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小龟
1
九月开学,不出所料,学校又新来了几位年轻的老师,其中张老师分到了我们班当语文老师。
张老师个子不高,声音不大,看起来弱不禁风的,没想到上起课来,却铿锵有力。
我们能看出来,她在努力融入我们,但是我们无动于衷。因为,他们都是特岗老师,来我们这样的穷乡僻壤教书,不过是想为自己未来的履历镀一层金——过不了多久,他们都会走的。
留守儿童大多有一股少年老成的早熟,本以为这个看起来特自信的张老师会努力“讨好”我们,让我们接纳她。
可谁知,第一周她就把我们“得罪”了个底朝天。张老师说,周五的语文课要进行开学小测验,检测我们暑假的学习情况。
爱考试的老师最不受待见,偏偏她还煞有介事地给我们讲了重点,还说如果有同学不认真复习考得不好,就要“开小灶”。
我们不怕惩罚,却害怕被单独“加餐”补课。对于爱学习的好学生,“加餐”是营养开胃的小菜,可我们都是爱自由的差学生,习惯了“风餐露宿”,接受不了面对面的精准“投喂”。所以,我们不得不加紧为考试做准备。
不过,我们的准备不是复习知识,而是做各种小抄。桌面上、桌斗里、文具盒底,都是小抄的藏身之地。我们已经如此应付了几届老师,做起来得心应手。
没想到,张老师直接让我们只带一支笔,去别的教室考试。好狠的一招,出其不意地切断了我们所有的后路。
考试之后,全班大部分人都被张老师留下来“开小灶”。她说:“我刚从你们现在的年龄走过来没几年,作为一个淋过雨的姐姐,我知道怎么让你们接受知识的洗礼。”
我不太听得懂她的话,但心里的反感却被一些莫名的感动代替。我们这所学校的普高升学率低到可以忽略不计,老师们对我们的懒散早就听之任之了。我们的父母大多常年在外打工,一两年回来一次,也管不了我们。
我们都知道,同样是花朵,温室里的花和野地里的花有着本质的区别和迥异的命运。但张老师偏说:“是花朵,就值得好好呵护。”
2
都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但张老师的法眼却高到了大气层。后面的日子,面对我们的不配合和偷懒,她见招拆招,一一化解。张老师说,正是因为她淋过雨,所以她知道每滴雨的心思。后来我才明白,哪有什么“神功”,不过是她为我们花了心思而已。
张老师教会了我们写信。她每周留给我们一节课的时间,让我们对着信纸倾诉心里的话。她告诉我们,信可以写给家人、老师、同学,甚至可以写给未来的自己,然后我们自由决定,是否和她分享。
张老师把宿舍里的藏书都转移到我们教室的一角,成为班级的阅读角。她带领我们阅读美文,教我们做读书笔记,让我们用文字一点点纾解青春里的小心事和小情绪。
张老师每个月跑一趟县城图书馆,帮我们借书更新图书角。她每周都会和我们分享一首教材之外的古诗词,她说:“我知道出身贫瘠的孩子被带到书籍的世界里畅游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我这样畅游过,所以也想让你们畅游起来。”
少年的心总是更容易被俘获,张老师只花了半学期的时间,就把我们完全征服了。
3
彻底让我喜欢上张老师,是那年的初冬。我生日那天,张老师叫我走到讲台上,认真地祝福我“生日快乐”,还带领全班同学一起为我唱生日歌。14岁的生日,虽然还是没有蛋糕,没有父母的陪伴,但是我却收到了有生以来最隆重的祝福。我不知道张老师是怎么知道我的生日的,也许是在前一个晚上,无意中听到了我向母亲抱怨的电话。
后来,这成了我们班的惯例。每一个同学过生日时,都会收到张老师的祝福和全班一起唱生日歌的“款待”。不仅如此,每一个传统佳节,张老师都会和我们一起庆祝:她教我们包粽子,帶我们感动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崇高理想;她和我们一起吃月饼,带我们共鸣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心愿……
张老师说,她也是淋过雨的留守儿童,所以她想为我们撑伞,以她来时路,亮我们沿途灯。让我们的少年时期,即便留守,却不被弃守;让我们知道,野百合也能在春天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张老师陪我们在青春路上走了整整两年,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在阴雨天也能发现生活的诗意,如何把冰冷的雨,变成人生的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