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宗良
跨学科融合教学是新课标的一大特点。在体育教育中,教师需要深刻认识到体育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必然性,加强与语文、数学、科学及艺术学科的融合教学,打破学科间的界限,明确融合教学目标,优化跨学科教学方案,积极创设相关情境,开展游戏教学,为体育教学增添乐趣,关注学生的表现,增强学生运动体验,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让学生爱上体育、爱上运动,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运动技能。
一、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必然性
(一)打破学科界限
传统教育模式将知识按照不同的内容构成划分成了不同的学科,教师开展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各个课程有着不一样的时间安排,所以学生学习时也很少发现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实际上,知识是相通的,哪怕是不同的学科的知识也有着很大关联。以数学为例,要想学好数学、解决数学问题,不单单要掌握数学知识,还要学会审题,了解出题人的意图和考查的知识点,这就需要学生理解文字的意思,只有具备扎实的语文功底。所以,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在当前教育环境中,懂得融会贯通的人才能拥有一身本领。因此,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时,教师有必要进行跨学科融合,将体育与其他学科建立联系,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条件。
(二)培养协作能力
跨学科融合教学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最早出现于20世纪的美国,相当于合作研究。起初科学家和学者认为交叉学科研究可以为教育带来某种启示,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之后创设了跨学科教学这一概念,并将跨学科教学带到了课堂当中。
跨学科融合教学强调以合作形式经历学习过程、完成学习任务,提倡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虽然体育与其他课程有着很大区别,但也存在一定的共性,即学生要在合作中了解和学习知识,互帮互助,在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认知水平,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不断完善自身,慢慢地取得进步。因此,将跨学科融合教学运用到小学体育课堂中,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空间,锻炼他们的协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从而实现全方位的发展。
(三)启发学生思维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该时期的跨学科融合教学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以往教师习惯于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始终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这样很难真正将知识理解透,难以透过表现看到知识的本质,在这种教育模式中,学生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爱动脑,无法真正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思维发展受到了限制。跨学科融合教学,实际上是联合不同学科的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增长见识,从而强化其综合运用能力。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就会更加明显,能动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的效果会更为显著。久而久之,学生便能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并解决问题,实现思维拓展。
二、新课标背景下跨学科融合在小学体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设计方案,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学校要对体育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详细了解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了解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有的体育教师,对除体育以外的其他学科了解不多,这样无法为学生进行专业指导,难以促进跨学科融合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
其次,在了解了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之后,学校要对教师进行综合培训,让各学科教师在一起进行交流和探讨。这样一来,其他学科的教师可以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告诉体育教师,提高他们的指导能力。
最后,教师要结合体育课程的特点与其他学科进行关联,制定跨学科融合教学方案。体育有很强的实践性,设计的方案既要符合体育课程要求,又要从不同方面来最大限度开发体育课程的价值。制定好教学方案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其他任课教师给予指正,分析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为顺利开展体育跨学科融合教学做好铺垫。
(二)明确目标,进行合理选材
体育教學效果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如果教学目标不明确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在开展体育教学工作之前必须明确教学目标,以有计划、有层次地进行教学。
首先,教师要对具体学情进行详细分析,了解每个学生的客观条件,以便进行目标分层。实际上,虽然体育教材给出了大量的学习知识点,但是并没有指明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自身的教学经验明确重难点和融合点。
其次,知识能力目标要区分开,特别是能力目标要符合实际学情。小学生年龄小,教师不能眼高手低,教学目标要切实可行,不能脱离课本,保证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能够达到。
最后,跨学科融合教学强调多教材、多学科、多维度整合,所以教学内容往往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为了在保证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基础上体现出跨学科融合教学的优势,教师可以从校本课程、综合课程以及地方课程中选题,选择更贴合学生真实生活和年龄特征、更具有创新性的主题,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增添乐趣,注重体验过程
小学生普遍爱运动,但部分学生难以主动参与到训练中,给教师带来了很大困扰。因此,在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时,教师要进行全方位考量,尽量让教学内容有足够的吸引力。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富有趣味性的学习内容更容易激发参与兴趣,调动积极性,为此,教师可以将音乐融入体育教学中,带给学生新鲜的运动体验。比如,在热身活动中,教师可以播放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旋律进行律动。这样,学生的听觉感官受到刺激,状态更加投入,会不由自主地摇摆、做动作。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性是极为重要的,为了让学生一边享受音乐一边锻炼身体,更好地协调四肢,教师可以在学生热身的时候播放一些动人的、带有节奏的歌曲,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四)创设情境,启迪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在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那么教学效果会更好。情境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带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促进学生理解知识或者获得一定的启发。情境教学能够还原真实的场景,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更有代入感,能引发学生动脑思考。在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时,教师可以构建一个情境,将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入情境中。
比方,在语文课文《我叫“神舟号”》中,作者将飞船比拟成一个个鲜活的人,教师可以在学生跑步时朗读课文的旁白部分,让学生一边听一边犹如在太空里穿梭,跑起来更有动力。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一边讲故事一边提出问题,如在学生遇到障碍时询问他们如果飞船也在太空中遇到了不明飞行物体,飞行员应该如何处理?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学生过后不禁陷入思考中,主動去查找资料解决自己的疑虑。
再如,以《青蛙看海》这篇课文为例,体育教师可以和学生分别扮演成不同的动物,教师扮演成松鼠的角色,学生扮演成青蛙的角色,通过模仿动物平时的跳跃姿势来指导学生进行跳远,纠正他们的错误。学生便能在感到快乐的同时掌握跳远的方法与技巧。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带给学生新鲜感,使他们沉浸其中,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五)关注表现,提高教学质量
除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外,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形体表现。为提升学生的形体表现,教师可以将艺术课程融入体育教学中,使学生的体态更加端正。
教师可以将美育与体育相结合,最大限度开发体育教学的价值,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艺术课程主要包括音乐和美术两大方面,其中音乐与舞蹈有很大的关联,舞者需要借助音乐来展现自己的舞姿,呈现自己对音乐的独特理解。所以,教师可以在体育课上播放音乐,让学生将运动项目中的肢体动作用体操的形式表演出来。为了激发学生的灵感,教师可以将他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商量、讨论,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在表演中加入自己的创意。经过几次排练之后,再邀请各个小组到台上进行表演,大家一起观赏,在增强体质的基础上实现提升个人修养的提升。
(六)体育游戏,提高融合效果
游戏是孩子的乐园。自古以来,教师被喻为“辛勤的园丁”,而学生则是花圃中那一朵朵初绽的花蕾或骄人怒放的花朵。教师可以在体育课中创设“犁地、播种、浇水、施肥、锄草、打药、收割、运粮”等不同游戏环节,帮助学生在劳动中了解本节课的要求。教师要提示学生在体验劳作的过程中控制好跑的速度。如果一味地追求速度不正确的劳作,那自己播下的种子就不会茁壮成长,长不出心目中成熟的庄稼。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学会正确使用农具并呵护滋养自己的种子。从开始的个人播种赛到两人、三人的合作赛,再到多人的团体赛,通过合作与竞争的劳动活动,让快速跑、急停、折返跑、曲线跑等在“劳动工具”的使用过程中得到锻炼。整个教学过程学、练、赛融合,以赛促学,既是劳作过程体验方式,也是培养体育品德的重要途径
三、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跨学科融合教学总结
(一)与语文学科的融合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语文学科与体育学科似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领域,前者注重文字与思想的表达,后者则关注身体与运动的实践。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两个领域其实有着许多交叉融合的地方。特别是在中华文化中,与体育相关的成语和诗词丰富多样,这些都可以被引入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加深对体育活动的认识和理解。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包含了许多描绘体育活动的成语,如百步穿杨就形象地描述了箭术的高超和体育的精神;棋逢对手则体现了竞争和竞技的内涵。这些成语既是语言的艺术,也是体育文化的结晶。而且,古代诗词中也有许多与体育相关的内容,如“力拔山兮气盖世”,表现了力士的英勇和豪情。这些诗词既是诗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体育活动的赞美。
(二)与数学学科的融合
在数学学科中,体育比赛中的比分计算是一个典型的应用。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比分计算,了解数学中的加减法、乘除法等基本运算。例如,在篮球比赛中,学生可以运用数学中的加法和乘法运算,计算比赛中的得分、助攻、篮板等数据。
为使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运算的意义和应用,教师可以将数学运算融入小学体育中,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接力比赛中,教师可以制定数学运算规则,每个队员完成一定距离后可以获得数字积分,最后计算积分总数来决定胜负。这样,学生在游戏中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学会了数学运算。
(三)与科学学科的融合
科学学科中的运动原理主要涵盖了运动轨迹、速度、力量等方面。例如,运动轨迹可用抛物线、直线等方式描述;速度则可从加速度、瞬时速度等角度阐释;力量则与物体的质量、重力加速度等有关。针对这些原理,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索等方式进行感知和体验,如让学生利用气垫车、小球抛掷等实验器材体验运动的规律。
将科学实验、探索等融入体育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运动原理。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款体育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通过跑、跳、抛掷等动作完成任务,同时记录他们的运动轨迹、速度和力量等数据。这样,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感知科学原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四)与艺术学科的融合
艺术学科包含了音乐、舞蹈等元素,这些元素都可以与体育活动相融合。例如,音乐可以激发人们的运动热情,舞蹈可以展现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教师可以将音乐、舞蹈等元素融入体育运动中。例如,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不同风格的音乐融入其中,让学生通过音乐节奏来掌握动作节奏感和韵律感;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舞蹈动作与体育运动相结合,创编一些与体育相关的舞蹈动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观赏性和表现力,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
四、结语
总而言之,跨学科融合是助力学生提高运动能力、改变健康行为、培养体育品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师应融合多门课程,立足于核心素养,落实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