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艺楠 刘军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一场颠覆人类认知与学习方式的科技革命正悄然兴起。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指出,要努力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学校教学管理和数字化建设等诸多方面全过程运用。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该计划提到,要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智慧教育的全过程,为学校的智慧课堂建设和智慧教学的开展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为我国全面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推广创造有利的条件。人工智能时代,传统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如何创新,如何抓住时代机遇并转变传统商务英语教学理念,为学生创建更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教学模式、促进商务英语专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当下商务英语教学改革进程中值得思索的课题。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服务于具体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框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地整合学生、课本、多媒体和其他网络资源,教学模式的设计宗旨是确保教学活动能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商务英语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跨学科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包括英语、经济、管理与法律等,课程目标是成为“商务的英语”,而不是“英语的商务”。近年来,尽管商务英语课程的交叉性得到了广泛认同,但因交叉融合而产生的基本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
(一)孤立讲解理论知识,缺少真实商务情境支撑学生学习与实践
商务英语教学是基于商务场景的英语使用技能类教学,强调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实用的商务知识,着重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商务沟通交际的能力。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提出了交际能力的概念并指出语言知识应同语言的使用联系起来,而且应与情境、交际与文化融为一体。在海姆斯之后,加拿大学者卡纳尔和斯温进一步丰富了交际能力理论的内涵,在1980年提出了构成交际能力的四个子能力:语法能力、语篇能力、社会语言能力与策略能力。由此可见,除了掌握语言知识本身之外,语言使用者还应具备在具体情境中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卡纳尔和斯温的交际能力学说对后来的外语教学和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目前,一些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学依然保留着传统英语课程教学模式:以教材上的词汇、词组、句型和篇章为教学载体,通过精读、精讲使学生了解专业所需的一些术语和解题策略。这种教学模式缺少与知识点相匹配的交际情境,交际互动与实践缺失,学生们认为这种学习和EGP(通用英语)学习相差无几。显然,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与解决实际商务问题的课程目标。既然商务英语课程旨在培养既懂商务又懂英语的复合型商务人才,就要明确缺少了社会语言能力与策略能力训练就不能培养出学生完整的交际能力。
此外,在听说内容的授课过程中,某些听力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口语训练不区分学生基础、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遵循固定的句式和范式进行机械训练,脱离实际商务场景,缺乏实用性,学生难以积极主动参与交际练习;满堂灌式的讲授或练习使得课堂成为“一言堂”,课堂气氛沉闷。单调且模式化的交际练习使学生长期徘徊于交际能力的“初阶阶段”;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创造性的沟通交际,无法提升到交际能力的“高阶阶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学习评价方式单一、反馈滞后
学习评价与反馈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是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进行价值判断。学习评价与反馈具有激励作用和导向性,合理的评价方式、即时的反馈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策略和学生学业提升。在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主体,多采用量化评价,如考试分数;缺少过程性质性评价,如观察和访谈。传统的过程性评价大多集中在考勤、书面作业和测试;终结性评价形式多是限定考试范围的选择、判断、简答和案例分析。学生只会背“概念”与“原则”,不能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更不用说用英语来解决真实或模拟真实情境中的商务问题了。这样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学生的客观题得分为依据,缺少对学生交际能力的评价,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学习效果反馈常在期末考试之后或学期末才能告知学生,欠缺即时或阶段性的反馈,学生不能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问题出在哪里,对其下一阶段的学习与实践的指导性甚微。
目前,大部分一线教师都会根据授课内容制作课件,但部分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的信息处理能力,信息素养有待提升。一方面,教师不能将教学内容与新兴媒体、网络资源和人工智能技术有机融合起来。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缺少真实或模拟真实情境做依托,学生很难长时间对授课内容保持兴趣。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对学生的线上自主学习不能进行有效监督与指导,无法引导学生处理鱼龙混杂的网络资源。
在推進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笔者认为要重点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要利用日益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破解传统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满足个性化人才培养的需要,让技术赋能教育教学。依托于“云班课+Chatbot”的商务英语情境教学是一种以商务活动为背景,模拟真实的商务英语使用场景,创设多种商务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商务英语交际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更新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注重实践,提升交际能力,培养高阶思维
在多年的商务英语课程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笔者与教学团队也逐渐发现了传统教学中“重理论知识,轻情境交际”的问题,意识到了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云班课”是一款基于学习数据分析的英语教学应用平台,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多种教学资源和学习服务,如课程管理、作业批改、互动讨论、在线测评等。该平台可以助力教师实现更新教学内容: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技术,平台实时地收集、分析、处理、呈现商务英语学习资源的最新动态、趋势、案例和资料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更新的教学资源和参考,更加贴近商务英语的实际应用。
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往往依赖于教师的授课和教材的内容,缺乏足够的情境创设和交互机会,难以满足培养学生完整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与学习需求。在众多智能Chatbot 中,Talk Annie、Duolingo和“流利说”几款应用的性能尤为突出,受到学生青睐。这几款软件都是基于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口语练习应用。Chatbot可以准确指出跟读者的发音错误,并对跟读者的发音进行评估;同时,还能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商务情境和对话案例,如打电话、预约、谈判等。依托于手机的智能学习平台可以为学生模拟出多种交际语境,为其提供连续性口语学习的场景;学生个体能够独立完成整个语境训练,Chatbot根据难点也会对跟读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平台对学生练习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与多方反馈,因此,教师能够跟踪和优化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学生随时都可以和软件中的虚拟商业人物进行语音交际。人机互动模式下的商务英语口语交际“陪练”能够缓解学习者口语表达的紧张情绪;虚拟的真人式对话可以帮助学习者纠正英语表达的错误和提高流畅度。在智能虚拟和增强现实功能的加持下,“云班课+Chatbot”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加真实的、沉浸式的学习环境,提供更多的训练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机会,如模拟真实询盘、报价、在线采购、跟单、数据分析和报关等,让学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商务问题和环境时,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发散思维、创造性地提出和实施解决方案,从而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二)以学生为中心,即时反馈,分层教学,实现个性化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习需求、性格特点、发展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学理念,该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意愿与选择,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全面发展。“云班课+Chatbot”平台可以助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实施。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学习效果反馈滞后,智能教学平台引入后,新的教学模式中的反馈更加突出动态性与交互性,可以实现即时反馈“教情”与“学情”。智能平台能够实时地收集、分析、处理、呈现学生学习数据,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多维度、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评价和反馈,帮助教师与学生及时地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增强教学和学习的效果。
智能平台能够完成初级评价、分析与指导,教师从大量重复性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得以解脱出来,工作效率提升,更易于把较多的精力放在关注学生的差异化学习和个性化成长方面。根据平台反馈的学生学情数据,老师更加了解每位学生的基础、能力与个性特点,智能平台便可以辅助教师对学生进行精准分层,提供不同难度、深度和广度的学习内容和任务,实现因材施教,充分体现教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满足学生个性化与差异化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课前、课中和课后形成完整的教学闭环,情境创设、口语陪练、多维互动及个性化推荐相辅相成,平台力求辅助教师达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完成学习和实践目标。在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任务得以完成,求知欲得以激发,为交际意愿的发展、合作学习与互助学习奠定基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交际为载体,以任务为导向,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与目标,突出学生的社会性和合作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与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学习与实践的深度与广度。
传统评价模式中的学生成绩只由期末考试决定,或者期末考试成绩占比过大、过程性考核占比过小。在引入“云班课+Chatbot”智能教学平台后,过程性考核在总评成绩中所占比重大幅提升。平台可以根据各类数据指标计算并分析出学生是否真正投入到学习中:过程性评价不只包括出勤、平时作业,或者课堂表现这类区分度较低的指标,还包括具有个性化的评价指标,例如:学生搜索学习资源的次数与种类、阅读资料的时间、小组讨论案例的参与时长与次数、听说情境练习的参与次数与完成质量等。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且科学的评价。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商务英语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在与商务英语教学融合实践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諸多挑战,比如;教师操作智能教学平台所需的信息素养有待提升;在未来的教学中,师生是否会过度依赖于智能教学平台?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否会退化?这些都是未来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