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会变老》
作者:[美]贝丝·贝内特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12月
“前半生拼命赚钱,后半生花钱续命”,这是当下青年自嘲常用的说法。可见,不仅是求知求学,保养身体同样要趁早。
衰老是一种几乎所有动物都会经历的、自然的生物学过程。但疾病、不良生活方式或者环境造成的影响也会积少成多,让衰老加剧,这称之为“继发性衰老”。继发性衰老可以通过人为的干预或者说人的努力而得到缓解,甚至逆转,由此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健康寿命”,指的是人们可以保持日常活动和独立生活且不受疾病影响的年数。美国遗传学博士贝丝·贝内特的《我们为什么会变老》告诉读者,即使我们不求永生不老,也可以期盼健康长寿度过一生。
这是一本科普书。养生学目前已成为一门显学,这更多得益于生命科学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的重大突破,一些衰老机制已被揭示出来,大家对生老病死的感受已由好奇、恐惧变成了熟悉、理解,从而理性地去看待。比如,书中认为,皮肤是身体内环境和所在外环境的分界,所以它会受到来自两方面的冲击,如内部的老化过程及外部的压力。皱纹、老年斑、皮肤松弛等都是衰老的迹象,久呆阳光下、吸烟等都会加速皮肤老化……书中给出建议,在适度补充维生素C的同时,坚持使用防晒霜不失为平衡户外作业和保持皮肤“年轻”的好方法;又如,人从而立之年开始,骨组织开始流失,为保持骨量,必须通过负重运动来迫使自己对抗重力,同时增加血液流动刺激骨骼生长,负重运动包括散步、慢跑、爬楼梯、游泳等。相反,如果在沙发上“躺平”,长期保持无负荷状态会使骨质流失,不利于健康。
这是一本劝诫书。知行合一,方为真知。众所周知,我们可以移动、做运动、举起物体,这些都依赖于人体附在骨骼系统上的肌肉。肌肉量是一个很好的健康寿命预测指标,当人到了一定的年龄,身上保留的肌肉越多,就越有可能保持健康。但是一个残酷的现实是,人体的肌肉强度在约30岁时会达到顶峰,中年时期开始衰退。如果不努力保持肌肉量,一个人80岁时的肌肉只有顶峰时的一半,这意味着每年会减少1%~1.5%。这种损失不是简单的萎缩,而是不可逆的,也是和衰老直接挂钩的,比如肌无力、肌少症等。对此,书中给出的建议是保持肌肉的活跃,也就是坚持运动。运动是我们所知的最好的肌肉抗衰老“药物”,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肌肉质量和力量的流失。如果一个人不积极运动,肌肉细胞就会被“闲置”,就不会启动修复和重建的过程。对于不喜欢运动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最诚恳实在的“劝诫”。
这是一本励志书。对于如何延长人类的“健康寿命”这个命题,作为一名严谨的学者,贝丝·贝内特的思路十分明确,无非两种方式:一种是“行为干预”,即在生活方式方面做出改变。这种行为干预是最实用和有效的手段,却又是最难的。大家都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可以想象让一个人戒烟或者让一个人清晨起来跑步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另一种方式就是使用药物和补充剂。但“是药三分毒”,那只是一种权宜之计,最有效果的还是尽早改变我们自身。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也是一本励志书,让读者自省、自律、自强。
(编辑 邢多多10485722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