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国
兰州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基于技术的企业治理理论认为,企业的成长路径是通过技术的利用获取竞争优势,从而实现其社会责任和价值使命。在技术核心要素观指引下,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常规化和惯例化的治理行为,企业也因此进化为技术创新开启和扩散的重要载体,而一旦社会制度可以为企业的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利用提供一套广泛且高效的动机与压力传导机制,则必将极大促进企业与技术创新之间的良性共生演化。
技术市场作为技术创新成果向技术要素转化的媒介,是企业技术要素配置的重要路径之一。一个成熟高效的技术市场可以将技术商品通过交换匹配到需求方和生产过程中去,从而实现要素资本效用的边际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交易以市场化为改革方向,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脱胎于计划经济的起点约束和技术市场自身的多元主体特征,使得技术市场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市场的价格机制不够健全,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未能有效确立[1];技术市场流通不畅导致市场结构矛盾突出,需求不足和供给不足同时并存[2]。
完善技术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技术交易活动本质是围绕商品、价格、技术的供需双方和中介平台这几个不可分割的主体组成需求链和供应链,构建涵盖交易的市场规模、供需双方的价值判断、决策机制以及对未来市场趋势的预估等一系列内容的复合制度体系,因此技术交易市场发展的方向应瞄定为数字经济时代下,借助网络优势,整合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各方资源,构筑网络交易平台,提升平台交易效率和服务质量。本文对技术市场效率的内在化分析顺应技术市场改革方向,有助于切实发挥技术市场在激发创新动机、控制交易风险等方面的职能,促进技术要素合理有序流动,提升技术要素配置效率。
2020年4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深化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目标,要求提高技术要素配置效率,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和动力的深刻变革,这无疑为理论上进一步深化对技术市场功能的认识、厘清技术市场与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作用机理提出新要求。现有文献结论表明,技术市场功能的完善有助于疏通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之间的梗塞[3],从而促进技术创新;技术交易还可以通过市场的 “示范效应”和 “保护效应”[4],激励跨国企业参与技术转让的动机,并借助技术 “溢出效应”提升技术创新效率[5]。在区域层面,技术市场可以借助其对创新资源的调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职能,从而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6]。总之,技术市场在构建交易网络、完善交易机制、改良市场环境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对技术创新产生重要影响,且这种影响会随技术市场自身功能的完善而增加。
那么,技术市场功能完善程度又如何加以表征?市场设计理论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按照罗斯[7]有效市场设计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技术市场设计包括技术市场厚度、拥挤度、交易安全3个维度,罗斯认为技术市场中参与者数量即市场厚度的增加会有助于改善技术要素商品配置效率,进而提升技术创新效率。此外,技术市场厚度的增加会引发集聚效应,从而缩短企业创新的时间[8]。一定技术市场厚度还可以为不同生命周期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多样化的技术服务,促进差异化的技术需求实现[9-10]。区域层面的实证检验同样验证了技术市场厚度对要素配置效率提升的有效性[11]。然而,也有一部分学者[12]认为,市场中过多的参与者会导致拥堵,企业规模和市场规模的过度扩张将导致对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效率的抑制。进一步地,技术市场厚度对技术要素配置应存在两种相反的作用效果,即一种是规模效应下的促进作用,另一种是拥挤效应下的抑制作用。技术市场厚度的最终作用表现取决于两种效应的相对大小[13]。此外,与市场厚度和市场拥挤度之间的对偶关系观点不同,有学者[14]提出,技术市场的拥挤度还有另外一层理论含义,即除了市场客户规模维度的理解外,技术市场中信息传播的能力和技术中介服务能力同样构成市场拥挤效应,因此,与技术市场厚度对偶的拥挤度还可以使用信息流畅度来表示,技术市场的信息传播和中介服务能力越强,代表技术市场流畅度越高,而技术创新的效率也越强[14]。
综上,现有文献关于技术市场设计的研究成果并未取得一致结论,而围绕市场厚度衍生出的概念阐述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不断丰富着技术市场厚度问题的研究。但对技术市场拥挤度和流畅度的两种阐述造成了在实证检验过程中不同数据的处理方式,检验结论也随着数据的变化而无法统一。拥挤度概念更是纯粹依据厚度派生出来的对立语境词汇,其本质是从反方向阐述技术市场厚度的负面影响,两种表述本质是一致的。其次,现有研究仅从技术市场对创新作用机制单向研究开展,而忽视了技术创新对技术市场反向作用机制的分析,在研究方法上也是以线性关系研究为主,较少开展非线性的规范研究。最后,关于技术市场安全度问题的研究目前几乎处于空白,从而也就无法应用厚度和安全度双原则统一对技术市场功能进行剖析。
技术市场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为技术市场交易提供商品来源,同时技术市场是技术创新活动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在技术市场的作用下,企业的规模化集中和存量技术会形成集聚效应,激励越来越多的技术商品和企业向市场流动,从而使得原有的技术要素结构经历再造形成更加适宜应时技术创新需求的要素商品结构水平。但要素集聚效应下的结构再造不意味着技术要素可以在区域内无限制地扩张,毕竟,企业和区域无法将超过自身转化承受能力的技术要素应用到现实生产中去,技术市场有效性边界受制于企业和区域的环境承载能力、市场规模,过度集聚产生的拥挤反而可能抑制生产效率的提升。
在路径上,技术市场影响企业技术要素配置的路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路径表现为技术市场对技术创新活动的全过程支撑。如果对技术创新活动按照技术发现、技术开发和技术价值实现3个阶段加以划分,则在技术发现和决策阶段,技术市场主要发挥导向功能,这种导向又具化为市场导向和技术可行性导向两个层面。市场导向借助市场信息交换平台和信号机制,确保技术创新主体的市场感知力和市场动向把握,使创新行为不致偏离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导向是技术市场借助自身的信息发布和传导能力,将技术创新的基础和共性技术信息迅速传导给拥有需求的技术创新主体,从而提升新产品技术路线的实现可行性。在技术开发阶段,技术市场主要发挥支撑功能:一方面,技术市场通过交换活动扩充企业的可用技术范围,为创新活动提供更多备择方案和资源,间接提升创新主体的行动边界;另一方面,技术市场为企业技术开发的阶段性成果提供工程化设计服务,以检验技术开发阶段性成果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借助专业化分工降低技术开发成本和加快技术开发速度。在技术创新的价值实现阶段,技术市场通过综合研判市场信息为技术成果产权所有者提供针对性的评估,以匹配最优技术成果应用方向。同时通过技术应用反馈,协助企业进行针对性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应用的熟化,提升技术成果的实用性。
此外,技术市场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全方位支撑同时具有自我增强效应:在技术市场中各种专业化机构的协同配合下,技术创新成果在导向、增值和成长效应的驱动下不断成长,实现自我增强,且这种自我增强既表现为直接的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张和利润的增加,同时也表现为无形资产数量的不断增长,即通过围绕该项技术而形成的一系列新专利和新知识。有形的利润和无形的知识为企业下一阶段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物质和知识保障,新的技术创新活动可以借助该项技术创新成果进行深度开发,从而将该项技术创新成果以中间商品的形式应用到新的技术领域和生产领域,推动全产业和整个社会创新能力的提升。可以看出,技术市场的发展既有助于为技术创新活动本身提供保障,同时也为技术成果更大范围的应用提供循环激励。如图1所示。
图1 技术市场与企业技术创新的互动作用
间接路径表现为技术市场通过支撑产业结构升级间接带动技术要素配置效率的提升。产业结构的升级表现之一是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它是产业比例关系和劳动生产率提升的结果[15]。技术市场在规模和质量两个维度上拉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在规模维度上,技术市场将技术商品不断导向现实产业应用,促进技术要素参与产业的融通融合,提高产业技术要素配置水平。由于三次产业中对技术要素的偏向程度差异,技术市场将更多的技术商品要素导入技术偏向性更高的二、三产业,从而借助产业结构的顺次演化[16],提升技术要素配置效率。在质量维度上,技术市场发展推动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提升产业的劳动生产率[17]。其机理在于:一方面技术市场的发展畅通了产业和技术创新两个市场,实现了两个市场间的信息匹配,从而使技术创新可以有针对性地服务产业劳动生产率,提升产业质量[18]。另一方面,随着技术市场的发展和示范效应将带来创新人才的不断集聚,激发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的外部性,正向激励技术创新行为和实现更大规模的技术创新成果产出,进而完成用高生产效率的技术要素替代产业中旧有的落后技术要素。
在技术市场的作用下,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各个阶段都获得了有效支撑,从而为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改善提供便利。高效而完善的技术市场还有助于通过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合理化间接影响技术要素的配置。然而,技术市场两种功能先决于市场与产业间的适配效果,如果技术市场自身的发育程度无法与产业和技术创新之间形成互配,则可能会影响作用的结果。刘迪[19]指出,中国技术市场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间存在着 “虚高级化”的问题,由于技术市场发展滞后而造成技术需求和技术供给间供需脱节,限制了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技术市场的规范化程度同样影响技术转化最终效果[20],由于技术市场的规范化水平低,技术交易市场上充斥着品类繁多的低质量交易和投机交易,在无法有效识别和管控技术交易过程中潜在风险的情况下,技术市场很容易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柠檬市场现象,降低市场示范效应,也削弱其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拉动能力。因此,技术市场是否在实际效果上对产业技术要素配置效率产生积极影响,这取决于技术市场自身的完善程度。
为了检验我国技术市场效率对企业技术要素配置水平的具体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如下。
根据ALVIN[7,21]提出的双边市场实现稳定匹配要考虑的因素,结合我国学者马亚丽等[22]、雷梦思等[23]关于技术市场双边市场属性特征的探讨,本文从技术市场厚度、市场安全度两个方面对技术市场的运行效率进行测度。
(1)技术市场的厚度与技术要素配置。市场厚度是技术市场在自身价格策略和匹配精准度等法则激励下,吸引潜在用户参与市场交易从而在客观上形成的交易用户规模。显然,市场厚度是交易用户自身效用的函数。从技术市场的发展历程看,在市场早期,由于激励法则尚未确立,市场整体用户数量有限,市场厚度不足,技术供需失衡而无法实现稳定匹配。随着市场厚度的增加,双边技术市场将形成两种作用机制:①交易对边客户数量的提升增加了交易匹配成功的概率,即交叉网络效应,该种效应是正向的,它增强客户的自我感知价值和促进客户数量的进一步提升;②买方或卖方同边客户数量的增加,加剧了同边客户间的竞争,降低客户自我感知价值,从而降低客户交易意愿,形成自相关网络效应,该种效应为负,其抑制市场厚度的自我提升。自相关网络效应增加了对边客户的信息搜索成本,尤其是在价格机制无法有效发挥作用以及交易双方风险偏好差异的情况下,市场自发的匹配很难获得实现,进而产生一种类似交通拥堵的现象,降低用户福利。为了规避自相关网络效应引致的拥堵和用户福利损失,市场需要采取多样化的交易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交易用户的异质性偏好需求。
基于以上分析,技术市场厚度是市场运行效率的重要变量,技术市场厚度的增加既通过交叉网络效应提高对边客户匹配成功概率,同时通过自相关网络效应降低同边客户匹配成功的概率。故本文提出假设1:技术市场厚度与企业技术要素配置水平的相关性取决于两种相反方向力量的共同作用,当交叉网络的促进效用大于自网络效应的抑制效用时,表现为正相关,否则负相关。
(2)市场安全度与技术要素配置。市场安全性是技术交易主体对市场错配概率的主观感受,随着双边客户增加,市场不变法则下的错配概率将提升。如果客户认为市场无法通过有效匹配满足其偏好需求,将放弃市场的匹配路径转而采取其他的交易策略,即使没有其他的备选交易策略,也会采取一些保护性行为,从而造成匹配中的整体效用损失。俞立平等[24]认为,造成市场错配的原因既包括中介机构的服务能力,也包括市场中有效信息的传播能力。其中,中介平台的服务能力是实现精准供需匹配的主要作用因素,其对交易双方的满意度构成最直接的影响。而市场中供需信息的传播能力是技术市场保持畅通的基础,随着技术市场厚度的增加,大量交易主体在技术市场上发布交易信息,市场匹配面临信息过载的挑战,只有借助必要的信息传送工具和中介平台的筛选,才能使市场供需信息能在更广范围内被潜在需求方获取,降低错配概率。故本文提出假设2:市场安全度与企业技术要素配置水平正相关。
为了检验上述假设,使用省级面板数据,建立回归模型为:
techri,t=α0+α1techmi,t+β1controli,t+ε
式中,techri,t代表i省t年的技术要素资本比重,techm表示技术市场成熟度指标,包括市场厚度和市场安全度两个具体指标,control为控制变量,ε为残差项。
(1)被解释变量:技术要素配置水平。企业的要素配置是利润最大化目标下企业结合资源禀赋条件的自我选择结果。由于技术的黏性使得企业其他类型的生产要素与技术要素存在效率维度上的适配关系。在不同时点上,企业生产要素会基于要素禀赋的动态变化和技术的黏性而动态变化,实际投入的要素结构距离最优要素结构越接近,则各类生产要素之间的联动效应越强,越能发挥要素间的协同效应;相反,实际使用的生产要素结构与最优生产要素结构间的差距越大,则会造成单一生产要素的冗余或不足,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率。技术市场恰是企业以商品交易形式动态调整技术要素投入不足和转移冗余技术的重要渠道。
本文使用企业技术要素占全部生产要素中的价值之比作为企业技术要素配置效率的指标,并参照罗福凯等[25]、许秀梅等[26-27]的方法,将企业的生产要素资本结构划分为物质资本、劳动资本、资金和技术资本4类,其中技术资本规模为企业无形资产中的发明专利、专有技术和软件著作权价值之和。我国主板公司大多是行业内主导企业,技术创新意识更强,是技术市场交易中的重要参与主体,且其运营财务数据接受社会监督,数据完整性和可靠性更高。本文以上市企业为样本,对企业技术要素配置进行测度。数据来源为国泰安 (CSMAR)数据库,并按照企业注册地进行省级面板数据汇总。
(2)解释变量:技术市场厚度和安全度。技术市场厚度是技术交易主体数量的指示,市场中的交易主体数量不断增长,必然会带来技术交易规模的不断攀升。故此本文从用户规模和交易额两个维度上构建技术市场厚度指标,用户规模使用各省高技术企业数量指示,数据来源为 《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其中2017年数据为相邻两年的平均值;交易额使用各省技术交易成交额指示,数据来源为国家统计局网站。
按照俞立平[24]的研究思路,分别在技术中介机构服务能力、市场信息传播两个维度上构建市场安全度指标,其中技术中介机构服务能力使用各地国家技术转移机构数量指示,数据来源为 《中国火炬统计年鉴》,其中2012年数据采用线性插补法补齐;信息传播能力使用各地国家技术转移机构户均促成的技术交易合同数量指示,户均促成技术交易合同数越大,代表信息传播能力越强,相反数字越小,代表市场的信息传播能力越弱,数据来源同为 《中国火炬统计年鉴》。
(3)调节变量:融资约束。从企业技术交易面临着融资约束的角度看,融资能力将是技术要素配置的必要保障,金融效率和信贷规模与科技创新的研发和转化均有积极作用[28]。在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体系尚未健全的背景下,通过债务融资获取企业创新投入仍是我国企业的主要融资选项,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也表明,债务融资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创新效率[29]。故此技术市场配置效率受到融资约束的调节。考虑到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和一定区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是增量概念,能够较好地反映一定时期内社会融资的总规模,故本文选取各地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调节变量,按照2020年各地社会融资规模与全国平均值的比较将全部省区分为高融资约束组和低融资约束组,分组比较以检验融资约束的调节效应。
(4)控制变量:控制变量有以下3个。R&D人员投入:R&D人员投入会直接促进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的改善[30]。上市公司的研发人员占比相对高,人员投入对技术要素价值实现过程的影响更加突出。然而作为行业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整体上我国研发人员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市场对人才的竞争异常激励,企业的薪酬福利体系、晋升通道、环境满意度等都会诱发较强的研发人员流动。同时信息化催动下的产业更新迭代速度快,技术研发人才培养速度相对滞后,加速了产业扩张期的技术研发人才缺口。因此,本文将研发人员投入作为影响技术要素配置效率的重要控制变量,用R&D人员全时当量指标具体替代研发投入,数据来源为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财政资金投入:我国科技创新具有规模效应,提高政府科研经费支出能够有效促进科技创新效率[31]。企业技术要素配置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明确政府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的职能定位,优化与规范财政支出结构和管理方式,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和科技产业结构升级。然而,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间竞争的加剧会减弱财政分权对科技创新效率正向效应的边际贡献[32],政府投入水平是否促进企业技术要素配置仍有待明确。因此,本文使用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指标,以检验在分权财政管理体制下政府投入对企业技术要素配置效率的影响程度,数据来源为国家统计局网站。
创新协同能力: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而开展的促进各相关创新主体发挥自身能力优势、整合互补性资源、协作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是科技创新的主流范式之一。当前我国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度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创新协同度会通过促进技术进步而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33]。此外,产业内部的创新活动更存在着内部协同和耦合的问题,创新协同合既能直接提高创新效率,也能通过动态能力间接促进创新效率提高[34]。本文将协同创新能力作为控制变量指标,使用R&D外部支出占整个R&D支出的比重进行计算。R&D外部支出是用于本省区以外的研发费用支出,可以反映出在整个创新活动中与外部的关联程度,数据来源为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变量及说明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及说明
本研究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中国火炬统计年鉴》 《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并对部分缺失年份数据进行线性插补,共截取31个省 (区、市)2012—2019年的平行面板数据248个。变量描述性统计见表2。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
由于本研究以省为单位,涵盖全体样本空间,故此回归模型选用固定效应模型更适用。为进一步验证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适用情况,对数据进行Hausman检验,检验统计量H值均大于临界值,因而适宜适用固定效应模型。
回归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技术市场厚度的两个指标与企业技术要素比重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两个指标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068和0.0002,且均通过9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我国现阶段技术市场厚度的增加有助于企业技术要素配置效率的提升,从而假设1部分通过检验;技术市场安全度与企业技术要素比重间也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两项指标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044和0.0075,且均通过了99%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技术市场安全度的增加有助于企业技术要素配置水平的提升,假设2也通过检验。
表3 基础回归结果
在控制变量方面,R&D人员投入和政府投资强度与企业技术要素配置效水平相关,这与既有的研究结论保持了一致性。创新协同能力的回归系数有3组均通过了通过显著性检验,但回归系数均为负数,说明我国企业创新协同能力抑制企业的技术要素配置,其中的原因可能在于目前企业协同创新体系仍未有效建立起来,协同创新新范式下各相关方的利益关系无法有效确定,从而使得协同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不清晰,影响了协同创新效能的发挥。
上述研究中已采用2类指标验证内生性问题,模型取得一致性结果。为了进一步检验稳健性,采取滞后1期控制变量和控制时间固定效应的方法,对模型进行二次回归,稳健性检验结果见表4。结果显示,在滞后1期被解释变量和固定时间效应下,模型回归结果与基础回归结果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结果,从而基础回归模型的结论是稳健性的。
为了检验融资约束对技术市场效率与企业技术要素配置之间的影响,对全体样本按照社会融资总额的平均值进行分组回归。其中,甘肃、广西、海南、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宁夏、青海、山西、天津、西藏、新疆、云南等13省社会融资总额低于全国平均值,归为高融资约束组;安徽、北京、福建、广东、贵州、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辽宁、山东、陕西、上海、四川、浙江、重庆等18个省高于全国平均值,归为低融资约束组。
分组的回归结果见表5。结果显示,融资约束使得技术市场对企业技术要素配置效率的影响产生分化。较高融资约束水平的情况下,技术市场安全对企业技术要素配置效率的影响作用更显著,而低融资约束情况下,技术市场厚度对企业技术要素配置效率的影响更显著。在技术市场面临较高融资约束制约时,应注重通过提升中介机构的服务能力和市场信息通达能力以提高技术要素配置效率;在技术市场融资较顺畅的情况下,应借助市场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客户参与技术交易活动,从而促进企业技术要素配置水平提升。
表5 融资约束调节效应回归结果
在技术市场面临较高融资约束时,技术市场厚度作用效果不显著的原因可能在于,影响技术交易顺利实施的各种因素中,融资问题仍占首位。以高技术企业为代表的技术交易主体数量的增加仍无法克服技术交易过程中面临的融资难题,此时,调节市场中存量客户对市场的安全的信心,更有助于撮合交易。而在理论研究中基于技术创新过程的融资约束问题探讨可以进一步延伸至技术交易环节,预示着政策干预的方向应沿着整个 “技术创新—技术商品—技术要素”这一资本化进程的链条开展,提升技术资本化进程中技术链与资金链的契合度,而不是单纯地增加技术创新投入。一旦技术交易过程中的融资约束问题得到缓解,影响技术交易的重心因素就顺位转移到了交易主体感知价值上,在技术市场中各类撮合交易的资金保障丰裕且具有可获性的基础上,如果技术交易主体对市场安全的感知风险与潜在的技术交易收益相比效果甚微,为了博取技术交易潜在收益的冒险性交易行为将被激励。
技术市场可以通过对技术创新活动的直接支持和产业升级间接带动两种路径对技术要素配置效率产生影响。基于技术市场实现稳定匹配所需遵循的市场厚度、安全度两个方面属性特征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结论表明,我国技术市场整体上不存在用户规模增加引发的拥堵情况,即市场厚度和安全度对技术要素配置效率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且融资约束程度较高时,市场安全度的促进效果越显著,而融资程度越低,市场厚度的促进效果越显著。此外,R&D人员投入和政府投资强度与技术要素配置水平正相关。
本文研究结论的政策意义首先在于表明我国技术市场整体上处于发育程度不高、市场厚度不足的发展阶段。由于现代产业体系下的技术要素配置是市场和政府共同作用下的动态协同过程,它不仅是技术要素与经济主体之间单向机械的局部联动,而更多地表现出系统性和整体性。然而我国的技术市场脱胎于政府机构,具有严重的体制倾向,尽管近年来政府管制不断收缩,但尚未能有效处理好技术公共物品的外部性与市场对技术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二者之间的关系,行政性思维贯穿于从基础研究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技术创新全链条,导致技术市场机制性缺位,技术创新与经济脱离、产学研脱节、资源分散等问题突出。因此,本文研究结论的政策指向是着眼于改进市场营运模式,即构筑政府扶持和市场机制有机衔接的市场运营机制。在技术市场成立初期,依靠引入政府补贴、加大市场初始基础设施投资等方式,通过市场让利吸引更多的客户链接进入平台,提高市场覆盖面;随着市场厚度的增加,应在强化市场能力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双边市场的价格非中性属性特征,在定价策略上适当向中介方倾斜,提高非均衡价格中交叉网络效应更强一方的收费标准,以确保市场获得必要的有效提升服务效能的利润支持。
其次,基于技术市场在信息透明化中的能力限制和有限信息,市场无法完全克服技术交易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和机会主义倾向,从而使得技术市场的公信力受到质疑;加之我国技术创新协同度低、波动性强,限制了技术市场能力的提升,大多数市场仅能在信息发布、交易场地提供和特定技术等偏低端服务领域开展业务,高端技术产品服务能力不足,造成技术服务下沉。此外,相较于大企业在技术交易中基于自身能力条件的多样性选择,那些缺乏交易经验的小型企业、科研机构和个人更倾向于通过技术市场推介和搜寻技术产品。但小型企业、科研机构和个人往往因为自身研发能力限制,其提供的技术产品总体上偏低端,加剧了技术市场的低端效应。在考虑市场用户和产品大小、优劣等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市场客户的分层治理往往有助于降低异质客户之间的资源挤占,从而提升市场效率。然而,采用分层治理的方式在弱化市场同质客户之间的自相关网络效应的同时,也抑制同质客户规模摊薄而引发的正向的交叉网络效应。基于上述特点,技术市场的分层治理宜在市场厚度过大而引发拥堵的情况下予以实施,而考虑到异质性客户对市场安全性的敏感性差异,客户对市场安全性越敏感,则市场分类治理的层级应越多。
最后,提升技术市场安全有助于提高企业技术要素配置。目前我国技术市场交易多基于供需双方发布的文本信息的匹对,即更多是从选择交易对手的目标要求角度出发进行匹配设计,这显然忽视了交易主体的行为特征。根据前景理论,交易主体的行为是自身感知价值的结果,而市场安全度也是交易主体对市场风险的感知,市场安全度能够调节交易主体的心理感知函数,从而影响其决策行为。因此,有必要从交易主体的感知角度进行交易匹配的设计优化,从而提升市场的安全度水平。特别是,技术交易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从主体实际要素禀赋条件出发进行决策,同时决策者要面对来自外界环境变化的冲击和竞争对手行为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突破单一对交易对手的考量而引入同质客户间的社会比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了推进社会比较市场匹配方法优化,技术市场除了要做好交易信息发布以外,更重要的是应借助信息和数据优势加大在事前对供需双方的个性化引导,引导市场客户对其潜在竞争对手加以量化刻画,从而为实施必要的社会比较奠定基础。而在现实操作中,同质客户间的社会比较还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公共信息的供给状况,完善而便捷的社会信用体系将有助于决策者明晰其主观感受程度。就市场而言,定期发布细分领域的交易主体资信和能力状况,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