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审批标准化探索与实践

2024-04-11 13:08刘京杰安华娟王新新宋玉香翟腾腾聂舒展鞠韩英娄淑霞吴廷凯
中国标准化 2024年7期
关键词:标准化

刘京杰 安华娟 王新新 宋玉香 翟腾腾 聂舒展 鞠韩英 娄淑霞 吴廷凯

摘 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积极推动采取改革的办法破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强化为经营主体服务,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齐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作为“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基层窗口和前沿阵地,全面优化审批流程,在实践中形成了以“审批流程图”为引导,以“业务办理规程”为核心,以“智能审批”为辅助的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审批服务业务流程体系,打造了“标准引领、规范统一、数字赋能”的审批服务新模式。

关键词:智能审批,标准化,试点实践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07.017

0 引 言

优化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深化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1]。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一环。优化营商环境,稳住经济大盘,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放管服”,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以此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明确规定:“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为市场主体提供规范、便利、高效的政务服务。”要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的要求,编制并向社会公开政务服务事项(包括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下同)标准化工作流程和办事指南,细化量化政务服务标准,压缩自由裁量权,推进同一事项实行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不得增设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条件和环节”。推行审批业务流程标准化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国务院“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要求,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部署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齐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在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一次办好”等基础上,积极破题,创新思路,立足2020年8月认领的全省“探索电子化辅助审批”省市联动攻坚重点任务,率先推出电子化辅助审批新模式,以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水土保持、环评、一般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定、施工许可证核发五个高频事项为切入点,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術将传统的手工审批模式优化完善,减少人工审批工作量。同时建立工程项目审批信息共享平台,打通不同部门的信息壁垒,逐步形成了“标准引领、规范统一、数字赋能、高效便捷”的行政审批新路子和政务服务新模式,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1 智能审批标准化建设积极意义

1.1 实现“质”与“效”的精准衔接

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是有效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关键举措。通过审批标准化建设,科学细化量化审批服务标准,构建审批部门之间的调适机制,建立服务窗口之间的衔接机理,对行政审批服务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统筹规划与横向、纵向整合,实现业务申请、受理、审查、决定、发证的全流程标准化,科学界定办理时限、受理权限等要素,提升审批服务质效,实现行政审批服务“质”与“效”的有机衔接。

1.2 实现“供”与“需”的高度适配

随着数字时代生产生活空间的不断扩张,现代公共事务的复杂性不断增加,办事群众对政府的心理期待越来越高,政务服务供给端与需求端之间的瓶颈和堵点,成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根本动力。行政审批服务局作为政府连接办事群众最直接的渠道,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将直接提升公民对政府的满意程度。只有用行为激活定位,树立标准化意识,对审批职责权限与服务方式进行标准化管理,才能以高效精准的组织运转满足多元化的公众需求。

1.3 实现“审”与“管”的有机协同

组织机构是影响行政审批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组织机构之间规范与灵活之间的适配性问题,是影响公共服务供给的关键。行政审批标准化是促进资源、人员、信息等要素集约化发展过程,满足资源集中利用共性要求,加强审批服务工作互联互通,提升政府运行效率的一项重要工作。行政审批标准化工作的开展能充分发挥资源整合机制,形成审管之间的有效衔接,最大限度地清除不必要环节与繁杂手续,降低行政运行成本,让标准成为对服务流程与环节的“硬约束”。

1.4 实现“智”与“治”的高效融合

作为一种具体实践,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是基于“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在治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催生的工具。智能审批标准化的建设将促进业务协同与流程再造,推动传统行政审批服务向智慧行政审批转变[2],从线下服务优化向线上线下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转变,压减自由裁量权。

2 齐河智能审批建设重要举措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国务院“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要求,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部署,按照国家、省、市政务服务标准化文件要求,加快推动政务服务标准规范化便利化,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通过加强部门协同,打通业务系统,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要件,将审批领域关联性强、办事需求量大的跨部门“单项事”,整合为企业群众视角中的“一件事”,从申报、受理、审批到出证全过程,做到同一事项、同一标准、服务同质[3],打造线上线下无差别、一体化同办体系,实现“一套标准管审批”,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办事环境,更好地满足企业群众办事需求。

2.1 强化组织保障,建立“1+3”工作机制

“1”即一套工作专班。齐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成立专门领导小组,下设审批流程标准化、智能审批标准化、内部管理标准化、制度体系标准化四大工作专班。“3”即标准引领、循序渐进、学用结合“三项原则”。每周规定各科室精细梳理5个审批事项,设立联络员、科长、分管领导、专班四级审核制度,定期召开工作部署会、推进会和业务标准培训会,通过边创建、边验证、边应用,推动全局业务标准化提升。

2.2 固化应用场景,建设高质量标准体系

立足实际、全面梳理。齐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按照GB/T 24421、GB/T 15496等国家标准要求,以“管用、务实、有效”为着力点,全面梳理行政审批相关标准、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按照积极探索、不断完善的原则,坚持“立改废释”并举,搭建了以服务提供标准体系为核心、通用基础标准体系、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岗位标准体系相配套的智能审批服务标准体系(如图1所示)。该标准体系包含41项国家标准、7项地方标准和390余项自发编写的业务办理规程、智能应用规程、内部管理规范、人员岗位标准,力求每个业务环节、工作流程、时限节点都有标准可依、有规范可控。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

运用“ 互联网+ ”思维,利用大数据、“AI+RPA”技术,系统谋划、统筹推进,重塑审批模式,对人工重复操作、不涉及人为主观判断的环节步骤,运用智能比对、智能秒批、跨网抓取数据、无感审批等技术手段,用机器操作代替人工操作,推进审批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标准体系搭建过程中,齐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重点将智能审批固化为流程列入各项业务办理规程中,涉及审批目录170个,覆盖审批事项65个,同时将远程踏勘、政策法规库、证照到期提醒、工程建设项目管控平台等数字化服务应用场景编写成工作规程,充分发挥标准化引领审批服务规范化的作用,支撑政府数字化转型。

2.3 围绕标准化提升,绘制全链条业务“审批流程图”

齐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以审批流程标准化作为整个标准体系创建的核心,组织对全局238项审批服务事项开展精细化梳理,明确每一项审批业务从收件、受理到审核、决定等各个环节,编制格式统一、清晰规范的审批流程图,梳理形成每个审批业务的办理标准,让每个办事环节都规范透明、运行高效,累计梳理编制371个审批流程图,其中包含交互传统审批模式和智能审批模式的65个智能审批流程图。以工程项目领域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为例,因专业性较强,审批对于公众来说仍然存在神秘感,通过标准化梳理,让审批流程一目了然,每个人都能看懂,实现了权力运行公开透明,切实破除审批“隐形门”“任意门”。流程图如图2所示。

2.4 立足规范化审批,编制高频事项“业务办理规程”

齐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以“审批流程图”为基础框架,不断拓宽标准化事项要素,明确了申请材料受理要求、示范文本、特殊程序、补齐补正、结果获取等环节信息。同时,细化量化受理审查标准、审查要点,统一事项编写要素17章,累计规范204项业务办理规程,进一步细化量化受理审查标准、审查要点,建立起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等资料库,减少自由裁量权。进一步明确申请材料受理要求、示范文本,规范申请、特殊程序、承诺时限、补齐补正、结果获取等环节信息,对外进一步提升企业群众办事可预期性,对内依标准规范审批服务行为。

2.5 紧扣数字赋能,归集建立“政策智库”

齐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在智能审批标准化建设过程中,梳理汇总审批服务相关法律依据、制度依据,率先开发上线审批服务政策法规库。按照业务类型、事项名称系统归集审批工作应知应会的法律法规条例,实时补充和删减新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为审批服务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法规支撑。

2.6 聚焦便利化服务,打造政务服务“阳光查”模式

齐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依托审批流程的标准化梳理,开发建设线上审批服务全流程监督评价系统,将审批环节全流程实时公开。办事企业群众可随时查看申请事项的审核步骤、审核状态和时间节点,第一时间明确卡壳环节,及时与审批人员沟通,解决堵点问题,确保审批全流程高效顺畅。同时,齐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将业务办理全流程无死角置于企业群众监督之下,使审批环节更加清晰直观、规范透明,能够进一步压缩自由裁量空间,规范审批服务行为,督促审批人员树牢廉洁用权意识,全面提高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

齐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依托“e齐办”微信小程序,开发工程建设项目智能管控平台模块,自动抓取项目审批意见及电子证照并实时传输,建成一个集成、可视、便捷的工程建设项目智能管控平台。目前,125个县领导包保项目已全部纳入平台。

2.7 总结标准化工作经验,共享标准化工作成果

齐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积极应用智能审批新思路,企业群众办事减跑动92.60%,政务服务满意度达到99.67%,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探索出了行政审批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的新路子,为推动德州市实施“同办德州”专项改革,全面打造无差别、一体化审批服务体系迈出了坚实步伐。通过将成功经验和研究成果进行标准化总结和复制推广。齐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将200项高频审批服务事项成果惠及全市行政审批系统,实现市县两级行政审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起草制定的德州市地方标准《智能审批服务规范》,进一步归纳提炼了智能审批领域的经验和做法,为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数字化“四化”建设提供技术参考。该标准的制定有效利用数字赋能,提升审批效率,最大限度解放人工审批劳动力,为审批工作增添数字化风采。2023年12月,齐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成功创建山东省智能审批服务标准化试点,在山东省行政审批系统内打造出了智能审批的“齐河样板”,推动全省智能审批标准化工作迈上新台阶。

3 结 语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对经营主体而言须臾不可缺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一环。各级政府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国发〔2022〕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国办发〔2022〕30号)和《关于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通知》(建办〔2023〕48号)的部署要求,大力推进审批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加强改革政策宣传,向社会及时提供通俗易懂的政策解读,使企业和群众及时了解改革政策;通过多种形式积极主动优化审批服务能力,不断实现标准和业务相统一,为企业群众提供便捷规范服务。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齐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标准引领规范、数字赋能审批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撬动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最佳突破口,大力推動了政务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最大程度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源源不断释放数字政府改革红利,为企业群众提供有速度、有温度、有态度的政务服务体验,成为可复制、可推广并且具有示范带动意义的“齐河模式”,为优化营商环境、赋能数字经济、服务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郑子君,周文彰.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优化营商环境[J].行政管理改革,2022(7):59-66.

[2]童庆,肖筱华,邱智航.政务领域智能审批系统设计与应用[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21(3):36-40.

[3]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打造数字审批“青岛模式”[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5):22-24.

作者简介

刘京杰,硕士,主要从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务服务管理、标准化研究工作。

安华娟,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制修订、标准化培训、标准化咨询服务。

王新新,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标准体系、标准制修订。

宋玉香,本科,主要从事政务服务、标准化研究工作。

翟腾腾,本科,主要从事政务服务、标准化研究工作。

聂舒展,本科,主要从事政务服务、标准化研究工作。

鞠韩英,本科,主要从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标准化研究工作。

娄淑霞,本科,主要从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标准化研究工作。

吴廷凯,本科,主要从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标准化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袁文静)

猜你喜欢
标准化
标准化综合
标准化简述
标准化综合
企业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对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解读:国家标准委副主任谈标准化法
如何创建标准化团队?
以标准化引领科技创新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