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晓菲,薛晓波
(山西三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长治 046000)
在园林景观项目中融合BIM 技术,能够从可视化视角,全面展现设计方案,给出了方案修正、参数精调的平台。BIM 技术能够自主更新各处的数据,以此显著缩短设计优化的用时,增强各方技术交流的有效性。在项目施工期间,使用BIM 技术模拟工序、施工技术,能够全面获取工艺流程,掌握工期、进度等各类信息,便于管理者及时制定技术决策。
本项目建筑面积为4456.93m2。除功能设施外,本工程还有景观项目。在景观项目中,设计任务较多,具体包括:路面铺装、园区绿化、照明设计等。园林景观中,绿化覆盖占比最小值为30.56%。在景观设计、技术管理各项工作中,均需使用BIM 技术,以此保证工艺规划的合理性,确定工艺方案的可行性。
景观项目使用Revit 程序,创建模型,设计人员借此修正设计方案,以此保证各个工艺衔接质量。此项目所在的地理环境欠佳,地形条件一般。在实际设计期间,设计人员需参照地块资料,保证建模质量。在建模后,设计人员可从主体结构视角,开展设计工作。施工使用的各类构件,均可利用Revit 程序,进行编码定义。在实践中,设计者可调整族文件内容,改变构件参数,以此顺应景观项目需求。Revit 程序内未设景观模块,需要设计人员自主创建,新建材料文件,编辑各类材料属性。比如,在创建绿化模型时,设计者在Revit 程序内,添加各类植物模型,以工程经验为视角,明确各类种植的位置,以此保证景观设计效果[1]。
本项目在建立景观模型时,运行CAD 程序内的“提取数据”模块,逐一获取了项目30 余种树木种类,分别设计其坐标参数,以此保证树木方位的确定性。运行Revit 植物数据单元,与本项目树木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更新数据库。借助“Dynamo Palyer”脚本,添加表格的访问方式、编辑各类植物名称,批量处理后,得出植物族。
使用BIM 程序,创建景观项目精细管理体系,以全新的技术管理视角,分析图纸设计的合理性。平面图纸,无法全面展现建筑的空间位置,极易出现图纸分析不到位的问题。参照此种问题,设计人员可运行BIM 程序,全面对比各类图纸,及时发现图纸设计不足,及时修改设计问题,以此减少后期变更的可能性,有序推进施工活动。
(1)碰撞检查的操作方法。运行Revit→选择模型文件→打开“协作”页面→页面下方寻找“碰撞检查”。点开“碰撞检查”功能程序后,程序会自主给出一个对话框,设计人员需查看检查内容,做出调整后,开始检查。在管线碰撞检测中,会针对市政、照明、电气、排水等各类线路,进行全面检查,排查管线碰撞问题。当发现管线碰撞问题后,会使用不同颜色进行标记,便于设计人员及时处理。
(2)碰撞检查的任务。①测定建筑、景观之间的碰撞问题。设计者需测定建筑项目高度,分析建筑高度的规范性,检查高度重合情况。②测定管线与景观存在高差、管线交叉等各类设计问题。如果发现有碰撞情况,需适当修正标高。在建筑项目高度不准确时,设计人员需结合实际,改变项目方位,调整项目高度。③检查电气、暖通各类设施,与景观项目之间的碰撞情况。表1为碰撞检查结果。
表1 碰撞检查结果
本项目共发现13 处管线碰撞问题,电线碰撞有7 处,排水管线有6 处碰撞。结合碰撞检查结果,对排水、电力各类线路,进行整改,使其达到景观设计的要求。本项目共发现多处碰撞问题,依照BIM 平台给出的检测结果,进行有效整改。整改完成后,重新检测结果是零碰撞,设计方案可使用。管线优化时,需遵守优化原则。①符合验收要求。深化完成的图纸,应符合国家工程验收的各类要求。②以原图为基础。参照工程图纸设计内容,以初始设计为出发点,保证管线设计符合实际。在优化管线设计时,需进行移位、调整等处理时,需取得建设、监理各个单位的认可,取得设计变更手续后,再进行后续施工。③管线优化时,需预留一定空间,便于安装、运维等处理。设计人员需参照设施、管线的参数、建筑组成等因素,有效调整布线方案,以此减少管线占用的空间,保证布线美观性。
该项目运行BIM 平台,全面模拟各项施工活动,排查碰撞问题。参照碰撞检测结果,进行设计优化,以此增强设计方案的可用性。设计者可采取电子图叠放形式,综合预测机电碰撞问题。测得的检测报告,可供各方参考,保证设计方案的修正质量。运行Civil 3D 平台,针对各类开挖回填位置,给出精确精算结果。针对土方调运路径,给出可行的路线规划,以此保持土方挖填的管控质量,有效控制土方成本。此种操作,是以地勘组织给出的方格网资料为参考,以地形数据为依据,对两份数据进行叠加分析,精确获取场地挖填施工的工程量[2]。本项目进行优化设计后,整体生产能效增长了3 倍,材料生产前期任务量减少了58%,材料支出收益增加了大约26%。
(1)园林景观模型,拥有建筑、机电、管线各类参数。BIM 模型内的各类数据,其参数设计的准确性,直接关乎着景观施工的技术效果。在景观项目中,材料含有铺装类、植物类两种。石材铺装用料,会因为工人测量偏差、操作不当,致使园林项目验收出现偏差,无法达到设计预期,甚至会降低景观功能。BIM 技术进行期间,可运行Revit 程序,合理排布石材位置。以数字化设计视角,进行石材铺装排布设计。结合设计结果,进行石材预制生产,以此保证铺装施工质量。确定的石材类型、数量、尺寸等各类数据,采取BIM 族库形式,明确各类材料的施工位置,以此展现BIM 技术指导铺装施工的积极作用。
(2)园林景观中,植物的选择、植物组合、养护规划,是景观施工的关键点。景观工程中,植物生长具有一定周期性特点。需要设计者了解各类植物的生长特点,给出景观设计。在确定施工技术时,可运行BIM 数据库,导入各类植物的资料。工人可在线查看各类植物信息,给予必要的植物保护。在施工期间,进行技术管理,能够显著增加植物的生存量。配合有效的植物养护工作,能够保持绿植的生命活性,以此减少植物死亡量,控制植物养护成本[3]。
BIM 平台中,能够自主测量工程实物的类型、数量。使用5D 关联数据程序,能够增加BIM 数据的精确性。BIM 平台会自行统算各个施工项目的工程量,依照景观项目管理需求,自主筛选各类数据,以此显著缩短施工管理时间。运行BIM 数据库,可获取景观施工各个时段的数据资料,从合同约定内容、各项目单价、预期消耗量、施工材料耗量等多个方面,进行施工对比,分析施工盈亏。此种技术功能,能够有效排除景观项目的资金风险。本项目使用ODBC 形式,高效获取BIM 程序内的各类数据。以API 为数据交互桥梁,找出工程量与资金量之间的关系。利用BIM 程序的数据分析技术,给出较为精确的工程量。结合各处的挖土、填土参数分析结果,给出最佳的运土路径,以此提高设计方案的全面性,加强运土成本管控,缩短挖土、填土的工艺时间。
借助BIM 技术,景观项目人员能够快速获取各类数据,以此给出更完整、更精确的资源管理方案,提高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减少材耗。①BIM 平台会参照景观项目的实际情况、导入的技术材料,创建项目模型。此模型能够精确划分施工段,减少误工问题,有效控制工期。②景观项目出现进度问题时,主要是进度方案不全面。景观项目含有的工艺类型、技术、工序较少,且景观项目所在位置具有广阔性,极易被忽略。③景观项目,处于园林施工的后阶段,具有工期紧张、不予重视等特点,极易发生施工冲突问题。在BIM 技术的支持下,BIM 平台能够有效关联进度方案、景观模型,以此生成更为全面的进度方案。施工组织可参照模型、进度方案,精细调整工艺方案。借助线上平台,能够有序模拟施工过程,反馈技术问题。在进度管理期间,管理者可从各类构件、各个施工点位,逐一开展技术交底,以此保证技术规范性。
BIM 平台能够依照专业要求,设定各主体之间的约束关系。BIM 平台内的虚拟施工程序,可从立体化视角,客观展现施工进展,便于管理者自行对比技术特点。在BIM 平台中,可进行多方协同,共同讨论技术问题,给出有效的处理方法。各协同主体,会借助WEB、模型等工具,修正景观模型的各项数据。各主体可借助景观模型,动态获取施工信息。在线协同管理形式,能够有效应对设计变更、线下会议存在的不足。在三维可视技术的支持下,BIM 技术表现出较强的信息直观性特点,可用于多方技术交流,以此降耗增效。本项目使用BIM 平台进行场地规划,景观施工区域的西侧有待建市政道路,东侧有挡土墙。针对此问题,利用三维动画形式,模拟各项施工活动,分析大型设备进场、离场的运输路径,判断场地内材料运输、人员活动可能产生的碰撞问题,积极消除不利因素,保证车辆运输、人员活动的有序性[4]。
本项目使用BIM 平台时,会有效整合进度、计划两个方案。在景观模型内,有效导入园林时空数据,客观展现各类构件、各个位置的动态施工过程。此种模拟施工的功能,可用于技术交底,以此增强技术管理的规范性。现场工人能够准确掌握工程进度,更好地规划施工任务。
本项目进行景观施工时,引入了节能技术。对此,需运行BIM 平台,进行技术论证分析。
(1)节能材料。本项目使用了多种节能材料,材料循环使用,减少了材料采买所需的资金。
(2)节能技术。本项目借助节能技术,从节水、节能两类设施视角,进行技术指导,以此控制施工能耗。
(3)主动节能。本项目施工期间,引入了太阳能技术,形成较大规模的用能机制,成功降低了电能用量。太阳能具有循环使用特点,污染性较小。使用主动节能技术,能够有效净化生活污水、雨水,回用于植物浇灌流程,增加景观项目内的水资源循环性。
(4)被动节能。本项目绿化施工任务,前期预计成本约为50.57 万元。融合节能技术后,能够有效控制材料耗量,增加用水循环性,成功减少大约10 万元的资金量。比如,使用滴灌技术,以此减少用水量,提高灌溉效果。在植物移植期间,借助LED 光源,参照植物特性,合理选择移植栽培时间,保证移栽成活性。
本项目使用BIM 技术,进行设计改进、施工管理,尝试建立智慧施工体系,保证进度、资金的管理效果。在实践中,相比预期时间,大大缩短了工期,提早完成景观项目的各类施工任务。表2 为滴灌技术的节水效益分析结果。
表2 滴灌技术的节水效益分析结果
由表2 可知,滴灌节水效果较好,是景观节能技术的重要应用。
表3 为工程效益分析结果。
表3 工程效益
总体来看,本项目使用BIM 技术参与景观设计、施工技术管理后,增加了7.2 万元,节约了87.45 万元,综合计算后节约80 余万元,整体施工效益较好[5]。
综上所述,相比二维图,BIM 平台表现出诸多技术优势。在本项目中,借助BIM 技术进行设计分析,有效解决管线碰撞、设计不到位的问题。在景观材料、工程量估算、节能技术选用各个方面,均体现出BIM 技术优势。本项目以BIM 技术为视角,有效增强了前期设计的指导性,合理控制了变更量。在施工技术管理中,BIM技术从节能控耗的角度,建立循环用水机制,加强资金管控,成功缩短了工期,减少了80 余万元的施工支出,促使施工组织获取更多收益空间,有效控制各个施工环节的资金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