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晔
常向阳给“心羽家园”的孩子们分蛋糕。
常向阳曾常被人误会是“骗子”。直到去年年底,一条短视频爆火让更多人了解到她的故事:2017年,她在距离西安市儿童医院500米的地方成立了“心羽家园”,专门为家庭困难的患儿及家属提供免费食宿——她不是骗子,而是2000多个孩子心中“最好的常妈妈”。
关注从四面八方涌来,带来了善意,也带来了烦恼。“有人竟然来了就问我,这些孩子都能活吗?这对我们是最大的伤害。”常向阳一度愤然关起大门,谢绝外人来访。她不希望苦难被人消费,更不希望“家园”里的孩子和家长被如此打扰。
好在,一切已经回归正轨。早春3月,和《环球人物》记者聊起这些年的点点滴滴时,常向阳数次哽咽落泪。但哭完,她把眼泪一抹,对记者再三嘱咐:“我们的故事不是苦情剧,谁都有坎儿,过了就好了。我更想传递给大家的是力量与希望。”
常向阳永远忘不了2017年夏天的那个晚上。
当时,她是一名公益志愿者,业余时间经常参与大病救助的宣传工作。听说西安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有个孩子胆道闭锁,需要做肝移植,但家庭很困难,她和两位志愿者便一起前去看望。
一行人离开病房时已是晚上9点。正准备乘电梯下楼,常向阳注意到旁边楼梯间的地上睡着一个人。“咋有人在这儿睡觉?”她很好奇,于是决定走楼梯下去,看看是不是还有人睡在地上。
到了3楼血液科,席地而睡的人更多了,其中一位身材瘦小、头发灰白的大娘引起常向阳的注意。她蹲下身,问大娘为啥睡在这里。大娘说:“但凡有点办法,谁会睡在这儿?我3岁的孙子得了白血病,儿子在外打工挣钱。我和儿媳白天一块照顾孩子,但晚上病房只能留一個人陪护。”
常向阳还想跟大娘聊几句,但大娘始终背对她侧躺着,没再回复。她自感讨了个没趣,站起身来准备走,刚迈出一步,就听见大娘自言自语:“西安的蒸馍贵得很,6毛钱一个……”
她愣了愣,又蹲下去问大娘:“如果儿童医院周边有免费管你吃住的地方,你去不去?”大娘翻身坐起来,打量她几眼,说:“我看你年龄也不小了,你咋说瓜话(陕西方言,意为傻话)?”
“如果真有这个地方,你去不去?”常向阳认真地问。大娘沉默半晌道:“那得下辈子才有了,这辈子我是看不到了。”
那一瞬间,常向阳在内心默默发誓:自己一定要给这些人提供一个分文不收的“家”!
她打算在西安市儿童医院对面租个房子来帮助患儿家庭,兴冲冲地将想法告诉父亲常建锡,满心以为会获得支持。“我爸以前是炮兵,转业后在民政部门负责扶贫济困工作,没少帮助穷苦人家。我小时候跟他一起下乡慰问,也看见他临走时悄悄给人家留点钱。”然而,父亲听完半天没接话,只让她“赶紧吃饭,吃完去睡觉”。
常向阳(右)与父亲合照。
常建锡的犹豫,既是担心女儿太辛苦,也是怕女儿只是一时冲动。第二天一早,当常向阳旧话重提时,他说:“娃,你给人希望很容易,但当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到你身上,你却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希望就会变成失望,那给别人的打击更大。你可一定要想清楚啊。”
常向阳最终决定“还是要做这件事”。常建锡没再反对,告诉老伴儿唐小平:“以后留够咱俩的买药钱和日常开销,把其余钱都给女子(陕西方言,指女儿)吧。”
常向阳选在2017年9月5日正式成立了“心羽家园”。9月5日的寓意是“救救我”,“心羽家园”的寓意是给心灵插上爱的翅膀。
那间200平方米的屋子,被她和亲朋好友拼拼凑凑填满了——这家捐几个碗,那家捐几个碟,另一家再捐几个杯子,母亲也把家里唯一的冰箱捐了出来。再放上6组上下铺,这里就变成了能为12个病患家庭提供食宿的“避风港”。
万事俱备,没想到的麻烦是,根本没人愿意相信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起初,常向阳一趟趟往医院跑,和外地来的患儿家属聊天。因为她聊病情时头头是道,很多人便以为遇到个老病友,围过来向她“取经”。她见缝插针地说:“对面有个‘心羽家园,吃住不花钱,你们怎么不去?”一听这话,众人以为遇到骗子,各寻借口便一哄而散。无奈,她只能找医生帮忙“宣传”。以前,常向阳做志愿者时就经常来医院,很多医生都知道她是个热心肠,也乐于帮忙。不久后,“心羽家园”接收了第一个患儿家庭。
孩子名叫芳芳,小肠伴感染坏死后做了手术,8岁了体重还不到30斤。一家五口,除了妹妹正常,爸爸、妈妈、哥哥和她都有智力障碍。刚来“心羽家园”时,芳芳爸的背包里装的全是发霉的馒头。常向阳说这不能给娃吃,结果他说了句让人心酸的话:“我们在家就这样吃。”
“心羽家园”的孩子们和志愿者同西安市儿童医院的医生护士合影。
常向阳喂患儿吃饭。
芳芳从春天住到了夏天,却只有厚的秋衣秋裤。一位志愿者从家里拿了些小女孩的夏装,其中有一条连衣裙,给芳芳换上。芳芳特别开心,拉着裙角不停转圈。志愿者们看她肢体不协调,便四五个人手拉手围了个小圈,将她护在中间。芳芳仰着头,一会转倒在这个志愿者身上,一会转倒在那个志愿者身上。那个场景让常向阳印象太深了:“我们笑着看芳芳玩闹,结果笑着笑着就流下了眼泪……”
后来,越来越多的患儿家庭来到“心羽家园”。不少孩子人生的第一句话是在这里学会的,人生的第一步是在这里迈出的。
但有时,误会仍会发生。最让常向阳哭笑不得的一次,是来自陕西汉中的童童爸爸回乡后,听说当地有户困难家庭的孩子也生了大病,就到村委会去打听对方的联系方式。“他给人家打电话,说如果带娃去西安市儿童医院治病,就去找常姐,吃住都免费。人家当时不驳老乡的面子,答应了,过后便和其他老乡说童童爸爸在‘搞传销。”
常向阳不太在意这种误会。她说:“别人说我是骗子,那就说吧。只要能帮到孩子,我愿意一直这样‘骗下去。”
截至2024年3月17日,“心羽家园”所帮助过的患儿已达到2377人。很多人离开后,逐渐和常向阳减少了联系。常向阳觉得这样挺好,“说明他们迈过了坎儿,已经回归到正常生活”。她从不希望孩子们记住她,“因为他们记得我,就记得自己生病的日子”。她最想看到的,是孩子们像健康的孩子一样,去学习、玩耍。
于是,“心羽家园”有了小白课堂。每周一到周五的下午,老师教孩子们念英语、做手工、学礼仪,“像幼儿园一样”。有一回,西安市儿童医院血液科的医生来探望患儿,没想到之前见他就躲的孩子,竟学会了主动给他拿矿泉水喝。他忍不住眼圈泛红,对常向阳感慨:“孩子们懂事了。”
去年,发生了一件让常向阳很受触动的事。那天,一个4岁的孩子站在阳台,透过窗户看向远方,问她:“常妈妈,上西安城墙贵吗?”她被问住了。她虽是土生土长的西安人,却从没参观过城墙。看到孩子渴望的眼神,常向阳想,孩子们确实需要出去“透透气”。她联系当地媒体“西安发布”的公益西安栏目,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做一个“心羽宝贝看西安”的项目。孩子们这才有机会免费爬城墙、逛动物园、游海洋馆。
不过,参观虽是免费的,很多费用也省不了。“光租车,一辆大巴一天1800元,这还是楼下旅行社给我们的优惠价。还有买保险、买吃的,都得花钱。”常向阳嘴上念叨着贵,心里却觉得这钱花得挺值。“给孩子和家长苦涩的生活加点糖嘛!起码他们开阔了眼界,焦躁的心情也变得舒缓。”
常向阳关心孩子,也同样关心家长,总是想方设法让他们宽心。小白课堂开课后不久,她让患儿家长当助教。用她的话说,家长与其站在一边等,不如参与进来,为心羽宝贝们做得越多,越不会有边缘感,越会把这里当“家”。
她经常和家长们聚在一起开“板凳会”。“其实就是唠嗑。这个家长说我娃遇到了什么情况,可能另一个家长马上会说,我娃也遇到过这种情况,你可以怎么处理。大家交流彼此的经验,既有心理疏导的作用,也能少走弯路。”
这几年,常向阳有个很强烈的感受:“心羽家园”救助的孩子,从主要是康复科来的,到神经科来的,再到血液科、肾脏科来的,病情愈发凶险了。这意味着,她从一开始只需要帮脑瘫儿童做康复训练,到如今不得不时刻提着一颗心。
采访前几天,她刚刚经历了一桩“险事”。那天凌晨2点多,她听见一个娃娃在床上哼哼,一摸体温,特别烫。她赶紧摇醒了孩子妈妈,拿温度计一量,发现孩子已高烧到41摄氏度。大家连忙把孩子送去医院抢救。“有的妈妈还很年轻,晚上遇到孩子的突发情况就乱了阵脚,先哭起来。” 那时,常向阳就是家长的主心骨。
有时,常向阳也觉得累。有一回,临到中午做饭,电饭锅坏了,灯也坏了,水管也漏了,一大堆琐事赶到一起,“说不上来的那种委屈”,她躲到办公室里哭了一场。但悄悄哭完,她又出去忙碌了。家人给她打电话,总劝她说:“没事了,你把你的脚抬高点。”意思是,没事时多休息,别一直跑前跑后。但她闲不下来。“当我亲眼见证孩子们的成长和蜕变,看到那些家长的眼神从灰暗无神到眼里有光,我就感觉真好,一切都值得。”
她想,自己只要还能跑能跳,还有力气把孩子抱起来,就会把“心羽家园”一直坚持做下去。
采访中,常向阳很多时候在讲其他人的故事。
她讲好心的房东。起初他有顾虑,担心这么多孩子在房子里磕了碰了。但最后他忍不住心软,不仅把房子租给她,还每個月比市场价便宜一两千块钱,说“权当我也做公益了”。
她讲了不起的儿科医生。孩子们生病,难受也说不清楚,很多时候只会哭,医生们总能靠多年的临床经验给出准确判断。她们的休息时间很少,却依然积极来“心羽家园”参加医患交流会。
她讲善良的志愿者。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如今的上千人,只要孩子们有需要,便毫不犹豫伸出援手。其中,有不少志愿者是曾接受“心羽家园”帮助的患儿家长。受助者变成了助人者。
她讲当地政府、慈善协会、爱心企业和无数好心人的帮助。去年11月,家园迎来一次“梦想大改造”:铁架子的上下铺变成了带床帘的加宽木床;卫生间添置了儿童马桶;共享厨房也得到了升级,可容纳更多患儿家长同时做饭。
当然,常向阳做这一切也离不开家人的鼎力支持。她的父亲在世时,经常坐10多站公交来看孩子们,每周至少来三四趟。来了他就陪孩子们玩,开心得不得了。临走,他再悄悄给女儿的抽屉里塞点钱,过后告诉女儿:“刚发了降温补贴,爸给你搁抽屉里了。”父亲去世后,母亲管得更多了,今天给孩子们炸点丸子,明天给孩子们炖了排骨,后天给孩子准备锅贴。今年大年二十九,她一早给常向阳打电话:“今年有几家不回去的?来咱家一起过年吗?不过来?那你一定得多准备点菜,要让大家吃得好啊。”
常向阳和患儿及家长在“心羽家园”合影。
这次采访结束几天后,常向阳又给记者发来一段话:“心羽家园”不是我一个人撑起来的,是所有人共同托举起了这个“家”,用爱创造着奇迹。
在很多事上,常向阳有自己的坚持。
那条短视频爆火后,被感动的网友们找到她的社交媒体账号,纷纷给她发红包。但她坚持一个不收。“我们没有公募资格,收下这钱,就该有质疑的声音了。大家想捐款就捐给公账系统,方便每年的财务审计,各项收支也会在慈善中国的网站上进行财务披露。”
网友寄来大量爱心物资后,有人建议她:“不如掏钱租个库房存物资,留给‘心羽家园慢慢消耗。”她也婉拒了,“再好的东西都有保质期,捂到我们怀里,到期没用完,发霉了、长毛了,反倒把人的心给寒了,不如把爱分享出去” 。最后,那些物资连楼都没上,就被派发给了西安市儿童医院里家庭困难的患儿家属。
曾有人问常向阳:如果给你一栋楼去经营“心羽家园”,你会去吗?她的答案是“不会”。“我的怀抱就这么大。要是从200平方米增加到400平方米,我的双手还能护住每一个孩子。但要是增加到2000平方米的时候,我就给不了每个孩子关心和爱护,那何必呢?我只做我力所能及的。”
2020年10月,常向阳获得“陕西省脱贫攻坚奖贡献奖”。得奖当天,是她父亲的头七。拿到奖杯和证书后,她第一时间打车回了家,跪在父亲灵前,一遍遍说“你的女子没有让你失望”。
今年,常向阳准备做两件“大事”,一件是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另一件是申请遗体器官捐献。“我妈听说之后,笑着说她也要捐遗体,‘可以留给有需要的人做实验。所以你能理解我为什么走上公益之路——在我们家,公益就是生活。”
人物简介:常向阳,1971年出生于陕西西安,2017年创办“心羽家园”,为患儿及家属提供免费食宿。2020年,获得“陕西省脱贫攻坚奖贡献奖”。2023年底 ,因网友的一条视频,“心羽家园”被更多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