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第斯山脉深处

2024-04-23 19:29筱颖
环球人文地理 2024年3期
关键词:马丘比丘印加草绳

筱颖

当中国著名的天文学家郭守敬抬头望向星空,制定新历法时,在地球的另一边,绵延数千米的安第斯山脉中,一群来自印加帝国的人,也与他一样仰望星空,研究星宿,预测天气是晴是雨,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农耕劳作。

印加文明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并称为“印第安三大古老文明”,它藏于安第斯山脉深处,辉煌数百年,留下了无数谜团。

南美洲,大概是人类可以居住的最后一块大陆,当我们把目光投射到南美大陆西部边缘,会看见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坐落于此。

雄伟的安第斯山脉,除了拥有丰富的物种资源,壮丽的高山风景,还遗存着以印加文明为代表的古代印第安文明遗址。这些曾经辉煌绚烂的高山文明消散于人类历史长河之中,它们的过去,直到今时今日依旧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印加起源始于太阳神崇拜

旧石器时代末,冰河时期的冰川开始消退,当时的白令海峡还是一座连接亚洲和美洲的大陆桥,一群亚洲移民跨越大陆桥,从西伯利亚出发,最终到达阿拉斯加,从亚洲迁移到了北美洲。我们通常称呼这些移民为“印第安人”,这些印第安人,一部分留居北美,成为当地的原住民。另一部分则继续南下,前往中美洲和南美洲。

公元前1万年,他们终于成功穿越北美洲,抵达安第斯山脉地区。起初,这些先民以打猎、游牧作为生存的主要方式,直到他们建造村庄、圈养动物,改变了游牧为主的生活方式,文明的雏形才得以显现。公元前6000年,定居在安第斯山脉的印第安人成功驯养了安第斯山骆驼,也就是现在为人所熟知的羊驼。直到今天,羊驼依旧是智利等南美洲国家牧民赖以生存的经济保障。棉花、南瓜、蚕豆、辣椒以及马铃薯也被成功驯化,这些植物,将在以后传入中国,成为中国人餐桌上常见的食物或者日常使用的经济作物。

随着时间推移,安第斯山脉中的各类文明相互渗透和兼并,一些原有的文明开始衰落并逐步消失,安第斯山脉的文明迎来了印加帝国时代。

印加帝国本名为“塔万廷苏龙”,意为四方之地。“印加”一词的本来含义是“首领”或“大王”的意思,指的是塔万廷苏龙的最高统治者。16世纪,西班牙人到来后,他们简单地以“印加”一词指称这个国家及其居民,如今,这一称呼在学界约定俗成。

传说,印加帝国的第一位王曼科·卡帕克是太阳神印蒂的儿子,公元10世纪中叶,曼科·卡帕克带领着原本处在的的喀喀湖附近的印加人部落向北迁徙。途中太陽神授予曼科·卡帕克一根金棒,让他在到达一处适合定居的地方时将金棒插入地下。哪想曼科·卡帕克照做后,金棒竟沉入地底,至此消失不见。于是,曼科·卡帕克在金棒消失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城池,这座城池就是后来的印加帝国王城所在库斯科城。曼科·卡帕克还在此处修建起了神庙印蒂瓦西,用以供奉太阳神。

太阳神印蒂因此成为印加帝国人民所信仰的神明,每年的6月24日是印加帝国最重要的节日——太阳节,印加人会在这个时候把自己的农作物和家畜献祭给太阳神,以感谢太阳神将阳光赐予大地,使得牲畜可以成长,作物能够丰收。

定都库斯科城之后,又经过3个多世纪的扩张,印加人最终征服了从厄瓜多尔北部到智利中部的大片领土,印加帝国成为整个美洲最庞大的帝国,全盛时期的国土面积近20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00万。

随着大航海时代来临,先进的欧洲大陆与美洲“新大陆”发生碰撞,在黄金与宗教的驱使之下,无数人前往美洲大陆,印加帝国是哥伦布在美洲大陆所发现的最大的国家,殖民者也因此开始觊觎这个国度。

帝国统治阶级为了争夺权力而引发的内战,是印加帝国国运向下的转折点。内战结束之后,帝国逐渐衰落,瘟疫也开始横行,西班牙殖民者趁虚而入。1533年,西班牙人皮萨罗率领士兵攻下库斯科,生擒并最终绞死了印加帝国末代皇帝阿塔瓦尔帕。印加帝国就此覆灭。

印加古道的双面故事草绳桥,印加遗产的具象符号

印加古道在当地语言克丘亚语中被称为“皇家大道”,大道以王城库斯科城为起点,将印加帝国分成四个行政区(克丘亚语为“苏尤”)——钦查苏尤、库蒂苏尤、安蒂苏尤以及科亚苏尤。印加人修建这条皇家大道,主要是用以传达国王政令,同样的,印加古道也是印加人生产生活、进行贸易的交通动脉。

这条全长近3万公里的古道,串联起了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智利和阿根廷七国,还随着安第斯山脉的海拔陡升又下降。高山中特有的植被分布在古道旁的丛林之中,随处可见的印加帝国城市遗址散落道旁。这条大道是印加人留存于世的宏伟工程之一,既见证了印加帝国的辉煌,也见证了帝国的覆灭。因为发达的道路系统,入侵王朝的西班牙殖民者得以更快到达王城库斯科,并最终抓住和杀死印加帝国的末代皇帝。

若是徒步印加古道,经过秘鲁南部库斯科省克维地区的阿普里马克河河谷时,会看见一座以草绳为材料,编织建造的桥梁——克斯瓦恰卡桥。在克丘亚语中,克斯瓦意为“草绳”,恰卡意为“桥”,言简意赅地告诉人们,这就是一座用草绳编制而成的吊桥。

克斯瓦恰卡桥是世界上最后一座印加草绳桥,全长约30米,悬在阿普里马克河上几十米的高空,草绳桥只能用于人和牲畜在上面行走,最多可同时承受56个人的重量。

草绳桥看似弱不禁风,却能在在风吹雨打之中坚持整整一年。每年的6月,人们都要举行为期四天的草绳桥重建工作。重建工作开始的当天,会举行盛大的仪式:祭司在天然露台点燃大火,向大地母亲祈福,并献上祭品。祭司日夜祷告,希望不要发生事故。而祭司的四周是从安第斯山脉各处赶来的村民,同时也是印加人的后裔,他们同样在静默祷告,以祈求重建工程顺利进行。随后,人们在阿普里马克河上空拉起6根粗麻绳,绑在石头基座上,吊桥的框架就此架构完成。

重建草绳桥是十分重要的,当地人不管男女老少都会积极参与。在峡谷的山顶,一些穿着多彩衣服,头戴瓜皮帽的女人蹲坐路边,一边闲聊,一边编织草绳,她们编织的草绳,将被用来做成草绳桥的围栏。

其实,經过几百年的时间变迁,草绳桥附近已经修建起了一座现代大桥,这座草绳桥也早已废弃不用。居住在草绳桥附近的人们之所以年复一年地重建草绳桥,更多的是遵从神灵的意愿。曾经,因为石头基座的破损,吊桥无法重建,当地的村民就遭到了严重的冰雹灾害,为了躲避神灵的“惩罚”,人们坚持每年都重建新的草绳桥。

2013年12月,草绳桥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如今草绳桥更像是一个符号,一个独属于印加文明的,具象化的符号。

马丘比丘失落的印加古城

1943年10月的一天,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骑着马,翻越大山,进入安第斯山脉深处,只为马丘比丘而来。他为这座神秘而古老的印加遗址写下了一首500行的旷世长诗《马丘比丘之巅》。诗人洋洋洒洒的笔墨中,书写了安第斯山巅曾经的繁荣都城和熙熙攘攘的人群,也书写了古印加帝国的辉煌和消亡。

这首诗是聂鲁达最有影响、发表次数最多的诗作之一,它激发了无数人对马丘比丘的好奇与想象。马丘比丘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最具诗意的遗迹之一。

马丘比丘在克丘亚语中意为“古老的山”,位于秘鲁共和国库斯科省西北部130公里处。这座印加古城初建于15世纪初,到16世纪,印加帝国逐渐没落,最终因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而灭亡,马丘比丘因此被遗弃,在此后的四百年间,它被遗忘在密林深处,无人问津。

传说在安第斯山脉的崇山峻岭中,隐藏着一座印加文明的神秘古城,但因为缺少文字记载,印加帝国唯一留存的绳结记事法也因为王朝的灭亡,已无人可以解读,人们始终无法找到这座传说中的印加古城。直到1911年,耶鲁大学教授、探险家海勒姆·宾厄姆在寻找印加帝国最后的领地比尔卡班巴遗址时,歪打正着地发现了这个已被原始森林覆盖了400多年光阴的印加古城——整个马丘比丘城遗址建立在海拔约2350米的山脊上,时常有云雾缭绕,而垂直落差接近600米的峭壁下,乌鲁班巴河静静流淌而过。

诗人聂鲁达在自己的长诗中如此写道:“我看见石砌的古老建筑物,镶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间。”石头是印加文明的骨骼,古城修建时没有使用灰泥,完全是靠工匠精准切割、堆砌石块完成的。印加帝国既没有车轮,也没有可以用来驮运货物的家畜,能够把重达20吨的巨石运到山上,依着山坡建起拥有约140个建筑物的城池,可谓奇迹。

考古学家发现,马丘比丘的建筑区域如何使用都是经过用心考虑的:两块居住区像鸟的两翼夹住中间一个地势稍凹的广场,东北方向是世俗生活的中心,西南部则是公共活动的场所;西部宗教区内一个较小广场上,树立的影壁恰恰对应着北部的圣山,冬至与夏至的日影可以穿过太阳神庙的瞭望台,落于庙堂的正中。

除此之外,遗址中还发现了数量众多的喷泉和完整的水利系统,水渠和下水管道还有灌溉系统巧妙相连。有学者证实,马丘比丘的灌溉系统设计巧妙,可以让天然的山泉水依次流淌过城市中的每一间房间。

而今,印加帝国早已消亡,只剩下马丘比丘这座印加帝国失落的古城,在安第斯山脉向世人述说着过往。当站在高山之巅俯瞰,赫然发现,印加帝国古老的魂魄从未离去。

猜你喜欢
马丘比丘印加草绳
印加文明
马丘比丘被叫错100多年?
戴面罩游马丘比丘(环球360°)
马丘比丘为一名旅客开放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在秘鲁,可口可乐低下了高贵的头
毕业一起去旅行 我们终将在路上释怀:徒步去马丘比丘,看天空之城
草绳沙障的设置与推广应用
草绳编制
秘鲁——印加文明的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