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关键问题

2024-04-22 15:52申慧玲
管理学家 2024年7期
关键词:会计核算事业单位分析

申慧玲

[摘 要]会计核算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事业单位在实施会计核算过程中要全方位认识到政府会计制度相关要求,确保单位在实施核算过程中全方位重视各核算流程的要求。但是很多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环节,核算体系不规范,部分单位内部的人员不了解会计核算要求及核算流程,产生管理活动的风险。基于此,文章分析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关键问题,论述了事业单位如何在会计核算环节形成科学的核算机制,对提升单位会计核算规范性及约束单位各项工作具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3;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4)07-0088-03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要求

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要求使用双模式,建立适度分离与相互衔接的模式。从适度分离来看,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二者分别具有不同功能,财务会计使用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而预算会计主要使用预算收入、支出与结余。同时,会计核算中财务会计适用于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适用于收付实现制,通过双报告的模式来形成核算信息,确保核算工作尽可能准确。从相互衔接的视角来看,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二者之间保持统一的、协调的关系,二者在核算过程中的预算执行和财务信息都能够体现出相关要求,通过平行记账方式让现金收支、预算管理实现衔接。从预算管理的视角来看,事业单位应保证预算会计核算和财务会计核算之间相互衔接,通过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对各项信息进行准确记录和控制,形成准确的核算机制。

二、事業单位会计核算中的问题

第一,财务人员专业素养相对不足。

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要高度关注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在核算过程中确保核算信息准确。但是当前部分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环节能力不足,再加上面临的核算工作日益复杂,很多单位内部财务人员不了解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对核算工作的相关要求缺乏理解,很多单位财务人员在工作环境下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对会计核算要求掌握不细致等,导致核算效率下降,甚至产生核算错误的问题。

第二,管理制度不科学。

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核算制度对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事业单位只有形成科学的核算制度,准确管理合同信息,确保核算工作能够按照核算制度要求执行,从而提升核算规范性。但是,很多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核算制度不完善,在核算环节很多核算工作还要由人员根据经验来开展。核算环节中由于人员不了解制度要求,也未通过制度对人员进行约束,导致部分核算工作存在明显缺陷,人员很可能按照自身主观理念开展核算,产生了错误的核算数据,给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第三,核算活动不合理。

当前,在事业单位实施核算的过程中,要按照双基础方式开展核算,以确保核算工作能够准确体现各项工作的要求。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事业单位核算流程不科学,核算活动不够准确,重要核算事项无法得到清晰、准确分析,关键核算事项流程很可能存在问题而影响核算工作执行。

第四,预算管理不够完善。

在新制度模式下实施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平行记账,对预算管理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在预算中能否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单位各项工作的质量。但是,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形成准确的预算管理方案,各类工作无法得到严格控制,部分项目在管理环节存在盲目性,单位重要活动无法得到约束。

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建议

(一)提升人员能力

当前,事业单位要高度关注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让财务人员在工作中了解各项会计核算要求,在核算过程中掌握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核算工作要点。

首先,事业单位管理层要高度关注会计核算要求,在执行会计核算环节,管理层要了解会计核算方向,准确掌握各项核算制度及核算流程要求,深入学习会计核算工作,准确分析单位各项工作中的问题,做到对单位各项工作流程及各类事项的全方位管理,确保单位开展的核算措施符合工作要求,清晰体现出单位管理流程要求,形成对各环节管理活动的科学控制。

其次,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是否具有专业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财务工作的开展情况。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通过建立科学的培训制度,聚焦各类核算工作开展要求及核算环节重点开展培训,确保单位的财务人员能够在工作过程中掌握各项工作要点,形成规范的会计核算措施,为单位的核算工作提供支持。

(二)完善管理制度

第一,通过制度提高核算质量。

事业单位在实施会计核算的过程中,要根据会计科目实际情况,明确会计科目的要求,对不同项目制定完善的措施核算相关项目,结合制度明确管理标准,体现出各项会计核算工作的要求,确保会计核算环节准确,达到提高会计核算信息质量的目的。

事业单位只有形成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对各项会计数据进行准确、细致的核算,才能够全面掌握会计信息要求,对会计工作流程进行科学处理。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环节,要分析构成项目收支的事项,全面分析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工作的要求,通过科学的核算会计工作,让会计信息尽可能清晰、合理,形成对不同会计核算事项的全方位管理和检查[ 1 ]。通过形成合理的核算机制,全面关注核算工作的要求,全面、细致地反馈管理流程中的各类项目,确保单位核算体系能够对各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全方位、详细记录,帮助单位准确分析各项工作流程开展情况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第二,明确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管理要求。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事业单位通过平行记账的方式,在同一个信息系统内开展财务会计核算与预算会计核算。通过平行记账的方式,同时采用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充分体现出各要素的特征,清晰反映单位的实际情况。

首先,重视财务会计的功能。事业单位在实施会计核算的过程中,要高度关注财务会计的功能。财务会计功能是指在核算环节,采用权责发生制让财务会计管理能够充分体现出财务会计各方面信息,例如开展收入、费用管理,按照权责发生制对相关事项进行准确核算,有效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真实反映单位的运营情况。

其次,在核算环节重视预算会计功能。事业单位要从预算会计基本功能出发,重视预算会计的要求,除了按照权责发生制开展预算会计核算之外,其他项目都要按收付实现制核算,以利于在核算环节确保收支尽可能准确,避免收支虚列的问题。

第三,完善会计报表结构。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要高度关注会计报表的要求,报表分为预算会计报表和财务报表两类,其中预算会计报表作为编制部门决算的基础,包括预算结余变动表等;财务报表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会计报表包括收入费用表、资产负债表、净资产变动表、现金流量表,要根据单位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编制。同时对于报表附注披露的内容要进行细化管理,确保披露内容准确、完整,达到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决策准确性的目的。

(三)改进核算活动

第一,费用化处理与折旧摊销。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事业单位的折旧与摊销要能够准确体现出单位实际运行的成本,单位在实施会计核算时,通过准确计提折旧与摊销的方式对单位各项资产实施精细化管理,确保单位的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能够体现出其实际价值,让事业单位信息更加准确,让不同事业单位之间的信息更具有可比性,符合配比原则,让核算工作更加清晰、准确。事业单位在资产核算环节,要对资产信息进行准确记录,做好资产折旧与摊销核算。例如对固定资产,单位要结合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合理确定不同固定资产的折旧方式。对部分专业设备或有统一标准的设备,有折旧年限和折旧率的要求,要按照要求进行规范折旧。对于没有折旧规定的固定资产,在多方论证的基础上确保折旧信息准确,为事业单位工作开展提供必要支持。

第二,详细核算固定资产情况。

固定资产作为事业单位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在实施固定资产核算环节,要对单位内部固定资产进行充分梳理,掌握固定资产状态。事业单位要详细核算固定资产,确保固定资产信息准确。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使用、调配等环节,都要明确具体要求,确保固定资产状态得到及时检查,要准确记录固定资产是否存在流失等方面的问题,确保固定资产得到高效利用。

第三,准确核算往来款项,有效防范风险。

因为历史原因,很多事业单位在往来款项管理环节都存在历史遗留问题,产生长期挂账的严重风险,部分应收应付款项没有得到详细、准确处理。事业单位在计提坏账减值准备之前,要全面做好项目检查,准确核算往来款项,按照规定要求计提坏账减值准备,有效防控风险,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与数据的可靠性。

第四,使用备抵法处理坏账。

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过程中,会涉及坏账准备,事业单位在实施坏账会计核算的环节,要转变以往仅将全部坏账准备都采用直接转销的处理方式,而应结合相关应收账款情况进行细致处理。单位要对应收账款收回后是否上缴财政进行分析,对于收回后不需要上缴财政的款项应设置坏账准备科目,产生无法收回的坏账时,要通过计提坏账准备的方式,按照余额百分比法、个别认定法、账龄分析法等方法对坏账进行核销。对收回后需要上缴财政的款项,按照直接转销法进行处理[ 2 ]。通过结合不同项目情况进行分类处理的方式,事业单位在实施会计核算过程中要准确分析会计核算的要求,保证会计核算事项符合谨慎性原则,使会计核算能准确反映出各类呆坏账风险,并提高财务报表信息的准确性。

第五,使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

事业单位在管理过程中会涉及长期股权投资,单位在开展长期股权投资时,要确保核算尽可能准确。通过使用权益法调整的方式处理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单位只要实现了净利润或亏损,以及宣告分配现金股利等,就要通过相关科目按照权益法来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确保事业单位长期股权投资使用情况能够得到正确体现,提高事业单位核算准确性。

(四)优化预算管理

第一,有序编制预算。

事业单位在实施预算管理环节,要想确保预算工作尽可能科学、完善,就要有序编制预算。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在对上一年度决算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由管理层和各部门人员进行协调,确保预算数据尽可能准确,为各类工作开展提供必要支持。同时,事业单位在实施预算管理环节,传统增量预算法在当前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无法适应事业单位发展要求。要积极使用零基预算法,零基预算能够有效解决增量预算面临的各类问题,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确保预算编制环节中的各个流程科学合理。事业单位在采用零基预算方法时,应由编制主体附上一份预算运行报告,明确预算的具体内容,确保预算项目能够得到准确分析[ 3 ]。

第二,优化预算执行流程。

事业单位在实际预算执行环节,通过建立科学的预算执行明细,在每月都要形成具体的预算执行计划,包括项目拟使用金额计划等,科学分析预算项目,通过将预算要求细化落实到每个月度及明确各月度具体管理要求,确保事业单位在实施预算时的各类信息尽可能准确,做到对各类支出的合理控制。

第三,对预算形成内部评审机制。

事业单位在实施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要确保预算工作科学规范。科学的预算管理措施要形成内部评审机制,在评审环节评价立项依据、项目概况、立项程序等方面事项。通过全面关注预算工作各方面信息,确保各类预算材料齐全、内容准确,为事业单位优化预算管理体系及提高工作流程规范性提供必要支持。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系不断改革及新政府会计制度出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要全面关注会计核算工作要求,对各项会计核算流程进行深层次分析,确保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要求能够适应单位发展方向。事业单位在执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要充分關注不同流程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及要求,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优化单位管理体系,推动单位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爱霞.事业单位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11):66-67.

[2]司倩.基于新的政府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坏账准备核算研讨[J].黑龙江科学,2020(11):140-141.

[3]王丽懿.新政府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分析[J].商讯,2021(01):47-48.

猜你喜欢
会计核算事业单位分析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与重点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