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街区理念在老旧街区中的实践与应用

2024-04-14 02:11吴昊天彭嵘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城市交通

吴昊天 彭嵘

摘 要:针对国内老旧街区在城市交通、公共空间、服务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开放街区理念在其中的实践与应用。分析开放街区理念下的典型案例,即巴黎马塞纳新区的开放街区实践,提出街区制模式在中国老旧街区重构中的应用,即“小区开放,组团封闭”模式及商业综合体模式,并对街区制模式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老旧街区的更新提供理论和应用助力。

关键词:开放街区;街区制模式;老旧街区更新;城市交通;公共空间优化;服务设施改进

一、国内老旧街区存在的问题

(一)交通受到阻碍

城市交通是现代城市生活的动脉,其畅通程度直接影响着城市经济的运行和居民生活的便捷。然而,在国内许多老旧街区,交通阻碍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首先,由于过去的规划理念和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老旧街区普遍存在道路狭窄、路网结构不合理的情况。由此带来的交通拥堵现象在早晚高峰时段尤为严重,不仅降低了交通效率,也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同时,狭窄的道路也难以满足现代交通工具的尺寸要求,尤其是消防车、救护车等应急服务车辆,其通行能力受到极大限制,甚至无法进入某些紧急现场,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其次,随着私家车辆的增多,街道两侧的非法占道停车现象普遍存在,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缺乏停车场地的规划,使得居民和访客在寻找停车位上花费大量时间,对行人与车辆的流动造成进一步的阻碍。

最后,老旧街区的配套交通设施落后,不仅数量不足,而且更新不及时,难以适应现代城市交通的需求。普遍存在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混行的现象,或是非机动车没有专用道,或是非机动车道被占用,导致交通秩序带来混乱,事故风险发生概率增加[1-2]。

因此,解决交通阻碍问题是开放街区理念实践与应用的关键步骤之一。提高道路的利用效率,允许居民以多种方式共享街道空间,从而创造一个更加灵活、高效和安全的交通环境。

(二)街道公共空间的活力缺失

近年来的城市发展进程中,街道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活力直接反映出城市的生机与居民的生活质量。但是,在一些国内老旧街区,这些公共空间日渐失去了往日的活跃气息,成为城市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这是一系列历史、社会和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部分老旧街区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被边缘化,缺乏有效的规划和持续的投资。原有的基础设施老化,无法满足现代城市人们生活的需求。另一方面,老旧街区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难以吸引新兴的商业模式和创新型企业。传统零售店铺面临着大型购物中心和在线交易平台的双重冲击,客流和销售额不断下滑,商业街区衰败,活力自然难以为继。

其次,社区居民在城市发展和社区重建中的参与不足,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公共空间活力的下降。社区公共空间功能单一,居民缺少参与感和归属感,社区的公共空间十分冷清[3-4]。

因此,要恢复街道公共空间的活力,需要多方位的策略配合。以街区综合环境与功能性为着力点,兼顾公共交通与商业模块,同时增强居民对社区与商业之间的有效交流与管理,从而恢复和增强街道公共空间的活力。

(三)公共服务设施供不应求

在国内老旧街区的众多问题中,公共服务设施供不应求是重大难题。随着城市化加速和人口不断集中,老旧街区原有的服务设施已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导致服务设施的短缺成为制约社区发展和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

首先,教育资源供不应求是公共服务短缺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些老旧街区由于受限于历史和空间等因素,学校数量有限,不能满足社区内不断增长的儿童入学需求。

其次,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资源紧张。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旧街区的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攀升。但医院和诊所等医疗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往往不足,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难以满足居民对于专科诊疗的需求。

最后,老旧街区休闲和文化设施不足,文娱生活空间受限。体育设施、公园绿地、图书馆等娱乐和文化设施匮乏,影响了居民的休闲活动和精神文化生活[5]。

因此,解决公共服务设施供不应求的问题,不仅需要增加和优化现有设施的建设,还需要一种新的规划和管理思路。在理论上,开放街区理念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这种灵活和综合的城市规划方式,促使公共服务设施与城市空间有效整合,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典型案例分析

在探讨基于开放街区理念进行老旧街区更新的背景下,马塞纳新区的案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马塞纳街区位于法国巴黎的核心地带,其改造计划采纳了开放街区的设计理念,目的在于恢复城市肌理,促进城市交通的流畅,激活公共空间,以及提供充足的公共服务设施。

马塞纳新区的规划在维持原有街道格局的基础上,最大化增加公共空间,引入了多模式交通系統,并促进了住宅和商业功能的混合利用。马塞纳街区的改造包括三个关键点。

其一,新区内部的道路设计满足了车辆与行人的共存,提高了道路的使用效率,同时与周边公共交通系统,如地铁、公交,进行了有效衔接,强化城市交通服务能力。

其二,公共空间的优化增强了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公共设施充分考虑人流的分布和便利性,成为居民日常互动的主要场所。

其三,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布局解决了供不应求的问题,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设施与住宅区域相互融合,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

总之,中国老旧街区的复杂性意味着每一个更新项目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鉴于中国城市的历史背景、社会结构及居民习惯的独特性,马塞纳新区改造的经验在中国的应用必须结合本国实际进行本土化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开放街区理念在中国老旧街区更新中的积极作用。

三、街区制模式——开放式住区主要发展模式

(一)类型一:“小区开放,组团封闭”模式

在讨论老旧街区的再生策略中,“小区开放,组团封闭”模式呈现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式住区改造方案。

“小区开放,组团封闭”模式的核心理念在于在不破坏小区整体封闭管理特性的基础上,逐渐放宽或整合小区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理边界。小区内部的通道向行人和非机动车开放,增强小区与城市其他部分的连接性,同时通过维持围合式的居住团体,确保居民的私密性和安全性。

该模式的应用首先需要对原有小区的围墙进行重新规划,包括将部分围墙拆除,使得小区内外通道得以打通。其次,在必要的位置设置可控的出入口,以确保居民安全。最后,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居住团体的特定需求,进行差异化的设计方案,以兼顾公共性与私有性的平衡[6]。

与此同时,街区内部的基础设施改造也是确保“小区开放,组团封闭”模式成功实施的重要环节。这包括对街道、照明、停车区域、绿化带及步行道等进行升级或新增,从而适应开放后可能增加的人流量和交通需求[7]。

总之,“小区开放,组团封闭”模式是针对中国老旧街区再生的有效策略之一。通过精细化的规划、居民的广泛參与及配套设施的优化,该模式能够在不牺牲住区安全和私密性的前提下,增加小区的开放性,促进街区功能的融合与发展。

(二)类型二:商业综合体模式

商业综合体模式,作为开放式住区的重要发展模式之一,正日益成为老旧街区改造和城市更新的有效途径。

商业综合体强调功能的混合使用,通过融合零售、办公、居住、娱乐和文化设施,营造出既具有高度便利性也具有丰富多样性的公共环境。

商业综合体更注重公共空间和商业活动的融合。商业综合体通常设有步行街、广场等公共场所,这些空间旨在吸引人流和激活街区的经济活力。此模式的核心是打破传统封闭街区带来的界限隔阻现象,实现人们生活、工作和娱乐空间的无缝衔接。

在商业综合体模式中,公共交通是实现开放街区理念的关键因素。通过优化交通网络,并与地铁站、公交车站等重要交通节点无缝对接,商业综合体区域内部和外部的交通可达性大幅提升。商业综合体的开放性还使得街区与周边城市肌理的融合更为紧密,形成协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增强了街区在城市空间中的联系与影响力[8]。

然而,商业综合体模式的实施也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在提供商业服务的同时保证居住区的安静与私密性、如何在兼顾商业活动和文化传承的同时避免商业同质化、如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长期稳定增长等问题,都需要通过精细化、多元化和持续创新的方式来解决。

(三)街区制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

街区制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在当前城市更新与规划实践中受到了广泛关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社区居民和城市规划者逐渐不满于传统的闭塞式街区。

首先,随着环境可持续性理念的深入人心,未来的街区制模式将更加注重绿色生态的建设。设计将强调使用可持续材料,优化能源使用,并创建更多绿地和开放空间,如城市口袋公园、屋顶花园等,以提高城市居住环境的整体质量和生态效益。

其次,交通与多功能性可能成为街区制模式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现代交通网络的密集与便捷,要求街区不仅作为一个封闭的生活空间存在,更应该成为城市功能的有机组成部分。

再次,科技和智慧城市的概念也将对街区制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未来街区可能广泛应用物联网技术,集成智能交通系统、智能照明和安防系统等,从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增强街区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最后,对于老旧街区的更新,在不断推动开放街区制模式发展的同时,需要对原有历史文化进行保护与继承,既要有现代化的便捷性和舒适性,又要不失地域特色[9]。

综上所述,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通过政策的引导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未来的街区制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要,提升城市的整体生活品质,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国内老旧街区的改造不应盲目追求简单的物质更新,而是应该采取综合性策略,注重硬件设施的改善与社会文化环境的提升,提倡绿色环保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在改造过程中,相关部门应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社会资本的投入,鼓励民间参与和创新,形成全民共筑美好城市生活的浓厚氛围。

开放街区理念的引入为我国老旧街区的更新与复兴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策略。未来应在政策指导和理论研究下,注重实践操作的可行性分析和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摸索出更多贴合我国国情的、高效实用的街区更新模式,进而推动我国城市更新迈向新的里程。

参考文献:

[1]翟昱凯.老旧街区中口袋公园设计探究[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2020.

[2]冯丽.基于“开放街区”理念的“密路网”应用路径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8(11):100,114.

[3]李宏杰,马英.基于开放街区理念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职工安置房规划策略研究:以北京城市副中心住房项目某地块规划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3(3):65-67.

[4]马亚男,程智鹏.开放友好的无障碍街区设计实践:深圳市福田CAZ中央活力区[J].风景园林,2023(9):84-88.

[5]张一兵,周彪,顾贤光,等.浅谈开放街区式住区的规划设计策略[J].建筑与文化,2018(1):186-187.

[6]毛斌菁,项继权.从封闭小区到开放街区:城市社区重组与治理重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95-103,185.

[7]张旭州,满兵兵.基于开放街区理论对中国居住小区模式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19(2):59-60.

[8]汪洋,周晨曦.开放式街区理念在商业综合体中的设计与运用[J].建筑技艺,2023(增刊1):96-99.

[9]刘雨晗.开放街区对于城市交通与社区养老的影响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5):12.

作者简介:

吴昊天,西安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彭嵘,西安工程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空间设计。

猜你喜欢
城市交通
新形势下我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思考
老龄化背景下关于城市交通适老化对策的思考
共享单车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共享单车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基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交通组织优化设计与实施研究
上海城市交通大数据研究与实践
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城市交通综合分析与交通病诊断
基于车联网技术的城市交通优化研究
围绕城市交通出行,博世打造兼具软件和服务的数字化企业
基于城市交通网络的历史街区单向交通组织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