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艳的蛙蟾更耐热

2024-04-20 04:49
文萃报·周五版 2024年9期
关键词:壶菌体色科学报

科学家研究了逾3000个无尾目(蛙和蟾)物种,发现蛙和蟾的多变体色或有助于帮助它们抵御环境压力和病原体。这些发现表明,这类两栖动物的体色可能影响它们在气候变化下的生存能力。

无尾目有超过5000个物种,这个多样化的类群有极大的颜色多样性。有些物种颜色明亮,可以警告捕食者它们有毒,有些则实现了高度适应的伪装。过去对其他动物的研究表明,除了这些特化功能,体色可能在无尾目中还发挥了其他重要作用,但对其进行研究需要覆盖广泛环境条件下的许多物种。

德国马尔堡大学的科学家调查了蛙和蟾的颜色亮度与温度控制、防御紫外线B(UVB)辐射以及抵抗病原体的关系。他们从世界各地收集了3059个物种的数据,包括泛树蛙、迷彩箭毒蛙、红带蛙和玻璃蛙,代表了近半的已知无尾目物种。

他们发现,这些两栖动物通常在较冷地区颜色较暗淡,如山区或较北方的纬度,而在UVB压力和病原体感染风险较高的地方亦然,如馬达加斯加、秘鲁和厄瓜多尔。

为此,他们认为,颜色明亮的蛙和蟾耐受较高温度,其代价是面对病原体,如两栖类壶菌(两栖动物中一种流行病原体)及UVB辐射更为脆弱。分析还表明,这些因素在塑造无尾目动物体色中的重要性因“地”而异,病原体抵抗在热带更为重要,而热调控在温带更重要。

随着气候变暖和病原体人侵造成世界各地两栖动物种群缩小,这些发现或有助于预测哪些蛙和蟾的物种更为脆弱,以及它们生活在何处。

(摘自《中国科学报》)

猜你喜欢
壶菌体色科学报
不同体色虎龙杂交斑的生理特性比较
90种两栖动物灭绝或与壶菌病有关
痴迷于“无用”科学的科学家
蚜虫的生存适应性研究进展
高校理科学报特色栏目编辑培养途径
高校社科学报特色栏目的创设与发展
数字化新时代文科学报创新发展研讨会暨全国高师系统文科学报2015年会在中井院召开
几种不同品系暹罗斗鱼体色遗传规律的初步研究
我们都有隐身衣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关于评选第四届社科学报优秀主编、优秀编辑、优秀编辑学论著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