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点在哪里?

2024-04-22 08:38陆晓如
中国石油石化 2024年6期
关键词:石油能源

文‖本刊记者 陆晓如

石油行业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必须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那天,一场不期而至的雨夹雪,似乎让这场中国政治盛会多了一些寒冷的味道。

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区热点问题频发,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国际循环存在干扰……

政府工作报告描述的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寒意逼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破题的关键,被摆在了2024 年政府工作任务的首位。

战鼓已经擂响。石油行业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着力点在哪里?必须明确主攻方向、找准着力点。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石油的答案就在其中。

攻关关键核心技术

3 月4 日,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一个划时代的数字跃然而出。

我国首口设计井深超万米的科探井——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深地塔科1 井,钻探深度突破一万米。这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口垂直深度超过一万米的井。不仅再次刷新了亚洲最深井纪录,而且创造了当今世界上钻探一万米深井用时最短纪录。

令人瞩目的数字背后,潜藏着许多世界级难题,比如复杂的地层岩性变化,比如高温高压。而之所以能攻克这些难题,关键在于我国石油工业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攻关深地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早在深地塔科1 井开钻前,中国石油就研发出了全球首台12000 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抗200℃以上高温175MPa 高压工具仪器以及井筒工作液等深地钻探利器,为突破前所未有的深度极限提供了强有力的工程技术保障。

“深地塔科1 井成功突破万米大关,标志着我国向深地进军的科学技术和钻探领域大国重器都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将为塔里木盆地勘探开发打开新局面。”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油油田技术服务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杨立强表示。

事实上,回望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历程上的每一次突破与变迁,科技创新总是撬动曲线跃升的那个关键“杠杆”。而国外石油公司“小院高墙”式的封锁遏制、“等米下锅”式的临时断供等反复证明,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大庆油田自主攻关三次采油技术,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三次采油生产基地,有力支撑了原油3000万吨高质量稳产;长庆油田攻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低渗透、超低渗透、致密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系列,跃升成为年产油气当量超6500 万吨的中国第一大油气田;中国海油“深海一号”能源站以超大规模、高度复杂的工程设计与建造能力,实现了3 项世界级创新,成功开发我国首个1500 米深水自营大气田……

▲首口万米深地科探井——中国石油深地塔科1井加快向深地挺进。 供图/中国石油

成绩可圈可点,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油气领域还有诸多关键核心技术有待进一步攻关。

例如,“老油田三次采油技术已经过了见效高峰期,缺乏后续接替技术。在高含水老油田新技术的攻关、应用、推广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中原油田分公司代表张庆生表示,“比如,研发成本高、企业接受程度低、应用场景不明确等问题。这些都制约了新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高含水老油田可持续开发面临较大困境。”

今后的中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领域持续向深层、深水等新领域扩展,继续向高温高压、低孔低渗、非常规、稠油等难点领域拓宽,难度日益加大之势无法扭转。

“北美页岩油革命深刻影响了世界能源格局。推动我国页岩油产业发展,对端牢能源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江汉石油管理局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江汉油田分公司代表聂晓炜指出,“页岩油地质条件复杂、开发成本高,配套工程装备尚不成熟,实现规模商业化开发面临挑战的问题不容忽视。”

破冰之刃,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以技术突破挑战难度极限。

“中央企业在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未来也将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力军。为整合央企科技力量,建议强化央企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健全科技领军企业主导、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牵引的新型国家创新体系。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体系化协同,将分散在单个央企内的人才和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创新合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副总工程师兼齐鲁分公司代表、党委书记韩峰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表示,中国石化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将继续攻坚石油天然气关键核心技术,加强炼油化工基础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攻关,努力抢占新能源、新材料这个竞争制高点,加快产出一批原创性、引领性、战略性科技创新成果,以更多“国之重器”更好服务“国之大者”。

值得一提的是,石油行业不断创新创造,形成了一大批具有知识产权的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但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和服务能力存在短板,对知识产权资产属性认识不足、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体系和转化保险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仍然存在。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胜利油田采油工技能大师赵琢萍建议,提升创新主体知识产权产业化意识,加速构建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体系,丰富完善知识产权转化保险体系,促进实现知识产权的资产化,有效地转化为市场主体的竞争力。

加快数智化升级步伐

数字孪生油气田全周期管理技术、智慧油气田、远程实时智能控制中心……

2023 年,中国石油发布未来10 年最具潜力的15 项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其中一个个充满科技感的词语展现出了一幅幅全新的生产图景,令人心驰神往。

新质生产力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等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和变革。例如,在制造业领域,要求通过引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自动化制造等新技术新设备,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

石油行业是一个跨学科、多专业相互配合的高度技术密集型行业。早在20 世纪中期,计算机技术已经在我国石油勘探领域得到应用。不断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结合,助力石油行业推进结构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

如今,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油气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我国石油行业激活新动能的法宝。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正不断融入石油全产业链的生产、服务和流程中。

看陆上油气钻井施工。

传统意义的钻井施工,设备之间关联度低。井场设备管理以人工巡视为主,一旦出现设备故障只能逐一排查,不仅牵扯大量人力物力,也间接影响了钻井时效。

5 年时间里,胜利钻井院智能信息技术专家于丽丽带领团队一台一台采集各种井场设备的数据,一步一步摸索数据背后表达的设备状态,成功研发钻井装备MRO 物联网系统。在胜利油田牛页一区试验井组应用,该系统多次准确预警异常,为设备高效管理、钻井高效施工带来了福音。

无独有偶。为了准确、及时识别钻井液溢流和漏失,胜利钻井院智能信息技术研究所研发了“胜利天工”智能坐岗系统。该系统通过智能化传感器监测液位、集成井场实时数据,能够自动识别钻进、起钻、下钻等工况,准确计算溢流与漏失,为井队规避和处理风险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远离大陆的海上,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样深刻改变着油气生产运营模式。

“中国海油已初步建立了多维融合的海上信息网络,覆盖近海、深远海所有生产设施。海上生产设施不再是信息孤岛,万物互联、海陆互通的数智化生态正在形成。”全国人大代表,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阎洪涛说。

以渤海油田为例。目前,渤海油田通过岸电光缆构建了渤海全光网超高速智慧公路。油田内部建立了以光纤通信为主、数字微波、5G 通信、超级WIFI 为辅的多维度通信网,并实现了海上油气生产设施的北斗全覆盖,使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发挥了更好的效力。新的一年,渤海油田还将加快生产运营指挥中心建设,推进多座无人平台建设和多座平台智能化改造,持续提升智能运营能力水平。

油气行业加快向数智化时代迈进已是不争的事实,但面临的通信条件不足、信息安全风险等也是现实的存在。

例如,我国海洋石油工业不断向智能高效开发迈进,但东海、南海油气田海陆通信主要通过卫星、散射、微波等无线传输技术,带宽低、速度慢。网络通信条件成为制约海洋油气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阎洪涛建议国家加大对东海、南海海陆通信光缆建设的支持,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与中国海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强海上通信网络资源合理利用,建立融合海洋信息网。

利用新兴数智技术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必将重塑我国石油产业的面貌,必将推动我国油气生产可能性曲线实现新的拓展和跃迁。

驱动绿色低碳转型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摄影/沈志军

石油行业既是能源生产大户,也是能源消耗大户,从开采、运输、储存到终端应用环节都会产生碳排放。

先天不足,如何形成绿色生产力?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发展新能源业务、CCUS 埋碳、绿电交易、建设无废产业链……多条路径已然清晰可见。

随着我国能源转型步伐持续加快,全社会电气化持续加快,绿氢、新型储能项目发展势头较快。发展新能源业务成为石油企业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不二之选——

通过引进、利用新能源,推进清洁替代,打造绿色低碳的油气生产体系。依托油气产业链优势,在地热、氢能等领域发力,推动由单一油气业务向油气、地热、风光发电、氢能、储能等多种能源协同供应的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变。

独具石油特色的绿色低碳生产模式正在形成,《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 年)》的发布,更为石油企业能源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指明了方向。

“按照国家总体规划,目前中国石油已将新能源纳入主营业务发展,大力推动地热、风光气电融合发展,加大战略性伴生资源勘探开发力度,促进氢能产运储用全产业链发展,推动向‘油气热电氢’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型。”杨立强表示。

CCUS 被视作化石能源近零排放的关键技术选择。截至2023 年9 月,我国有109 个CCUS 示范项目,捕集能力600 万吨/年,注入能力400 万吨/年。

但是,我国CCUS 项目成本高、能耗高、效益差的问题依然存在,亟需加强CCUS 全技术链创新,突破捕集和利用的理论和技术瓶颈,加快低浓度排放源的低能耗、低成本捕集技术研发,同时完善CCUS 产业发展生态。

“希望国家层面大力支持新疆建设CCS/CCUS 产业示范基地。建议支持新疆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中探索推进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一体化等试点,聚焦产业链重点环节,集中力量开展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创新攻关示范,规划建设环准噶尔盆地超临界二氧化碳管网,有效降低二氧化碳运输成本。”杨立强表示。

沿海地区是我国工业集聚区域,也是二氧化碳集中排放区域。相比陆上封存,实施海底封存可实现更好的源—汇匹配,且安全性更高,已是全球CCUS 的重点发展方向。但是,当前我国海底二氧化碳封存尚处于产业发展初期,关键环节技术成熟度较低、项目投资及运营成本较高,制约产业规模化发展。

“国外在产业早期阶段通过政策激励、资金资助并衔接碳市场等方式协同推进产业发展。我国目前政策以鼓励和引导为主,亟待统筹规划并系统性研究制定产业培育及商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指出。

全球低碳转型加速,绿色电力替代成为重要降碳手段。2021 年9 月7 日,我国正式启动绿色电力交易试点,石油企业纷纷试水。然而,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全国性的绿电抵扣碳排放机制。全国电网平均排放因子计算和部分地方试点碳市场绿电抵扣核算规则,未将绿电交易电量排除在核算外。

“从国内看,企业购买绿电须支付绿色溢价,但无法获得国家对企业碳排放抵扣的认证,将对企业购买绿电积极性产生较大影响。从国外看,国际贸易绿色壁垒持续加高,国际上对绿电环境价值的唯一性要求越来越高。绿电环境价值重复计算问题将影响我国绿电的国际认可度。”全国政协委员、中海炼化大榭石化副董事长王志良指出。

他建议加快出台绿电抵扣碳排放政策,从碳排放统计角度制定消费主体购买绿电抵扣碳排放制度,从全国及试点碳市场角度制定控排企业购买绿电折算碳排放履约制度;加快发布将绿电交易对应电量排除的电网排放因子,有效提升我国绿电的国际认可度。

当前,少数企业率先进行了“无废产业链”构建的探索与实践,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在此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政策堵点和技术堵点。比如,不同企业之间危险废弃物的协同处置利用方法研究偏少,创新处置能力不足,整个行业、整个产业链固体废物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尚未建立等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镇海炼化分公司代表、党委书记,中石化宁波镇海炼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莫鼎革建议,加大国家层面政策创新突破力度,进一步完善固体废物防治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推动废弃物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鼓励不同区域、不同特点的企业协同探索攻关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处置途径,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加快推广“无废产业链”创新经验,在国内产业基地及园区中予以推广应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包括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这要求石油行业必须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必须进一步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和发展动能转换,以更少的能源资源消耗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加强人才培养力度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

大庆油田企业首席技术专家伍晓林历经5600 余次试验,推翻了国外专家提出的“大庆油田不适合三元复合驱技术”的论断,实现了三次采油技术的重大突破;在青年科学家金旭的带领下,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新能源团队在40 天内生产出北京冬奥会所需的“绿氢”……

新质生产力需要新型劳动者,需要能够充分利用现代技术、适应现代高端先进设备、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的新型人才。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建设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打造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力度……

▲打造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劳动者。 供图/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石油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形成人尽其才、各展其能的良好局面。

韩峰建议强化人才引领,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强化战略科学家和战略企业家双核引领。在关键技术领域选调、培养一批战略科学家和战略企业家,长期稳定支持其牵头开展原始性科学创新、关键技术研发、基础科学探索等重大课题,发挥其在科技攻关体系中的引领作用。

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更大的基数是技术工人。

尽管近年来我国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但高素质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依旧突出。造就一支富有“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大军是新时代的需求,要采取有力措施,教育和激励并重。

为促进技能人才队伍稳定发展与壮大,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炼油分部联合五车间四催化班内操(主管技师)阮阳越建议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大力营造尊重劳动者的社会氛围,打造一批高水平职业、技工院校,推进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完善制定与新八级工技能等级相配套工资分配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首席技师张振连是一名焊接教练。他通过学习交流、调研走访多个行业的焊接工人,了解到目前焊接行业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比如,各企业现有的成熟焊接工人队伍年龄普遍偏大,焊接专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强,导致人才接续成为难题。此外,焊接人才的培养周期长,导致焊接人才人工成本持续攀升,企业培养意愿不强,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随着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不断演进,焊接工人的概念正在由传统的手持焊枪的高强度工种,向涵盖传统手工焊、自动焊、焊接机器人操作手等多维度扩展。打造一批高质量的焊接工人队伍,是中国制造业品牌走向世界的重要保障之一。”张振连说。

他建议从改善焊接作业环境、提高焊接机械化自动化应用等方面入手,降低焊工劳动强度,提高焊接专业的吸引力,解决人才“入口”问题。建议拓宽焊接专业培训途径,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技能人才成长成才创造更好的环境,解决人才“输出”问题。建议进一步树立崇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导向,让从事一线劳动的产业工人更受尊敬、更有获得感。

在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促进职工创新、创业、创优方面,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一些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存在自身定位、工作目标、职责不清晰,管理制度、运行程序、工作流程不规范,具有创新精神和专业技能的人才缺乏等问题,造成工作室的创新活力和实践能力不足。”赵琢萍指出。

她建议,加强对企业创建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工作的指导,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创建工作。搭建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平台,加大领衔人才培养力度,加大经费投入,健全完善奖惩机制,为高技能专业人才成长提供支撑保障。

3 月11 日的北京,晴空万里,全国两会顺利闭幕。在灿烂的春光里,中国坚定地踏上了崭新征途。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 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关键之年,石油行业须有关键担当、关键作为。以“新”主导、以“质”取胜、以“实”笃行,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相信石油今年的表现会有惊喜。

链 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联合几位政协委员共同提交的《关于加强能源超级盆地建设的建议》

拥有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低成本的新能源、规模化的CCS/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能力的能源超级盆地,具备建设多能互补综合能源供给体系、实现源网荷储高效匹配的优势,将成为引领能源革命、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主力军。

目前,中国能源超级盆地建设尚处于企业自行谋划阶段。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盆地内跨省区跨行业跨企业协调难度大;二是现行产业政策不利于能源超级盆地建设与多能协同开发利用。

建议加快将能源超级盆地建设上升到国家层面,由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牵头成立能源超级盆地建设委员会,负责能源超级盆地建设顶层设计,会同有关省份、能源企业,统筹制定能源超级盆地建设整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与路线图,有序推进能源超级盆地建设。建议在鄂尔多斯盆地率先打造能源超级盆地碳中和示范区,建议在国家能源超级盆地建设委员会的领导下设立鄂尔多斯国家级能源超级盆地碳中和示范区管理委员会,负责示范区内具体的组织协调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提交的《我国废塑料“变废为宝”潜力巨大 建议加快开展资源化利用》

当前,我国低值废塑料资源化利用尚处空白。受塑料产品结构影响,资源化价值较高的工程塑料、中空瓶体硬质包装类塑料等基本采取物理回收方式,实现了较好的回收利用,但大量软包装类塑料,特别是膜袋类塑料多被填埋、焚烧或丢弃。

同时,废塑料资源化回收利用技术研究仍待加强,目前我国废塑料资源化回收利用技术仍以线性处理为主,可多次重复利用的塑料制品原级循环比例仅约2%,多数塑料制品降级循环利用一次后,就难以再次进入回收利用通道。此外,目前的废塑料回收体系建设及引导政策也有待完善。

建议加强宏观指导和示范引领,加快推动低值废塑料资源化利用。加强科技支撑,以化学回收技术突破引领废塑料资源化利用。完善分层次全覆盖回收体系,推进废塑料回收行业转型发展。

猜你喜欢
石油能源
石油石化展会
石油石化展会
石油石化展会
奇妙的石油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最清洁的能源
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