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保护类村庄保护策略与发展规划
——以榆林市佳县打火店村为例

2024-04-23 14:37许超俊朱珍华
四川水泥 2024年4期
关键词:佳县风貌村庄

许超俊 朱珍华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显著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同样加快。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古建筑破坏严重、空间特色淡化等问题。对比之下,农村的道路、市政、医疗和教育等基础设施落后于城市,同时农村人口众多,又多是小农经济为主,经济发展缓慢,劳动力过剩等问题日益凸出。要想解决现存的城乡差异问题,一方面要加快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型,另一方面也要结合当地特色,对现有农村进行分类保护与发展,避免出现特色淡化,发展失衡等问题[1]。为此,国家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二十字方针,并在2018年发布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2023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其中强调了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2]。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在守住保护文化特色底线的同时,又能让乡村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是当下乡村规划关注的重点。根据《规划》,目前乡村可分为四类,包括集聚提升类村庄、城郊融合类村庄、特色保护类村庄、搬迁撤并类村庄。其中蕴含丰富历史资源的特色保护类村庄,在传承中华文化中发挥着巨大作用[3]。深入理解并重新思考如何保持这类村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是未来研究的重点。由于这类村庄包含地域特色及保护价值,在对此类村庄进行发展规划时,要注重村庄本身所拥有的特殊人文资源优势,合理开发,在发展的同时利用好本身资源,打造拥有自身特色的保护和发展方式[4]。本文以榆林市佳县打火店村为例,就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保护类村庄的保护策略与发展规划进行论述。

1 打火店村现状

1.1 打火店村的位置

王家砭镇位于榆林市佳县北部,打火店村位于王家砭镇西北侧,见图1所示。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王家砭镇的定位为县域经济、行政中心。镇村布局规划中对打火店村的分类为特色保护类[5]。打火店村作为王家砭镇唯一的特色保护类村庄,其文化特色具有保护和发展价值,需对其深入了解后,科学合理规划未来的发展策略。

图1 打火店村在佳县和王家砭镇的位置图

1.2 村庄风貌

经实地调研,村庄整体风貌混杂,风格各异;传统建筑以窑洞建筑为主,但普遍老旧;新建建筑缺乏统一引导。整体上建筑风格、色彩仍缺乏统一引导,破旧房屋零散摆放,呈无序状态,缺乏乡村风貌特色,见图2、图3所示。旧建筑在风貌上杂乱无章、随意性强,严重影响村落的风貌,并且存在一定危房,建筑整治需求强烈。

图2 居民建筑

图3 工业建筑

2 打火店村特色文化及产业

2.1 特色文化

2.1.1 打火店起义

打火店村是著名的打火店起义始发场所,起义旧址见图4所示。打火店起义是解放战争时期,榆林国民党第二十二军八十六师二五七团一营三连,在连长梅廷栋的率领下,于1946年9月25日,在今佳县王家砭镇打火店村(时属榆林)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在佳县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动摇了国民党反动派在陕北的统治,标志着佳县全境的解放。

图4 打火店起义梅廷栋连部驻地土寨旧址

2.1.2 山水格局完整,传统古村落选址营建的典范

荒凉的黄色是陕北的底色,但打火店村却宛如沙漠中的绿洲,几代人的征山治水、修田打坝、植树造林让打火店树木葱茏,风光秀美,鸟语花香,如同塞上江南,号称佳县的“白菜心”,这样的环境是陕北其他农村难以媲美的。

打火店村的选址凸显古代择吉地而居的文化内涵,是古村理想山水格局的真实写照。打火店布局符合“枕山、环水、面屏”的理想模式(见图5所示)。突出反映了古村营建中的人文、生态内涵,是人类适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模式。

图5 打火店村佳芦河

2.1.3 四大宗族的重要传承地与聚居地

打火店在历史上是著名的旱码头、古驿站,村名也是徐、田、张、余四大姓合伙投资“搭伙店”衍化而来,具有众筹的商业气息。今天在打火店村中仍保存了众多与这四大宗族文脉发展延续相关的历史遗存,如打火店村剧场(见图6所示),是他们族人在打火店繁衍发展的例证。更具有价值的是,打火店古村四大宗族仍然繁荣发展,血脉延续至今,现状村中人口以这四大姓占绝大多数。

图6 打火店村剧场

2.2 村庄产业

打火店村主导产业以种养殖为主,主要农作物有谷子、玉米、土豆等,西瓜、香瓜,卷心菜、萝卜等也大量种植。全村养殖鸡4000多只,养猪200余头,养羊500余只,有规模养殖户6个。

村内有一农产品加工厂,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副产物综合利用程度低,工艺水平落后于城市工业。

村内第三产业规模不足,发展落后。村内生产生活服务能力不强。产业融合层次低,乡村价值功能开发不充分,农户和企业间的利益联结还不紧密。

3 打火店村保护策略与发展规划

3.1 建筑与景观设计

3.1.1 建筑设计

(1)保留陕北民居灰瓦黄墙的建筑色彩。对传统元素进行提炼并融入到民居特色里,屋顶采取平屋顶或平坡结合方式,墙面为黄墙,突出陕北地域建筑特色;丰富现有门窗形式,局部增加统一元素的建筑构件,如传统的门楣、屋檐、花窗等,丰富建筑细节。

(2)采用原有材料和工艺,体现风貌协调中的个体特色。对于富有特色民居或体现传统工艺和技法的民居,应尽量采用原有材料和工艺,保留建筑的年代记忆,风貌协调中亦体现个体特色。

(3)重新演绎传统村庄风貌。对村庄现有的传统建筑风貌进行挖掘和元素的提炼,结合当代生活的新需求,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对传统村庄风貌进行当代演绎,打造富有诗意和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

(4)建筑特征印象化处理。将传统村庄民居等建筑的特色进行凝练,抽象解构成独特的建筑要素,形成意象性符号,从而强化人们对于村庄整体建筑风貌的独特印象和认同感。

3.1.2 景观设计

(1)村口增加存牌和景点标识,突出传统村落风貌特色,就地取材,选用当地的石材、瓦片、木材为主的乡土材料,并结合现代材料形成质朴、简约风格。

(2)运用植物造景手法,绿地上增加凉亭、座椅等休闲设施,场地挡墙可采用毛石挡墙,景观小品宜采用磨盘等乡土材料[6]。

3.2 特色保护

3.2.1 红色文化传承

打火店起义对佳县的解放具有重要作用,打火店起义后,佳县的国统区全境解放。结合红色文化,做强做大乡村文旅,加强文旅配套产业的打造。建设村史馆,修缮恢复打火店武装起义旧址,维修土寨子、跑马洞、地道(藏兵洞)、梅廷栋旧居等红色文化阵地,建设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赓续红色文化传承。

3.2.2 生态环境保护

(1)村域环境资源:维持区域古村落的整体空间关系和景观格局。保护村庄周边的自然山体形态和植被,尤其是视觉比较敏感的第一重山范围内;保护并恢复区域内的自然植被生态环境,可适当补种乡土树种,丰富植物景观。在保证一定经济效益的前提下鼓励多样化物种的培育和种植,整体保持农林用地的历史格局和地方特色。保护农田不得进行大规模人工改造,保护现状的田埂肌理、挡墙及田埂路,可以对田埂路的材质按照传统块石工艺进行修复。保护水系及支流走向、断面形式、疏通河道;沿河修建的各类设施不得破坏传统风貌,与整体自然环境协调一致;保持乡土植被、自然群落、自然生态,两岸结合防护绿地,营造自然休闲的亲水空间和宜人的滨水环境。

(2)河道堤岸修复:因地制宜选择岸坡形式。根据整治河道所在区域划分生活区护岸和自然区护岸。护岸形式宜采用坡式护岸,在崩岸、迎流顶冲、淘刷严重河段的堤岸,可采取硬质护岸措施;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堤岸,采取生态护岸措施。延续滨水步道,沿佳芦河一侧修建滨水步道和滨水活动平台,为居民和游客提供连续的滨水休闲空间,步道风格和材质选择应和王家砭镇保持一致,采取板石平铺方式,增加路灯、围栏设施[6]。

3.2.3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保护项目: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共9处,分别为楼窑(明清)、四合院(明清)、梅廷栋旧居(民国)、梅廷栋连部驻地旧址(民国)、西山古墓葬、引子(土崖窑)、地道(藏兵洞)、寨子(明清)、走马梁远古瓦寨(明清)。

(2)保护要求:已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要建立完善的保护档案,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执行保护。 根据条件将有突出价值的逐步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修缮现存比较完整的门楼和院落中的传统风貌建筑,拆除院落中的搭建及风貌不协调建筑,按院落历史格局恢复原有的传统建筑,保护院落中的古树名木,完善入户市政基础设施[7]。

3.2.4 历史环境要素保护

(1)保护内容:包括古遗址、地道、古瓦寨、特色门头、柱础、门枕石、过门石及古树名木。

(2)保护措施:已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或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历史构筑物,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执行;村落内特色门头应保持时代特色,按历史原样修缮已损坏的门头;建立古树名木的档案和标志,加强普查、登记、建档和挂牌工作,做好古树名木复壮管理工作,加强病虫害防治,严禁任何损害古树名木和损毁保护标志及设施的活动和行为[8]。

3.3 产业发展

3.3.1 发展方向

结合打火店优势条件、产业基础,引导“农业+生态”、“深度田园体验”的乡村发展路径,构建特色农业为基础,农旅休闲、康养乡居为特色支撑的三产融合发展体系。

3.3.2 发展策略

根据农业发展现状选择农作物特色化种植,以强化一产种养产业为主,培育二产,提质增效,拓展观光农业、发展红色旅游农贸服务等对接三产,实现联动发展。

3.3.3 产业空间布局

基于打火店村创建的产业基础,围绕“绿色、现代”背景,产业转型升级、融合联动发展的趋势,以农业产业链模式发展为基础,走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在上级政府的帮助下构建“现代农业平台”。

根据打火店村现有特色资源分布现状,并根据目标定位与市场需求,以资源整合、活动串联为理念,拟规划构建:“一核一轴,三大片区”的产业结构。一核:文旅综合服务核;一轴:综合经济发展轴;三大片区:现代综合服务区、精品农业种植区、精品粮食种植区。规划区内因地制宜,立足打火店现有基础,以种、养殖为主,红色旅游、乡村田园旅游为特色,将打火店村打造成集农业种植美,文旅发展优为一体的高品质乡村。

3.4 重点产业空间引导

以“文耕水韵”为主题引导片区旅游产业发展。“文”是指以打火店起义为重要的红色文化基因,追溯西汉历史,挖掘名人文化、历史遗迹,演绎历史传说和“搭伙”故事,围绕千年历史底蕴,发展文化旅游;“耕”是指以谷物种植、水产养殖为核心,衍生佳县农耕文化,展现本地果蔬生长优势,拓展三产农业服务;“水”指依托塞上江南特色,借助佳芦河、鱼池、柳沟坝开展临水休闲活动,带动乡村一产和三产的融合发展;“韵”是指以80孔窑洞民宿这一独特的陕北建筑风韵,重点挖掘陕北建筑文化,依托历史文化名村,千年古驿站的文化内涵,发展文化旅游。

4 结束语

本文以榆林市佳县打火店村为例,就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保护类村庄的保护策略与发展规划进行了论述。其主旨是通过挖掘自身文化产业,发展旅游业等策略有效实现特色村庄的保护与发展。总的来说,在当前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乡村的经济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各地也在寻求乡村建设与发展的新路径,积极促进乡村振兴与保护的协同。特色保护类村庄是乡村类别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重点建设对象,我们可以通过挖掘特色保护类村庄所蕴含的文化与历史,加强村庄在建设过程中对本村特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当前是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也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宣传以及策划、参与各类文化节庆活动、展销活动,建立多渠道的文化宣传机制,加强对外宣传,打造地方文化品牌,提升地方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佳县风貌村庄
佳县文化馆:非遗传递爱心 消费助力振兴
《黄河过佳县》
快乐佳县人
我的小村庄
包裹的一切
村庄,你好
佳县找回“佳米驴”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库车城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