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严增民 张红超 宋 珩
范子菲为支撑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业务高质量发展、构筑当代能源丝绸之路做出了突出贡献。
●海外油气田开发现场留下了范子菲的身影。
三十载光阴似箭。30 年前,中国石油经过科学论证,决定走出国门,进军海外。1997 年,中国石油正式挺进中亚地区。从此,范子菲与海外油气田开发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直承担着中国石油在中亚俄罗斯地区油气田开发技术支持和科研攻关工作。
二十五载铭刻下闪光的足迹。
从一名科技工作者到海外项目管理者,再到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首席技术专家,在25 年砥砺前行的岁月里,范子菲坚守海外油气田开发,始终秉持油气田高质量、高效益开发理念,打造海外油气田精品开发方案,创新海外油气田开发特色技术,为支撑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业务高质量发展、构筑当代能源丝绸之路做出了突出贡献。
1966 年,范子菲出生于金银花之乡——湖南省隆回县。
在这个风景秀丽、文化底蕴深厚的全国文化先进县,他度过了18 个春秋。
梅山文化浸润着他,近代伟大思想家“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清代两江总督魏光焘、辛亥革命元勋谭人凤、近代舆地学奠基人邹汉勋、毛泽东的国文老师袁吉六等杰出人物的故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
“小时候的家境不算富裕,父亲却非常重视我的教育。”范子菲说。他也很争气,勤奋学习,以优异成绩考入了江汉石油学院(今长江大学)。四年后,考入了被同学们称为“皇家学院”的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继续深造,分别师从林志芳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童宪章。
他深知油气田开发工程需要深厚的数学功底。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动到清华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选修数学。加上导师的精心指导,他为日后从事油气田开发研究工作打牢了知识基础,积累了一定经验。毕业后进入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田开发研究所工作。
彼时,我国油藏开采井以直井和斜井为主。“八五”期间,水平井技术攻关被列为国家重点攻关课题。经过多年技术攻关,水平井技术在国内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有力促进了油气藏的高效开发。“经过审慎评估后,我果断选择水平井开发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范子菲回忆说。
依靠扎实的数学功底,加上自己的勤奋刻苦,1993—1997 年的六年间,他连续推演了边水油藏、底水油藏、气顶底水油藏、裂缝性油藏等水平井产能公式,并在《石油勘探与开发》等期刊发表16 篇相关文章。
这在水平井油藏工程方法研究方面属于开创性工作,一举奠定了他在水平井开发领域,特别是渗流力学研究方面的地位。以至于提起范子菲,油藏工程师们就想到水平井和水平井产能公式。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生部曾多次聘请他为研究生讲述渗流力学课程。
“通过水平井油藏工程的研究,我筑牢了开展油气田开发工程研究的基础,也为后来被抽调进入海外油气研究领域埋下了伏笔。”范子菲说。
1993 年,中国石油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战略方针,开始走出国门,实施跨国经营。
从美洲地区秘鲁塔拉拉项目起步,中国石油稳扎稳打,在海外的足迹逐步扩展至非洲地区。1997 年,中国石油进入哈萨克斯坦,将海外产区扩展到了中亚。
也是在那一年,为适应中国石油走向海外的需求,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与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共建成立了海外研究中心,致力破解海外产区稳产上产难题。
不打无准备之仗。中国石油着力培养海外人才。范子菲曾参加中国石油组织的俄语学习班,赴俄罗斯学习一年时间。
由于专业基础扎实、俄语有基础,1999 年范子菲被抽调成为技术支持团队的一员,作为第一批科技工作者赴哈萨克斯坦,参加中亚第一个项目——阿克纠宾项目的建设,担任技术支持组组长和勘探开发部副经理,直至2003 年结束回国。
初次从事海外项目技术支持工作,范子菲深入一线,牵头编制油气藏开发方案。其间可谓过五关斩六将。
“虽然学习过一年俄语,但还是存在语言不通的问题。”范子菲说。为过语言关,他白天忙工作,晚上学习俄语,放弃了周末休息时间。油田资料只有纸质材料,他便把俄文资料翻译成中文,整理归纳录入电脑。
面对油气开发主控因素不清等挑战,他钻进资料里,分析研究,终于摸清了地下情况,对症下药制定了油田开发技术对策。他提出的气顶油环协同开发技术,支撑阿克纠宾公司形成油气并举新格局,油田产量实现翻番。
面对哈方专家对中方技术能力的质疑,他通过富有成效的工作,以技术实力赢得了哈方的尊重和信任,通过了质疑关。后来项目公司在讨论开发部署时,哈方管理层经常会问:“中方技术支持组是什么意见?”
如果说先前在国内几年的工作属于基础理论研究,那么在阿克纠宾项目,范子菲则切实将开发理论应用于实践,筑牢了科研与生产深度融合的理念。阿克纠宾项目开发方案编制的出色工作,让他在海外油气领域的研究迈好了第一步,赢得了开门红。
●范子菲牵头打造了诸多精品方案。
2003 年返回国内后,范子菲进入中亚俄罗斯所工作,先后担任室主任、副所长、所长、海外研究中心副主任职务,管理并亲自参与海外特别是中亚俄罗斯地区的油气田开发研究工作,助推海外龙头产区产量、收益双丰收。
为维护中国石油在中亚地区的良好形象,范子菲带领团队,树立精品意识,立志把“编好精品方案、用技术水平赢得尊重和效益”作为科技工作者的最高追求。
结合工作经验,范子菲潜心梳理海外开发方案编制的三个不同——地质油气藏特征和资源国行业规定与国内不同,合同模式和财税条款与国内不同,地缘政治和安保环境与国内不同。
针对国内外方案编制的差异性,他系统采用地质工程、地面地下、技术商务、先导试验与方案编制“4 个一体化”工作方法,主持完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50 余个碳酸盐岩油气藏、砂岩常规油气藏、稠油油藏的开发方案和调整方案。
“中亚地区的项目多、任务重,油藏类型与国内的差异也较大,既有带气顶、异常高压、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又有砂岩稀油、稠油、沥青油藏和天然气藏。没有技术,项目是做不下来的。”范子菲介绍说。
他带领团队不畏艰辛、潜心研究,既借鉴国内成功经验,又攻关新技术,创新发展了海外油气开发特色技术,实现新油田规模上产和老油田开发形势改善,为中亚俄罗斯地区油气作业产量持续快速上升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撑。
牵头国家重大专项《丝绸之路经济带大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作为执行副项目长负责集团公司重大科技专项《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上产2亿吨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作为副项目长参与组织完成集团公司重点项目《海外油气田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
立足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他做好项目顶层设计,提出研究思路和实现途径,努力用创新提产量、用技术创效益,践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责任担当。
依托研究工作,他创新碳酸盐岩油藏注水注气开发技术,实现海外油气开发由国内成熟技术集成应用到特色技术研发的跨越;集成创新国内高含水砂岩油田稳油控水开发技术,适应海外有限合同期和特殊的油藏特征;集成创新海外典型油气藏开发模式与开发技术,实现油田综合递减控制在10%以内,有力支撑了“海外大庆”建设成果的进一步壮大和发展。
2016 年开始,范子菲先后担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首席技术专家。充分发挥科技发展战略谋划和把关指导作用,他成为了一名海外战略研究者。
作为一名学者型领导,他组织编写了海外油气业务技术发展战略和4 个科技发展五年规划,谋划海外勘探开发技术发展方向。按照“业务主导、需求导向”原则,系统梳理了集团公司海外勘探、开发、钻采工程、管道、炼化五个领域的生产需求,开展国内外技术对标分析,确定了海外未来5~15 年技术发展目标及重点方向。
同时,他积极开展技术把关,提高技术支持水平。推进油藏与地质、工程与油藏、部署与合同模式一体化思路,咨询把关海外油气田开发方案和技术创新,明确生产需求解决途径,提高了开发方案编制的针对性和符合率,开发方案获得合作伙伴和资源国政府认可。
以合同模式为统领,以油气开发潜力评价为核心,技术和商务相结合,他咨询把关新项目评价结果,提高了油气开发类新项目评价结果的采纳率,新项目评价结果被集团公司总部采纳。
纵观范子菲的成长历程,刻苦的求学和工作初期卓有成效的工作,打牢了知识基础;追求做精品和努力拼搏的实际行动,具备了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亦师亦友的宽容态度,成为一名优秀的团队领导者……
荣誉是才德的反映。他先后被评为中国石油海外油气合作模范员工、海外油气合作十大杰出员工。2023 年,他被授予了中国石油“‘一带一路’10 周年、‘走出去’30 周年标兵”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