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科技助推陕西能源升级 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04-22 07:12:18马佳
陕西画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新质双碳生产力

本刊记者/马佳

本刊记者:王教授您好!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发展绿色技术是首要要求。请您谈一谈如何通过技术革新解决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问题?

王育宝:绿色是新质生产力的底色,更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我国虽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但仍存在诸如推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的组织体系、发展机制和政策不完善,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层次低,产学研协同创新“散而不强”,重大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碳核算、碳检测等公共服务机制不太完善,国家实验室体系尚未健全,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等诸多“卡脖子”问题。要加快发展绿色生产力,必须多措并举,夯实绿色科技创新基础,促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王育宝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李瑜 摄

分类部署发展绿色低碳技术。加快研发更高效、更可靠、更经济的不同品种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推动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突破,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及支撑技术攻关,推动储能技术集中攻关和示范试验,开发核电优化升级技术、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技术、新一代核电技术等。围绕煤炭、油气、火力发电等传统能源行业,研发煤炭绿色智能高效开发利用技术、油气安全保障供应技术、能源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化共性关键技术,支撑能源产业优化升级。研发新一代高效、低能耗CCUS(碳铺集、碳利用与碳封存)技术和装置,提高CCUS的经济性,开展百万吨级CCUS全流程示范。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建立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的跨学科、跨领域、跨区域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联合体。完善绿色低碳科技协同创新机制,进一步细化落实容错制度,建立多方联合攻关的创新协同机制。根据技术成熟度评估,设立示范工程、示范区,降低投资风险,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

本刊记者:“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是我国“双碳”战略实施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变革。请问“碳排放双控”在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具有哪些新优势?

王育宝:“能耗双控”是指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碳排放双控”是指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碳排放双控”是对“能耗双控”的继承和发展,两者都是国家通过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促使新质生产力提速的重要手段。加快“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制度转变,就必须进一步强化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引领能力。

▷位于铜川市宜君县的哭泉镇和云梦乡一带的光伏、风力发电机组,点亮绿色乡村振兴之路

△神华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制度转变,倒逼企业必须提高绿色低碳技术自主创新水平与能力、生产更多具有绿色国际竞争力产品、有效应对美西方征收“碳关税”等绿色贸易壁垒,也将带来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需求的激增,进而加快我国能源由以煤炭等化石能源为主结构转向以新能源为主低碳绿色结构的转型步伐,提升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和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质量。

本刊记者:在“双碳”战略目标引领下,陕西坚持绿色发展,推动一批含绿量高的产业在三秦大地“开花结果”。请您谈一谈陕西如何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链,为新质生产力“提速”?

王育宝: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坚决落实国家“双碳”战略,高度重视能源等产业低碳绿色产业链建设,出台的系列政策措施产生了良好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仍存在诸如高校院所低碳绿色技术研发能力不足、人才培养专业老化、与国际接轨的行业碳核算方法学和碳计量标准体系没能建立等问题。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链,为能源新质生产力提速,陕西省可采取以下措施:

加大对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的支持力度,完善行业“双碳”激励政策。持续发挥财税政策作用,给予企业低碳绿色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补贴,加快深度脱碳技术、CCUS等关键性技术引进吸收和创新、应用。鼓励因地制宜建设分布式与集中式光伏发电、可再生能源离网制氢、综合能源站等基础设施,打造规模化低成本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完善差别化峰谷电价机制,鼓励光伏、风电等主体与周边用户直接交易。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低碳项目支持力度等。

加快建立完善的碳统计碳核算制度,健全“双碳”标准计量体系。强化理论研究,构建与世界接轨、全国统一的碳计量、碳统计、碳资产管理等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双碳”标准计量体系,推动国内国际互认,有效应对国际“碳关税”;运用在线实测设备,加快建设制造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构建完整的产品能源消费侧、生产侧数据基础,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追溯、核算、分拆、扣减等,减少人为误差,提升减排质量。

◁工作人员在比亚迪西安新能源产业基地汽车总装生产线工作

△智能化引领煤炭工业升级,图为陕煤黄陵矿业数字化指挥中心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促进电力市场、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市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联动。随着“双碳”战略持续推进,面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电力市场建设和运营就成为电力减污降碳重点。这就需要在市场机制下,建立起电力、绿证、碳排放权交易(含CCER)等市场交易的耦合联动机制。目前该项工作理论研究才刚开始。下一步,应尽快围绕揭示考虑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电力市场、绿证市场以及其他环境权益产品交易市场的耦合互动关系和关键联动技术突破开展研究,提出基于区块链等新技术的绿证、碳排放权联动的联合交易模式和电—碳市场联合激励机制,破解联动技术和政策障碍。

本刊记者:“新质生产力”不再依赖于传统的大规模资源投入和高能耗的增长模式,而是走出一条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新增长路径,请问陕西能源化工产业要如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抢抓“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机遇?

王育宝:能源化工产业是陕西省的支柱产业,占全省工业的“半壁江山”,这主要是由陕西省的资源禀赋决定的。但陕西能源化工产业“大而不强”,还有很大的提质增效空间和潜力。要促进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抢抓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提升能源化工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具体可采取的措施有:

统筹建立省级能源化工产业低碳绿色转型发展的组织协调机制与跨部门、跨区域、跨领域的领导机构。研究制定并提出、实施能源化工产业和关联行业发展中出现的各项重大问题解决方案,并结合行业实际,鼓励陕北榆林市、延安市等重点县区和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延长石油集团等龙头企业积极稳步开展自主创新发展试点示范,提升全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发挥领导机构上联中央、下联地方和企业的沟通作用,就促进能源化工行业创新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完善、行业标准制定和监督检查制度健全、公众参与、对外合作交流等提出更中肯专业建议。

明确能源化工产业低碳绿色转型科技创新方向和领域,并给予重点支持。加大以煤炭为主化石能源清洁高效低碳绿色技术开发利用,有效降低能源燃烧过程中污染物和碳的排放,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技术,积极发展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等智慧能源利用技术,提高火力发电柔性调峰能力,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和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构建;积极开发利用储能技术、CCUS技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同时,要出台支持能源化工产业低碳绿色技术开发和产业转型的政策,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支持体系和绿色低碳技术标准体系等,保证产业转型发展能获得必要的财力物力与人力支持等。

突出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能源化工领域中央企业的核心作用,主动联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服务机构,建立能源化工领域由龙头企业牵头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等产学研联合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联合攻关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立足科技创新发展前沿,建立市场化能源化工企业“双碳”领域高端人才引进培育机制,助力实现“双碳”战略目标。

本刊记者:当前全球能源供应链快速重构,能源安全风险加剧。面对挑战,如何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我省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王育宝: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慧”“安全可靠、成本可承受、环境可持续”的新型能源体系是重中之重。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以新质生产力引领能源革命和低碳绿色转型,必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处理好发展与减排、当前与长远、整体与局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转变观念,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快速转型。树立低碳绿色生产和消费观念,加快能源动力方式颠覆性变革,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实现节能提效实效化、电力结构去碳化。加快用能方式变革,促进新能源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发展,稳妥有序推进全省范围内新增清洁取暖项目等,推进终端用能清洁化低碳化。

强化创新,推进能源产业现代化体系建设。完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开展能源基础性关键核心技术和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技攻关。加快培育壮大以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延伸氢能、储能、碳排放权交易等的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产业链,加快多能互补协同、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积极构建并推动源荷互动乃至荷随源动的新型电力系统。拓展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场景,使能源供需两端更匹配、更安全、更经济、更绿色。

合理规划,提升能源供应链弹性韧性和安全水平。夯实煤炭煤电“兜底”保障作用,科学合理优化煤电、新能源发电、供热布局。加大油气超深层、超超深层勘探开发,促进增储上产。加大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步伐和建设质量,持续优化完善电网主网架,推动油气氢管网设施工程、跨省输电通道等的建设,提升电网消纳新能源电力能力。强化迎峰度夏、度冬电力供需预测预警,做好供能保障。

完善机制,增强能源高质量发展动力和活力。建立健全绿证、绿电、碳排放权等市场化交易机制,加快推动绿证、绿电、碳市场、CCER市场等有效衔接。加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碳排放权市场体系建设,持续提升能源电力减污降碳能力。推动微电网、虚拟电厂、智慧能源等能源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发展,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全新商业模式。此外,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深入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变革,重塑省内、国内乃至面向国际的供应链。

本刊记者:谢谢王教授精彩的分享,相信您对新质生产力的解读和建议会给行业带来更深层次的启发,并为领域内的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王育宝:很高兴能在《陕西画报》这个平台与同行共同探讨。我们应抓住新机遇,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围绕数智化绿色脱碳转型发展核心,结合自身实际,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争当陕西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弄潮儿。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省科技厅供图)

猜你喜欢
新质双碳生产力
培育新质生产力的4个着力点
新华社评论员: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生产力研究(2024年3期)2024-03-25 12:13:42
“双碳”目标背景下碳排放治理路径研究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财经(2021年10期)2021-06-18 19:29:20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决策(2021年5期)2021-06-10 09:04:11
构建训练伤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新质战斗力生成提质增效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红土地(2016年3期)2017-01-15 13:45:17
基于体系仿真试验床的新质作战能力评估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海峡姐妹(2015年9期)2015-02-27 15: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