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下的共同富裕: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2024-04-13 16:06:46邓璐
商展经济 2024年3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现代化发展

邓璐

(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西南昌 330000)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深刻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加深对共同富裕的理解,做到应时而变、应世而变,开辟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2035年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研究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及实践路径,对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推动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内涵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中国的现代化新道路既有各国现代化的一般特征,也具有本国特点的特殊性。毋庸置疑,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时代背景和实现条件,对其理论内涵具有内在规定性。

1.1 共同富裕是人口规模巨大的富裕

人口规模巨大的富裕,其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发展起点和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各地发展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国家统计年鉴2022》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人口数达14亿,按城乡划分,城镇人口占65%,农村人口占35%,人口城镇化水平稳步攀升;按地区划分,东部地区人口最多,占比39.93%,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次之,分别占比27.12%、25.83%,东北地区人口最少,占比仅为6.98%,同比数据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逐渐向经济发达区域及城市群汇集;按受教育程度划分,高中及以下学历占81%,受高等教育较少,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从自然增长率看,2021年自然增长率为0.34,与2010年的4.79相比,下降93%,甚至在2022年呈现人口负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阶梯式升级。同时,由于人口规模巨大,人均GDP仍处于较低水平。2022年中国人均GDP为12608美元,排名世界第63位,体现了人口规模巨大所带来的强大除数效应,增进人均国民收入达到共同富裕的任务艰巨;其次,我国低收入群体规模庞大,弥合内部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难度较大;再次,虽然消除了绝对贫困,但脱贫群体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大病致贫等风险较高,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人群,提升其社会保障水平至关重要,但压力较大。

因此,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共同富裕,必然要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和众多不确定因素。要充分意识到,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实,实现共同富裕必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将长期存在,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要理性看待不同地区的发展资源和发展条件差异性。迈入现代化社会,要始终从国情出发想对策、作决策,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始终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稳中求进。

1.2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的富裕

全体人民共同的富裕,是中华民族始终保有的价值追求。共同富裕是属于14亿多中国人民的富裕,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的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并强调“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重要进展,特别是“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九百六十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反观西方国家,西方现代化的最大弊端——以资本为中心,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而不是服务于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毋庸置疑,资本主义的本质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使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分离,让一小部分人占有绝大多数生产资料,再以“工资”形式购买工人劳动力,获取剩余价值以实现资本增值,加剧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相悖。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显示,2021年美国基尼系数创历史新高,达到0.494,收入前10%是后10%收入的11倍之差,贫富分化痼疾难除,美式民主早已经沦为“富人有、富人治、富人享”的游戏,所谓“人人生而平等”只能成为空话,与共同富裕理念背道而驰。2023年6月,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已超过4亿人,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增至10.57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已经覆盖13亿多人,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充分展示出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1.3 共同富裕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富裕

共同富裕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富裕,而非单指某一方面的富足,是包含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内的全方位文明建设。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时期,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强调“在农村中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这个时期对共同富裕内涵的理解存在一定局限性,将主体限定为农民,使概念拘束于经济学领域,带有一定的平均主义色彩。改革开放至十八大,邓小平率先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两个文明”建设,人们不能一手软一手硬;还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旨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激发人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推动人们对共同富裕内涵与目标有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坚信共同富裕不是一个人的独享富裕,不是坐享其成的懒汉式富裕,也不是仅有经济成果的单一富裕,更不是一蹴而就的夸大富裕。应将共享发展理念与共同富裕相互融合,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富裕是建立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基础上的共同富裕。在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在制度上规范好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做到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因此,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然要把握好共同富裕在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平衡与统一。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不是只满足于某一侧面的发展,而是要满足物质、精神、生态、社会等多维度的多重需求,加大力度夯实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遗余力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物质的极大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1.4 共同富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富裕

共同富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富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和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物质资源作为战略支持,否则,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虽然我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但我国人口基数大,纵使有再多资源平均下来也远低于国际水平。加之大部分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及某些制造原材料的稀缺性,在谋求发展过程中必然要把可持续发展与高质量发展放在重要位置。

要发展,也要留下“子孙饭”。发展是绿色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要改变过去粗放型发展方式,坚决摒弃无节制地“掠夺式”发展方式,否则,人类对自然的所作所为必然变本加厉地压在子孙后代身上。因此,要以绿色生产力和绿色科技发展、绿色财富增长、绿色慈善事业发展的新理念引领共同富裕。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行新能源,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视角下,整体把握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综合考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多方效益,进一步在协调与融合的共生发展中谋求新时代现代化的新道路。

1.5 共同富裕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富裕

共同富裕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富裕,大变局下努力维护世界和平的外部发展环境、建设好稳定好和谐安定的内部发展环境至关重要。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根据外部发展形势得出的客观结论。2022年“俄乌冲突”把北约死灰复燃,美国动员西方30多个国家联合发表声明,发起对俄罗斯的强力打压,甚至把矛头指向中国,说不配合对俄制裁。2023年,日本也不顾中国和其他周边国家及国际环保组织反对,将核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至太平洋中,对海洋环境、海洋经济和人类生命健康产生极大影响。针对这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中国政府提出严重关切和坚决反对,及时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包括中国宣布全面禁入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并向世贸组织提交了紧急措施通知并监测日本货船压舱水,以防核污水通过“偷运”方式进入中国水域。面对“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中国迎难而上、无所畏惧。

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也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我们党强调在和平发展过程中,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推动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中国式现代化要构建好与世界各国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积极贡献。同时,中国还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人民提供中国发展的“快车”和“便车”。此外,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努力,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担当,中国将继续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在世界舞台上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事实表明,中国以大国担当肩负起时代重任,走和平发展道路于中国、于世界百利而无一害。

2 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路径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理论内涵的规定,应以需求层次、制度完善、思想观念及共享理念为四大抓手,着力探索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2.1 尊重差异,“提低”是关键

共同富裕所要解决的是人民因贫富差距大而导致的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在满足“生理需求”、维持个体生存后,会寻求第二层次“安全需求”,如工作、资源、健康和财产等。因而,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的重大难题,但要从低收入群体进入中等收入群体是当下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难点和堵点。把“蛋糕”做得足够大是必要条件,把“蛋糕”分好是充分条件。只有把“提低”工作做得足够好,让最底层和中下层收入群体生活质量得到本质的改善和提升,才能在解决其生存问题的基础上,一定程度上满足其更高层次的需求。

由于各地区在地理位置、资源等外部条件方面存在差异,同时不同主体在能力禀赋、努力程度等内在条件方面也存在差异,因此无法确保所有地区、所有主体都能同时同步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必须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提高不同主体的能力,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同时,还要加强对各地区、不同主体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共同富裕的实现过程更加顺畅、稳定和可持续。因此,在面对高收入群体时,要承认差异、理性对待、超越差距。我们的政策不是为了打压有能力赚取合法高收入的群体,更不希望因为一些高级知识分子、企业家对政策误解而向海外转移。对高收入的限制和管制,仅仅针对非法收入与灰色收入。因此,要理解现实中人与人的差异性,更需要鼓起突破这种差异性的勇气。

2.2 完善制度,“公有制”是主体

中国式现代化所追求的共同富裕,其实现依赖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需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发挥国有企业的主体力量。同时,进一步调动非公经济的活力,以做实经济蛋糕,确保共同富裕得以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国资委调研时明确指出,“我们讲‘公有制为主体’,这个‘公有制’不是抽象的,是要具体量化的,如果没有量化,那就是‘玩’概念”。而这一量化则需以国有经济成分为主导,在制度上具体化、行动上明确化,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挥带头模范作用,充分体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本质。相反,许多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两极严重分化,权钱交易泛滥,进而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最终引发了许多严重犯罪活动。要紧紧把握公有制的核心,不能因追求效率而顾此失彼,把公平放到一边。需认清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两者是并列关系而非主次关系,认清只注重效率或公平,既不利于发展也不利于共同富裕,不可移东补西,导致得不偿失。因此,要认清共同富裕本质上不是分配问题,而是所有制问题,这样才能采取正确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2.3 厘清思想,与错误认识作斗争

当下,有一部分人对共同富裕是什么、共同富裕能否实现及共同富裕怎样实现还有认识误区。有人认为,共同富裕是空谈,不切实际、天方夜谭;有人认为,共同富裕就是“人均富”,每个人的财富都达到同一水平;还有人认为共同富裕是“齐步走”,大家同一时间富裕;有人把民营企业家等同于资本家,是对普通群众的剥削和掠夺;还认为“先富”没有责任带动“后富”等,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要在实践中以事实澄清误解、以宣传提高正确认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自己人。民营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其贡献可用“56789”来概括。它为社会提供就业,为国家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发挥积极作用。同时,还要认识到“先富”带“后富”不是简单的经济政策,而是政治承诺。“先富”是共同富裕实现过程的阶段性目标第一步,完成“先富”任务后,“先富”群体再带动“后富”群体,最终实现“共富”。因此,共同富裕不该是另起炉灶,重新开机。毋庸置疑,承认“先富”合法性的前提是必须带动“后富”,这是“先富”向“共富”的合理过渡,也是执政合法性再生产的必要过程。“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一种全民让渡生存资源和权力产生的隐形契约,是一次全民参与的集体性创业活动;当人们出让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承担了社会变革的成本,他们就是原始出资人,也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资本增值的受益者。因而,民营企业家有责任挑起社会和历史给予的重担;认识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必须经历一个长期过程。要分阶段有步骤地脚踏实地、肯闯肯干,始终相信共同富裕是可以实现的;认识到共同富裕的理解是动态的,在现代化发展中不断深化共同富裕内涵,“人均富”“齐步走”是片面认识。

2.4 共享发展,坚持高质量共富

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共富。目前,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仍然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以新时代理念推进新时代发展。不仅要增强发展协调、可持续的能力,从源头上打好共同富裕的基础。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人民在参与发展中的公平问题。可以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就是解决贫富差距、收入分配不均问题的过程,是向最优收入分配结构调整、优化整体比例的过程,也是全面促进人的发展、积极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这样的发展既是有效率的发展,又是保证公平的发展,而不是先发展制造出两极分化再进行调整分化的发展。要打破这一逻辑,停止制造新的分化,在坚持好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要把握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要以共享发展促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深化改革、促进共同富裕的同时,仍要注重发展过程中的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始终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坚信共同富裕不是一个人的独享富裕,不是坐享其成的懒汉式富裕,也不是仅有经济成果的单一富裕,更不是一蹴而就的夸大富裕。应将共享发展理念与共同富裕相互融合,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富裕是建立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基础上的共同富裕。在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在制度上规范好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做到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在此基础上,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等其他新发展理念相结合,共同促进新时代共同富裕发展。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现代化发展
共同富裕
经济(2022年11期)2022-11-05 08:25:06
边疆治理现代化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02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华人时刊(2021年21期)2021-03-09 05:31:28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上海金属(2014年4期)2014-12-15 10: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