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学邂逅艺术

2024-04-23 19:30
关键词:解构雕塑命题

命题案例分享:数字雕塑

解构:让命题成为灵感

命题是灵感的源泉,也是方向,是艺术家与观众之间进行对话的媒介。我的思路关键是找到材料与主题之间的共鸣点,使材料的特性成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非简单的技术应用。

创作:在雕塑中学习科学

基于对材料的了解,我决定以山的模型为载体,内部嵌入古典建筑模型,并运用特种涂料的变色特性,通过触摸互动展示其内部的美丽景观。

在雕塑过程中,我学着了解选用的涂料和树脂的性质,并测试它们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包括触摸感应和色彩变化等,以确保作品能够呈现出想要的效果。

最终,当观众接触到作品的表面,随即触发的颜色变化和半透明效果显现的内部古典建筑,让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兴奋和好奇。

专家点评

李川:《翠观黯沉》营造出中国传统审美中的山水画意境,让我们看到当代中国青年艺术家是如何传承这一文化艺术形式,但同时又采用了新的科技艺术手法,实现了艺术形式的创新。

命题案例分享:龘龘龘中国年

解构:让龙腾飞……

有了命题,我们才会花时间去了解关于龙的文化,包括“龘”这个字,龙的意蕴,龙和其他物种的结合,比如龙和海螺的结合就是椒图——龙的神秘,海螺的敏感和紧闭的壳,这些元素的结合就是守护平安的椒图。

创作:无心插柳“环”成“龙”

我们在尝试连接传感器,去诠释龙的时候,偶然将一个元件用电线延伸出来连成一个圆环。顿时,这个圆环和椒图衔环的形象巧妙契合了!

接下来,我们将传感器和椒图门扣连接,通过扣响门扣来触发传感器。至于触发的画面,是用AI 技术生成的——我们希望扣开门看见的是一个未来。单独一个人看见的未来是有限的,而让AI 去理解龙,人和AI 合作着去想象透过龙能看见怎样的未来,会更有趣。

专家分享:科学与艺术,尊重与合作

李川(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

科学和艺术是两个不同领域的人类思维与创造的表现形式。它们并不是完全隔离的领域,反而可以相互影响和促进。科学,其方法和原则的应用可以启发艺术家,提供新的材料和科学技术,推动艺术形式的发展。艺术,其感性和直观的方式可以激发科学家的靈感,促使他们关注更广泛的人类经验和价值。

科学,可以提供艺术家创作的素材和灵感。

艺术,可以丰富科学的视野和启发科学家的创新思维。

科学和艺术之间,是一种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关系。

专家点评

李川:作品《俯手》另辟蹊径,采用虚拟影像与现实相结合,注重现场观众与作品之间的交互,引导观众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深度,增强了对国家、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猜你喜欢
解构雕塑命题
巨型雕塑
还原
解构“剧本杀”
我的破烂雕塑
写实雕塑
于强 保持真实,从生活中解构设计之美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下一站命题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