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树,董敏,何宽(重庆市云阳县人民医院,重庆 404599)
重症监护室(ICU)是医院收治重症患者的主要场所,此类患者通常病情程度严重、病情凶险复杂,需要进行严密的治疗和照护干预[1]。ICU患者治疗难度大,在此期间患者受到原发疾病及治疗手段的影响,易出现躁动、疼痛、剧烈应激反应等问题,影响患者治疗的顺利开展和疗效,这也给ICU患者原发疾病的治疗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2-3]。因此,对于ICU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镇痛镇静治疗是十分必要的,对于缓解患者的躁动、疼痛及出现的各种应激反应起到重要作用[4]。目前,临床常用的镇痛镇静药物为丙泊酚,该药为短效的静脉麻醉药物,用于麻醉诱导和维持,可产生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5]。但也存在着应用过程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差,以及对患者应激反应改善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因此对于丙泊酚镇痛镇静治疗过程中应给予相应的辅助治疗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患者镇痛镇静效果,稳定患者治疗期间的血流动力学,降低患者应激性反应的发生率[6]。而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镇静麻醉药物,具有镇痛镇静作用强、起效快、维持效果稳定等特点[7]。为此,本文以ICU危重症患者为对象,给予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镇痛镇静干预,评估对患者镇痛镇静效果、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1研究对象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云阳县人民医院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9)、对照组(n=49)。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20例,年龄45-83岁,平均(65.28±8.28)岁,体质指数(BMI)18-28kg/m2,平均(23.37±2.98)kg/m2,体重42-85kg,平均(65.36±9.97)kg;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25例,年龄46-81岁,平均(66.28±8.13)岁,BMI 18-28kg/m2,平均(23.12±2.92)kg/m2,体重41-82kg,平均(64.31±9.92)kg,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纳入标准:①均为入住本院ICU进行重症监护的患者,均符合ICU的收治标准;②患者年龄45-83岁;③患者对丙泊酚、瑞芬太尼等治疗药物无禁忌证;④患者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并同意参与;⑤方案可行性通过伦理学审查。排除标准:①纳入本研究前已经采取其他治疗药物干预的患者;②观察指标数据收集不完整的患者;③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精神障碍患者;④因病情变化需调整用药方案的患者;⑤自愿退出的患者。
1.2镇静用药方案 对照组以丙泊酚镇静治疗,以丙泊酚乳状注射液(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82,规格:20ml:0.2g)进行持续静脉泵入治疗,剂量为1.5mg/(kg·h)。观察组采取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镇静治疗,患者以丙泊酚乳状注射液(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82,规格:20ml:0.2g)1.5mg/(kg·h)+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314,规格:1mg)0.5-1.0μg/(kg·h)进行静脉泵入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进行心电监护干预,观察患者的各项生理体征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患者的镇痛镇静情况调整药物的用量。
1.3评价指标 ①镇痛镇静评分:于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8](Visual analog scoring,VAS)、Ricker镇静-躁动评估量表[9](sedation-agitation assessment Scale,SAS)评估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VAS得分范围0-1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严重,SAS得分范围1-7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的镇静效果越好。②治疗时间:对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镇静治疗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进行统计比较。③应激反应指标:于治疗前后采集静脉血3ml,采用TG-12K型多功能离心机(上海继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离心分离,转速3000rpm、半径6cm、时间15min,分离的血清学标本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活性氧(Active oxygen,ROS)、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水平,检测仪器为HBS-1101型多功能酶标仪(上海叶拓科技有限公司),检测试剂盒为人ACTH、ROS、COMT ELISA试剂盒(批号依次为EH1067、EH4456、EH2462),购置于武汉菲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④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HD11Vet型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济南博坤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对两组患者用药前(T0)、镇静12h(T1)、镇静24h(T2)、镇静48h(T3)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等进行统计。⑤不良反应:统计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5.0处理数据。计数数据以[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以(±s)表示,两组比较行t检验。多时点重复观测的资料则行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两两精细比较LSD-t检验+组内两两比较差值t检验。检验水准均取α=0.05。
2.1镇痛镇静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SAS评分比较,未见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VA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镇痛镇静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镇痛镇静评分比较(±s,分)
?
2.2治疗时间比较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镇静治疗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时间比较(±s)
?
2.3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ACTH、ROS与COMT水平比较,未见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应激反应指标,包括ACTH、ROS、COM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s)
?
2.4血流动力学比较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血流动力学指标组间差异、组内差异及组间与组内的交互作用,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两精细比较显示,观察组T1、T2、T3时的SBP、DBP、HR低于对照组,SpO2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s)
表4 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s)
注:整体比较为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球型性校正为HF系数法。组间纬度上精细比较为LSD-t检验,显著性标记a为和A组相比P<0.05。时间纬度上精细比较为差值t检验,显著性标记t为和组内第一时间点相比P<0.05。
?
2.5治疗安全性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24%(6/49)、8.16%(4/49)(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安全性比较[n(%)]
入住ICU的患者均为危重症患者,此类患者多需要通过机械通气、气管切开、经口腔气管插管等方法进行通气治疗,患者易出现抗拒、躁动不安等应激性反应,持续的高应激性反应还会导致更为严重的临床事件发生[10]。因此,对于ICU危重症患者的日常治疗中,通过相应的治疗手段缓解患者的躁动及应激反应是ICU日常治疗的重要内容。在患者镇痛镇静药物治疗中,丙泊酚为临床常用的镇痛镇静药物,其是常用的全麻诱导和维持药物,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发挥镇痛镇静作用,但丙泊酚在全麻应用时也存在对血管刺激性较大、影响血流动力学波动等副作用,并有导致低血压和加重意识丧失风险,如何进一步提高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也是目前ICU治疗中的重要研究内容[11]。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镇静麻醉药物,具有镇痛镇静作用强、起效快、维持效果稳定等特点,既往用于各种手术麻醉辅助应用,在镇痛镇静的治疗中有良好效果[12]。本文中观察组患者给予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镇痛镇静治疗,取得了良好的干预效果,表现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VA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经过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治疗后能够获得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这是因为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阿片受体激动剂,进入机体后通过对μ型阿片受体的激动作用,从而可抑制痛觉信号在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并且内源性阿片肽的形成可使突触间痛觉递质释放减少,使得突触间痛觉信号传递减少,降低患者的机体疼痛感;同时其具有起效快、镇痛效果强等特点,进入机体后可快速吸收,在几分钟内即可达到血脑平衡,可发挥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13]。配合丙泊酚使用后能够进一步增加对ICU患者镇痛镇静效果,由此可显著降低患者的VAS、SAS评分。在患者治疗时间比较中,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镇静治疗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表明瑞芬太尼符合丙泊酚能够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加速患者的治疗康复进程。这是因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治疗可提升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减少患者疼痛感和躁动不安等情绪,有利于患者原发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进而缩短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14]。患者治疗期间的应激性反应会导致多种应激性指标水平的异常改变,ACTH是一种促肾上腺素分泌的多肽类物质,在手术及创伤性刺激作用下,ACTH上调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参与应激反应过程。ROS是一种重要的氧化应激指标,在应激反应发生过程中ROS水平急剧升高,对细胞结构造成严重损害。COMT是参与儿茶酚胺类物质代谢降解的重要酶类物质,在应激反应发生过程中呈现高表达,本文中观察组治疗后的ACTH、ROS、COM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瑞芬太尼的复合应用能够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水平,得益于瑞芬太尼对中枢神经系统良好的抑制作用,减少各种痛觉神经元冲动的传导,避免机体受到刺激引起应激反应[15]。持续的躁动疼痛感也会导致血流动力学的改变,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血流动力学指标组间差异、组内差异及组间与组内的交互作用,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两精细比较显示,观察组T1、T2、T3时的SBP、DBP、HR低于对照组,SpO2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瑞芬太尼可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从药物代谢动力学角度分析:瑞芬太尼起效迅速,对心血管系统无抑制作用,相比于丙泊酚,对血管壁的刺激性减弱,可稳定患者的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减少上述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波动,因此瑞芬太尼的辅助应用能够使得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趋于稳定,波动性大大减少[16]。安全性评估中,观察组增加瑞芬太尼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表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ICU危重症患者治疗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降低应激反应,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并且能有效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治疗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