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甜 王永恒 李澜 黄湘俊
粘连性肠梗阻是指肠道因手术后粘连,或由于炎症、肿瘤等因素导致腹腔内有机物粘连在一起,形成肠道黏连并引起肠管阻塞[1],多发生于经过腹腔手术的人群,还有一些先天性因素和遗传因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2]。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腹部持续性疼痛、腹部胀气、呕吐、便秘等症状。同时,病人还可能出现水平位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体温升高等症状[3]。手术是粘连性肠梗阻的最终治疗手段,包括剖腹探查、腹腔镜手术、介入技术等[4]。传统鼻胃管减压主要通过鼻腔插入胃肠道的导管,通过导管减压排出胃肠道内积液和气体,以达到缓解病人腹胀、呕吐、腹痛等症状的目的,是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5],但其治疗效果有限,不能彻底解决疾病根源,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引起病人不适或并发症,如鼻出血、误吸等。DSA通过数字化处理和减影技术,对血管系统进行清晰的立体成像和分析,广泛应用于各种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6]。经侧孔快速交换法是一种介入治疗技术,主要应用于治疗消化道梗阻和胆道梗阻等疾病[7]。本研究对DSA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病人84例。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检查与临床症状确诊为粘连性肠梗阻;(2)有腹部手术病史;(3)年龄不低于18岁;(4)非肠扭转、肠套叠、肠道异物堵塞;(5)病人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重要脏器功能严重不全;(2)不耐受研究方法治疗;(3)合并消化道恶性肿瘤;(4)认知障碍;(5)妊娠期、哺乳期女性;(6)内分泌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本项研究方案已取得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治疗方法:两组均采取平衡电解质、抗感染、禁食、禁饮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研究组采用DSA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置管减压治疗,平卧位,全身麻醉,在DSA透视下经下鼻孔将J形导管引入胃腔,注射对比剂,而后转动DSA球管,通过导丝与导管配合进行十二指肠水平部,越过Treitz韧带。当导管越过Treitz韧带后,将0.035英寸的260 cm加硬交换导丝引入,而后对肠梗阻导管进行润滑,将交换导丝尾端插入肠梗阻导管端孔,经最后一个减压侧孔引出后使用快速交换法,在透视下固定交换导丝,并同时推进肠梗阻导管,推至Treitz韧带以远,当肠梗阻导管到达确定位置后使用灭菌纯化水充盈前球囊,并将交换导丝退出,置管。手术时间平均约1小时。术后引流并间断推送肠梗阻导管,嘱咐病人口服石蜡油,并每日复查立位X线平片或DSA造影。
2.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肠梗阻治愈,排便与排气正常,肠道功能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排便排气显著改善,肠梗阻缓解;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症状加剧,需采取手术干预。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2)恢复指标:包括排气时间、拔管时间、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X线气液平面消失及平均住院时间。(3)VAS评分[8]:于治疗前、治疗后1天、3天进行评价:0级(0分),无疼痛;1级(1~3分),轻微疼痛,能够忍受;2级(4~6分),中度疼痛,可忍受范围;3级(7~10分),强烈疼痛,无法忍受。(4)SF-36评分[9]:于治疗前、出院时进行评价,包含躯体、心理功能、物质生活及情感职能四个因子,总分100,分数高的病人生活水平越好。
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两组疗效比较:等级资料秩和检验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3.两组恢复指标比较见表3。结果显示,研究组排气时间、拔管时间、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X线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恢复指标比较
4.两组疼痛程度比较: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VAS评分的时点、组间、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天、治疗后3天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3天的VAS评分<治疗后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治疗后1天、治疗后3天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疼痛程度(VAS评分)比较
5.两组生活质量(SF-36)得分比较见表5。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SF-36量表各因子(肢体疼痛得分、躯体功能、情绪角色得分、躯体角色得分、活力得分、总体健康状况得分、社会功能得分、心理卫生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出院时SF-36量表各因子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且研究组出院时SF-36量表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两组生活质量(SF-36)得分比较
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长期梗阻可引起肠管缺血、坏死,并可能导致穿孔、腹膜感染等严重后果[10]。对于可能有粘连性肠梗阻的病人,应及时就医,并接受完整的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11]。
黄湘俊等[12]等研究指出,难治性粘连性肠梗阻采取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促进其肠管生理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疗效显著较对照组高,这是因为传统的方法可能无法到达肠系膜缝合处,通过DSA引导下的经侧孔快速交换法则可以直接插入到梗阻区域,快速进行通畅治疗。DSA技术可提供高分辨率的血管情况和图像,更清晰地了解梗阻部位及其周围组织的情况,从而决定最优治疗方案[13]。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排气时间、拔管时间、进食及首次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这是由于DSA技术引导下的经侧孔快速交换法能够精确进入梗阻部位,减少再次粘连的风险,且不需要开放腹腔,降低术后炎症反应。另外,研究组腹痛缓解、X线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也较对照组短,这是因为DSA技术引导下的经侧孔快速交换法可以直接插入到肠腔内部,通过灌注液体来增加肠腔内的压力,从而减少肠道的积液和肠腔内的压力,降低腹痛缓解时间。DSA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明确了解粘连性肠梗阻的位置、程度和范围,并且能够精确定位到梗阻部位进行治疗[14],消除气液平面,降低X线气液平面消失时间。
除此之外,治疗后研究组不同时点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表明该组病人的疼痛改善效果更好,与王兴强等[15]研究结果相符。DSA技术引导下的经侧孔快速交换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创伤小,病人能够更快地恢复正常肠道运动和消化功能。
出院时,研究组SF-36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高,提示该组病人的生活质量水平更高。DSA经侧孔快速交换法消除肠腔内的积液和肠内梗阻,促进肠道蠕动和恢复消化功能,有助于提高躯体功能、活力和总体健康状况得分。且该方法对于肠梗阻的治疗相对简单,从而减少了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病人能够更快地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减少了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感受,提高了社会功能和心理卫生得分。与朱小林等[16]研究结论一致。DSA经侧孔快速交换法适用于一部分粘连性肠梗阻病人,但并不适用于所有病人。对于一些严重的粘连性肠梗阻病人,可能需要其他更复杂的手术方法来解决问题。在进行DSA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时,可能会发生一些并发症,如出血、感染、肠穿孔等。这些并发症可能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和治疗的风险。
综上所述,采用DSA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置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疼痛并促进康复,提升其生活质量水平。但本研究未对病人更为长远的疗效水平进行评价,且未纳入更多的研究对象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