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
儿童的世界是想象构成的,但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写作时往往缺乏想象力,导致作文缺乏趣味性,无法充分展现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写作教学提出了建议:“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幻想,鼓励他们描绘想象中的事物。”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思考和实践,同时,多进行想象作文的写作训练,也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一、引导观察,丰富想象
很多时候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是通过观察来确定的。学生想要了解某个事物的主要特征,就需要仔细观察,然后将观察到的内容写进作文中,可以使自己的文章更加生动细腻。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比如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嗅觉、味觉和触觉的结合等,还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制定观察计划和步骤,以充分了解事物的客觀属性。此外,还要学会另辟蹊径,从别人未考虑到的角度去观察,使自己的写作独具特色。为了让学生拥有充足的写作材料,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并教会他们从生活中收集写作素材。
想象作文的题材同样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紧密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掘想象作文的灵感,在生活中写作。离开了生活的滋养,感悟和创作都会失去灵魂,写出来的作文也会变得枯燥乏味,缺乏情感。
教师应带领学生多接触大自然、深入生活,感悟生活,细心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培养他们对生活的敏感度和感悟能力。其次,鼓励学生多阅读优秀的作文选,赏析优秀的儿童文学书籍,以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此外,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多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让他们在想象中畅游,写出精彩且具有独特风格的想象作文。例如,某次语文课上一只麻雀飞进教室,笔者便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小麻雀为何飞进教室?如果它会说话,你想对它说什么?这时学生的想象力被充分激发,有的说,小麻雀是来跟大家交朋友的;有的说,小麻雀是巡查员,是来看大家上课认不认真,监督大家好好学习的;有的说,小麻雀是来给大家讲动物世界的故事的。于是,教师就顺着学生设想出来的情节,要求写一篇题为“一只麻雀来了”的作文,学生们的想象力因一个小插曲而得到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体验,进行想象训练。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说明写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缺乏对生活的体验和观察,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显得干瘪。因此,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成为生活的观察者和思考者,从平凡的事物和平凡的人身上获取不平凡的细节。
二、根据画面,看图想象
儿童是充满幻想的,与成年人的世界大不相同。一些动物和植物的图画就能激发起小学生的想象和幻想,他们可以根据图片中动植物的生活场景,再结合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自然地在脑海中构想出新的生活画面。看图想象是想象力形成的初始阶段。当学生具备一定的编造童话的基础时,可以给他们一些零碎、不连续的图画,让他们根据图画内容补充完整的故事,自行想象图片中故事的开头、过程和结尾。还可以提供单页图画让学生看图想象,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培养想象力,激发创造性。
看图想象首先要看图、观察图,教师应要求学生从图中观察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与环境等。其次,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图画进行想象与联想。最后,想象应围绕主题,有明确的目的,而不应该是空想。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读文中的插图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比如,笔者先让学生们在动笔之前仔细看图画,观察图画中的人物、事物以及背景是从近到远还是由远及近,搞清楚图画的主次内容,理清人物、事物与景物之前的关系。教师给出的图画中有一位十岁出头的小女孩,她是一位小气象员,手中拿着一本记录本,说明小气象员正在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这些是画面中的主要内容。在远处有一棵光秃秃的树,天空中飘着雪花,这是背景。背景能体现文章的中心,还能表现人物性格,所以也要仔细观察和分析。学生观察完之后就可以确定写作中心,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图意,然后再根据画面联系生活实际,展开合理的想象。例如,笔者引导学生对小气象员所处的地方以及周围的环境进行描写,让学生想象小气象员会遇到哪些困难,以及怎样去克服。最后,让学生整理材料,加入细节。画面提供的材料很丰富,但要选取与中心相关的内容去写,详细描写能突出中心的材料,粗略带过与中心关系不大的材料。看图写作虽然是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但其目的之一还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既有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又能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认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结合课文,发挥想象力
读者在阅读文本时发现,往往是语言最能使人与自己的生活和情感联系起来,并在脑海中形成新的情境,产生情感共鸣,这就是再造想象。正如“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个读者都会在脑海中塑造出故事中人物的完整形象。在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过程中,再造想象就是很好的体现。读者通过作者的文字,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培养他们的再造想象力。
在引导学生描绘想象内容时,我们需要从具体的画面入手,帮助他们从零散、碎片化的词语中捕捉事物的特征。为了使文本更贴近现实,就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用他们熟悉的人、事、物来替代不切实际的文本。
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的《牛郎织女》一课为例,该课文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教师先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再选出文中两处情节生动且具有想象空间的“牛郎与老牛相处”和“牛郎与织女相识”作为练习,引导学生想象故事情节,并创造性地复述故事。例如,牛郎和老牛如何交流、仙女如何逃出天庭。在练习中,要将简短的内容具体化。同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描述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时的对话和内心活动,以及他们的神态和动作。在创造性复述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因为过于关注主要情节而忽略其他有创造价值的情节,教师要及时提醒。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先做出示范,运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如换顺序、发挥想象力、改人称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创造性复述。再以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的《开国大典》为例,该课文描绘了许多开国大典的场景。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面进行品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过后写下自己的感受并与全班分享。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中的句子:“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让他们思考无线电的广播会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传到哪些地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内涵,同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四、描绘未来,放飞想象
小学生一般都会憧憬自己的未来,怀有各种理想,他们每天都会涌现出许多奇妙的想法。如果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情境,并引导他们展开奇特的想象,不仅可以描绘未来社会的景象或某个领域的巨大变化,还可以想象自己未来的职业、工作和成就,并将想象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下来。
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写作为例,“二十年后的家乡”要求学生猜想家乡未来二十年的样子。实际上,无论是十年还是二十年,“未来”都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由于思维模式的局限性,他们往往难以描述。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出发,深入地思考和想象。例如,让学生思考对目前校园中不满意的地方,并想象它们在二十年后的改善情况:校园里有机器人吗?同学们如果再次相遇又会发生什么?所有这些变化都可以是它二十年后的样子。还可以想象校园中是否会有机器人,以及同学们相遇时的情景。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环境的变化。例如,可以思考二十年后房子会变成什么样子?是否可以将房子变成汽车或轮船以抵抗自然灾害?需要使用什么材料来实现这些效果?通过对未来的描绘,帮助学生找到想象的基石,找到写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而提高他们的寫作水平。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学生要有丰富的“表象”才能展开精彩的想象。由于小学生缺乏对“家乡”这一概念的具体表征,如交通、生活方式、工作种类等,脑海中没有相关画面、景物和事物出现,那么他们的想象思路就会受到限制。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平时多观察周围的事物,或通过图片来扩展他们脑海中的表象。这类关于未来的描写类想象作文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趣味性极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自由地畅想未来,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五、学科融合,激发想象
新课标提倡“跨界融合”,建立起各门学科之间联系。在过去,各门学科大多是独立授课,教师不太关注各科目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科之间处于割裂状态。在进行小学高年级想象作文教学时,如果教师只关注教材内容,而不去拓展其他学科的知识,那么学生的写作思维就会局限于语文这一学科中。这不仅限制了学生从多个角度积累写作知识,也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最终会影响想象作文教学的效果。事实上,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涉及了许多跨学科的内容,如思想哲学、自然科学和文化艺术等。这些内容与想象作文紧密相连,将它们融入作文教学中,可以拓宽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的作品更加充实和真实。因此,教师在授课时需要转变固有的教学理念,打破单一的语文教学限制,加强想象作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
例如,有一幅和统编版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这篇课文相关的油画,教师可以在讲课后,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这幅油画。问题一:“这幅油画的主色调是什么颜色?”问题二:“这幅油画里有哪些人物?意义是什么?”在思考过程中,有的学生会注意到油画中革命先辈的衣服颜色,并发出疑问,在喜庆的日子里,他们怎么都穿着黑色和暗色调的衣服,为什么不穿红色来庆祝呢?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入其他学科的知识来为学生答疑解惑。“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我国正式场合的着装是中山装。参加重要会议时,人们通常会选择穿中山装。而且,无数的革命先烈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这种衣服的颜色也是对先烈的一种缅怀和尊敬。只有这种颜色,才能使油画的色彩搭配更加和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写作素材得以拓展,鉴赏能力也得到了培养。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群众心态,为提高作文的真实性和生动性打下坚实的基础。之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在油画中,你看到了哪些物品?它们各自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学生可能会观察到柱子、菊花、灯笼和红旗等物品,但并不知道它们的象征意义。这时,教师又可以引入其他科目的知识。“菊花是具有季节特征的植物,是传统意象‘四君子中的一种。它傲然开放于寒霜之中,象征着中国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灯笼代表着喜庆,也象征着黑夜里的光明和繁荣。而红旗则是我国的国旗,是华夏儿女获得归属感的重要象征。”在了解了这些知识后,教师再用多媒体展示其他油画,鼓励学生自主鉴赏和分析,并以鉴赏结果为依据进行写作。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