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024-04-20 12:42周大伟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1期
关键词:电刺激生物反馈

周大伟

【摘要】 目的 探讨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朝阳区崔各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80例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根据患者的预后结局分为显效组和非显效组。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显效61例(76.25%)、非显效19例(23.7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显效组患者与非显效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前列腺大小、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水平、前列腺液pH值、白细胞计数、卵磷脂小体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病程、前列腺大小、PGE2、TPSA、前列腺液pH值、白细胞计数、卵磷脂小体数是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预后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具有一定疗效,但年龄偏高、病程偏长、前列腺体积偏大、PGE2偏高、TPSA偏高、前列腺液pH值偏高、白细胞计数偏高、卵磷脂小体数偏低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电刺激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01-0097-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711.5

前列腺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男性疾病,临床上有

4种分型,Ⅰ型为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Ⅱ型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Ⅲ型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Ⅳ型为无症状性前列腺炎。其中,Ⅲ型前列腺炎又称为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CP/CPPS),其发病率占前列腺炎的90%以上。研究表明[1],全球2.2%~13.8%的成年男性受此影响,而30%~50%的男性在其生命中的某个时间段受到影响。相关文献报道[2],我国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及相关症状的患病率高达46.6%。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具有病程较长、多发性和重复性等特点,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目前对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治疗方案多种多样,但由于血-前列腺屏障的存在,药物有效成分输送到前列腺组织且发挥的药效有限,使得治疗效果欠佳。相关研究表明[3],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可通过改善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盆底肌肉收缩和骨盆底肌肉的收缩强度,恢复肌肉功能,从而有效改善前列腺炎患者的排尿功能障碍、盆底张力肌痛等症状。但也有研究发现[4],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在经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排尿功能得到了改善,仍有少数患者的预后效果并不明显。分析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预后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对调整治疗方案和改善预后效果十分重要。基于此,本次研究通过对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行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其效果,另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的科学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朝阳区崔各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CP/CPPS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根据治疗后患者预后结局分为显效组和非显效组。入组患者全部为男性,年龄35~51岁,病程6~15个月。

纳入标准:患者均存在睾丸疼痛,阴部或膀胱部位疼痛,射精疼痛,排尿时存在尿频、尿急、尿不尽症状中的一种或多种;经直肠指诊及生物病理学检查和尿液、前列腺炎镜检确诊为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5];长期、反复盆腔部位疼痛持续≥3个月;知情同意本研究方法,且配合资料搜集。

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不予配合者;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者;合并急性泌尿感染、精索静脉曲张、附睾炎或器质性排尿障碍、尿潴留者;皮肤过敏、精神异常或神经系统疾病者。

1.2 方法

入组患者均实行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UROSTYM生物反馈治疗仪)。患者治疗时采取仰卧位,置入直腸刺激探头,将患者会阴处皮肤处粘贴上参考电极。设置参数为盆底肌肉电刺激时间25~30 min,脉冲宽度250~500 μs,脉冲电流20~25 mA,刺激频率100~150 Hz,电刺激电流从20 mA开始进行调整,调整幅度为1%~5%。在电刺激的过程中,需确保患者感到刺激,也需确保不会产生疼痛感。治疗频率为2次/d,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3周。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盆底肌肉收放运动功能训练,并叮嘱患者在家继续进行功能训练,3次/d。

1.3 临床资料收集

收集2组患者年龄、病程、血压、吸烟史、饮酒史、前列腺大小、TPSA水平、PGE2水平以及前列腺液pH值、白细胞计数和卵磷脂小体数。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数据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经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显效61例,占比76.25%;非显效19例,占比23.75%。其中,显效与非显效为治疗后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判定。患者疼痛、不适症状明显减轻,排尿功能明显改善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疼痛或不适症状稍有减轻为非显效。

2.2 单因素分析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预后结局影响因素

2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前列腺大小、PGE2、TPSA、前列腺液pH值、白细胞计数以及卵磷脂小体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高血压、吸烟史、饮酒史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预后结局影响因素

以预后是否显效作为因变量(1=显著组,2=非显效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病程、前列腺大小、PGE2、TPSA、前列腺液pH值、白细胞计数、卵磷脂小体数是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预后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是所有前列腺炎类型中最为复杂和争议最大的一种,其发病率也相对较高。尽管有许多关于该病治疗的已发表文章和随机对照研究,但仍未得到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该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严重的影响[6]。近年来国内外通过生物分子进行研究,但并未得到突破性的结论。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由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复杂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治疗造成了影响。分析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治疗方案预后因素,对临床治疗方案改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目前,对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治疗通常是以改善患者盆底肌肉功能和松弛前列腺为主。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的盆底状态,使其能够自主地进行盆底肌的收缩和放松,并且电刺激能够最大程度地帮助患者完成盆底肌肉收缩和松弛,有效缓解患者盆底肌肉痉挛的发生[7]。电刺激是一种被动治疗,主要通过不断调节电流参数给予患者不同参数的电刺激,促进患者盆底肌出现被动收缩,进而对肌肉本体形成刺激,达到唤醒肌肉本体感受器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盆底肌力[8]。对患者盆底肌进行电刺激还能够有效防止患者肌肉萎缩的发生,进而恢复其神经功能。生物反馈则是通过肌电位探头促使盆底肌收缩产生肌电位或压力,对患者进行信息反馈,通过信号反馈指导患者有选择性地收缩和放松盆底肌。二者综合治疗使患者盆底肌疲劳性松弛并逐渐趋向正常,在抑制膀胱收缩的同时松弛外括约肌,从而达到缓解会阴疼痛和排尿困难的目的[9]。由于该治疗方式属于无创疗法,患者的临床接受率也较高。薛晓波[10]对48例Ⅲ B型前列腺炎患者进行研究发现,患者在接受盆底肌肉训练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后,其临床症状以及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慢性盆腔疼痛綜合征患者经过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显效率为76.25%,而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病程、前列腺大小、PGE2、TPSA、前列腺液pH值、白细胞计数、卵磷脂小体数是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预后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这说明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影响治疗预后的因素较多。患者年龄大,抵抗力有所下降,精神心理障碍增多,为炎症因子的滋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治疗的效果;而病程长则会导致病原菌在前列腺长期积累,进而加重前列腺感染,影响治疗效果;患者前列腺增大很容易对尿道造成挤压,造成排尿困难,而长期排尿困难患者尿道的肌肉神经失调,引发了排尿功能的障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尿液反流,加重前列腺感染,进而影响治疗效果;PGE2有助于前列腺的收缩,而患者PGE2水平升高则可能会导致前列腺异常收缩[11],破坏前列腺功能,进一步导致治疗效果不够显著;患者TPSA水平升高可能导致TPSA大量分泌到细胞外间隙,增加了蛋白水解酶的活性,从而使TPSA大量进入血液循环中,进一步加强活性氧与炎症因子的恶性循环,导致临床治疗效果较差。刘绍辉等[12]在研究中得出了相似的结论。炎症因子在前列腺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前列腺液pH值升高会导致前列腺上皮细胞计数紊乱,引起白细胞水平升高,导致中性脂肪小滴组成的卵磷脂小体数降低,而在此过程中炎症因子则会进一步加重上皮细胞的水肿和坏死,导致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不明显。

综上所述,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年龄偏高、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病程偏长、前列腺体积偏大、PGE2偏高、TPSA偏高、前列腺液pH值偏高、白细胞计数偏高、卵磷脂小体数偏低是其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 DENG W,DU X,ZHOU W,et al.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α-adrenergic receptor blockers in chronic prostatitis[J].Ann Palliat Med,2021,10(9):9870-9878.

[2] 俞旭君,高庆和.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结合多学科诊疗指南[J].中华男科学杂志,2020,26(4):369-376.

[3] 吴隽,胡向农,杨建军.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前列腺按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男科学杂志,2020,26(11):996-999.

[4] 王莉,翟天元,黄月娥,等.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沙巴棕软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中华男科学杂志,2022,28(1):43-47.

[5] 宋春生,赵家有.《EAU慢性盆腔疼痛指南(2012年版)》前列腺疼痛综合征解读[J].中国性科学,2012,21(11):3-7,13.

[6] 刘敏,李东.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的治疗进展[J].临床外科杂志,2019,27(2):105-107.

[7] 于静轩,吴志琴,许姗姗.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骶神经磁刺激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1,13(10):76-79.

[8] 杨晓坤,黄喜,吕伯东.慢性前列腺炎物理治疗研究进展[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8):691-694.

[9] 程菡莹.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疗效分析[D].青岛:青岛大学,2020.

[10] 薛晓波.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训练治疗Ⅲ B型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性探讨[J].中华养生保健,2020,38(2):89-90.

[11] 杨杰.Ⅲ型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按摩液中NE、pH、IL-1β、TNF-α及PGE2的变化及其意义[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8,38(12):

2583-2588.

[12] 刘绍辉,王青杰,赵立涵,等.前列腺炎患者的血清TPSA表达与微波治疗预后的相关性[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21(11):2081-2084.

(编辑:许 琪)

猜你喜欢
电刺激生物反馈
更正启事
基于生物反馈的非遗表演沉浸式体验与交互研究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行生物反馈加电刺激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植入式电刺激技术的专利申请分析及研究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盆底肌力强度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预测和干预中的作用研究
生物反馈和电刺激治疗非溃疡型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
脑电生物反馈联合米氮平治疗焦虑障碍的临床对照研究
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