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岚,邹卫妍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学院,江苏苏州 215008)
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引发了现代教育理念、资源和方式的革命性变革。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明确提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支持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逐步实现信息化教与学应用师生全覆盖。创新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开展大数据支撑下的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推动以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服务教育教学全过程。”[1]基于信息教学平台的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越发广泛,已成为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教学的一种主要模式。探讨如何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正确利用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推动数字化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更好融合,并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是当前教育领域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SPOC(小规模私密在线课程)创新地融合了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从而革新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在SPOC模式中,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了资源整合者和课堂引导者,而学生则变成了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种教学模式凭借其教学资源的精准性和教学活动的灵活性,更加有效地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它强调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和合作学习,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了重要革新,特别适合在校学生使用[2]。
SPOC混合式教学扩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突破了传统面授教学的局限。通过自主规划和弹性学习,学习者能够摆脱对课室的依赖,从而提高了主动性和综合素质。教师通过因材施教,引导和监控教学过程,挖掘学生的需求,优化教学设计[3]。这种模式推动了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为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方法,促进了其高质量发展。
超星平台,作为SPOC建设的先行者,倡导泛教学和混合式教学,通过实施“资源+平台+服务”的理念,建立了一个全方位的智慧教学系统。该系统覆盖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全教学流程,整合了教室、移动和管理端的教学应用。在线上,超星平台为教师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工具,支持课程内容的重组和在线教学服务。同时,超星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助力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在线下,超星平台通过丰富的资源和智慧教室环境,激发课堂互动,提高学习效率[4]。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主知主义”和“教师中心”思想为主导,依托于书本、教案、粉笔和黑板等传统教具,并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局限于PPT。这一模式将教学重心放在了教师身上,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实践操作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实验课中,教师的演示占据主导地位,限制了学生主动参与和实操的机会,使学生处于知识的被动接受状态,抑制了他们的探索欲望和批判性思维。此外,这种教学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个体差异,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未来社会适应能力。在教学评价方面,这一模式过分强调总结性评价,通常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化发展。形成性评价主要限于课堂讨论和师生互动,互动的时间非常有限,导致学生参与度难以充分实现,使得形成性评价难以有效执行[2]。在教学管理体系方面,这种模式缺乏智慧化的反馈机制,无法对教学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这些问题突出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同时也指出了进行教育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超星平台的SPOC“三段四维五阶”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有意义接受理论及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支撑。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和认知规律,该教学模式在自主性、互动性、多元化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分层设计,创设了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它结合了课前导学、课中研学、课后练学的“三段”教学流程,引导学生以情感、认知、技能和素养“四维”为学习目标,按照建构主义的“吸引(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迁移(elaboration)和评价(evaluation)”五个步骤,激发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教学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该教学模式重视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多种交互形式和小组协作,引入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和多元化的教学反馈机制,具体如图1所示。
前端教学分析涉及教学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深入分析。教学定位和目标需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展开,深化教学内容的内涵,贴合学科特点。对于教学对象,我们主要分析学习者的认知能力、情感状态、学习风格等,同时识别学习者的知识背景。教学内容方面,我们旨在提供个性化、自主化、深入的学习内容,针对学习者特点安排不同的知识点、技能点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思政点。
学校以任务驱动为核心,应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设计线上与线下混合的教学环境和资源。教学环境应提供与课程内容相匹配的情境,以满足学生在认知、需求、兴趣等多维度的学习需求。教学资源的设计则需进行知识的系统化和结构化,形成层次分明的富媒体集成资源,实现知识点的模块化和单元化处理。
教学设计采用了“三段四维五阶”式的“翻转课堂”,以“四维”为目标,融合了“学训用”进入“三段”式学习体系中。课前,学生通过线上教学进行课前导读、定制任务单、知识前测等活动,自主完成平台上的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学习。课中,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教师与学生对典型任务同步课堂,通过互动、答疑解惑、深入探讨等实践活动,促进知识内化和能力提升,完成知识的研学。此外,学校在线下还提供各种培训、操作、实践机会,实现技能培养。学生深入企业实践,将线上学习的知识和线下学习的技能应用于企业生产第一线,最终实现知识和技能的“用”。课后,学生通过作业、测评、讨论和答疑完成知识的练习。整个过程中,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节奏、风格和知识呈现方式,教师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需求,促进个性化学习[5]。
教学反馈在基于超星平台的SPOC“三段四维五阶”混合教学中分为两个主要方面,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教师教学效果反馈关注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内容的合理性、课程设计的灵活性、教学方法的适宜性和学生满意度。学习效果反馈则集中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效率和成果。平台的教学管理评估模块通过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数据,辅助教师优化教学管理和评估工作,同时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状况,以便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6]。总的来说,这种混合教学模式在“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方面进行了创新,实现了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并提供了高度参与性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1.课程定位及教学目标
“江南园林文化艺术”课程以“赓续园林文化、传承园林艺术、提升艺术修养、坚定文化自信”为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在园林规划设计、室内设计及园艺等方面的应用能力,提高从事园林相关工作的职业素养。
2.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
本课程面向高中起点的三年制高职学生设计,预设学生已具备区域文化、历史地理、园林艺术的基础知识。它作为园林专业的基础课程,知识性和理论性较强,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其技能性较弱。教学内容以艺术认知与赏析为主,分为五大板块:初品江南园林之美、探究江南园林文化、思悟江南园林哲学、吟赏江南园林文学、感悟江南园林生活。五大板块按照艺术认知与赏析的规律,分层设计,层层递进,重难点突出。
“江南园林文化艺术”课程利用超星平台的技术,结合智慧化教室、虚拟仿真平台、实训基地及博物馆等线下资源,创设了丰富的学习情境,旨在提升学生的感官体验和学习兴趣。这种情境化环境不仅促进了师生互动,形成了积极的课堂氛围,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超星平台通过师生及生生互动交流,结合校内外专家的答疑解惑,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教学资源方面,课程依托于教师团队的经验,整合了富媒体资源,强调资源的逻辑性和层次性,包括单元化的知识点、技能点和思政点等素材。资源链接到超星平台和外部网站,为学生提供了可拓展的学习空间。此外,线下的实训基地和博物馆等地提供了可视化、可体验的实景学习资源,充分体现了SPOC混合式教学自主化、灵活的学习特点。
“江南园林文化艺术”课程的SPOC混合式教学设计,致力于融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通过深入分析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特点,依托超星平台及其他校内外教学资源,如虚拟仿真平台、数字名园和园林实景等,创新应用“沉浸体验+虚拟现实”教学手段。课程内容不仅融入了课程思政元素,而且创新性地构建了一体化的“物、景、情、境”教学场景,形成了线上线下融合的“三段四维五阶”教学模式,实现了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SPOC“三段四维五阶”混合教学模式,针对高职学生对“江南园林文化艺术”课程的学习需求,通过导向关系分析、艺术审美、要素解读、整体赏析等内容,挖掘学生的专业核心素养,如空间感知、设计语言、造型能力和综合思维。该教学模式遵循“吸引、探究、解释、迁移和评价”五个步骤,通过课前预习、课中探讨、课后实践的“三段式”学习,引导学生在“情感、认知、技能、素养”四个维度上全面提升,实现知识与技艺的综合应用。
结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的情况,教学任务和设计主要有三个导向,即“以综合素养为导向、以知识技能为导向、以应用能力为导向”。
“以综合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设计重点在于将思政元素贯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深化园林的物质、景观、情感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的融合,本设计旨在演绎历史的尘封记忆、讲述往昔的故事、传达古人的情感,并让学生深入体验园林的情境。该设计充分运用了文化育人的功能,通过优秀的传统艺术审美体验来浸润、熏陶和感染学生,使优秀的传统艺术精神和价值观念深入学生的心灵。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将形成一种自觉意识,承担起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
“以知识技能为导向”的教学设计侧重知识理论的系统性学习,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贯通,并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相互融合,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综合应用能力。课程内容主要以逻辑体系构建、知识点理解与再现、技能点体验为核心,引导学生突破学科的界限,探寻与园林相关学科知识点的融合,从而在思维认知上从低阶走向高阶。
“以应用能力为导向”的教学设计侧重专业实践的应用能力。课程内容主要以案例的形式进行呈现,注重学生对于案例的整体认知、理解和应用。教学以江南园林文化的应用实践为核心,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打破校园的壁垒,与社会接轨。教学设计强调对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如手工制作、模拟演练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江南园林文化艺术”课程的评价方式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形式,以学生的知识建构和审美思维为核心进行综合评价。评价体系包括小组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非遗大师点评,同时运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双轮驱动机制。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包括线上资源学习、讨论、测试和作业以及线下出勤率和课堂表现。总结性评价则集中于单元和期末测试。此评价体系实现了多元主体的参与,确保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课程实施均能达到预定目标。
笔者选取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2021级两个班的学生,建立实验班和对照班,由同一位老师教学。实验班采用基于超星平台的SPOC“三段四维五阶”混合式教学,对照班采用常规线下教学。结合超星平台的可视化数据,对教学效果进行对比研究,见表1。
表1 教学效果分析表
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使用平均签到率、课程完成率、讨论区活跃度和作业完成率等量化指标来衡量学生的学习参与度。结果显示,在超星平台上,实验班的参与度显著高于对照班。此外,基于课程积分反映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验班的学生表现出了明显的提升。尽管从章节任务的学习进度来看,实验班的学习效率并不高,但在师生交流互动性方面,实验班的表现显著优于对照班。在期末课程满意度测评中,实验班同样超过了对照班。在学习效果方面,通过比较平时作业以及单元、期中、期末测试的平均分数,实验班相较于对照班有所进步。
超星平台的SPOC“三段四维五阶”混合式教学模式,突破了资源的瓶颈,整合了多样化的优质课程资源,并创新了教学方式。这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具有明显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特别是“江南园林文化艺术”课程采用的SPOC“三段四维五阶”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优势,改变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这是在新时代条件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一项创新性探索,为高职院校的文化艺术课程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然而,该教学模式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局限性。学生在线上学习的参与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导致了学习效果的受限。此外,教师在信息化、数字化教学应用能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同时,超星平台的数字化教学管理功能亟待完善,特别是在教育质量评估和数据分析方面的智慧化应用。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基于超星平台的SPOC“三段四维五阶”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提高其应用效果和推广价值,使教与学过程更具可持续性。
在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引领下,高职院校教育应持续适应数字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通过不断探索和完善数字化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可以促进教育现代化和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从而加速实现教育强国建设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