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锐刚
每到年底,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回到故乡。
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觉得回到故乡是好事。《金色池塘》里的诺曼老先生就是这样,当他和妻子回去之后,总觉对一切都极不适应,纵使故乡依然像过去那样美丽。一个人走从前走过上千次的路会迷路,看见大树感到恐惧,最后只好宅在家里不敢出去。更麻烦的是,故乡让他想起年轻时的自己,由是,产生了对死亡的深深恐惧。他的脾气因此更加古怪了,神智也有些失常。
自己曾经也想过退休之后要定居故乡,至少春秋佳日在那里生活一段时间,届时如果是类似于诺曼老先生这样的情景,那可真令人为难。但从目前看来,还不到如此境况,暂且不去想它。
与许多人相比,我算是幸运的。大学毕业后离家,尽管时光逝去了二十载,世间的变化轰轰烈烈,但故园仍未改换:田园、河流、老屋和草树都是儿时的模样。儿时成长的那些影踪,触处皆是。
倘若有闲暇,倘若有愿心,随时可以为自己连缀起完整清晰的生命线索。只是自觉这一生过于平淡,即使上溯三十年,也不能多一些波澜曲折,提供叙述故事必要的轮廓和曲折。所以,每每踟躇故园的我,并不如何留恋过去,倒是对故乡当下于我的意义時常有所留心。
对很多人来说,故乡的意义就在于父母在那里。但有时候不妨想一想:如果父母不在了,你还能够回到故乡吗?你还能够与故乡产生某种联结吗?
如此看来,故园对于我们的意义,有些是事先给定的。父母在,我们回故乡;寻找自己的过去,连缀完整的人生,我们回故乡……而给定之外的意义,则是需要我们去体察和发现,去建构一种新的、非给定的关联,抑或已然给定,但非显性存在,有待于经自我解读而显现的联结。以此,故乡才有不可剥夺之“在”,因为有“在”,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回返”。
我们常常感叹,“故乡是回不去的地方”。我以为,这种说法并不确切。或许,给定的一切已经毁坏,我们确实无法回返,隐性的联结,有待重建。正如诺曼老先生一样,他需要与故乡的一切和解。他与故乡的关系,因恐惧死亡而产生裂痕,但后来也正是在与故乡的种种关联中,生命有了新的可能,并消解了恐惧。
与故乡的联结,自有离乡远游者的一份觉察之责。
我回来的几天,总被一种感觉所吸引。置身房前屋后的开阔田园之中,身心便有了极大的放松;等到夜色入户,乡村的寂静袭人眼眸的时候,身心便一同汇入了这自然的节律;那铺天盖地的暗黑,草树窸窸窣窣的暗语,生发出一种向内的寂静,人便有了入睡的渴望。原来,城市里那种不夜,那种难以入睡的症候,是属于城市的,并非自己身心上的病症。
自己的童少时光,就是在这个寂静而又热闹的朴野之地度过的。那时候不擅长与人交往,有大段的独处时光——也许,竟因此有了朝向内心求取通路的思致。因为有这样的思致,所以会更渴望抵近故园。
故园,既是起始,也是归途。
故园不是一种逝去,也不是一种只具“临时性”的当下,它以特别的方式被编制进当下生活的逻辑。或许,我们此生的使命之一就是完成这种逻辑。不然,为什么我们总是想回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