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祖荣
立足小学数学新课改教育背景,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落实环节进一步引入更多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以更好地适应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深度学习是一种对浅层次学习方式的创新和颠覆。在深度学习过程中,学生高阶思维将得到充分的活化,能够借助教师的引领和启发,对所学知识形成更为深刻的学习体验,同时促进自身应用意识和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立足当前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标准的具体要求,多元化设计课堂教学流程,为学生更好地参与深度学习和互动搭建平台。从小学数学以往教学经验来看,单元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对学生系统掌握数学知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可以从单元教学视角入手,设计细化的课堂教学活动,在由浅入深的教学实践中引领学生深度学习活动的开展,全面提高数学单元教学的质量。
一、增强教师单元教学意识,奠定基础
在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活动中,教师自身的单元教学意识和对深度学习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着日常数学课堂的教学情况。从小学数学单元教学实际需求来看,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既要符合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具体要求,也要满足学生实际学情的需要,切实提高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成果,助力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能力的双向提升。为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需要进一步增强大单元教学意识,并结合单元教学内容实现单元整体设计。在具体落实环节,教师可以从“备教材”和“备学生”两个维度入手,做好单元教学意识的顶层统筹准备工作。
首先,“备教材”。教材内容是单元教学的依托和根本,在深度学习视野下的数学单元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从整体教学角度出发对单元教学知识进行系统整合,夯实单元教学的基础。例如,在教学“长方形(二)”这单元知识点时,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长方形(一)”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主要围绕长方体的体积进行设计。在整合单元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从已学习过的长方形面积入手展开系统规划,将长方形面积和体积放在一起进行融合教学,促进学生对面积和体积的理解,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达到提高单元教学质量的目的。
其次,“备学生”。学生作为新课程教学标准的重点关注对象,是教师所有教学活动设计的服务主体。在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当前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基础现状,并以此为依托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单元教学活动,保障单元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一方面,教师要明确当前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水平和认知基础,然后整合单元教学内容,设计逐级深入的单元教学任务,提高单元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之间的匹配程度;另一方面,在单元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基于学生课堂学习的表现和反馈情况,灵活调整单元教学进度,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思维矛盾点和学习困难点进行重点引导,确保学生深度学习的整体效果。
二、细化单元教学整体预设,搭建框架
从小学数学课本教材内容来看,考虑到小学生实际认知水平的局限性,课本知识进行了分散化处理,保障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不会由于知识点汇集而出现较大的理解难度和学习困难。这一实际教材特征使得单元知识的呈现形式较为分散,缺乏系统性和关联性,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单元知识框架。基于此,在进行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围绕单元知识内容的呈现特点,对教学活动做出整体预设和细化处理,为学生深度学习活动的开展搭建平台和框架,以此保障单元教学的整体质量。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这一单元知识时,单元知识点围绕小数乘法及其应用展开了一系列设计,为学生讲解了小数乘小数、小数乘整数以及小数乘法在各类问题中的实际应用,教学目标主要需要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及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探讨奠定“小数乘法”的学习基础,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知识的重点和要点。在单元教学规划中,教师可以做出如下设计:
第一周,完成小数乘整数的教学任务,引领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并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运算法则;第二周,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小数点在计算过程中的移动规律,并完成小数乘小数的教学任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够运用所学过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第三周,为小数乘法的相关应用进行多维度教学,促进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上述细化单元教学流程的方式,能够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情况以及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逐步深入单元教学内容,以螺旋式上升的教学设计引领学生逐步开展高阶思维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在單元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除了要密切关注学生课堂学习的反馈情况之外,教师还要注重新知识内容前后的关联性,确保学生数学思维能有序提升,为深度学习活动的开展搭建框架和平台。
三、引入丰富单元实践活动,深度学习
基于深度学习视角的数学单元教学活动,教学目标并不局限在课内知识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多种教学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与应用中驱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可以立足大单元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搭建多种实践学习的平台,进一步促进深度学习育人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这一单元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围绕单元教学的重点知识设计探究学习活动。三角形和四边形在生活中十分常见,以此为媒介设计小组探究活动更容易引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同时学习活动的难度也易于调控。在设计探究活动时,教师可以围绕三角形与四边形的性质展开,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生活中的牙签设计并“搭建”一座牙签桥,最后各小组将作品展示出来。在评比环节,以课本为重物,测试各组作品的承重情况,最后评选出最佳的小组作品。在明确了学习活动的要求之后,各组成员纷纷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桥梁设计和搭建的一些基本知识,并经过试验对比后确定以三角形为主要结构设计桥梁主体。经过各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一座座“牙签桥”被制作了出来。在这样的小组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实践和验证,不仅对“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结论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对三角形和四边形的一些基本性质形成全面且系统的认知,高效掌握了本单元教学的重点知识。
又如,在学习“测量”知识以后,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厘米、米等测量单位的认识,同时帮助學生掌握科学测量的方法,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就可以从生活化教学的视角入手设计如下测量比赛:
第一环节。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测量出给定的物品长度,如铅笔盒、课外书、黑板擦等,测量时间最短且误差最小的小组获胜;第二环节,小组接力测量。以4人为一组进行分组,依次接力测量给定的物品长度,用时最短且误差最小的小组获胜;第三环节,由教师给定需要测量的物品,学生进行目测估计,误差最小的为获胜方。
这种学习活动的开展方式,不仅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也能在多种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四、完善单元教学评价方式,查缺补漏
单元教学评价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检验,也能从侧面直观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在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正确认识到教学评价对单元教学活动的诊断和导向作用,从单元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循序渐进地优化单元教学评价的方式,让学生可以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单元学习活动中,同时基于教师的指导和点拨高效地学习和深度地思考。
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这一单元知识时,单元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认识钟表,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在明确了单元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开展单元评价活动,对学生单元学习全过程进行综合性评价。
首先,在单元教学评价之前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以学生分层为依托制定针对性地评价指标。在具体工作中,教师可以根据日常上课的摸底情况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次学生以学优生为主。这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强,能够高效完成课堂学习任务以及单元学习内容;B层次学生以中等生为主。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都处于中等水平,对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教学组织和引导工作;C层次学生以班级内的后进生为主。这部分学生对单元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牢靠,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也不尽理想,需要教师重点关注。
其次,在完成学生分层之后,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针对性评价。其中,对于A层次的学生,单元教学评价主要以肯定的鼓励为主,引导学生放大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优点,积极帮助其他学生,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同时,持续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为深度学习持续注入动力;对于B层次的学生,教师在肯定学生学习成果的同时,也要提出针对性的学习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读时间和合理利用时间,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单元知识体系,科学提高学生单元学习的综合成效;对于C层次的学生,教师要从生活化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对识读时间的方法有一个更为准确的掌握,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让学生的单元学习更为轻松和高效,循序渐进地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上述以层次性的单元教学评价为依托,对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评价,能够引导学生在单元知识梳理与评价中查缺补漏,推动单元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五、做好单元教学设计反思,总结归纳
在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活动中,教师纷纷引入各种高效的教学方式,组织单元教学活动,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但是,需要教师正视的是,单元教学中同样存在一些现实性的问题,如单元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学生实际学情不符、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缺乏连贯性等。这些实际教学情况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整体质量的提高。为此,在推进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定期做好教学反思工作,为优化后续教学活动和提高单元整体教学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与单元教学评价不同的是,单元教学反思更突出从单元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日常教学流程角度入手进行反思和复盘,突出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总结。
首先,教师要具备教学反思的意识和能力。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各种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为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良好助力。但是在这种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思维方式也在发生着悄然变化。小学数学单元设计往往与部分学生的身心发展相脱离,为此,教师要具备教学设计的反思意识,认识到自己在单元教学设计中需要进步的地方,这样才能在今后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教学活动中实现不断的进步和完善,以助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
其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之间应当注重交流和分享,以推动教学水平的共同进步。由于各班学生学情之间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在基于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过程中,一线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合作与交流的形式横向分享彼此的教学经验,一起探讨在单元教学设计和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分享与交流中持续优化单元教学设计工作。
最后,在结束单元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写下单元教学的反思日记,记录教学经验,为后续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这种单元教学设计反思的举措,不断完善了教师在顶层预设环节的工作流程,在预设、实践、反思的良性循环中切实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注入更多鲜活的动力。
六、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活动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全面达成。为此,教师要端正深度学习和单元教学的态度,认识到基于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活动的重要价值和应用意义;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兴趣、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针对性的教学举措;通过转变教学思想、细化单元教学设计、多元化单元教学内容以及引入各类实践学习活动等多种手段,在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的互动课堂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为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核心素养的进一步提升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整体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