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附近的第一步是发现“附近”,建筑工人在水泥地上练字,一笔一画写下“天道酬勤”;卡车司机不远千里,将素不相识的遇难卡友的车开回老家,送其回家;年迈的奶奶在团圆饭上用脸盆逐个“没收”晚辈的手机……这些用手机拍摄的日常生活的短视频,被剪辑成为电影《烟火人间》,于2024年1月13日全国院线上映。纪录片导演孙虹从快手平台的数万条素材中挑选出800多段普通人鲜活生动的影像,质朴与新奇、欢乐与泪水兼而有之,共同构成了千千万万当代中国人的真切写照。最重要的是,那些曾被我们所忽视的身边普通人被“看见”了。
普通人生活的瞬间是纪录片人无法立刻捕捉到的
2012年,在新闻与传播学院完成了本科和硕士的学习、离开校园之后,孙虹的第一份工作与自己的专业和纪录片拍摄没有任何关系。她回到家乡上海,入职一家国企做市场推广,但她没有办法在职业里得到自己想要的那种成就感。
在程式化的工作流程困局里,孙虹意识到:“我应该做我真正擅长和热爱的事情。”她回想起曾经和同伴一起拍摄纪录片时的那些日日夜夜。每天接触的都是新鲜的事物,遇到不同的人、跟不同的人聊天,一直都在扩展生命的宽度。
她开始在工作之余重新回到剪辑台,把毕业前拍摄的作品《飞鱼秀》完成了。在导师雷建军的帮助下,2014年,《飞鱼秀》有机会在国内几个重要城市的院线上映。这给了孙虹极大的鼓励,借着这个机会,她下定决心做回本行。
2018年,一部以清华为记录对象的纪录片项目被提上日程,以期在三年后清华建校110周年的时机公映。孙虹被选中作为导演之一全程参与创作。《大学》由大一新生、新入职的教师、毕业生、耄耋老教授四位人物贯穿始终,呈现了“大学”的存在要义与人在其中怀有的理想。正是从这部电影开始,孙虹正式登上了纪实电影的舞台。
《大学》拍摄完成后,孙虹就关注到短视频的迅速发展正在入侵社会的传统秩序,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纪实影像的生产方式。“有时候普通人自己拍自己的短视频可能反而比专业的纪录片创作者拍得更好,那么在这个时代下,纪录片人应该承担什么样的使命?”这成为孙虹思考的问题。
导师雷建军教授刚做完音乐纪录电影《大河唱》,在影片中有一位皮影戏的非遗传承人魏宗富,同时也是一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有一头牛陪着他去耕地。他在一开始的时候对非遗传承的未来感到很悲观,总是念叨着“皮影要消亡了”,因为没有了观众。然而在《大河唱》跟拍他的短短那几年中,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短视频进入乡村后,他开始在快手上分享非遗文化,有了很多粉丝,最后甚至决定把陪伴了自己几十年的牛给卖了,也不种地了,专心经营快手。这让孙虹很感慨:“传统的纪录片拍摄始终有一个第三方的观察者,由一个相对精英的人去观察另外的人。在短视频的世界里,用户自己拍摄自己具有非常强的主体性,完全依靠现实感本身的生动鲜活来吸引人们,这些生活的瞬间和片段是纪录片人无法立刻捕捉到的。我们为何不试着把这些短视频素材做成一部纪录片呢?”
2018年底,孙虹和她的小组成员开始在短视频的海洋中打捞出可用的素材。
普通人成为大银幕上的主角
孙虹组建的“素材小分队”有10人左右,在他们的心里要找到什么样的短视频,完全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他们只需要把自己喜欢的短视频分享到群里,并讲述这段视频为什么触动了自己的内心。孙虹将此工作方式称之为“云调研”。
仅在一年时间,素材库中的视频已累计到了5万余条,他们再从中筛选出了887条视频,其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生活瞬间,比如:种水稻的农民对着满目丰收的稻田戏称“这是我打下的江山”;渔民尝试把比小鹰还大的鱼喂进鱼鹰的嘴里;“卡友圈”中以厨艺著称的卡车司机在发动机里煮鸡蛋;搬砖建筑工人在工地上表演炫技的“体操单杠”;跑船人一年365天在货船上度过,自叹可以一边做饭一边欣赏河面风光好幸福……
城市天际线上的塔吊女司机要克服对高的恐惧爬到塔吊上,因为上下塔吊太困难了,所以她们很少下来,每天吃的饭可能都是从地面吊上去的。她们的手机拍出来的世界跟普通人看到的不太一样,比如她们能够看到城市最顶端的云海,那是普通人几乎从来没有用眼睛看过的世界。一开始孙虹感到有点新奇,但后来更多的是感动。这些视角和这些人是之前被我们忽视的,她希望去展现这些虽然在我们身边但是之前并不真正关心的人们的生活。
这些被我们忽视的身边人其实和我们之间是有联系的,因为他们的劳动成果就是我们生活里的衣食住行,所以孙虹就用“衣、食、住、行”的结构来创作这部影片。
作为第一部竖横屏兼顾的电影,技术上的难关是创作中最大的挑战。为了攻克这个难题,孙虹和创作团队借鉴了一些艺术展的景致,用拼接的方式把一块块竖屏拼接成一块大的横屏。于是它产生了新的意义,通过剪辑把信息组合在一起,五个拼接屏之间可能会产生类比的关系,形成五个不同的时空,比如观众在建筑那个篇章会看到新的大楼正在建设中,旧的大楼则正在坍塌,它产生了一种毁灭与重生的对比,一种日复一日的更新的喻意。它既形成了一种新的蒙太奇的方式,更新了视听语言,同时也映射出中国就是在这样的日复一日的更新中不断发展的现实。
《烟火人间》的一场超前点映,孙虹走进一个激光巨幕厅。当看到来自手机竖屏拍摄的内容被投射在巨大的银幕上时,她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那种迎面而来的冲击感让她热泪盈眶,它不再是那个手机屏幕,已经完全变成了一部大电影。这部大电影是被放大的当代中国人的自画像,让观众看到普通劳动者身上也有平凡中的伟大,平凡人中也有闪光的灵魂。
附近的普通人值得被看见
从最初策划到拍摄完成,《烟火人间》仅达成了其使命的一半。孙虹认为,只有让更多平凡的普通劳动者走进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才真正实现了它的价值和意义。建筑工人、外卖小哥、快递员等可能一年都没走进过电影院,甚至他们的手机上从来没有安装过电影购票软件,所以在首映礼上,孙虹同时宣布了“生活的主角”公益观影活动,邀请建筑工人、纺织女工、卡车司机、外卖骑手、快递派送员等蓝领工作者免费观看这部真正属于他们的电影。
剧组联系了不同类型的单位,如纺织厂、建筑工培训学校、货车公司,甚至找到了市场监管局或行业协会等,邀请他们观看《烟火人间》。在“货拉拉”观影专场上,货车司机感叹道:“以前一直觉得货运司机好像是被大家忽略的群体,这部电影让我第一次感觉我们受到了关注。”
一名小学生在映后发言说:“我周末常被家附近的装修声吵醒,总是很生气、想骂他们,但我看了电影,才知道了原来建筑工人是这样工作和生活的,以后我不会再随便骂他们了。”当快递员、外卖员、农民、渔民的生命故事、劳动和生活变得可见,就不再只是软件里被监控的小图标或事不关己的“噪音”,而是被理解和共情的对象。愿我们都有被看见的幸福,在每一个需要爱的时刻照亮自己,也照亮附近每一个需要被看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