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通过不断优化政策体系、优化提升企业发展生态、全面升级数字基础设施等,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应强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平衡性、强化数字核心技术储备、加快培育跨界复合高端人才、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为了进一步推动济南市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济南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现状
(一)不断优化政策体系
济南市在2019年初发布了一系列促进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其中包括建设数字车间、数字工厂、智慧产业、智慧园区等,最大限度地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市政府每年都会拨出5亿元的专项经费来扶持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山东省“十四五”规划提出,作为数字强省战略的核心阵地和龙头城市,济南市即将打造41个加快数字化发展的载体平台和项目,如高端软件及半导体产业基地、未来产业先导区等。
(二)企业发展生态优化提升
近年来,济南始终坚持把工业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深入推动“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1000个。制定出台“打造标志性产业链群实施方案”,创新建立政企协同的“双链长制”工作体系。围绕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构建十大优势产业集群,让四大支柱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能级不断提升,并制定了集成电路、生物制药、元宇宙等相关政策措施,构建了80多个“1+N”的工业强市政策体系,出台了23项不需要申请即可享受优惠的政策。2022年济南获评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新增4个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2个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规上工业企业总量扩容达到2666家,新打造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60家,年度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
(三)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潜力巨大
2022年,济南在全国数字经济城市排行榜中位居第六,在产业数字化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综合试点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目前,济南市的数字经济规模已经突破了5000亿元,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已达到了47%。其中,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所占比例已超17%,首版次高端软件产品数量等方面稳居全省首位。
1、数字产业化持续领跑
济南制造的服务器生产量和销售量,全国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二,人工智能算力覆盖范围占全国的50%以上。2021年度,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等10项关键指标已经连续十余年蝉联全省第一,并新增设了3个省级示范型、成长型数字经济园区,同时,116个项目入选省数字经济重点项目,数量居全省第一。2022年,济南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15%,为5853.2亿元。其中,软件收入同比增长了15.6%,为4382亿元,相较于全国,其增速高了4.4个百分点。
2、产业数字化发展步伐加快
大力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2021年,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实现了7753亿元的数字化转型。2022年,全市共培育160家市级以上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及智能工厂,102个项目入选山东省“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示范项目,累计上云企业数量超过6万家,稳居全省第一。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包括新增的5个在内,目前已累计有11个,新增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8个。
(四)数字基础设施全面升级
以济南为中心打造黄河流域信息枢纽城市,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建立并开通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世界范围内第一个5600公里的确定性骨干项目网正式启动,累计要建设完成4万个5G基站设施;千兆城市建设提质增效,世界首个确定性网络启动,3个千兆级城市示范区建成,济南的固定宽带平均可用下载速率在我国主要城市中排名第四,居全省首位。依托“山河”超级计算平台,启动全球首张确定性网络,获批建设国家“星火·链网”超级节点。
济南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经济引领带动作用不强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覆盖面较窄,仍然集中在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领域,现代信息服务产业占比偏低,亟待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平台作为企业资源协调和配置的重要单元,是企业价值创造和汇聚的中心。在腾讯、阿里巴巴等平台企业的带动和支撑下,广东、浙江等省的数字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的发展目标。而济南跟上述省份比起来相对较弱,不仅缺少这样的互联网领军企业,而且在一些涉及数据中心、网络带宽以及云计算等大数据产业的基础设施方面也不强。目前,就数字经济的带动和引领能力而言,济南还有诸多不足之处,产业链式集群的规模化发展水平普遍比较低,各个企业间协同发展的产业发展共识尚未达成。
(二)融合程度有待提升
一方面,大部分企业对数字化转型认识不足,虽然已实现从单一产品竞争向供应链竞争的转变,当前传统观念中重硬件轻软件、重制造轻服务、重规模轻质量的理念仍然根深蒂固,企业间及内部各部门间存在高效数据互通机制缺口,无法将数据价值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另一方面,虽然大多数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已经嗅到了深度挖掘数据资源对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但仍对关键工艺和业务过程的把握有所欠缺,更无法满足制造企业的运营功能需求。
(三)数字经济核心技术掌握不足
一方面,由于許多传统制造企业在产品研发上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大量依靠跟踪模仿,这使得数字经济的核心技术受到了制约。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实体经济提供支持的过程中,尚因实践验证和经验累积的匮乏,在赋能后,还需进一步深入摸索价值创造获取的途径。同时,在核心元器件(芯片、传感器等)、设计开发软件以及工业云等互联网应用领域中,自身核心技术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愈加凸显,亟需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建立标准、检测和服务体系并加以完善。另一方面,很多企业不懂得如何利用大数据进行经营管理和市场分析,向数字化转型的成本过高,阻碍了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
(四)跨界复合型人才支撑不足
数字经济与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不仅使诸多组织、业态和模式的发生了变革,而且对新兴行业的人才需求也更加迫切,而阻碍其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则是高质量人才的结构性短缺。当前,济南市传统产业中多数企业还没有构建数字化人才培训体系,在诸多环节缺少数字化人才的支持,尤其是生产、营销、运营、管理等环节中缺少对工业大数据采集与分析、先进制造流程与工艺优化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大数据、AI等新兴行业中,多数企业对传统制造业运作流程及核心环节缺乏深入理解,能够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在细分垂直领域中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的跨界人才同样非常匮乏,严重制约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
(五)数实深度融合的生态环境不畅
一方面,数据开放度低,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各社会主体不愿共享和开放自身数据资源,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网络也自成体系,数据要素流动性差。部门分割、业务不协同、数据孤岛现象依然存在,导致企业与个人获得公开数据的渠道有限,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权责界限不清晰,数据安全监督机制不健全,这些都会阻碍企业与用户对数字经济有关行业发展的积极性和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数据保护面临新挑战。数据安全、隐私安全甚至是大数据平台的安全在大数据背景下都会面临全新的风险与威胁,会给大数据安全保障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推进济南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对策
(一)强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平衡性
一是加快装备数字化建设进程,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健全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培育并推广新型的服务模式,如网络协同、个性化定制等。
二是督促制造企业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培育一批批数字化新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从而形成企业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新格局。
三是加快培育数字经济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数字产业园建设和企业培育,强化数据智能应用,以万物智联为突破口,通过多种建设与合作形式,实现特色数字产业园的建设和布局优化。
四是积极拓展数字化产业链,提高农业和服务业中数字经济的渗透率,保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持续性和均衡性。
(二)强化数字核心技术储备
一是尽可能突显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以集成电路、基础软件等关键领域为中心,尽快弥补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等方面在产业链条上的缺陷。
二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一方面,科研成果可以市场化的应用研究以及部分基础研究领域,健全“以市场激励为导向的高效管理体制机制”,强调企业的主体地位,将生产、教育与科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加快构建科技成果市场化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步伐。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发展进程,在科技研发阶段要充分调动企业资金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保障企业在技术创新阶段也可以获取到合理的市场收益。另一方面,构建“让科研人员舒心的科研生态”,切实解决好科研人员所面临的与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如生活保障、子女入学、老人赡养及配套医疗等,让科研人员无后顾之忧。
(三)加快培育跨界复合高端人才
突出适应数字经济需求的专业人才的核心地位,构建并优化多层次的人才引进政策制度体系。结合实际,发挥各平台和渠道的重要作用,加大招商力度,吸引相关企业在域内落户,同时以項目建设为推手,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人才支持。探索新型政产学研跨界人才,加大和相关高校及科研机构之间合作力度,构建起创新性的人才培养和交流模式。支持开展混班学习交流机制,根据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实际需求,引入混班学习的交流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
(四)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大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入力度。增加光纤网络、IPV6、5G网络等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推动其向商业化的方向发展,并大力建设大数据网络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提升实体经济各个产业中所涉及海量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包括采集、存储、处理、计算等。
二是建立网络协作平台。积极鼓励核心企业尤其是具有产业链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搭建网络化协作平台,让其上下游企业快速地完成数字化转型,从而使产业链更上一层楼,加快传统产业向服务化转型的进程。培育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数字经济企业,通过建立数码虚拟产业园等,加强企业间的协作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数字经济视为一种新型的发展业态,快速构建数字供应链,使得企业间的订单、产能和渠道高效协同,形成合力,实现共赢。
三是创建世界一流水平的智慧政府服务。通过对“互联网+政务服务”“5G+数字政府”的深入研究,实现“一网通办”的新突破,完善数字营商环境,从而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四是制定符合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的数字监管制度。推动数字安全立法的出台,完善数据开放共享、知识产权保护、安全保障等法律法规,对数据的产权归属进行界定,对数据使用规则加以规范,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五是持续推进“上云、用数、赋智”的普惠式服务,努力打破信息孤岛的局面,确保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格局,从而使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提升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服务供给能力,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将其最大潜能充分地激发出来,实现实体经济飞速发展,为济南未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王琛伟:《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核心动力、主要问题与趋势对策》,载《人民论坛 学术前沿》,2022(18):12-21页。
[2]韩文泉、董浩:《数字经济助推山东省实体经济发展研究》,载《智库时代》,2019(3):38+43页。
[3]王定祥、吴炜华、李伶俐:《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模式及机制分析》,载《改革》,2023(7):90-104页。
[4]吕明元、麻林宵:《“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发展趋势、问题与对策建议》,载《决策与信息》,2022(2):68-73页。
作者简介
叶继红 中共济南市历城区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党的理论、经济政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