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卡尼曼

2024-04-19 11:59本力
财经 2024年8期
关键词:卡尼曼芒格弱点

本力

认知心理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2024年3月27日去世,享年90岁

3月27日,以色列裔美国认知心理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去世,享年90岁。四个月前,2023年11月28日,股神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在加州的一家医院中安详去世,享年99岁。相对于与财富和赚钱直接相关的芒格,卡尼曼在普通人中的知名度略逊一筹。但论其思想的影响,则可能恰恰相反。

就个人有限感知和观察,卡尼曼辞世时的社会关注度,不仅不及芒格,也无法与几近同日辞世的齐邦媛相比。究其原因,首先要看看他们之间的联系。在我看来,芒格和卡尼曼有一个关键的共同点,就是都在用毕生智慧在研究人性中的缺陷,并试图通过理论指导人们突破这种人性的局限。只不过,对于芒格而言,这叫“人类误判心理学”;对于卡尼曼来说,这叫“行为经济学”。而且他们都有极其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多学科研究、跨界工作的视野,又活得足够长。如此,芒格这位律师出身的8位孩子的父亲,由于醉心于心理学等跨学科研究而成为投资界智慧的象征;而卡尼曼这位经历过纳粹统治时期且有从军背景的心理学家,则最终获得了人类在经济学领域的最高奖项。

20世纪堪称人类最疯狂的世纪,由于这个群体的空前强大,地球变成了一个人类各种弱点和错误的试验场。正如爱因斯坦说的,仅有两样东西可能是无限的:一是宇宙,二是人类的愚蠢。作为以色列出生的犹太人,卡尼曼从幼年开始完整经历了战乱和迫害的生死考验。他六七岁的时候,爸爸根据“一战时德国没有入侵巴黎”判断二战德国肯定也不会入侵巴黎。当纳粹德国攻占巴黎后,卡尼曼的父亲也被抓进集中营。他们一家人历尽艰险逃入法国南部的一个小村庄。

他从此学会了“不能相信任何人”,只有如此才能活下来。经历过二战,无论怎样批评人性缺陷带来的对人类的毁灭性打击都不过分。但在没有外在因素的干预下,人性中的问题往往还是会被不断放大,直至终于迎来类似阿喀琉斯之踵的终极一击。我喜爱的美国民谣歌手布鲁斯·斯普林斯汀在自传体纪录片《西部明星》中直言:“每个人都有致命残缺,让他越努力离目标越远。”但更重要的是,他庆幸于“我花了35年除掉自己性格中那些毁灭性的东西”。可是,能侥幸如斯普林斯汀者毕竟是少数,还需要芒格和卡尼曼这样的人帮助普通人也能通过研习抵达彼岸。

芒格和卡尼曼的另外一个区别在于:前者着重于科普及在投资中的应用——他其实并没有专著,《芒格之道》只是历年股东会讲话的汇编;后者聚焦于严格的学术研究,发表了140余篇论文。受众越广,则越容易形成话题和新闻关注度。好在卡尼曼也有两本流传甚广、备受好评的作品中译本——《思考,快与慢》和《噪声》,而且按照国内标准,皆为畅销书。因此,他生前虽没有如其他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那样活跃在各大论坛会议中,但他在中国的影响力,仍在诺奖得主中居平均线之上。

《思考,快与慢》和《噪声》的中译本分别在2012年与2021年出版,两本书各有侧重,分别从认知中的偏差、决策中产生的噪声两方面来分析人类错误决策和行为的根源。因此,“卡尼曼之道”可以用一个公式來表达,即错误=偏差+噪声。偏差主要来自人类自身的系统性误差,而噪声则是一种“变异”,还受个人习惯、情绪及环境等因素影响。当然,偏差和噪声产生的根源有一个共同的生理学基础,就是大脑虽只占人类体重的约2%,但它消耗掉的能量却是身体全部能量的20%左右。因此,人类是特别喜欢不动脑子的动物,天生倾向于更轻松、省事的方案——所谓拍脑袋,而错误也就此铸成。

由于偷懒,卡尼曼提醒人们“我们会忽视显而易见的事,也会忽视自己屏蔽了这些事的事实”。由于偷懒,人们过度相信直觉和本能,而且能力越高越相信直觉,因为“能力可以提升我们对直觉的信任”。

理性人假设是经济学研究分析的基石。查理·芒格有句经常被引用的话:“正确的说服技巧是本杰明·富兰克林指出的那种,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但卡尼曼的研究揭示了人类在利益面前仍然选择错误的事实,深深撼动了每个人都是理性追求利益最大化这一经济学的假设前提。

作为行为经济学的开创者,卡尼曼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理由是:“把心理研究的成果与经济学融合到了一起,特别是在有关不确定状态下人们如何作出判断和决策方面的研究。”或许,也正是经济学家们的“偷懒”给了卡尼曼机会。卡尼曼没有经济学学位,他从心理学研究出发,打开了一个新的经济学子学科的大门。

在《思考,快与慢》中,卡尼曼讲述了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一个球拍和一个球的总价是11美元,球拍比球要贵10美元。那么球是多少钱?大多数人会毫不犹豫:1美元——这明显是错的。根据一项研究,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中竟有50%以上的学生也给出了这个直觉性的错误答案。在声誉稍差一点的大学里,则有80%以上的学生脱口而出这个错误答案。事实上,该数学题的正确答案是:球拍10.5美元,球0.5美元。

可见,偷懒这种人性的弱点有多根深蒂固。

卡尼曼20岁时成为以色列军队中的心理专家。他花时间琢磨出一套评估和筛选新兵、新军官的工作流程,取得巨大成功。这份工作经历正是他正式思考并认识人性弱点的开端。

在卡尼曼长期工作的美国,也有着对“人性弱点”的极高警惕和训练传统,例如卡耐基的书早已风靡全球,芒格和卡尼曼当然也都是克服人性弱点的高手。但令人尴尬的是,尽管号称芒格信徒的人数不胜数,但能将其推崇的模型说清楚的人并不多见,他的名字往往为人所用。与之相反,卡尼曼的许多研究早就成为常识,其思想为众多并不知道他名字的人所用。

例如,卡尼曼和他的合作者阿摩司·特沃斯基曾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心理现象:面临收益时,人们倾向于避免风险,早早获利了结;而面临损失时,他们则更愿意冒风险。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股民们往往在股市上涨时尚能见好就收、落袋为安,但在经历持续下跌后往往深陷其中被套牢而不能自拔。他们进而发现,两种逻辑意义相似的说法,由于不一样的表达(即框架的改变)导致不一样的结果。例如,“85%不含脂肪”要比说“15%含有脂肪”更具吸引力;又如,一种手术95%的5年术后生存率和5%的5年术后死亡率两种说法,对人们是否选择这种手术会产生不同效果。这种人类的认知偏差就是框架效应,此类“话术”已成为商家促销的常用策略,也深刻地影响着公共政策等领域。类似被广泛采用的行为经济学原理还有锚定效应、前景理论等。

但这里也有一个尴尬的事实是:仍然是基于人们热衷于偷懒的原因,在学习和使用行为经济学原理上,普通人是远不及商家乃至政客的。有巨大利益驱使的人们和组织,往往更娴熟运用“卡尼曼之道”。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20年来迅速崛起的互联网平台。这些平台在为经济发展、生活便利、社会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被诟病于在产品和运营中有放大人性弱点之嫌。在技术和网络打造的特定场景中,众多消费者们很有可能更加意志薄弱更为偷懒,更广泛和高频地被人性的弱点所俘虏。

因此,面对人性弱点的放大,以及抵御错误的重重困难,行为经济学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迅速成为显学。在本人策划组织的“年度经济学图书”评选中,行为经济学是一个重要的品类,而且佳作频出。但相对而言,我更看重卡尼曼的《噪声》一书,这本书更突出地展示了群体智慧的魅力。

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当下是一个非常依赖专家的时代。这种权力及其决策机制,使干扰其中判断和行为的“噪声”成为一个黑洞。可以说,“哪里有判断,哪里就有噪声”,医学诊断中存在噪声,不同医生对同一患者是否患有皮肤癌、乳腺癌等疾病,会作出不同判断;法官判案、人事决策、司法鉴定中也大量存在噪声,甚至天气是冷是热及当地球队在前一天是输是赢都会影响决策结果。

卡尼曼认为个体判断决策要降噪,可以安排多人共同判断,再进行平均,这样它的噪声数量就会比单一个体做出的判断更少。具体而言,从数学角度看,平均值法能保证减少噪声。对多个预测进行汇总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对他们取平均值。对100个判断取平均值将减少90%的噪声,如果对400个判断取平均值,则可以减少95%的噪声。这一统计规律促使人们采取群体智慧的方法,如预测市场、德尔菲法、评估-讨论-评估法。

群体判断中的噪声对我们的威胁更为严重。有研究表明,在评估国家国界线的长度等任务中,只要群体成员独自作出判断,群体会更明智。如果他们知道了其他人的评估,那么群体比个体的表现还要糟糕。正如研究所指出的,社会影响是有问题的,因為它降低了群体的多样性,但并没有减少群体的误差。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即便一点点的社会影响就会降低群体智慧,但对多个独立判断进行适当的汇总,则可以产生令人难以置信的准确效果。对此,卡尼曼提出信息级联、群体极化等群体智慧的降噪方式。具体到工作中就是多私下了解独立判断,而不是在会议上征求意见;即使在会议上,也是按照权力、专业影响力弱强顺序发言;以相对替代绝对,判断多用排序而非定量。

卡尼曼本人其实就完美地使用了这种群体智慧。这集中反映在他与最重要的搭档阿莫斯·特沃斯基的长期合作上。卡尼曼一生最重要的学术成果,几乎都与他有关系——这一点很像芒格和巴菲特的关系,卡尼曼的最后四年也与特沃斯基的遗孀芭芭拉·特沃斯基共同生活。而且,不但特沃斯基本人是心理学家,在她之前,卡尼曼的第二任妻子特雷斯曼也是一名认知心理学家。

(作者为《香港国际金融评论》执行总编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研究员;编辑:许瑶)

猜你喜欢
卡尼曼芒格弱点
见证芒格先生的“真”用一生践行芒格智慧
幸福无定义
一年浮亏约40%!芒格大幅减持阿里巴巴
弱点
滴水藏海
走进芒格的世界
思想的拓荒者
———记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
化身侦探 捕捉恋爱情绪弱点
卡尼曼的幸福观
没有弱点的前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