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静 金灿灿 周皓鹏 张茜蕙 梅 辉
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 泰州 225400
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引起,可经血液、母婴、性传播,是全球广泛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1]。未加抑制的HBV 在肝脏中大量复制,可导致炎症、细胞外基质释放等情况发生,使得肝脏组织正常结构被破坏,逐渐转坏为乙肝肝硬化,最终发展为肝癌[2]。临床调查显示未经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患者肝硬化年发生率为2%~10%,非肝硬化乙肝患者发展为原发性肝癌的年发生率为0.2%~1.0%[3-5]。乙肝诊断以实验室检查为主要依据,常见包括乙肝两对半及HBVDNA 定量检测,前者是血清学传统标志检查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乙肝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乙肝e 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乙肝e抗体(hepatitis B e antibody,HBeAb)、乙肝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HBcAb),可通过观察HBV 颗粒外壳蛋白成分诱导机体产生的抗体情况观察患者感染情况,此法检测方便快捷、患者接受程度高,但是结果异常并不意味着外周血存在HBV完整颗粒,因此准确率存疑;后者可通过基因扩增技术直观了解HBV 感染者病毒复制水平,不仅能用于诊断,还能用于判断抗病毒治疗效果,便于调整治疗方案,是乙肝诊断的金标准,但是此法为有创操作且检测要求较高,限制其广泛使用[6]。既往有研究发现乙肝两对半指标与HBV-DNA 定量检测结果相关,本研究分析375 例乙型肝炎患者病例,旨在探讨乙肝两对半指标水平与HBV 感染和复制的关联。
选取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本院)2021 年4 月至2023 年4 月收治的375 例乙型肝炎患者病例为研究资料。其中男211 例,女164 例;年龄32 ~69 岁,平均(47.57±6.12)岁;疾病类型:慢性肝炎213 例,肝硬化121 例,肝癌41 例。纳入标准:①年龄>18 岁;②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 年版)》中的诊断标准[7];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其他肝病;②近期注射乙肝疫苗。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2023-0814 号)。
1.2.1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乙肝两对半及HBV-DNA 定量检测。①两对半检测方法:取患者外周静脉血5 ml,离心半径16 cm,转速3500 rpm,离心时间10 min 获得血清样本,-70℃保存待测。取待测样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检测患者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水平。检测试剂盒来自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检测仪器包括Sorvall LYNX 6000 超速离心机、罗氏Cobas e602 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②HBV-DNA 定量检测方法:取待测样本,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根据试剂盒使用说明,取300 μl DNA 提取溶液1、200 μl待测样本,震荡混匀10 s,瞬时离心;加入100 μl DNA 提取溶液2-mix,震荡混匀10 s 后,室温静置10 min;瞬时离心后将离心管置于分离器上,3 min后缓慢将溶液吸出;加入600 μl DNA 提取溶液3 和200 μl DNA 提取溶液,震荡混匀5 s,瞬时离心后将离心管再次置于分离器上;静置1 min 后将管底残余液体完全吸出丢弃;每管加入30 μl洗脱液,最后HBV-DNA 洗脱于30 μl 洗脱液中。内、外引物为HBV 的S 基因保守序列,外引物P1:5’-CATCTTCTTGTTGGTTCTTCTG-3’(300-321),P2:5’-AGGGTTTAAATGTATACCC-3’(715-695);内引物P3:5’-TCTATGTTTCCCTCTTGTTGC-3’(421-441),P4:5’-TACCACATCATCCATATAACTG-3’(626-605)。扩增参数:50 ℃ 2 min;95 ℃ 2 min;95℃ 15 s,58℃ 30 s,45 个循环;37℃ 10 s。检测试剂盒来自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
1.2.2 判定标准 ①乙肝两对半检测判定标准:正常标准HBsAg<1 COI,HBsAb<10 IU/L,HBeAg<1 COI,HBeAb>1 COI,HBcAb>1 COI[8]。②HBV-DNA 定量检测结果判定标准:HBV-DNA 定量检测结果≥20 IU/ml 为阳性,定量检测值取对数值。
本研究数据使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使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汇总患者乙肝两对半类型共6 种,见表1。不同乙肝两对半类型患者HBV-DNA 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044,P< 0.001)。
HBV-DNA 阳性组患者HBsAg、HBeAg 水平高于HBV-DNA 阴性组,HBsAb、HBeAb、HBcAb 水平低于HBV-DNA 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HBsAg、HBeAg 水平与HBV-DNA 呈正相关(P< 0.05),HBsAb、HBeAb、HBcAb 水平与HBV-DNA 呈负相关(P< 0.05),见表3。
表2 不同HBV-DNA结果患者两对半检测结果比较(±s)
表2 不同HBV-DNA结果患者两对半检测结果比较(±s)
注 HBsAg:乙肝表面抗原;HBsAb:乙肝表面抗体;HBeAg:乙肝e 抗原;HBeAb:乙肝e 抗体;HBcAb:乙肝核心抗体;HBV:乙型肝炎病毒
?
表3 HBV-DNA定量与两对半检测结果相关性分析
不同疾病类型患者乙肝两对半类型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不同疾病类型患者HBV-DNA 定量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5。
表4 不同疾病类型乙肝两对半类型HBV-DNA阳性率比较[n(%)]
表5 不同疾病类型HBV-DNA定量检测结果比较[lg(IU/ml),±s]
表5 不同疾病类型HBV-DNA定量检测结果比较[lg(IU/ml),±s]
注 HBV:乙型肝炎病毒
?
HBV 感染后在人体内大量复制可损害肝脏组织,增加肝癌风险,目前临床暂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以抗病毒药物控制,早期筛查诊断是控制乙肝的关键环节[9]。基于基因维度的HBV-DNA 定量检测是判断HBV 在人体内表达的金标准,但此法操作要求较高,基层医院难以推广[10]。传统血清学乙肝标志物简称为“乙肝两对半”,检查门槛较低,利用试剂盒检查获取结果较为便捷,但是各类标志物组合类型复杂多样,在临床判断中存在一定难度,可能导致误诊、漏诊,无法作为最终诊断标准[11]。因此临床诊断中应注意保证诊断有效性与防止过度医疗间的平衡,基于此,本研究探究HBV-DNA 定量、两对半检测结果相关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乙肝两对半类型患者HBV-DNA 阳性率差异显著,以类型1 患者阳性率最高,类型6 最低,说明不同乙肝两对半类型与患者病毒复制进展水平存在关联。类型1 临床常称作大三阳,其中HBsAg 是HBV 感染人体复制后脱下来的蛋白质外壳,阳性提醒患者被感染或曾被感染,无法准确判断患者感染阶段,此外有研究显示其水平与免疫耐受相关,在患者免疫耐受时期可达到峰值[12]。HBeAg 是存在于HBV 核心中的可溶性蛋白,由HBV-DNA 开放读码框前C 区编码,被认为与病毒复制增加相关,阳性可说明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当HBeAg 转阴、HBeAb 阳性时提醒病情进入恢复期[13]。HBcAb 是HBV 核心区基因产物,是机体特异性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攻击的主要靶抗原,可在一定程度反映肝组织炎症水平[14]。本研究发现HBV-DNA 阴性组、阳性组患者乙肝两对半指标均有差异,其中HBsAg、HBeAg 水平与HBVDNA 呈正相关,HBsAb、HBeAb、HBcAb 水平与HBV-DNA 呈负相关(P< 0.05)。感染HBV 可明显增加患者肝硬化、肝癌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疾病类型患者乙肝两对半类型HBV-DNA 阳性率比较和不同疾病类型HBV-DNA 定量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肝炎患者病毒量明显高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其两对半类型以大三阳为主,而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以小三阳为主。考虑是因为肝癌和肝硬化患者通常感染时间较久,已经历过病毒快速增殖时期,因此现存HBV-DNA 表达量低于肝炎患者。当患者从大三阳转化为小三阳时,可见其病毒复制水平下降,同时提醒患者免疫功能受损,使肝脏组织更易发生纤维化进而加重肝功能受损害[15]。
综上所述,乙肝患者两对半参数水平与HBVDNA 定量水平有相关性,不同两对半类型患者HBV-DNA 阳性率有差异,有助于临床针对性筛查,减少漏诊、误诊,不同疾病类型患者两对半类型和HBV-DNA 定量差异显著,可见联合上述检测有助于判断患者肝受损程度,为临床精确诊疗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