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针与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在掌指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4-04-22 06:33张建磊姚树生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指关节手部克氏

张建磊,姚树生

(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创伤骨科,山东威海 264200)

掌指关节周围骨折为手部常见的创伤性骨折,在发生后会导致患者出现程度不一的手功能障碍与疼痛,对日常生活造成诸多影响,降低其生活质量[1-2]。因此,临床应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对患者进行积极治疗。手术为临床治疗掌指关节周围骨折的常用措施,因手部解剖结构较为复杂,故对手术的要求较高,不仅需帮助患者精准复位骨折处,还要保证其手部功能恢复[3]。 克氏针内固定术为既往临床治疗掌指关节周围骨折的常用术式,其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创伤性小等优势,但患者术后需长时间石膏固定,易诱发一系列并发症。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可利用微型钢板固定骨折端,无需石膏长时间固定骨折端。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9 年8 月—2022 年8 月本院收治的126 例掌指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分析克氏针与微型钢板内固定术的具体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126 例掌指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经CT 等检查证实为掌指关节周围骨折;具有较为优良的依从性;认知清晰,可正常交流;知悉本研究并同意。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精神障碍者;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无法耐受手术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存在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者。 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3 例。 两组的性别、年龄等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掌指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行克氏针内固定术。 协助患者取仰卧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清理创面后消毒铺巾,在C 型臂X 光机引导下复位骨折处;经骨折远端皮肤做一纵行小切口,可按患者病情将切口适当延伸,完全暴露骨折处,去除血块、病变组织,对存在血流供应的骨折片行保存处理; 之后根据患者骨折程度选择克氏针固定根数,尽量避免跨关节固定,固定时注意针尖稍微偏向掌骨两侧后从指关节两侧穿出皮质,从远端交叉穿入克氏针到近端骨髓腔;活动患者手指,在获得满意的固定效果后,将皮肤外的多余克氏针去除,将克氏针尾端折弯为勾形埋藏在皮下,以石膏固定骨折处4~6 周。 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并随访3 个月。

1.2.2 观察组

行微型钢板内固定术。体位、麻醉措施、骨折复位手段同对照组。 在患者患处掌指骨背部做一切口,显现骨折端,清理血块、病变组织,取适当的T 形或L型钢板及2 枚螺钉对骨折处行固定;取得满意固定效果后修复肌腱组织、血管等,缝合切口。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并随访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骨折愈合及住院时间。(2)指关节活动度:术前、术后3 个月,以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4]对患者进行评估。 用量角器检测远指、近指与掌指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度与伸直时的欠伸度,计算TAM 值。 TAM=(远指、近指与掌指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度)-(远指、 近指与掌指关节的主动伸直时的欠伸度)。正常的TAM 值为270°。优:TAM 值>健侧90%,为4 分。 良:健侧75%<TAM 值≤90%,为3 分。可:健侧50%<TAM 值≤75%,为2 分。 差:TAM 值≤健侧50%,为1 分。 (3)手部功能恢复情况:以手指总主动屈曲度量表(TAFS)[5]对患者进行评估,总主动屈曲度>220°为优,180°≤主动屈曲度在≤220°为良,主动屈曲度<180°为差。 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4)并发症:包括创面感染、骨折延迟愈合、内固定脱落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手术时间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手部功能恢复优良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骨折愈合、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掌指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掌指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s)

组别手术时间(min)骨折愈合时间(周) 住院时间(d)对照组(n=63)观察组(n=63)t 值P 值30.25±2.47 39.48±2.84 19.464 0.000 7.15±1.84 5.23±1.26 6.834 0.000 7.52±1.36 5.49±0.90 9.880 0.000

2.2 两组指关节活动度对比

术前,两组的手指TAM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手指TAM 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掌指关节周围骨折患者TAM 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掌指关节周围骨折患者TAM 评分对比[(±s),分]

组别术前术后t 值 P 值对照组(n=63)观察组(n=63)t 值P 值0.89±0.21 0.92±0.18 0.861 0.391 1.72±0.40 2.84±0.53 13.388 0.000 14.582 27.227 0.000 0.000

2.3 两组手部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手部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掌指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手部功能恢复情况对比[n(%)]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5。

表5 两组掌指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 论

掌指关节周围骨折为临床多发的骨折,通常因摔伤或砸伤导致,患病风险较高。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业、建筑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推进,掌指关节周围骨折的发病率逐渐增多,给广大居民的身心健康带来诸多影响。因掌指关节周围骨折通常会存在程度不一的肌腱、 韧带及骨折处血供受损现象,加之掌指关节解剖结构复杂,如未能及时对患者行解剖复位,可能会造成骨折错位、关节僵直、肌腱粘连及活动障碍等情况,影响手部功能,给其日常生活造成干扰[6-7]。 因此,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及时恢复指关节面解剖形态、修复破损的组织与血管,对于促进患者手部功能恢复,保证其身心健康,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克氏针内固定术为临床常用的骨折固定措施,该术式运用克氏针交叉固定骨折端, 以此达到治疗效果,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创伤性小等优势,且取针容易,适用于大部分的手部骨折。 然而,受皮质特点、掌骨髓的影响,克氏针会出现移位,延缓骨折愈合。 此外,克氏针内固定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石膏外辅助固定, 而患者在拆除石膏后方可开展手部功能训练,故术后恢复较慢,影响预后。因此,临床还需探寻更加快速有效的手术方案。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更长,骨折愈合、住院时间均更短,手部功能恢复优良率更高,并发症更少,且术后的手指TAM 评分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微型钢板内固定术能更有效地改善掌指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的指关节活动度, 促进其手部功能恢复,且并发症较少。 分析原因,微型钢板内固定术以螺钉加压微型钢板固定, 能够保证骨折断端闭合更加紧密,有利于骨折断端愈合[8-9]。 微型钢板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压、抗旋转能力,可塑性较高,能够较为完全地接触融合面的远、近端,有利于患者术后尽早开展手部康复锻炼,提升指关节活动度,加速手部功能改善[10]。 另外,微型钢板存在较为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对患者肌肉、骨骼的影响较小,可有效重建掌指骨的解剖结构,且不会影响肌腱的滑行,继而可进一步促进骨折愈合,加速患者术后恢复,显著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在掌指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中的作用更为显著,能促进骨折愈合,提升其手指关节活动度,加速手部功能改善,且并发症较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指关节手部克氏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分析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的效果
两种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比较
游离第2跖趾关节带趾蹼皮瓣修复掌指关节复合指蹼缺损
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
克氏针张力牵引固定法治疗骨性锤状指
克氏针悬吊法在急性伸肌腱Ⅰ区损伤中的应用
掰指关节会导致关节炎吗?——NO
发生于手部的硬下疳一例
复明胶囊疑致手部肿痛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