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护理模式下强化饮食管理在结核病患者预后康复中的效果

2024-04-12 10:18许萌张巧郝慧杰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年5期
关键词:吸收率肺结核饮食

许萌 张巧 郝慧杰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护理部,郑州 450000

据调查统计可知,2022年全球的肺结核病潜伏感染人群约为17亿(占世界人口的23%)〔1〕。目前,我国临床上以抗结核药物治疗为主,通过抑制结核杆菌DNA的繁殖及防止细胞壁合成。但因受疾病与治疗自身影响,部分患者上呼吸道均受到不同程度损伤,严重影响进食功能及病灶吸收情况,从而导致机体营养状态严重下降。而传统护理更加关注机体症状改善,未能及时发现营养支持对疾病的恢复所产生的益处进行管理,从而导致患者主观恢复状态不佳,延长其治疗周期〔2-3〕。动态护理为近年来临床学者最新研制的一种照护模式,即事情变化发展情况或发展变化状态,护理人员根据结核病患者病程进展及治疗需求,开展动态护理管理,根据动态数值及时调节照护内容,以提升护理执行力,提升患者主观整体情况。由张小霞等〔4〕研究可知,通过对肺结核患者实施动态护理模式下饮食强化护理,可有效改善其遵医行为。本文拟对上述护理措施进行更加深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1月期间于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编号(1~80),根据抽样的起点和规定的抽样顺序依次从随机号码表上抽取样本单位号码进行录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批准文号:IEC-2021-016)。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肺结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8)》〔5〕中肺结核临床诊断;②且经影像学检测后病灶区≥4个视野,存在明显空洞者;③实验室痰菌培阳或涂阳;④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⑤无糖尿病等代谢疾病;⑥年龄均≥20岁。排除标准:①肺外结核;②存在其他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喘;③近3月内接受激素类药物或免疫治疗,如异烟肼。对照组患者男20例,女20例;年龄40~73岁,平均(68.98±5.77)岁;病程3~10年,平均(6.23±1.45)年;疾病分类:活动性肺结核25例和非活动性肺结核15例;文化程度:初高中18例、大专15例、大学和以上学历7例。观察组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41~75岁,平均(67.73±5.17)岁;病程3~9年,平均(6.11±1.43)年;疾病分类:活动性肺结核27例和非活动性肺结核13例;文化程度:高中20例、大专15例、大学和以上学历5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护理人员上岗前,均经过本科室主任专业培训,确保每位护理人员均能够熟练掌握结核病相关护理措施,每隔3 d进行考核,只有考核合格者方可参与后续研究,频率为40 min/次,1次/2 d。

1.2.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①健康宣教:护理人员采取面对面的形式,以30 min/次,1次/2 d的频率结合结核病等书籍开展健康教育,详细普及结核病的患病因素、治疗方案、治疗其干预措施及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优点(可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复发概率),直至患者出院为止。②饮食护理:忌烟酒、辛辣的食物。控制每日机体液体摄入量,应≤2 000 ml,并保障患者每日摄入能量为30 kCal/kg,蛋白摄入量为1 g/kg。③环境管控: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每日开窗2~3次,控制室内的温湿度,温度控制为18~22℃,湿度控制在50%~70%。患者喷嚏、咳嗽时需使用双层纸巾捂住口鼻,用后将纸集中带到带盖容器统一焚烧,接触痰液后使用流动清水清洗双手。并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呼吸情况。遵医嘱给药,主要药物不良反应并做相关记录。④预后康复训练:充分考虑患者病情、体力状况,参考既往该院治疗经验,为其制定合理的有氧预后康复训练,如慢走等,以30 min为宜,全程由护理人员陪伴。

1.2.2观察组实施动态护理模式下的饮食管理

1.2.2.1动态饮食护理 入院后,护理人员与患者开展15 min的问答式健康访谈,通过谈话明确患者现阶段治疗需求,如“此次入院,你想要的治疗效果或方式为那些?”,结合其体征检测,护理人员与患者共同协商探讨照护方案。指导患者每日食用富含维生素(维生素A,如猪肝、羊肝、胡萝卜及彩椒等;维生素B,如玉米、黄瓜、西红柿及冬瓜;维生素C,如大多数水果,如柠檬及柑橘等)、高钙和锌(如羊肉、鱼、牡蛎、花生及葡萄干)、高蛋白(如花生、坚果及核桃等等)及补气血(如太子参、阿胶及红枣等)等食物。其中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应分别占总能量的12%~15%、25%~35%和50%左右,动物和豆类蛋白占蛋白总量的30%~50%。食物中应含适量的食物纤维,且维生素供给充足,每日需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摄入量应满足机体的需求。以1次/5 d的频率由护理人员测评每位患者体重,并绘制成折线图,以便后续分析。及时针对营养不良等因素进行饮食调整,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健康饮食的意义及重要性,缩短治疗周期,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1.2.2.2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结合患者文化程度及理解能力制定相应的宣教方案,以PPT的形式(护理人员将肺结核等相关知识制作成PPT,包括病因病症、诊疗方法、预后护理及注意事项,频率为20 min/次,1次/2 d)进行讲解,并于宣教结束后,随机抽取患者进行复述宣教内容,以此查看患者知识掌握度,针对掌握不佳者,再次给予强化宣教。同时开展病友交流会,即为由科室主任开展病友交流会,鼓励患者间分享自身治疗经历及经验,频率为30 min/次,1次/3 d,帮助患者掌握预后康复相关知识,从而帮助患者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

1.2.2.3综合分析 入院第2天,由护理人员采取本院自拟的健康问卷,评估患者整体情况,内容包括生理、心理及家庭环境等,针对问卷结果开展针对性照护措施,护理人员以25 min/次,1次/2 d的频率开展心理护理,结合本院既往治疗案例分析营养不良及不良行为对预后康复的影响,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心态面对治疗。鼓励患者积极提出问题(如“是否只要我积极配合治疗,就可恢复健康等”),在解答过程中诱导其表达负性情绪和缓解心理压力,即为讲述自身当前所存在那些消极情绪及所担忧的事情(如对治疗效果的不信任,从而产生忧虑及担心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需重点讲解负性情绪可引发的恶性循环。

1.2.2.4信息掌握 于入院当日,由护理人员收集并整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建立档案,包括电话号码、微信号等,治疗期间,可采用微信或QQ等形式与患者沟通,熟悉患者病情、心理动态及用药情况,针对其所遇到疑惑之处及时给予改正。

1.2.2.5康复训练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选择适合其现阶段体征所能接受的康复训练内容,如腹式呼吸(护理人员协助患者依靠床头,一手放于上胸廓,一手放于腹部,颈肩部放松,吸气时腹部缓慢隆起,屏气2 s,呼气时腹部内陷呼吸比为1∶2。频率为5 min/次,10次/d)等,康复训练直至患者出院为止。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痰液转阴率和病灶吸收率 于出院前1 d由护理人员详细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痰液转阴率,经3次痰液细菌涂片和痰培养结果;病灶吸收率:护理人员采用影像学检测两组患者病灶吸收情况,分为无效(病灶吸收面积<原病灶10%)、有效(即为病灶吸收面积为原病灶10~50%)及显效(病灶吸收面积≥原病灶50%)。

1.3.2营养指标 于入院当日、出院前1 d由护理人员采用溴甲酚绿法(通过在pH 4.2的缓冲液中,与白蛋白结合成复合物,溶液由黄色变成蓝绿色,在628 nm波长的吸光度与白蛋白浓度呈正比,经与同样处理的白蛋白标准液比价)检测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包括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lndex,BMI),正常值为18.5~24.0 kg/m2;血红蛋白(Hemoglo Bin,HB),正常值为120~160 g/L;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正常值为60~80 g/L。

1.3.3PG-SGA量表评分 于入院当日、出院前1 d由护理人员使用病人自评主观全面评定量表进行测评。该量表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含膳食摄入、症状体征、活动和功能及近期内体质量变化四方面得分相加标记为A。第二部分则包括代谢应激状况评分、体格检查评分及疾病年龄评分共6项,以B、C及D表示,每项分值为2分值,计算A、B、C、D四项总和,总分为8分,分数越高证明营养状态越差。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11,重测信度为0.753,信效度良好〔6〕。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痰液转阴率和病灶吸收率对比

观察组痰液转阴率和病灶吸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痰液转阴率和病灶吸收率对比

2.2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对比

入院当日,两组患者营养检查指标中Wt、HB及HSA数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1 d,观察组营养检查指标中Wt、HB及HSA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营养检查指标数值对比

2.3 两组患者PG-SGA量表评分对比

入院当日,两组患者PG-SGA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1 d,观察组PG-SGA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PG-SGA量表评分对比

3 讨论

3.1 对痰液转阴率和病灶吸收率的影响

由本次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痰液转阴率和病灶吸收率均高于对照组。经研究调查显示,痰液转阴率和病灶吸收率逐渐改善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的重要标志,本次研究即为根据患者实际病程进展和治疗需求制定针对性照护方案,全面、系统化地开展动态饮食护理管理直至出院,结合动态数据准确调整饮食、生理及心理等方面的新型护理措施,可逐渐提升护理人员护理执行力,以保障机体恢复与照护内容的动态平衡性〔7-8〕。护理人员通过饮食管理和康复训练,逐渐提升机体免疫力,间接性抑制体内的结核杆菌,痰液中菌群数量明显降低。还可利于促进患者呼吸道功能的尽早恢复,刺激迷走神经兴奋,有效改善呼吸功能,从而进一步加速患者症状好转时间〔9-10〕。

3.2 对营养指标和主观全面评定评分的影响

由钟巧玲等〔11〕的研究显示,患者经动态护理模式下强化饮食管理,其各项营养指标数值和PG-SGA量表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该干预模式即为以降低护理缺陷,稳定提升营养支持效果为实施目标。及时明确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使其护理主动性提高。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体征数值进行评估,以便选择最为适合患者的营养支持方式,降低因不正确饮食方式而导致的病情恶化,从而减少机体内负氨类物质的产生,缓解临床症状。同时护理人员通过加强喂养前的健康宣讲和饲管护理,增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意识。在详细计算患者每日所需能量,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增加匀膳食的摄入,既可维持胃肠黏膜,增加血液流动,还可保证患者每日营养需求,从而缩短其治疗周期〔12-13〕。由本次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营养检查指标数值高于对照组,且PG-SGA量表评分,说明通过对肺结核患者预后康复中实施动态护理模式下饮食管理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促使机体获取更多营养,从而提升恢复效率。同时还可提升其主观整体状态,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缩短其治疗周期及其家庭负担。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针对结核病患者,实施动态护理模式下强化饮食管理,全面评估整体恢复期影响预后治疗效果和机体营养所需情况,并结合临床治疗现状制定科学化的动态化干预措施,使改善结核病患者预后痰液转阴率和病灶吸收率更加综合性和系统化,为临床研究提供较大意义的参考价值。但因本研究仅选择本院结核病患者实施干预措施,研究对象代表性稍欠缺,望后续研究中,可发展多家医院实施探讨性研究。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吸收率肺结核饮食
春节饮食有“三要”
LF冶炼低碳铝镇静钢钙处理吸收率影响因素研究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何为清淡饮食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同位素技术测定钙吸收率的维生素D补充临床试验荟萃分析
健康饮食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疣状皮肤结核合并继发型肺结核1例
冷冻组织射频比吸收率规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