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萍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将其应用在习作教学中,不仅能够降低习作难度,激发学生习作自信心,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习作内容并展开重点讨论,还能够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习作结构,促使学生在习作中找准定位。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及在习作教学中的应用步骤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使得学生“最近发展区”备受关注,其倡导教师通过搭建支架帮助学生进行写作。因此,教师需基于支架式教学模式概念,以及其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步骤展开深入分析,从教学结构入手,推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得到有效性提升,促使学生能在支架作用下形成明确的写作思维,加强学生的写作构思,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促进学生写作表达,帮助学生建立写作逻辑,保证学生写作内容的条理清晰。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概念
支架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其核心思想是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引发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所需要的,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该教学模式起源于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在实施支架式教学时,教师需要提前设计好具体、有引导性和开放式的问题,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尝试使用不同的支架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与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互动,共同建构知识。
(二)支架式教学习作步骤
将支架式教学模式运用到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具体教学步骤可分为如下五步:
第一,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明确习作的目标和要求,并为学生挑选习作主题,帮助学生选择写作所需的参考内容,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写作立意、构建结构支架。第二,明确学生需要习作的对象,在习作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使学生获得习作的方法,并组织学生构思写作提纲。第三,加强学生写作环节中的自主构思,引导学生结合写作主题与选材搭建写作框架。第四,教师组织学生协作学习,共同分析写作环节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完善写作支架、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第五,对学生的写作内容以及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加强学生的自我反思,促使学生在反思中有所收获。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高段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不敢动笔写”这“三座大山”是学生在习作环节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教师可借助支架式教学模式辅助学生完成写作,从而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支架式教学相当于为学生搭建“一架梯子”,使学生能明白“写什么、怎么写”,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写作。同时,在建立习作支架时,教师需遵循合理化的原则,基于学生学情合理地构建支架,从多元化教学活动入手,为学生搭建立意支架、选材支架、构思支架、写作支架、表达支架,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拓展参考内容,搭建立意支架
在写作环节,学生常常不知从何下手,主要原因是学生接触的参考内容较少,尚未明确写作立意。教师应针对这一问题在习作教学中实施支架教学法,从拓展学生写作素材入手,引导学生在写作前明确习作目标与方向,搭建良好的立意支架,为后续写作奠定基础。同时,教师还需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合理设计写作主题,通过主题与立意支架的搭建,帮助学生深入写作逻辑梳理中,借助立意支架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写作素材,深化学生对写作主题的认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例如,在“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托立意支架拓展写作参考内容,帮助学生在支架引领下深入分析寫作主题、明确写作方向。
首先,教师为学生明确写作目标,搭建目标支架:通过观察和体验,发现并描述自己心爱之物的特点和价值;运用恰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表达出来;通过写作,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其次,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心爱之物,并借助问题支架帮助学生建立写作方向,如“你有心爱之物吗?它能给你带来怎样的积极情绪?你能简述这个‘心爱之物的特征吗”以此通过外观、功能、来历、意义等,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写作结构。
再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将自己与心爱之物的故事和感受写出来;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细节描写、适当运用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心爱之物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和启示,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好、感受生活的乐趣和价值。最后,为学生搭建立意支架。第一步:为自己的心爱之物拟题。第二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点明心爱之物是什么。第三步:描述心爱之物的特征。第四步:描述自己与心爱之物之间的趣味故事。第五步:结尾,点题。教师通过多元化支架搭建,帮助学生明确写作方向,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
(二)设计写作提纲,搭建选材支架
提纲是写作的蓝图,是组织和表达思想的工具。设计好提纲,学生可以更好地规划文章的结构,明确主题和要点,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同时,组织学生设计写作提纲是支架式教学的重要步骤,在引导学生设计写作提纲时,教师需科学规划写作环节,为学生选择适宜的写作材料,促使学生能高效地完成写作提纲的设计。此外,教师还需注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以及处理信息能力,通过选材支架的构建,帮助学生感悟写作魅力、内化语言文字知识,实现语言表达的迁移与运用。
例如,在“习作:缩写故事”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构建选材支架,帮助学生合理设计写作提纲。
首先,教师组织学生回顾阅读本单元内容,分析民间故事体裁特点并尝试进行故事缩写,掌握摘录、删减、概括、改写写作方法。其次,教师需借助逻辑支架,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写作提纲。一是讲清故事细节:教师示范教学,通过示范单元内某一故事的缩写,帮助学生掌握缩写技巧,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二是运用摘录、删减、概括、改写,引导学生通过故事阅读,在厘清故事情节后选择适当的缩写方法,并将关键词、细节提取出来,借助导图的形式展示出来,以便在提纲设计中建立逻辑写作结构;三是检查原文是否与缩写连贯。当学生阅读并深入分析后,教师要求学生通过缩写或者与原文进行对比,如对比检查情节是否连贯、语句是否通顺等,保证学生在检查中讲出最有创意的民间故事。
再次,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通过分析民间故事情节,确定故事人物、剧本、服装、道具等,并结合改写与缩写设计扮演剧本,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加深学生写作理解。最后,教师需在课堂练习中为学生拓展课外民间故事,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缩写故事的练习,并依托提纲明确写作思路。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提出希望和期待。
(三)鼓励自主探索,构思支架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独立探索,保证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写作内容,帮助学生在探索中搜集写作素材、构思支架。同时,教师需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以情境为依托促使学生深入写作探索。此外,除了支架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等工具,帮助学生构思写作,明确写作方向,促使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提纲与思维导图顺利完成写作。
例如,在“习作:变形记”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写作内容,通过自主探索整理写作素材,并以自主探索构思支架。
首先,本次习作教学侧重立意、选材、构思、起草、更正,简单来讲就是一个完整的写作环节。此次习作主题为“想象作文”,教师需引导学生以第一人称进行表达,将自己想象成“另一种东西”,从想象视角来写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以锻炼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思维。其次,教师需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构思支架。教师设计任务支架:联系生活经验进行丰富想象,确定变形主题;有条理地记述变形后的经历、生活;分享自己的变形文章,采纳老师与同学的建议,更正习作内容。
再次,引导学生结合任务支架展开写作的构思、起草、更正。教师借助网络资源为学生拓展相似文章,借助范文引领激发学生想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写作构思能力。同时,带领学生确定需要变形的具体事物,建立板书支架:动物、植物、事物,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促使学生在想象引领下深入构思。最后,引导学生建立思维导图,将拟题、开头、点题、具体实例、刻画人物、首尾呼应融入其中,帮助学生在思维导图引领下深入写作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分享写作作品,通过作品分享提供修改意见,以保证学生写作内容质量。
(四)实施协作习作,完善写作支架
实施协作习作,完善写作支架,旨在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团队协作技巧。写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协作性、分享性、互动性,学生通过小组协作,不仅能实践思维交流,还能在互动中厘清写作思路。因此,教师需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落实小组协作互动,帮助学生通过协作来搭建完整的写作支架;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写作思路和成果,互相学习和借鉴。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学会倾听、尊重他人观点、表达自己的想法等社交技能。
例如,在“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写作探究小组,以小组形式促使学生自主完善写作支架,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建立写作结构。首先,教师需帮助学生建立认知支架: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他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根据内容需要进行分段表述;写作语言通顺,书写规范整洁;学会运用文学技巧,创作有吸引力的故事。其次,将学生分为小组,每小组4—5名学生,引导学生结合认知支架分析写作内容,建立写作结构与框架。同时,在学生互动前,教师讲述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故事创作的兴趣,并引导各小组分析范文故事的结构以及内容,学会借鉴与改写故事内容。
再次,各小组分享自己曾经听过的有趣故事,从故事中提炼出主题,學会观察和思考。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文学技巧,如人物描写、情节安排、场景渲染等,帮助学生提升故事创作能力。最后,给予学生互动探讨时间,引导其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所学的文学技巧创作一篇故事。教师可以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还应当根据学生的创作表现,对本次习作进行评价和总结,指出学生在创作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
(五)落实习作评价,健全表达支架
评价是支架式教学的总结环节,客观评价能加强学生自我反思,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在写作环节的不足之处。因此,教师应合理运用支架完善习作评价,对学生课堂互动、学生学习状态等进行系统性评价,不断强化学生的自我认知,激发学生的写作自信心。同时,教师应优化评价教学设计,制定切实、可行的写作教学方案,有效利用支架式教学评价创新活动开展,发挥支架教学的优势,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认知,促使学生深入感悟写作魅力。教师可以设计如下评价支架指标:
评价内容:习作的内容是否丰富、有条理,是否紧扣主题,是否有创意。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语言表达:评价习作的语言是否流畅、准确,是否运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评价结构:习作的结构是否清晰,是否有明确的开头、中间和结尾。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掌握程度。
书写情况:评价习作的字迹是否工整、清晰,有无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和基本语文素养。
行文逻辑:评价习作的逻辑是否连贯,观点之间是否有逻辑关系。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评价习作中是否流露出积极的情感态度,如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等。考查学生的情感素养。
文化素养:评价习作中是否体现出一定的文化素养,如引用名言名句、历史故事等。考查学生对文化的了解和积累。
教师应基于评价指标支架,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及时检查学生在写作环节中设计的各项支架与笔记,记录学生写作过程,肯定学生写作成果。同时,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习作的平台,如班级墙报、校内文学杂志等,让学生互相学习、交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力,有效落实习作评价,健全表达支架,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学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不仅能提升学生习作水平,还能帮助学生建立写作框架,完成写作环节的构思。教师需利用支架式教学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表达真情实感,提升学生的习作感悟,培养学生的习作自信心。同时,秉承个性化、灵活性、引导性原则开展支架式教学,助力素质教育的革新与优化,高效推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进一步创新,为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