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霞(江西省人民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6)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尽管大部分胃癌患者在手术后仍需接受化疗,但化疗过程往往会引发患者腹胀的不适症状。研究[1]发现,化疗相关性腹胀的发生率为5.1%-20.5%。化疗相关性腹胀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其临床上的主要特征是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出现反复腹胀的主观感受,可能伴有腹部不适,而且无法通过解剖结构异常来解释这些症状。腹胀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预后。腹胀的成因可能有以下几点:①术后并发症:如术后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②术后肠胃功能紊乱:胃部分切除后,胃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会受到影响,胃的容积变小,功能减弱,同时肠道菌群失调,肠蠕动较慢,导致食物不能被正常消化吸收,堆积在胃里,引起腹胀。③胃肠道气体积聚:术后胃肠道的气体排出不畅,容易造成气体积聚,引起腹胀。④饮食不当:术后胃功能减弱的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调整,胃癌术后应由禁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如餐后30分钟至1小时后再进食液体类食物,最好餐后平卧20-30分钟,可预防或减轻症状。少食多餐,减轻胃肠道负担。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低碳水、高蛋白食物为主,避免油腻、辛辣、刺激和产气过多的食物。⑤禁食、呕吐,造成患者水、电解质紊乱,导致胃运动功能障碍[2-5]。⑥心理因素:手术后患者可能出现情绪波动、焦虑等问题,这些心理因素也可能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导致腹胀。
针对化疗相关性腹胀,现代医学通常采取对症治疗,使用胃肠动力药、灌肠、肛管排气等治疗方法进行缓解。灌肠、肛管排气易使患者感到痛苦,接受度较差。因此,在胃癌化疗的老年患者中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来减轻腹胀症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中医药作为一种替代疗法逐渐受到关注。中医认为老年胃癌患者化疗后,由于体质虚弱、长期卧床,气血运行受阻,脾胃功能减弱,胃肠蠕动减慢,正气不足,易受外邪侵扰。当外邪入侵时,正气难敌,邪气进一步侵入体内,在胃肠中滞留,引起脏腑功能紊乱。所以治疗上主要采取调节脏腑功能、疏通气机、提高免疫力、改善微循环、消除疲劳、增强体力,以补益其根本,攻泄其冷积为原则进行治疗。大黄芒硝中药包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外用制剂,不会增加胃肠道负担,对于饮食困难的患者尤为适宜,具有消积除胀、泻下之功效[6],而揿针可促进经络气血的持续有序运行,促进器官的血液循环,激发人体正气,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7]。揿针联合中药包外敷价格低廉、临床操作性强,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操作,患者及家属都比较容易接受。本课题旨在通过临床研究,评估揿针联合中药包外敷对老年胃癌化疗腹胀患者的疗效及可行性,为临床提供一种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改善老年胃癌化疗腹胀患者的生存质量。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胃癌化疗后腹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纳入标准:①患者资料齐全。②年龄不低于58岁,预计生存期不少于6个月。③Karnofsky(KPS)评分>70分。④化疗后出现腹胀。排除标准:①不能口服药物或耐受针刺者。②严重器官功能障碍者。③有完全性肠梗阻。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枸橼酸钠莫沙利片,1次1片,每日3次,自化疗后出现腹胀症状开始服用,直至症状消失后停药。实验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揿针联合中药包外敷腹部穴位治疗,具体操作:将大黄粉60克和芒硝散100克混合均匀,装入纱布袋中,然后将纱布袋外敷在患者腹部的神阙穴上。每天进行两次热敷,每次持续1小时。患者取平卧位,采用(日本清铃)揿针,①选取体穴:天枢穴、支沟穴、足三里穴、腹结穴等,体穴选用规格0.2mm×1.50mm一次性揿针。②选取耳穴:神门穴、皮质下穴、大肠穴、小肠穴,耳穴选用规格0.2mm×0.6mm一次性揿针。③植入针刺操作:先用75%酒精对皮肤进行消毒,将揿针准确地贴在对应穴位上。接着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腹垂直按压,按压力度逐渐增大,以达到有酸胀感觉为宜。按压频率为每次每穴3-4次,每次约1分钟,间隔4小时重复一次。注意事项:针刺留置时间为72小时,如胶布边缘翘起,需及时更换;在按压耳穴时,动作要轻柔,以患者能承受为准则,防止引发耳廓软骨炎。自化疗后出现腹胀症状开始治疗,直至症状消失后停止。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肠鸣音、腹胀、腹痛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疗效评定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标准,计算公式:改善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①临床治愈:主要症状、体征改善≥90%;②显效:70%≤主要症状、体征改善率<90%;③有效:30%≤主要症状、体征改善<70%。临床治愈、显效、有效定义为好转,好转率=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生活质量按KPS评分标准评定:治疗前及治疗后对各组患者进行Karnofsky评分分析,根据患者治疗后KPS评分进行评价,KPS评分较治疗前增加≥10分以上为好转,KPS评分增加<10分为稳定,KPS评分减少≥10分为减退。好转率=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2.0处理数据,P<0.05表示差异显著。
2.1腹胀转归情况 实验组患者腹胀临床治愈14人,显效20人,有效9人,无效5人,总好转率为89.58%;对照组患者腹胀临床治愈10人,显效18人,有效11人,无效9人,总好转率为81.25%。经χ2检验,实验组在腹胀转归情况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46),见图1。
图1 两组患者腹胀转归情况比较
2.2腹痛转归情况 实验组患者腹痛临床治愈17人,显效21人,有效7人,无效3人,总好转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腹痛临床治愈12人,显效19人,有效11人,无效6人,总好转率为87.50%;经χ2检验,实验组在腹痛转归情况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38),见图2。
图2 两组患者腹痛转归情况比较
2.3肠鸣音转归情况 实验组患者肠鸣音临床治愈15人,显效23人,有效6人,无效4人,总好转率为91.67%;对照组患者肠鸣音临床治愈13人,显效20人,有效8人,无效7人,总好转率为85.42%;经χ2检验,实验组在肠鸣音转归情况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41),见图3。
图3 两组患者肠鸣音转归情况比较
2.4生活质量转归情况 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好转37人,稳定7人,减退4人,总好转率为77.08%;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好转28人,稳定13人,减退7人,总好转率为58.33%;经χ2检验,实验组在生活质量转归情况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35),见图4。
图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转归情况比较
通过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揿针联合中药包外敷对于老年胃癌化疗腹胀患者来说,两者在肠鸣音、腹胀、腹痛和生活质量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改善效果;此外,实验组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揿针联合中药包外敷在缓解老年胃癌化疗腹胀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中医认为癌症患者在化疗后,由于正气虚弱,受外邪侵袭,正不胜邪,邪气入里,留于胃肠,以致气血皆虚,气虚及气滞阻碍血液运行,致使患者肠道气机不利,气血痹阻,脏腑功能失调,故发为腹胀[8]。或湿浊之邪单独来袭,困阻脾胃,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壅滞中焦而致腹胀[9]。湿邪亦可与寒、热夹杂为病而成寒湿和湿热[10]。如唐代王焘所著《外台秘要》中提出:“夫积聚者,由寒气在内所生也,血气虚弱,风邪搏于脏腑,寒多则气涩,气涩则生积聚也。”又如明代王肯堂所著《证治准绳》中记载“脾为阴中之太阴,脾同阴水之化。脾有余则腹胀满食不化,脾盛乃大寒为胀满”。朱海亮[11]研究表明,在双侧足三里使用揿针,可以缓解患者腹胀[12]。芒硝的主要成分是含水硫酸钠,具有吸附腹部水分(包含炎症介质)的功效。经过数小时,它能促使渗出液迅速结晶,加速吸收,缓解水肿。此外,芒硝还能丰富局部血液循环,优化微循环,具有消炎和止痛的效果。由于芒硝无毒,不会对正常皮肤造成损害,且使用时间不受限制,因此是一种很好的临床外用药物。另一方面,大黄性质苦寒,主要作用于脾、胃、大肠、肝、心包经络,具有攻积、泻火、解毒、活血化瘀等疗效。其主要成分是蒽醌衍生物,如大黄酸、大黄酚等,药理作用包括抗感染、止血、促进微循环等功效[13]。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治疗方式,揿针联合中药包外敷在缓解老年胃癌化疗腹胀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其疗效产生的可能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