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冰雪
每一株樹属于我,我在每一株树中/它们存在,爱便不会把我遗弃
阳春三月,万物脆弱、敏感。读洛夫的《石榴树》,想起许晓轩,竟有割裂般的痛漫过心头。许晓轩是《红岩》中许云峰等人物的生活原型。被押到白公馆后,有一天,他在做完苦工回监狱的路上,扯了一株石榴树苗,种在放风坝,以此寄托对革命胜利的期待和对妻女的思念。“假若把你的诺言刻在石榴树上/枝丫上悬垂着的就显得更沉重了”,洛夫的诗,仿佛就是为许晓轩而写。
重庆解放前夕,许晓轩从容就义,把生命定格在33岁,把无尽的思愁留给妻子姜绮华。姜绮华用一生的孤独和艰辛为烈士守情,终于在1981年实现了“一定要回到重庆去看望亲爱的丈夫”的誓愿。轻轻一声“晓轩,我看你来了”,穿越半个世纪的眷恋便化作滚滚热泪。1999年,姜绮华再次回到重庆,把从家中带去的泥土撒在石榴树下,继而泣不成声。一棵树的摇动,终是越过了高墙,越过了时光,也越过了生与死的隔绝。
在灰色的夜空前/伫立着一棵年轻的树/它拒绝了幻梦的爱/在思考另一个世界
树会有秘密吗?诗人顾城在《年轻的树》里没有说。但是,当李志强把丈夫陈毅安写给她的信用坛子装好,埋在老家的一棵树下时,其实就与那棵树分享了一切隐秘,包括喜悦、疼痛和无尽的思念。把前尘往事种在土里,也把往后余生的情感寄托种在土里。她以这种无奈的方式,让这些家书在乱世中躲过搜查和烧毁。
陈毅安是“共和国第九烈士”,生前给李志强写了55封信,说甜言蜜语,亦谈家国情怀,柔软又坚定。他还与妻子约定:“如果我哪天不在人世了,我就会托人给你寄一封不写任何字的信去,你见了这封信,就不要再等我了。”陈毅安牺牲后,李志强没有再嫁。遗憾的是“无字家书”被弄丢了,剩下的54封家书成了她的精神支柱。他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彼此失去,但正如顾城在另一首短诗《杨树》中所写,“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睁开了一只眼睛”,他们把最厚重的那份情给了祖国,给了光明,在失去中得到,在残缺中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