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登红:地质找矿“大工匠”

2024-04-22 09:54周飞飞
科学导报 2024年20期
关键词:矿产矿床工匠

周飞飞

“我很喜歡这个匠字,中间的斤是斧头,来自金属,代表了人类文明的发源;斤也是重量单位,代表着规矩和准则;外面三个边框,也代表着社会的规范、行业的标准。为什么有一边没有框?这意味着做一个好的工匠,还不能墨守成规,必须要有开放和创新精神。”王登红讲述了自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这也是对他数10年来在矿产资源理论研究方面执着坚持、深入钻研、专注于专业的最佳注解。

    坚守初心,扎实工作寻求真理

1989年大学毕业,王登红放弃在成都免试直读研究生的机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学专业读研。1995年做博士论文的时候,性格温和的王登红做了一件“傻事”。

那时的王登红参加新疆阿舍勒铜矿科研项目,对矿床的成矿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他综合野外和室内研究的13条依据,坚定认为阿舍勒铜矿的主矿体是向下延伸的,深部仍具找矿潜力。但这一观点,与当时项目组其他老师和地质队关于“阿舍勒矿田Ⅰ号矿体受倒转向斜构造控制,状如鱼钩”的观点大相径庭。当时有的老师希望他按大家的观点进行修改,王登红的犟劲儿上来了,坚持把自己的观点明确写进了博士论文。

当年7月,王登红获得博士学位。此时,正值地质工作的低谷,所里许多业务骨干纷纷转行。但王登红还是留在了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也就是现在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继续与老师、同事并肩奋战,深耕成矿系列理论与矿床研究,并拓展到成矿体系、地幔柱及其成矿作用等新领域。

许多年以后,他当年对阿舍勒铜矿床成矿规律的认识以及成矿预测的结论得到了矿山企业的工程验证,深部新增块状硫化物型富铜矿的资源储量已经超过了当年探明的量。

如今,回望年轻时的自己,王登红多了一份自省后的自豪:科学道路上,不能迷信权威,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也正因为如此,已经成为学科带头人和单位负责人的他,在学术方面秉承开放和包容,不仅允许不同的观点和声音,而且对他人的创新思维都会给予支持和鼓励。

    踏遍山川,“为国找矿”信念如磐

王登红亲和但恪守原则,儒雅中透着刚毅。他牢记导师陈毓川院士“地质找矿必须扎根野外”的叮嘱,扎扎实实跑野外,兢兢业业做项目,从金铜铁矿到锡钨稀土,从地幔柱成矿到成矿规律、勘查模型,再到成矿系列、成矿体系,他的足迹遍及全中国各大成矿区带。

川西峰上雪,南岭秋色艳,新疆戈壁远,广东雨连绵……一帧帧画面记录了王登红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历程,经过30多年的磨砺,他越来越像一名老工匠,自信、沉稳,成为当今我国矿床学研究、“三稀”矿产找矿领域的著名专家和学科带头人之一。

更加令人瞩目的是,他坚持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率领团队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创新性“三稀”矿产成矿理论和勘查技术方法体系为引领,与地勘队伍密切配合,在四川甲基卡、广东大宝山、江西九龙脑等地取得10几处找矿新突破,在引领我国“三稀”、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关键矿产调查,推动老矿山增储上产,开发建设我国锂矿、稀土、钨锡、铜矿大型重要基地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所带领的团队,也不断开拓创新,硕果累累,如创立了SMAI-MA工作方法体系,首次在赣南离子吸附型稀土及川西大型锂资源基地三位一体综合调查工作中实现环保评价“像元级”可视化分级,客观反映了大型资源基地的环境问题与影响范围,为实现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提供了科技支撑。

翻开王登红的履历,一项项闪光的荣誉记录了他一路走来的汗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中国地质学会十大科技进展2项;公开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35部,培养硕博士研究生40余名;他个人则获得中国地质学会“银锤奖”、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侯德封奖、黄汲清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以及首届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自然资源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等称号。

    精益求精,做好当下的每件事

这些年,王登红最专注的事情就是组织研编《中国矿产地质志》。这是一项集大成、家底性、立典式、理论和规律创新性非常高的重大工程,通过“书记天下矿产,图示古今资源,库存海量信息,普及地学文明”,全面反映我国百年来矿产勘查成果,进而摸清我国矿产资源潜力和找矿前景,推动地质科学基础理论创新,促进矿业高质量发展、传承优秀地质文化,为新时代地质事业永续发展助力。其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

从2012年开始,王登红与陈毓川院士一起,组织了专门的项目办,制订了详细的研编计划、实施方案、技术要求,组织地矿、煤炭、石油、核工业、宝玉石、高校等全行业606家基层单位4350多人,其中包含20多位院士、400多位退休专家,共同研编《中国矿产地质志》。

而作为总主编之一,王登红更是精益求精、亲力亲为,绝大部分志书都要通读严查,大到逻辑、概念,小到格式、标点,任何错漏都不肯放过,竭尽全力与专家团队共同严格把关验收评审与修改复核,仅仅写的复核意见就有40多万字。同时,他还主编了《中国矿产地质志·矿产地名录卷》《典型矿床总述卷》《钨矿卷》《镍矿卷》《锑矿卷》等志书。其中,《南岭卷》从2001年就开始研编,前后耗时长达22年;而《金矿卷》是他从1995年刚参加工作就开始系统搜集资料,直到2023年才得以完成,修改了26稿,正式引用的文献达4738篇,前后查阅的文献更是数以万计。

工匠精神是一种价值取向,也是一种职业操守。王登红正在用自己的人生故事,诠释着地质找矿“大工匠”的内涵,在持之以恒、水滴石穿中,初心不改,使命不怠。

猜你喜欢
矿产矿床工匠
90后大工匠
《矿产综合利用》征稿启事
工匠风采
构造叠加晕法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以河南小秦岭杨砦峪金矿床S60号矿脉为例
《矿产综合利用》征稿启事
黑龙江省林口县三合村探明超大型石墨矿床
盘点2020国内矿产新发现(二)
工匠神形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