设在床土上方,并在10cm床土中进行充足搅拌,保证水稻根部可以吸收更多养分。沃必达壮秧剂及龙棋壮秧剂比其他壮秧剂效果要好,可以促进秧苗强壮。此外,这两种药剂会保证秧苗根系更加发达,水稻低位蘖出现较早,根茎粗壮且具有较高的弹性水平,这有助于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和适应性。抛秧盘型号以434孔为宜。此外,在播种时,可以采用播种器控制播种量。一般来讲,各钵体内放置1粒种子,保证秧苗质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通常在各钵内放入3粒种子,这是由于单粒种子形成的根部较为稀疏,不利于后期摆栽,在摆栽过程中极易出现根部受损的状况,而多粒种子可以有效改善这一问题。

3、秧苗管理技术

①育秧。秧苗质量好坏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水稻育苗方式分水田培育秧苗、旱地培育秧苗、抛秧盘培育秧苗三种方式,在秧田准备工作中,因为育秧方式不同,秧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种植水稻,在播种时,都要提前做好苗床准备工作。

②移栽。在水稻栽培过程中,要做好秧苗移栽工作,否则会直接影响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秧苗移栽时要选择健壮、根系发达的秧苗进行移栽。强壮的幼苗分蘖时间相对较早,长得比较快,养分吸收能力也较强,产量相对较高,是确保水稻高产、稳产的基础。移栽水稻前,稻田的水分管理很关键,需灌溉一层薄水,保证苗床有一定的水分,待水分充分沉淀后移栽幼苗。在水稻移栽过程中,应结合水稻的种植品种合理确定种植密度和栽培量,保证秧苗栽培的科学性,将秧苗栽培深度控制在2cm左右,确保秧苗不倒伏。低海拔地区栽培量应控制在15万丛/hm2左右,中海拔地区应控制在30万丛/hm2左右,高海拔地区应控制在30万~49.5万丛/hm2。水稻栽培之后,要定期检查成活率,了解水稻生长状态。如果秧苗没有存活,要及时补种,确保水稻健康生长。

4、插秧

人工插秧和机器插秧是两种常见的插秧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在秧苗质量、返青速度和分蘖方面,人工插秧表现优秀。然而,人工插秧的效率相对较低,秧行整齐度也难以保证。与之相反,机器插秧能够节省大量时间和人力,提高工作效率,且插秧的均匀性较好。然而,对于一些土地起伏较大、形状不规整的稻田,机器插秧难以完全满足需求,仍需采用人工插秧的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插秧方式以提高生产效率并确保秧苗质量。

5、 灌溉工作

水稻灌溉是一个关键的管理环节,需要精心安排好时间和次数,以确保水稻在生长过程中获得充足的水分。在灌溉过程中,采用间歇式灌溉模式是一个有效的策略,这有助于避免过量消耗水量,使灌溉水量与水稻生长阶段的实际需求相匹配。在过去,我国水稻种植者常常采用一次性大量浇灌的方式,并且忽略了晒田的重要性。然而,这种错误的灌溉方式会导致水稻产量下降。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国现在提倡节水灌溉模式。这种科学的灌溉模式不仅有助于降低稻农的种植成本,而且能够促进水稻的健康生长并节约水资源。

6、 推广科学的施肥追肥技术

在农业生产中对于水稻而言,农户应掌握其特定的养分需求,以便更科学地施肥。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应在合适的时机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秉持绿色兴农理念,推广基层地区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优化肥料结构、改进施肥方法以及提高农户的化肥减量增效意识,有助于作物增产提质,为农民节本增收创造条件。在具体的推广活动中,选择20个行政村作为示范点,通过多种方式进村指导农户。为了更好地指导农户,当地基层和农技服务中心应向农户宣传和推广水稻的施肥特点。通常情况下,每1000kg稻谷需要吸收氮、磷、钾的含量分别为16~19kg、8~13kg、18~38kg。在肥料的需求比例方面,氮、磷、钾的比值为1∶0.5∶1.3。重要的是了解水稻植株对不同养分的吸收高峰期,例如对氮的吸收有2个明显的高峰期,分别是水稻分蘖期和插秧后49~56天;对磷的吸收高峰期为幼苗期和分蘖期;而对钾的吸收高峰期则是在分蘖盛期至拔节期。

7、水稻收获

准确把握水稻的播种和收获时间能够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收获太早容易出现空扁粒,导致千粒重下降,造成水稻减产、品质差;收获太晚会导致粒穗老化并且脱落,谷粒中的含水量下降,降低稻米商品质量。要把握水稻的最佳收获时期,在稻谷的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阶段收获,此时水稻大多数部位由绿变黄,且稻谷含量适中、谷粒饱满充足。在水稻收获之后,可以将稻谷晾晒2~3天,待含水量符合标准后入库,避免谷粒霉变产生。

三、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要点

1、物理防控技术

①选择性诱剂诱杀技术。作为当前主流的物理防控手段之一,性诱剂诱杀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害虫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特定的性诱剂降低雄性成虫的交配概率,从而有效预防稻纵卷叶螟和三化螟等主要害虫的繁殖。该技术能够显著提升害虫防控效果,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②灯光灭杀技术。在水稻虫害防治过程中,可以利用害虫的趋光性特点选择杀虫灯进行诱杀。例如,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成虫有明显的趋光性,通过在田间设置杀虫灯,可以减少虫口基数。但要控制好杀虫灯的安装密度,并且控制好开灯时间,否则可能会灭杀害虫的天敌,破坏水稻田间的生态平衡。

2、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可以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作用,释放害虫天敌捕捉害虫,避免虫害影响水稻生长;此外,可以利用生物农药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例如,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施加昆虫性激素药剂,干预害虫繁衍,有效减少害虫量。若水稻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病虫害问题,应及时施用效果好、污染小、残留少的药物。

3、农业防控技术

①加强水稻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与病虫害基数以及天气因素密切相关,在水稻病虫害防控中,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和综合防治原则。为了提高病虫害防控效果,植保工作人员应该定期进入水稻田进行调查。一旦发现水稻出现病虫害,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病虫害扩散和蔓延。

②选择抗病虫能力强的水稻品种。为了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应该结合当地环境选择抗病虫能力强的水稻品种。例如,我国有些水稻种植地区稻瘟病和纹枯病比较严重,应该选择抗稻瘟病和纹枯病能力比较强的水稻品种。

③减少虫源数量。在水稻收获完成之后,要做好水田的翻耕处理工作,同时采取秸秆还田的方式减少稻草中的虫源基数。我国有些水稻种植地区采用机械化收割方式,水稻的残茬比较高,可能会出现害虫越冬现象。为此,在水稻害虫化蛹的高峰时期,应采取翻耕或者灌深水的方式来减少越冬的虫源基数,该方式不仅可以破坏害虫的活动场所,还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灌水深度应控制在5~10cm,3~4天之后将水分排干,能够消灭50%以上越冬虫蛹和幼虫。

4、化學防治技术

①稻瘟病。此病主要包括叶瘟与粒瘟等多种分支。水稻不同生长时期的发病情况有所差异,应有针对性地选择防治手段。首先,药剂防治。在7~8月应多次检查稻田状况,一旦发现病斑,应立即喷药治理。目前,使用频率最高的药剂为45%硫磺·三环唑,稻田用量为100g/667m2,此时应加入50kg清水混合药剂后喷雾。

②二化螟。别称“钻心虫”,幼虫期二化螟活动区域为水稻茎秆内部,不断食用内部组织,导致稻株干枯而死,水稻无法灌浆,无法实现结穗收获。可以采取化学手段进行防治,若发现水稻稻株干枯,应立即治理。一般稻田用20%水胺·三唑磷,用量100mL/667m2,同时加入40kg清水混合后喷雾。

③稻水象甲虫。此类害虫通常在稻田附近的水沟、林地或坡地等处过冬,其过冬环境通常被落叶土层覆盖。为了有效控制害虫的繁殖,应及时清理水稻附近沟边的杂草,以破坏其越冬环境。此外,秋季翻地是另一种有效的防治措施,通过翻耕水田,可以限制稻水象甲虫的存活。一旦发现稻水象甲虫的出现,应立即采取化学防治措施。常用的化学药剂包括稻乐丰等,这些药剂可按比例加入清水制成喷雾,对害虫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通过这些防治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控制水稻象甲虫的危害,保障水稻生产的顺利进行。

总之,优质绿色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可以保证水稻产量和质量。在我国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的背景下,加强对水稻高效栽培技术的研发,选择综合性病虫害防治技术,加大对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力度,对减少生态环境破坏以及药物残留、提高稻米品质和推动我国水稻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秧苗害虫病虫害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农民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农业害虫的冬季防治
基于Meanshift和Hough变换的秧苗行中心线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