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慈
李家老大今年5岁,过去一直都是爸爸妈妈眼里的乖宝宝,但自从有了妹妹之后,乖宝宝变得不乖了,不但敏感易怒,还表现出不怎么喜欢小妹妹。老大自从出生之后有过一段独宠的日子,所以对于这个仿佛突然而至的小妹妹,感觉就像来了一个争夺父母宠爱的对手,心里别扭其实可以理解。
用行动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公平
虽然爸爸妈妈总想公平地对待每个孩子,但实际情况往往不尽如人意。正如李太太所说,二宝出生后,她也告诉自己别忽略老大,平时对两个孩子要一视同仁,不偏心,但结果不想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其实,孩子会感到爸爸妈妈“不公平”往往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小朋友极其敏感,也很会察言观色,对细微的小事都会看在眼里。有时候爸爸妈妈自以为没什么特别含义的言行,看在孩子眼里其实就别有含义,敏感一点的话会觉得爸爸妈妈偏心,爱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多一点,对自己没有那么好。
明智的父母当然都知道应该以同等的爱给予每个孩子,但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应该警惕,要以实际行动来让孩子感觉父母是公平的,自己和其他兄弟姐妹一样,同样获得爸爸妈妈的重视。比如,偶尔爸爸妈妈会有些话想跟老大说,但又不想弟弟妹妹在场,这时最好先跟在一旁的弟弟妹妹打个招呼,说妈妈有话要跟哥哥或是姐姐说,这并不是“解释”什么,但至少让其他孩子心里不会有疑惑,不会觉得自己是被爸妈冷落了。
兄弟姐妹不要做比较
作为父母,不应该拿家里的孩子互相比较,即使内心觉得老二、老三做得没老大好,没老大听话,也不要随便把做得好的老大拿出来比较。更重要的是,家长不应该因某个孩子更听话、成绩更好而在态度上有所偏爱。父母如果爱拿孩子的学业成绩当话题,那么成绩不好的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并不表示一无可取,他们很可能有其他方面的天赋,例如擅于画画、唱歌等,可以另做培养,因材施教。
有些家长可能会对家中调皮的孩子说“你看姐姐多乖”或说“你看姐姐多好”这类话好像没有什么,其实带有谴责成分,孩子听了心里会很不舒服。因此,家长不能因家中某个孩子更乖、更听话、成绩更好而偏向他,不要以为只要放在心中,不明显地表现出来,其他孩子就不会察觉。其实,孩子对于家长的这种偏私感情是非常敏感的,尤其是父母不经意间表现在语言中,最好的做法就是从心里不偏心,一视同仁。
避免“手足相争”
如果家长特别对“很乖”或“很听话”的孩子存有偏私的想法,这种想法必然會不知不觉地影响家长的行为和对待孩子的态度,父母应避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手足相争”的局面。尽量避免在孩子间“比乖”“比成绩好”,这样做不但会使兄弟姐妹间因为“竞争”而亲情疏离,也会造成孩子对父母的疏离。
不论在任何情况下,父母不应因为孩子的年龄、性别、学业成绩等因素而区别对待,对孩子的错误和奖励,要公平、不偏私。同时在语言和行为上也应尽量注意,让孩子感受到公平的爱和教育。相反,觉得被父母冷落的孩子,会逐渐产生叛逆心理,在成长过程中产生心理不平衡。因此,当孩子对父母有所不满而表现某些行为时,家长不要只针对孩子的表面行为,而要进一步了解他的真正感受,有时候孩子之所以做出一些古怪的行为,往往是因为想得到父母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